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9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位数乘一位数.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

(略)

(2)、师:

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略)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才能的舞台

从上面设计可以看出,由于我开放了活动的时空,如:

既会飞又会游泳的动物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一种方法都富有个性创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因此,本人深深体会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

唯有如此,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精彩,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      18

18 ×3

+18————

5454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69页例1,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6个十是多少?

②8个百是多少?

②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

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

10个2相加是20。

生3:

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

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思维训练:

1、校园里种了3排松树,每排10棵,还种了8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卖出80本字典,3天后还剩260本。

书店原有字典多少本?

3、小亮比小树高22厘米,小红比小树矮22厘米,小亮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

画外音: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

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

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

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

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

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

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

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

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数法。

(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

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

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90页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二、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出示89页整理和复习1、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三、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5+6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    8×8+6

做完后说说口算方法。

(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上。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说估算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去乘一位,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上。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作业:

1、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

2、课本练习二十一第2题。

3、课本练习二十一第3题。

4、课本练习二十一第4题。

五、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

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能力有了提高。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一半

提问:

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

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教师演示分苹果。

指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

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

说出理由。

(1)

(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

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

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

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

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

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

(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

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板书:

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

(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

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

(一定--确定)

(不可能 --确定)

3、小结:

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

“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

(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

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

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

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

(说说你的理由)

 

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

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是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

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基于以上理解,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五、教学设计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猜想——验证——推理——运用”。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亲自参与“猜想——验证——推理”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运用这一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一开课,通过“师猜生摸”的摸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组织活动,验证猜测

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

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这种共同研讨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态度。

3、实验分析,大胆推理

善于观察、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最有发言权,所以我首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到实物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学说说,在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而我则从旁协助他们引导他们,帮助学生理解: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综合运用,服务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

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