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90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内容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前准备

几幅剪纸图片

导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师:

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

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

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3.全班交流:

生1:

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2:

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3:

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4:

……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最长是几厘米?

生: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

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

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

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

24的因数有哪些?

18的因数呢?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3,6,

9,18

1,2,3,4,6,

8,12,24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列举法1:

12的因数:

1、2、3、4、6、12;

18的因数:

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

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

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18

2

用公因数2去除

3

69

用公因数3去除

23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师:

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5.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2)自主练习3

3.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口答

 

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学生讨论得出:

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3,6,

9,18

1,2,3,4,6,

8,12,24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

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任课教师:

刘燕课时:

第2课时总第20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内容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前准备

几幅剪纸图片

导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二次备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

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

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18和5424和72

(1)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师: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

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师:

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2.课件出示第二组数:

8和9、17和28、15和32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

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

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

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

(3)共同总结: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7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8

学生审题,明确:

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

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5、6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板书设计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1.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8和9、17和28、15和32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

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

教学反思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

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任课教师:

刘燕课时:

第3课时总第22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

课前准备

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

导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

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

(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

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怎样想的?

揭示加法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

(信封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而定):

方法一:

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

图示法

方法二:

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结:

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

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4/8,小结:

转化法

方法四:

1/8+3/8=1+3/8=4/8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

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

比如计算1/120+3/120,由此得出:

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

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

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则。

4.规范计算过程。

1/8+3/8=1+3/8=4/8=1/2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

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

8.最简分数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第一关:

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计算)

++2/9+4/95/9+4/93/10+9/10

2.第二关:

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

3.第三关:

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

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

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

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

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任课教师:

刘燕课时:

第4课时总第23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

课前准备

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

导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课

1、2/9+7/97/24+23/244/15+8/1513/20+27/20

(1)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27和98和942和54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一)、尝试“变”分数。

16/2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除。

分步约分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一次性约分

(二).归纳概念。

1.引导观察:

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关系?

2.归纳意义:

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

(1)观察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了?

为什么?

(2)游戏:

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美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试着做一做。

2.归纳方法提升认识

想一想: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方框内。

2.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先化简,再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3/58/107/281/4

3/49/15

4.连线

+2

1+1

+1

+

5.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2)5/8-3/8=2/8

6.计算:

--1--++++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7.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演示)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再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课以剪纸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

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

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

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任课教师:

刘燕课时:

第5课时总第24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3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二次备课

一、5/6的分数单位是()3/8是()个1/8

6/7是6个()/()6个1/11是()

二、口答

1/4+3/4=5/18+7/18=9/20+11/20=

4/5-4/5=13/15-4/15=28/45-13/45=

师:

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

活动二:

情境导入新知

师: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

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

(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活动三:

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

丁:

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

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3/15+8/15=11/15

1/15+2/15+8/15

师:

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教师板书:

1/15+2/15+8/15

活动四:

自主探索

师:

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

1/15+2/15+8/15=的结果。

师:

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生甲:

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

生乙:

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加起来就可以。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吗?

(概括能力的培养优秀生)

生:

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教师及时评价)

……

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五:

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

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友情提示:

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1/9-5/9=

2、1-(1/9+5/9)=

师: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

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个九分之一是3/9

生:

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是3/9

生:

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生:

我先算出花鸟和人物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9+5/9=6/9,然后用1-6/9=3/9=1/3

师:

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师:

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板书)

活动六:

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困生)。

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活动七:

总结评价

师:

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分组讨论

(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同分母分数连加(减),1/15+2/15+8/15=1+2+8/15=11/15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1/9-5/9=3/9=1/3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承接上一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