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61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docx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1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我”坐船回乡下外祖父家,在船上认识了一种鸟——翠鸟。

课文以儿童的身份讲述,贴近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学习。

课文描述了雨、翠鸟的样子和捕鱼情景,表现了“我”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得以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方法、角度和意义。

  2.课后练习“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体现的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既体现了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有新鲜感的语句,也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说话的训练。

  3.课后练习题“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同样是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理解与学习了解观察,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的评价,须通过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因此,最后应进行说话的训练。

  4.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课题和翠鸟样子的美丽,要适时利用,以利于学生顺利过渡。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语句的关注学习,已经相隔了两个单元,因此这一课的学习有必要温故知新。

  2.课后练习“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和“想象翠鸟捕鸟的情景”都是“学表达”的学习训练,体现了统编教科书力图使阅读学习与表达学习的平衡。

故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这两个教学目标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达标,以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父”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搭”等13个字和“母亲”等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啦”在本课的读音,能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和各部分内容。

  3.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4.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

“父”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父”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美的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

体会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小结:

通过对单与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写下来关于美的内容。

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知道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其意义;

(2)自己尝试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美的事物。

  1.板书课题:

15搭船的鸟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

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是什么事物吗?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是鸟。

)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是观察的是什么地方的鸟?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观察的是船上的鸟。

追问:

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语知道的?

回答预设:

我是从课题“搭船”这个词语知道的。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

(PPT出示课文插图)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观察的是船上的鸟。

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

那么,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这只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是一只怎样的鸟?

又让我们我们从中了解到什么观察方法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

作者是在课文中谁?

他在什么地方观察这只搭船的鸟的?

这是一只什么鸟?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

“鹦”。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啦”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啦”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

“啦”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搭船、母亲、沙啦、响起、羽毛、翠绿、长嘴、吞下、哦、捕鱼”复习认读。

  提示:

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

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问题1:

作者在课文中是“我”。

  问题2:

他在小船上观察这只搭船的鸟的。

  问题3:

这是一只翠鸟。

(追问:

“我”是怎样知道这只鸟叫翠鸟的?

指名回答。

预设:

是母亲告诉,“我”才知道叫翠鸟的。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

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我”的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讲我在小船上看到并认识了翠鸟。

  4.小结:

在初读课文后,能抓住主要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主要人物干什么,这样做,就是略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

同学们做的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

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

我和母亲坐小船去外祖父家,天下起了大雨。

  第2自然段:

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

  第3自然段:

看着小鸟,我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4自然段:

我看到小鸟捕鱼吃。

  第5自然段: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3.出示任务:

按照课文一个内容划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给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在它们的开头和结束处标上“‖”。

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内容:

我和母亲坐小船去外祖父家,天下起了大雨。

  第二部分:

第2、3、4自然段。

内容:

雨停后,我看到一只美丽的小鸟捕鱼吃。

  第三部分:

第5自然段。

内容: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5.小结:

(借助各部分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大意后)讲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讲一个内容。

根据这个原则,这篇课文应该划分为三个部分。

如果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那么,自然段的意思就是这个部分的内容了。

  四、小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父”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搭”等13个字和“母亲”等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啦”在本课的读音,能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和各部分内容。

  3.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4.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

“父”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父”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粗知了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谁能说说《搭船的鸟》的课文大意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我们还练习概括自然段中心意思,并按照同一内容划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把课文划分成了三部分,谁能说说每个部分的内容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品读语句,了解“观察”,说话练习。

  

(一)了解观察了什么,说话练习。

  1.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我”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一单元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提问:

什么样的语句,我们叫它们做“有新鲜感的语句”。

  指名回答后,归纳:

让我们一读就能在脑海里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我们就叫它们为“有新鲜感的语句”。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然后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提示:

注意有新鲜感的语句。

  “我”对作了细致的观察,我是从这些语句看出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反馈第一问,再订正画语句,最后反馈完整说话。

  预设:

  

(1)观察了“雨”(板书:

雨);有关语句: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2)观察了翠鸟(板书:

翠鸟);有关语句: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第4自然段的语句。

  追问: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写了翠鸟的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写了翠鸟的样子。

板书:

样子。

)第4自然段的语句写了翠鸟的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第4自然段的语句写了翠鸟捕鱼的情景。

板书:

捕鱼。

  3.小结:

通过课文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我”在旅途中,先是观察了“雨”,然后观察了“翠鸟”,是通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看出来的。

所以说,留心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够写出有新鲜感的语句。

  

(二)品读语句,了解“观察”,说话练习。

  1.导语:

“我”是怎样进行仔细观察的呢?

我们一起通过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来了解吧。

  出示任务:

有感情朗读描写“雨”的语句,读后想一想,这场雨下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点出有关词语。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这场雨下得很大。

(板书:

大)

  我是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大雨;沙啦、沙啦地响。

(板书:

大雨沙啦)

  追问:

为什么“沙啦、沙啦地响”能表现雨大?

(指名回答。

预设:

只有大雨点打在船篷上才能发出沙拉、沙拉的响声,所以“沙啦、沙啦地响”能表现雨大)

  3.导语:

同学们真会读书。

“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观察到雨很大。

(板书:

看听)可见,仔细观察不但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

那么,“我”又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

  提问:

(PPT出示课文插图)“我”看到翠鸟时,认为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指名回答。

预设:

“我”看到翠鸟时,认为它是一只美丽的鸟。

我是通过这句话知道的: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出示任务:

有感情朗读描写翠鸟样子的语句,读后想一想,你是通过哪些词语读出翠鸟的美丽的?

点出有关词语,然后完整地说一说。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有关词语:

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板书这些词语。

  说话:

羽毛翠绿,翅膀带蓝色,红色的长嘴,我是从这些词语读出翠鸟美丽的。

  5.小结:

“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6.导语:

那么,“我”又通过观察了翠鸟的什么来写翠鸟捕鱼的呢?

我们接着学习。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后练习2的话)读下面的话,注意带点的词语,想一想,翠鸟捕鱼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词语获得这个印象的,点出有关的词语。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7.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我”通过观察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来写翠鸟的。

(板书:

动作。

)(追问: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预设:

带点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印象:

速度很快,或动作敏捷。

有关词语: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板书这些词语。

  8.导语:

“我”通过仔细观察翠鸟捕鱼时的一连串动作,把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后练习2的话)有感情朗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然后用“我正想着,翠鸟……”为起始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表现出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交流时提示评议的标准。

  9.反馈评价。

  评价标准:

(1)能围绕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用上自己的话;

(2)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评议后,个体再练说,然后再反馈指导。

  三、总结。

  《搭船的鸟》的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通过仔细地观察,认识了翠鸟。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板书:

颜色。

)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

通过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动作的敏捷。

我们要学习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

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

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

搭(搭船)塔(宝塔)捕(捕鱼)铺(店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

“翠”,上部的“羽”没有钩;“嘴”的有上是“此”,不是“比”。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留心身边周围的事物,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印象深刻的进行细致观察,注意把观察所得记一记。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

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

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

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

  

(一)揭题,读题。

  

(二)读题,学习“搭”。

  1.给“搭”换个字。

  2.感受“搭”的妙处。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

  (三)读题质疑。

  预设: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3.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4.船上还有谁?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一)出示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

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个问题?

  3.想一想:

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

  1.读词语。

  搭船父亲沙啦羽毛翠鸟

  鹦鹉长嘴捕鱼静悄悄吞了下去

  2.自由读,指名读。

  

(1)读准字音“啦”。

  

(2)观看鹦鹉图片,感受鹦鹉的漂亮。

  3.齐读。

  4.解疑:

读了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个问题?

  5.整体感知:

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

  6.小结:

同学们,作者可真是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认识一些新朋友。

  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

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思考:

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3.交流:

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①看到:

下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听到: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二)指导朗读。

  1.读好“沙啦、沙啦”

  2.给“打”找个朋友。

(下、飘、落……)

  3.为什么用“打”?

  引导学生从“大雨”、“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积累词语

  鞭炮声:

噼里啪啦

  流水声:

哗啦哗啦

  泉水声:

叮叮咚咚

  鸟叫声:

叽叽喳喳

  5.读词语

  6.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

  7.小结:

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读着课文,我们仿佛也来到了船上,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响声,妙!

  四、归类识字,指导写字

  

(一)观察字形,归类。

  1.左右结构:

搭、沙、啦、响、羽、嘴、悄、哦、捕

  2.上下结构:

亲、翠、吞

  3.独体字:

  

(二)书写指导。

  1.羽——翠:

“羽”字第一笔是横折钩,“翠”字上面第一笔是横折。

  2.嘴:

“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三)自主书写、点评。

  1.学生练习写字。

  2.投影展评。

  3.修改,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受作者的留心观察

  

(一)出示“观察记录单”,回忆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

  2.根据回忆填写部分内容。

(板书:

观察)

  

(二)导入:

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翠鸟的外形吧?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

第2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

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

  (四)默读第2自然段并填写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六)读出“美丽”,熟读成诵。

  1.出示: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翅膀带着(),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的长嘴。

  2.出示: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是翠绿的,()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

  3.出示: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是()的,()带着一些(),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的()。

  (七)小结:

哇,好美丽的小鸟啊!

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