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02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docx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

201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阴霾mái嗔chēn视义愤填膺yīng叱咤chà风云

B.箱箧(qiè)藩篱(fān)日薄西山(bó)锐不可当(dāng)

C.亵渎(dú)褴褛(lán)强聒不舍(guō)吹毛求疵(cī)

D.告罄(qìn)迸溅(bèng)忍俊不禁(jīn)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无垠锋芒必露进退维谷

B.蘸水戏谑鳞次栉比无暇顾及

C.惘然旁鹜断章取义刻骨铭心

D.黝黑 深邃断壁残垣周道如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连接)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

(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目似暝(闭眼),意(心情)暇甚。

(蒲松龄《狼》)

D.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之天也。

(王安石《伤仲永》)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

他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5.下列短语的结果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音容笑貌舆论鼎沸变化无穷虚张声势

B晴天霹雳节衣缩食前程万里襟怀坦白

C张灯结彩十全十美轻描淡写姹紫嫣红

D五彩斑斓任劳任怨不屑置辩好意难却

6.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B.“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3题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对“挡”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挡突出了母亲的主观意志,挡在窗前,屏蔽了窗外的目光和风景,是为了让孩子更加集中精神。

B.这个档字突出了细致的母爱,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现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C.母亲挡住了绝望,留下了希望。

母爱是呵护,母爱是引导。

D.这是母亲不经意间的动作,她只是想和我一起去看花。

9.不属于选段①刻画人物方法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

C.行动描写D.景物描写

10.下列语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独立成段,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与下文“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省略号表示特殊含义,写出了母亲临终前对孩子的不舍、牵挂、惦记。

C、“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D、第⑤段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写间接地告诉读者自己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是补叙,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B.选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C.“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有一份责任——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D.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A.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B.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

C.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D.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组歌》,完成14-17题

一、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

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二、雨之歌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

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3.下列说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B.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两种事物塑造成富有丰富感情的感性形象。

C.文章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有换韵,但韵脚不明显。

D.文章语句充满诗意,借助新奇的想象,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形象。

14.对《浪之歌》赏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

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使读者获得了超出一般的审美愉悦。

B.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也是纪伯伦著名散文之一。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C.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D.文中海岸这个形象融入了更深的寓意,她不再仅仅是海浪的恋人,而成为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15.对《雨之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B.“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运用明喻的修辞,将雨丝比作银线,生动写出了其闪亮的特点。

C.“镶嵌”一词形象传神,增添了美的意蕴,强调了雨的奉献精神。

D.“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

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这句话说明了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深化了主题。

16.下列语句中运用修辞格最多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B.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C.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出了笑脸。

D.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8-21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对本文的艺术特色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

B.本文先写水,后写山,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特点,条理清晰。

C.本文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D.本文文风绮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借鉴。

18.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原因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A.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B.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直接表现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

C.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热爱美好的大自然,渴望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D.这句话的意思是: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9.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静写动,寓听于视的手法。

C.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D.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

20.对选文中写作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夸张、比喻。

B.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象征。

D.借景抒情。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五、(10分)

21、古诗文背诵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3)《过零丁洋》(文天祥)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4)_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李清照)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2、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个句子,表达你读书的感受。

(4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

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

每次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阅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六、(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

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

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

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

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

考中进士。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

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

一、垂髫(tiáo)。

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总角。

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

三、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四、束发。

指男子十五岁。

五、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六、而立。

指男子三十岁。

七、不惑。

指男子四十岁。

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既葬()⑵轼从旁窃观()

⑶读之至流涕()⑷岂非命也欤()

2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译文:

⑵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译文:

⑶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译文:

 

25.文中表达了苏轼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4分)

七、(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甫上。

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A。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

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B,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

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

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

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读书的人不会孤独。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

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

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

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

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26.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香味”这一观点的。

(3分)

27.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28.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⑴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有诗云:

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A、

B处,最恰当的是:

A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根据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仿照示例,围绕第⑤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

示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又盲又聋,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命地摸读,不分昼夜地书写,手指头摸出了血也决不放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成了20世纪美国有名的作家。

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弱女子,却诞生了生命的奇迹。

事实论据:

 

八、30、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字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满招损,谦受益

 

九、31、作文(4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

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②自拟题目;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