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82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docx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100分;平时20分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判断对错

四、问答题

五、综述题

考试要点: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1.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所有大大小小的起伏都叫做地形。

2.地貌——基本上与地形可以看作是同义语。

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4.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表形态特征——地表形态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各种特征。

(2)地貌的成因

内动力——喜马拉雅山,贝加尔湖

外动力——流水、波浪、冰川、风

混合成因——剥蚀断块山,冰蚀—侵蚀阶地

(3)地貌演化——“沧海桑田”——地貌不断发展变化。

地貌变化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时间。

(4)地貌结构——各种地貌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以把地貌划分为:

切割型——侵蚀占主导,切割新生代以前的构造和岩层。

叠置型——堆积占主导,地面发生大量堆积,层层叠置。

切割—叠置型——构造运动方向改变,侵蚀变为堆积,在被切割部位发生堆积。

叠置—切割型——堆积转变为侵蚀,在叠置型地貌基础上发生侵蚀。

(5)地貌分布规律——各种类型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内营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地貌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走向有一定联系。

以外动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具有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

2、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四纪地质学——通过研究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第四纪沉积物——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是记录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的载体;包含着大量地质环境信息。

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包括:

1.沉积物的成分:

化学成分、矿物成分

2.沉积物的粒度:

粒度划分与沉积岩相同

3.沉积物的颜色、分选、磨圆、层理等,

4.沉积物的成因

5.沉积物的形成年代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

根据基本的沉积环境,第四纪沉积物分为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

陆相沉积根据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又分为: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冰碛物、冰水堆积物等。

第四纪陆相沉积物特点:

1.大部分尚未成岩,保持松散状态。

2.分布在地表,易于观察和研究。

3.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

2.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划分第四纪标准地层和建立地层表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传统的第四系四分分为:

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统之下又分为组。

3.第四纪气候与环境

第四纪全球气候普遍变冷,出现冰期,是划分第四纪的标志之一。

气候变化是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气候变迁史上第四纪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其特征,这是区分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明显标志之一。

第四纪不仅以全球性的变冷为特征,同时又有多次的冷暖干湿波动。

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不仅在探讨气候变迁的规律和原因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总之,第四纪以来古气候的波动对自然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生物界的演化、地表形态的发展等,都直接受气候条件控制。

4.第四纪生物界及古人类

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的阶段性是划分第四系的主要依据。

第四纪植物群的演化是恢复第四纪气候的重要标志。

古人类和古文化的发展阶段是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手段。

无脊椎动物和微体动物是恢复第四纪环境的重要标志。

5.第四纪构造运动

第四纪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一部分。

第四纪构造运动控制着第四纪沉积。

第四纪虽然短暂,但地壳运动始终在进行着,而且在有些地区还很活跃,特别是火山活动和地震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是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什么是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什么?

主要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识别标志——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构造面(如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如果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4.各种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o。

1.构造平原

2.构造阶地

构造阶地的特点:

(1)岩层水平。

(2)坚硬岩层构成阶地面或阶地陡坎的上部,软弱岩层构成阶地陡坎的下部。

(3)阶地面倾向受岩层倾向控制(河流阶地倾向河床)。

(4)只反映岩性的差异,不反映构造运动的阶段性。

构造阶地形成过程——节理,侵蚀,小沟槽,切入软岩层,坍塌

3.方山、尖山

方山——由水平岩层构成的孤立的平顶山。

尖山——方山进一步发展,顶部呈锥形,称为尖山。

4.丹霞地貌

是一种特殊的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以广东韶关丹霞山最为典型。

丹霞山由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组成。

一些中新生代的红色盆地堆积,经构造上升和流水切割,由水平岩层构成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地形,称为丹霞地貌。

5.剥露构造平原

地壳上升以后,如果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则构造阶地、方山、尖山等全部被破坏掉,由被挖掘出来的坚硬岩层组成新的地表面,称为剥露构造平原(次成构造地形)

剥露构造平原一般比原始构造平原复杂,常常带有微起伏,并可有少量堆积。

二、褶曲构造地貌

岩石受力发生弯曲,便形成褶曲。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由新构造运动造成)

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受到剥蚀所形成)

(一)原生褶曲构造地貌

1.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山地。

新生代的构造褶皱带,大多数属于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2.挤压构造盆地

在水平挤压下,地表拗陷或沿边缘的逆断层不断收缩,便形成挤压构造盆地。

3.背斜山和向斜谷

(二)次生褶曲构造地貌

1.向斜山和背斜谷

地形倒置(逆地貌)——正向构造形成负地貌,负向构造形成正地貌的现象。

形成原因:

岩性的差异;

构造裂隙的发育;

地貌的演化阶段;

2.单面山和猪背脊(岭)

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到剥蚀,其一翼便成为单斜构造。

如果岩层软硬相间,常形成单面山或猪背脊。

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短而陡,另一坡长而缓。

岩层倾角一般小于35o。

与岩层倾向一致的坡,称后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坡,称前坡。

猪背脊——岩层倾角较大的单斜构造地貌。

岩层倾角一般大于35o。

3.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

顺向河——顺着岩层倾向发育的河流。

次成河——地表岩层遭受侵蚀,软弱岩层形成负地形,这种沿软弱岩层发育的河流,称次成河(S)。

次成河一般为顺向河的支流。

逆向河——次成河下切侵蚀后,逆着岩层倾向发育的河流,流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称逆向河(O)。

再顺向河——原始构造被破坏后,沿着新露出的坚硬岩层层面发育的河流,称再顺向河。

(三)穹隆构造地貌

穹隆是一种没有明显走向的背斜隆起,平面轮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小于3:

1,组成穹隆构造的地层向四周倾斜。

当地壳下部的岩盐呈塑性状态侵入到上部的沉积岩中,或岩浆侵入到上部的地层中,都能使地壳上部岩层上拱,形成穹隆构造。

塑性岩盐侵入到地层中形成的穹隆,又称盐丘。

三、断层构造地貌

1.断块山地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山地。

地垒式山地

掀斜式山地

2.断陷盆地(地堑盆地)

受正断层控制的陷落盆地,称断陷盆地。

(a)地堑断陷盆地;

(b)簸萁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c)复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d)复式地堑式断陷盆地

3.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称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和差异剥蚀作用,常使断层面裸露地表,形成陡崖,这种陡崖通常称为断层崖。

在山区,断层崖受到与断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4.断层线崖

断层上盘受到强烈剥蚀,当上盘出露软弱岩层,下盘出露坚硬岩层时,上盘剥蚀速度较快,结果上升盘比下降盘还低,这种断层崖称断层线崖,又叫逆向断层线崖。

5.断层谷

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称断裂谷。

四、火山和熔岩地貌

火山是由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火山喷发类型: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1.火山锥

地下深处的岩浆或碎屑物喷出地表,堆积所形成的一种锥状地形。

按火山锥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物质,分为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和熔岩滴锥。

2.火山盾

中心式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一种平缓、高凸的盾形丘陵,称火山盾。

3.熔岩平原(高原)

大规模裂隙式喷发,或多中心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大面积平坦地形,称熔岩平原。

4.熔岩垄岗

熔岩沿地表流动形成长条形的垄岗地形,称熔岩垄岗。

5.熔岩隧道

熔岩流表面下的一种窄长的通道。

6.熔岩堰塞湖

熔岩溢出后向低处流动,常阻塞河谷,形成熔岩堤坝,坝上游积水成湖,称为熔岩堰塞湖。

五、侵入岩体构造地貌

埋没于较松软岩层之下的侵入岩体,经长期剥蚀出露在地表,但基本保持原始的侵入体形态,称侵入岩体构造地貌。

它是一种剥蚀构造地貌(或次成构造地貌)。

1.岩席平原(当海拔超过600m时,称岩席高原。

若被切割,可形成岩席台地。

2.岩盘丘陵

3.岩墙

4.岩株山

5.岩基山——岩基山规模巨大。

5.滑坡形成的地貌?

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滑坡分类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一、影响滑坡的因素

(1)地形——基岩沿构造面滑动,坡度30o~40o;松散层沿层面滑动,坡度20o。

(2)岩石结构和岩性——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岩层层面发生。

尤其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

松散层滑坡常与粘土夹层或松散层与基岩之间的界面有关。

基岩滑坡常与千枚岩、页岩、泥灰岩等软弱岩层有关。

(3)气候——暴雨或长期降雨,以及融雪水可使斜坡岩土体饱和水分,增加块体自重。

水在滑动面中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4)人类工程活动——人工开挖边坡;斜坡上建筑物增加斜坡载荷;工程爆破

(5)地震——地震震动使斜坡失稳。

二、滑坡要素(滑坡的形态特征)

(1)滑坡体

(2)滑动面(3)滑坡壁(4)滑坡阶地(5)滑坡鼓丘(6)滑坡裂缝

(7)滑坡洼地(滑坡湖)(8)反坡地形(反坡洼地或池沼)(9)醉汉林(醉树、马刀树)

三、滑坡识别标志

1古滑壁遗迹2坡角渗泉3双沟同源或单钩转向4局部不协调地形5局部反坡地形6醉树

四、滑坡类型

(1)按照滑坡物质组成分为——碎屑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基岩滑坡

(2)按滑坡体厚度(或滑床深度)分为——浅层滑坡(<6m);中层滑坡(6—20m);

深层滑坡(20—50m);极深层滑坡(>50m)

(3)按滑坡体体积分为——小型滑坡(<5万m3);中型滑坡(5~50万m3);大型滑坡(50~100万m3);巨型滑坡(>100万m3)

(4)按滑动面与斜坡上岩层层面关系分为——均质体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6.6.泥石流的地貌类型?

泥石流(也称山洪泥流)——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固体物质一般大于50%)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

(2)地质条件

(3)气象水文条件

(4)植被条件

(5)人类活动

泥石流地貌

(1)泥流舌——由泥石流堆积物所构成的向坡下伸展的舌状突出地形。

(2)泥流裙——由泥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沿山麓呈环带状展布。

(3)泥流阶地——数次间断性泥石流形成几个台阶,称泥流阶地。

7.7.河床中的微地貌有哪些类型?

(1)深槽与浅滩

浅滩——河床底部的冲积物堆积体(心滩、边滩)

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的较深河段。

(2)沙波

顺行沙波

逆行沙波(水浅时受重力影响形成)

(3)壶穴与岩坎

壶穴——基岩河床中水流冲磨形成的深穴,常位于瀑布下方。

岩坎——河床纵剖面上的一个陡坎,形成瀑布或跌水。

8.河床类型?

(1)顺直微弯型河床(弯曲系数1.5)

平水期深槽、浅滩交替出现,水流沿弯曲路线流动;洪水期河水顺直奔流,并推动交错的边滩徐徐向下游移动。

(2)弯曲型河床(弯曲系数1.5—1.7)

弯曲段与过渡段相间排列,弯曲段为深槽,过渡段为浅滩。

(3)分汊型河床

河床呈莲藕壮,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河槽中有一个或多个江心洲,水流分成多股汊道。

江心洲与河漫滩一样,洪水期才被淹没

(4)游荡型河床

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

河床变形迅速,一次洪峰会使若干心滩消失,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心滩。

河床侧方摆动强烈。

9.河漫滩微地貌的类型?

(1)滨河床沙坝

(2)迂回扇——由多条滨河床沙坝组成。

迂回扇的收敛端指向下游。

(3)心滩沙堤

(4)牛轭湖——由弯曲河床的自然截弯取直或汊道淤塞形成。

平面上常呈新月形。

10.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由于地壳上升或其它原因,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被抬高到洪水面以上,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称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类型

(1)侵蚀阶地

(2)基座阶地

冲积—侵蚀阶地

侵蚀—冲积阶地

(3)堆积阶地

内叠阶地

上叠阶地

(4)埋藏阶地

早期的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被埋藏

堆积物层层叠置

河流阶地的成因

(1)地壳运动

阶地面——地壳稳定

阶地陡坎——地壳上升

巨厚沉积物——地壳下降

(2)气候变化

干湿变化

冷暖变化

(3)侵蚀基准面变化

(4)河流袭夺

11.冲积平原上的微地貌有哪些类型?

冲积平原——在地壳下降区,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

冲积平原的微地貌特征:

微地貌;决口扇;天然堤决口;天然堤;地上河;河间积水洼地;沼泽;牛轭湖;河床;河间地泛滥平原;河流袭夺

12.洪流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洪流冲蚀地貌

(1)纹沟

坡面上的片状水流,由于坡面微小起伏,或石块、植物根系、草丛的阻碍,时而会合,时而分散,侵蚀坡面,形成细小沟槽——纹沟

特点——没有沟缘线,沟底纵剖面线与坡面纵剖面线一致,耕犁后消失。

(2)细沟(Rill)

片流逐渐汇集成细小水流,侵蚀坡面,形成细沟。

细沟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5m,深度约0.1-0.4m,长数米至数十米。

细沟的沟底纵剖面线呈上凸形,下游开始出现跌水,横剖面呈宽浅的“V”字形,沟坡有明显的转折。

(3)切沟(Dissectedvalley)

细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切过耕作土层,形成切沟。

切沟的宽度和深度均可达1-2m,长度可超过几十米。

特点——沟底纵剖面坡度与斜坡坡面坡度不一致,沟床多陡坎,横剖面有明显的谷缘。

(4)冲沟(Gully)

切沟进一步下切侵蚀,其纵剖面呈一下凹的曲线,而坡面线为一上凸的曲线,形成冲沟。

特点——沟头和沟壁都较陡,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公里~数十公里,深度达数十米~百米。

沟头上方常有陷穴。

(5)坳谷(Clough)

坳谷是冲沟发展的衰老阶段。

冲沟进一步发展,底部有大量松散堆积物,谷形宽浅,经常无水流,常开垦为耕地。

洪积地貌

(1)洪积扇——在冲沟沟口,洪流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洪积扇可以分为扇顶相(粗粒)、过渡相(较细粒)和边缘相(细粒)。

(2)洪积平原——在山前地带,若干洪积扇相互连接,形成范围广阔的微倾斜平原,称洪积平原。

(3)洪积阶地——洪积平原形成以后,若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使洪积平原受到切割,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称洪积阶地。

13.河流袭夺图

河流袭夺——有甲、已两条河流,甲河溯源侵蚀很快,切穿分水岭,把已河或已河上游的水抢夺过来,这种现象称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

袭夺河;被袭夺河;断头河;袭夺弯;倒流河;袭夺分水岭;风口;河流袭夺阶地

14.水系类型

1.树枝状水系2.格状水系3.平行状水系4.放射状水系5.环状水系6.向心状水系7.网状水系8.倒钩状水系

先成河——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又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

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

先成河一般都具有深切峡谷形态,如黄河的青铜峡段。

上层遗留河——

顺向谷系统:

顺向河——发育于原始倾斜地面,流向与地表倾向一致(C)。

再顺向河——支流的流向与主流一致,称再顺向河(R)。

逆向河——流向与顺向河流向相反的支流,称逆向河(O)。

次成河——横交顺向河的支流,称次成河(S)。

15.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1.岩石的可溶性

(1)岩性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2)碳酸盐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为重要

(1)岩石的孔隙度与岩石结构的关系

(2)岩石的透水性与构造的关系

3.水的溶蚀性

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人类活动———酸雨

4.水的流动性

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2,其溶解力是有限的,很容易被CaCO3所饱和。

流动的水, 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浓度地下水 混合,会大大提高水的溶解力。

16.岩溶区地下水的分带图?

17.岩溶地貌的类型?

1.溶沟与石芽(石林)

2.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平原、坡立谷(岩溶盆地)

3.漏斗、溶蚀洼地

4.落水洞、竖井、干谷、盲谷、伏流(暗河)

5.岩溶湖、地下河、溶洞

形成部位

岩溶形态

 

垂直

循环带

地表

溶沟、石芽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干谷、半干谷、盲谷

溶蚀洼地、溶蚀平原及坡立谷

地表岩溶湖

间歇泉、泉华

 

地下

垂直溶蚀形态

岩溶漏斗

落水洞、竖井

裂隙状溶洞

堆积形态

石钟乳、石笋、石柱

水平

流动带

水平溶蚀形态

溶洞

暗河、伏流

地下湖

溶隙、溶孔

18.岩溶堆积物的类型?

1.溶蚀残余堆积物

2.洞穴堆积物——1)化学沉积2)重力堆积物3)地下河、湖沉积物4)生物及文化堆积

3.泉华堆积物

20.冰川有哪些主要类型?

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向坡下运动,称为冰川。

注意:

冰体不运动则不叫冰川,称为死冰。

一、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大小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将冰川分为四类:

1.山岳冰川——在山区范围内形成、流动和消亡的冰川。

1)冰斗冰川2)悬冰川3)山谷冰川

2.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漫流于山前平原之上,形成山麓冰川。

3.大陆冰川——面积巨大,冰层很厚,运动不受地形限制,覆盖了大片陆地的冰流。

1)冰盾——冰川表面中心部位上凸

2)冰盖——冰川表面随下伏地形起伏(范围更大)

4.高原冰川——发育在高原上的冰川。

二、按照冰川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分为:

1.海洋性冰川(温性季风性冰川),是对中国冰川的分类,相对应的则为“大陆性冰川”。

2.大陆性冰川

21.冰川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1)冰蚀作用——冰冻风化作用(冰劈);挖掘作用;磨蚀作用

2)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搬运能力极强,比流水大20倍,而且可以从低处向高处搬运。

运动冰碛:

表碛/侧碛/中碛/内碛/底碛

3)冰川的堆积作用——侧碛/中碛/尾碛/底碛

22.冰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冰斗2.角峰、刃脊3.冰川谷4.悬谷5.冰川三角面、羊背石6.冰蚀平原7.冰蚀阶地

23.运动冰碛类型?

冰碛物特点。

1.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地形方面——常构成尾碛垅,侧碛垅和底碛平原。

在地形组合上,上游为冰蚀地形,下游为冰碛地形。

(2)岩矿成分——不稳定矿物多,长石含量较高。

(3)岩相特点

粒度成分:

大小混杂,砾石粘土混杂堆积

冰碛物的分选性:

冰碛砾石的磨圆度:

差,砾石基本为棱角状

冰碛砾石的表面形态:

发育特殊形状的砾石,有压坑和压弯现象

冰川漂砾

冰碛物中的砂粒特征:

石英表面发育贝壳状断口

砾石的排列方向

2.冰碛地貌

1)冰碛丘陵(基碛丘陵)基碛——表碛、内碛、中碛、底碛

2)侧碛堤(垄)3)尾碛垄4)中碛垄5)鼓丘6)冰碛阶地

24.冰水堆积地貌有哪些类型?

1.冰砾阜及冰砾阜阶地2.锅穴3.蛇形丘4.冰蘑菇

5.冰水扇6.冰水湖7.冰水冲积平原8.冰水阶地

25.山岳冰川地貌组合的特点?

具有垂直分带性

1)冰蚀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上,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

2)冰蚀—冰碛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下,尾碛垅以上,以冰谷、侧碛堤、冰碛丘陵、鼓丘为主。

3)冰碛地貌带——以尾碛垅为代表。

4)冰水堆积地貌带——尾碛垅以下,表现为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26.海蚀地貌的类型?

1.海蚀穴(洞,槽)2.海蚀崖3.海蚀台地(波切台地,浪蚀台,岩滩)4.海蚀拱桥5.海蚀柱

27.泥沙横向运动及其所形成的地形?

(1)波浪刚进入浅水区——砂粒随入射波浪向前跃进;浅水波底部水质点运动方式与轨道速度分布;随着波浪离岸越近,水深越浅,水质点向岸和向海运动速度的差异就越大。

(2)波浪达到近岸浅水区

(3)中立线

(4)均衡剖面——在中立线以上的泥沙向岸移动,以下的泥砂向海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在中立线以上因堆积使海岸变陡(力求达到平衡),在中立线以下因堆积使海底填高而地形平坦。

最后在整个剖面上,每一点的泥沙既不向海移动也不向陆移动,这时的海底剖面变为一个中立面,称均衡剖面。

(5)海岸带泥砂的分选

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地貌

(1)水上堆积阶地(台地)——海滩

(2)水下堆积阶地(台地)(3)沿岸堤(滨岸堤)

(4)水下砂堤(5)离岸堤(6)泻湖(7)海积阶地

28.泥沙纵向运动特点及其所形成的地形?

纵向运动——泥砂平行海岸线的运动。

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地貌

(1)海滩

(2)沙咀(3)沙坝(4)泻湖(5)连岛砂坝及陆连岛

29.第四纪气候变化证据。

(一)岩性方面的证据

风化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沉积物的分异程度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古气候。

1.冰碛物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可以恢复古冰川的规模。

2.红色风化壳、含铁锰的沉积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形成的。

3.矿物的风化程度和矿物组合也可以反映形成时的气候。

4.黄土和古土壤——黄土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古土壤是温暖气候的标志。

5.蒸发岩——蒸发岩的形成是炎热干燥气候的产物。

(二)地貌证据

1.冰川地貌——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志。

2.冰缘地貌——根据冰缘地貌可以恢复冰川作用范围。

3.沙漠的演变(扩大、收缩)——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

4.内陆湖泊的演变——一般高湖面代表雨期,低湖面代表间雨期。

5.海面变化——海面变化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

地动型海面变化是局部的,反映新构造运动。

水动型海面变化是全球性的,反映气候变化。

(三)生物化石证据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影响和限制,而且还会引起生物的变种甚至被淘汰。

各类生物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生物可以分为喜热性生物群,喜温性生物群和喜寒性生物群。

不同的生物群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区域。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