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5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

(《论语》)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7)杜甫《望岳》一诗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必先利其器

(2).

(2)留取丹心照汗青(3).(3)几处早莺争暖树(4).(4)天涯若比邻(5).(5)不畏浮云遮望眼(6).(6)甲光向日金鳞开(7).(7)会当凌绝顶(8).一览众山小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遮,鳞。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朱自清《背影》)

②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

(余秋雨《阳关雪》)

③在湖中,昔日的liàn()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季羡林《幽径悲剧》)

④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据山间,无可匹敌,(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1)解释句①中“狼藉”的意思。

(2)给句②中加点的字注音。

(3)在句③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句④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答案】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ài(3)潋(4)据——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

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B.五丰村的村干部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C.南海公园景色宜人,树木花草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D.入冬以来,天气寒冷,盐淮高铁工地上的各项建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C项运用不正确。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形容树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电影《战狼2》,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与爱国的真谛。

B.能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D.发生在黑龙江雪乡旅游景点导游欺诈游客事件,将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健康。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A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C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更”改为“还”。

D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发展”。

【点评】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名著阅读。

(1)阅读第一个名著片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等他干完了以后我就把他带到了乡间的别墅那里,让他吃喝完毕,我在一堆干草上铺起了一条毯子,示意他可以睡睡。

可能是因为过于疲惫,这个可怜的野人几乎立刻就睡着了。

我收拾了一会之后,又悄悄潜伏到山顶上,看看其他野人有没有离开,我拿出望远镜,发现野人和独木舟不见了。

很显然野人们找都没找他们的同伴。

奇迹般的,我真的像梦里那样,拥有了一个野人作为仆人。

上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A,文中的“我”是______(人名)。

“拥有了一个野人作为仆人”后,我给他起名叫______,“等他干完了以后”是指他做的什么事:

______。

(2)阅读第二个名著片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青春终于胜利了。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

上文节选自长篇小说B,作品名叫《______》,请列举出保尔前三次“死里逃生”的事:

①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_________;②在骑兵队作战时,_________;④在“肃反”工作时,_________。

(3)名著是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请你写出读了A、B作品后获得的精神力量。

A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鲁滨逊(鲁滨孙)

(2).星期五(3).埋掉被“我”枪毙的两个野人(4).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①腿部受伤并得了伤寒(6).②一颗炸弹爆炸,头部受伤(7).③繁重紧张的任务击垮了本就有伤病的他(8).(3)A作品示例:

①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要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困难。

②人要有志气,有魄力,勇于创造,才会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9).B作品示例:

①要具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②投身于国家和集体建设之中,忠于职守,人的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鲁宾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理解。

6.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

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滨江中学团委拟开展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主题班会的开场白。

(2)在“析字”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下面这张卡片,请你回答“言身寸”和“木易”分别代表什么字?

①这事做成了,少不了“言身寸”——《儒林外史》

②请问:

您贵姓?

回答:

免贵,姓“木易”——社会交往用语

【答案】

(1)示例:

各位同学,大家好!

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召开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班会,请大家踊跃参与。

(2)①谢②杨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开场白的特点:

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开场白必须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所以要有激情,并且紧扣主题。

(2)本题考查对字形的了解和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要通过汉字的演变来解释。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江引·秋思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展现的画面。

8.作者选取了哪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示例:

一群大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里,急切地呼唤着同伴南归,一个思乡之人沉醉在黄花满地的景色之中。

8.抓住“西风”“雁”“红叶”“黄花”“芭蕉”等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衬托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写出秋天的美景即可。

【8】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中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①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大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

①设色:

涂色,这里指“笼上暮色”。

②夕舂:

(chōng)夕阳。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

(3)是金陵人,客此()

(4)始极其浓媚()

10.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驴一鸣,虎大骇(《黔之驴》)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C.山岚设色之妙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皆在朝日始出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大道哉?

12.叶圣陶先生说: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通过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字,分析选文中张岱与袁宏道情感上的相同点。

【甲】独往湖心亭看雪

【乙】别是一种趣味

【答案】9.

(1).

(1)全,都

(2).

(2)这(3).(3)客居(4).(4)才10.D

11.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2)这种快乐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对那些俗人说呢?

12.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是独自的意思,大雪三日后夜里去湖心亭看雪,虽有舟子相陪与邂逅“金陵人”,因其均不是志同道合之人,所以内心还是很孤独。

乙文中“别是一种趣味”中“别”是另外的意思,此时的美景另外有一种趣味。

和上文杭州人形成对比,暗讽他们不会欣赏西湖美景,只不过在附庸风雅、追逐名利罢了。

甲乙两文均流露出作者不随流俗的情感。

【解析】

甲文选自:

《陶庵梦忆》作者:

张岱年代:

明末清初

乙文选自:

《西湖游记》作者:

袁宏道年代:

甲文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文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9】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俱:

全,都。

【10】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单音节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

意思都是“都”。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全/一声。

B:

表承接/表转折。

C:

的/代词。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莫:

不要。

安:

怎么。

【点评】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2】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甲文中“独”是独自的意思,表明作者内心还是很孤独。

乙文中“别”是另外的意思,此时的美景另外有一种趣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

楚天寒

①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

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

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

②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行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

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③低聚木糖是肠道健康的好帮手。

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元,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强20倍,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18%。

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

除了助益生菌生长,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更厉害的是,它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

④低聚木糖对“三高”和肥胖人群来说也是福音,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且口味与蔗糖接近,固此可以替代一部分糖。

关键是它很难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因此也几乎不提供热量,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多项动物实验证明,低聚木糖具备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胆围醇的潜在能力。

⑤在中国,低聚木糖最初是用于饲料而不是食品,目前它在蛋禽、肉禽,生猪,奶牛等养殖领域均有应用,利用它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光没力的功能,可以减少动物的服泻,降低抗生素用量,增加动物的产蛋,产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可用于生态肥料中,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保持土壤肥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2期,有删改)

1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4.阅读第③自然段,概括低聚木糖对肠道健康的益处。

①帮助益生菌生长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15.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6.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中“一部分”一词能否删去?

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3.低聚木糖(或“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

14.

(1).②抑制病原菌生长

(2).③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

15.举例子。

举了“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

16.不能去掉。

“一部分”说明低聚木糖不能替代全部糖,与前面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以及“口味与蔗糖接近”相照应。

去掉了就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3】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理解分析即可。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即低聚木糖。

【14】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从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概括即可。

【15】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文中主要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16】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回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观点+论证+结论。

其中论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先正面解析某个词语的本义及在句中的含义,再从反面说明如果去掉就成了什么情况,与事实不符,要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部分”去掉了就与事实不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名是母亲

梁军年

①母亲总是家庭竞赛的最后一名,说来奇怪,母亲是一个做事利索的人,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却总是那个注定最后一名的人。

②小时候玩弹子跳棋,全家六个人一人分占一个颜色,刚好摆满整个棋盘。

为此父亲总是说,幸好家里六口人,幸好这棋盘是六角形的,所以全家才能聚在一起厮杀得别样开心。

③我和哥哥像猴子一样耐不住性子,下弹子跳棋的时候,总是想着借别人的棋子连跳数步,两个姐姐和父亲也会想着办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母亲慢悠悠地跳着棋子,每次都被落在后面,就这样母亲还不忘操心我们的棋路,时不时提醒我们走这步走那步,等到一盘杀完,我们都取笑母亲,自己的棋路没看好,还来操心我们。

④后来发现母亲不但棋下得慢,每次全家行动的时候,也总是拉我们的后腿,毫无意外地成为最后一名。

⑤全家出门干农活,母亲总是第一个喊着出发,可是每次我们几个孩子蓄势待发等着上路的时候,母亲总是急急忙忙地从房子里跑出来,手里提着水壶,收割用的镰刀和吃的干粮,然后在我们的齐声抱怨里,母亲急忙跳上车,接着是父亲的总结,每次都是你喊得最凶,却每次都让我们大家等你。

⑥中午干完农活,我们都累得不想说话,母亲却还要张罗饭菜,选一把芹菜,切几刀面,灶间的大火燃得断断续续,紧张的时候,母亲猛吹一下灶里的火,然后很紧凑地往锅里倒油添菜置水显得利索有序,一番忙碌后,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一家人围在桌前,却迟迟不见母亲过来。

⑦原来最后一名的母亲,把面条盛在碗里,就跑去收拾菜园,我们叫嚷着母亲赶快吃饭,两个姐姐不满地抱怨母亲,你再不吃,我们都没法洗锅了,只有母亲不紧不慢地说不着急等饭凉了吃得快。

⑧就这样最后一名的母亲在菜园里忙碌上一阵,等到田埂上堆起一堆草叶,母亲才抱起那堆草叶扔进猪圈,拍拍手说饭菜该凉了吧,一边的姐姐早就不满了,说都在等你,你就不会先吃饭。

⑨农村的冬天,崎岖的路边全是冰雪,有时候天气转暖,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棉鞋,蹦蹦跳跳地躲过那些水坑,整个冬天都是跳来跳去的记忆。

母亲缝制的棉鞋笨重而又厚实,穿在脚上像是两只沉重的小船。

母亲特意在鞋面里塞上厚厚的棉花,穿在脚上冬天就变得不那么可怕,我们四个孩子每人一双棉鞋,整个冬天就会变得特别踏实温暖。

⑩然而这种棉鞋很容易受潮,遇到一丁点儿水就会湿成一片,记忆里的冬天,我们几个孩子早早钻进暖和的被窝里,每次都是最后一名入睡的母亲,把我们潮湿的棉鞋一一整齐地摆放在炉边,母亲一边整理一边唠叨,这鞋都潮成什么样了,穿着一定不舒服。

⑪工作后,我回家看望父母,为了一件事,等着和母亲一起出门,我站在院子里,碰见路过的邻居二婶,闲聊了一阵却还不见母亲出来,于是耐不住地抱怨,怎么这么久了还不出来,真是急死个人,二婶笑笑道,这么慢还不是为了你们,为给你们做好各种准备。

⑫突然地,时光倒流,往事上演,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场景,我读懂了母亲,我们总是抱怨她最后一名,却不知道她的最后一名竟然是为了我们。

⑬惭愧的是,作为人子,许多年后,我才真正读懂总是最后一名的母亲。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7.本文主要通过哪几件事写了母亲总是最后一名?

18.品味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选一把芹菜,切几刀面,灶间的大火燃得断断续续,紧张的时候,母亲猛吹一下灶里的火,然后很紧凑地往锅里倒油添菜置水显得利索有序……(从用词的角度)

(2)母亲缝制的棉鞋笨重而又厚实,穿在脚上像是两只沉重的小船。

(从修辞的角度)

19.第④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其与本文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答案】17.①下弹子跳棋,母亲总是慢悠悠落在后面;②干农活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出发;③吃饭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④冬天的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