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11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包括了5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和《练习6》。

《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事,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爱意;《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孔繁森》讲诉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练习6》安排了5个版块:

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做做、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这一单元课文属于“学习篇”,教育学生学习文中人物蕴含的良好品质和可贵精神。

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教学时可捉住文中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14、15课,会复述第16课。

2、学会本单元49个生字,33个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意。

4、认识8个表示天气的符号,并会简单记录天气;写好铅笔字;收集几个标志;读背4个跟勤奋学习有关的成语,一首劝学的古诗;学会看望病人,学会关心身边人。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课文。

3、学用字词句、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1、识记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学苦练”的意志。

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积累语言。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要好好学字》

1、抓住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指导读书,读中理解毛主席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

3、紧扣留白,说说两个小八路听了毛主席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4、实践活动:

收集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例。

5、写字指导:

“延”的偏旁叫“建之底”与“走之儿”相区别。

《朱德的扁担》

1、利用图片,联系生活,认识“扁担”,了解故事背景。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第三自然段,抓住“草鞋”、“斗笠”、“满满的”、“翻山越岭”、“劝”、“藏”等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3、实践活动:

可以将课文重点段落改编成课本剧,适当增加对话。

4、写字指导:

“冈”、“必”、“守”的笔顺写法。

《梅兰芳学艺》

1、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梅兰芳”其人。

2、观察插图,精读课文,抓住“常常”、“紧盯”、“注视”等词理解梅兰芳是如何勤学苦练的。

3、学会用“终于”说话。

4、实践活动:

观看京剧片段,领略国粹的独特魅力。

5、写字指导:

注意“灵”和“紧”的新偏旁。

《大禹治水》

1、指导学生学会自读课文。

2、抓关键词精读课文,如: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伟大英雄等。

3、通过对“九条”、“九座”、“13年”、“三次”、

“十多岁”等数量词用法的了解,感受大禹的可贵精神。

4、理清文章线索,指导学生根据背诵线索记忆背诵。

5、写字指导:

“被”字的新偏旁“衣字旁”与“示字旁”辨析。

《孔繁森》

1、简介孔繁森事迹。

2、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解一些难懂的词,会说说“请求”、“恳求”的大致意思。

3、反复诵读结尾处的小诗,指导学生体会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4、实践活动: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5、写字指导:

注意“秀”、“费”的笔顺。

二.篇目教学分析

《要好好学字》

(一)文本解读

课文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个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事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课文篇幅虽小,但对毛主席教导两个小八路要认真学文化却写得具体,生动,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爱意。

书后的插图共有三幅,第一幅是毛主席教两个小八路学字的场面。

第二幅图背景是用笔恣肆、刚劲有力、大气磅礴的《六盘山》,可让学生欣赏毛主席的书法。

第三幅图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

这些重要的图片资料都可为介绍当时背景服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规范书写生字。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教学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练习册P47-49,补充习题P38-39,《新补充读本》中《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分2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五)教学构想或建议

板块一:

解题,了解背景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如:

谁要谁好好学字?

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好好学字?

等)

3、相机简介毛主席,及革命根据地等背景。

(教师简介和学生汇报相结合)

(设计说明:

质疑引起对课文探究的兴趣,布置预习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板块二:

初读,正音扫障

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一类、二类生字。

(见文后)

2、选择自己最流利的自然段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字的读音:

“泽”是平舌音,“延、弯”是前鼻音,“刘”的声母是l,不是n。

3、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的内容本身并不能吸引学生,因而初读的指导一定要实在,只有读通、读顺课文后才能进一步学习课文。

板块三:

精读,诵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想: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读后让学生指着图根据课文描述介绍这两个小八路。

2、第二自然段。

先找出写毛主席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再想:

毛主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里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毛主席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也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来体会。

(设计说明:

这里的“我是毛泽东”,“弯下腰”等关键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伟人的高大,而表演则是让让这种感悟进一步升华。

3、第三自然段。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毛主席说的话。

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说的话,然后想:

这话是对谁说的?

为什么要说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让学生知道,干革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不识字是干不好革命的。

朗读时要读得恳切,读出语重心长的意味。

“连连点头”说明两个小八路记住了毛主席的教导,明白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

用“参加”说一句话。

4、总结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两个小八路听了毛主席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先小组讨论,再班内交流。

(设计说明:

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文中来才能让他们理解与自己生活相隔很远的内涵。

板块四:

实践,课外拓展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例,并作交流。

(设计说明:

一方面可让他们知道知识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另一方面可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

板块五:

写字,悉心指导

1、“延”:

注意新偏旁,右上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2、“刘”:

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3、“遇、道”的偏旁与“延”的偏旁不同,注意区分。

4、完成《习字册》。

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抄写6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熟读课文。

3、读读,抄抄,再听写。

(课后第3题)

延安遇到手心知道参加革命点头回答

第二课时作业:

1、抄写4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

3、用“参加”说一句话。

《朱德的扁担》

(一)文本解读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

全文虽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课文只在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抓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能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练习册P49-50,补充习题P39-40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本文分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五)教学构想或建议

板块一:

猜谜,帮助解题

猜谜语:

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图片,板书:

扁担。

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

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板书:

朱德的扁担。

并根据课题质疑。

相机简介朱德和当时的背景。

(设计说明:

“扁担”这个事物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很陌生,用猜谜的方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板块二:

初读,正音扫障

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一类、二类生字。

(见文后)

2、选择自己最流利的自然段朗读。

(1)重点指导以下字的读音:

“泽”是平舌音,“延、弯”是前鼻音,“刘”的声母是l,不是n。

(2)指导读好长句。

3、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大概内容。

(设计说明:

初读课文要实在,不能流于形式,只有真正扫除障碍,才能进一步学习。

板块三:

感悟,抓关键词

1、第一自然段。

教师先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时代背景。

读第一句时,理解“会师”;读第二句时,突出“红军”,“不远处”等词,点明了当时井冈山周边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埋下伏笔。

2、第二自然段。

“坚守”和“围攻”说明红军和敌人所处的形势;“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挑粮的艰难,尽管如此,战士们任然“争着去”,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吃苦的精神。

3、第三自然段(重点)。

一、二两句,先抓“一道”、“草鞋”、“斗笠”、“满满的”关键词,体味朱德同志的艰苦朴素,与普通红军同甘共苦,再看文中插图,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可适当加入想象。

(《补充习题》40页)。

三—七句,先抓“那么忙”、“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等词,体会战士们对领袖的深切关心和爱护的心理活动,再抓“劝”,“藏”两个词,战士们用语言和行动来爱护朱德同志,这里可以扩充一下当时人物的对话,动作,然后讨论理解:

为什么朱德同志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重点揣摩朱德同志当时的心理。

(设计说明:

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较难懂的文意,事半功倍。

板块四:

实践,练习拓展

(可选做)

1、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编成课本剧演出,要增加一些对话。

2、收集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设计说明:

第一个练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表演时教师要扶放有度。

板块五:

写字,悉心指导

1、“冈、必”注意笔顺。

2、“攻、记、劝”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3、“守”上大下小,“志”上小下大。

4、完成《习字册》。

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抄写6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熟读课文。

3、读读,抄抄,再听写。

(课后第3题)

劝攻争守同志红军生产会师井冈山一块儿

第二课时作业:

1、抄写4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3、文后第四题:

为什么朱德同志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梅兰芳学艺》

(一)文本解读

本课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并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课文先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受阻,接着重点介绍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及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第二自然段写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眼睛变得会说话了。

第三自然写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学会生字,背诵课文,还要用梅兰芳勤学苦练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不轻易向困难低头、屈服的顽强精神,并能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

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动摇、或者、注视、渐渐、灵活、终于”等词语,并试着听写这些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梅兰芳大师勤学苦练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梅兰芳大师勤学苦练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三)教学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多媒体、练习册P50-52,补充习题P41-43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分2课时教学。

(五)教学构想或建议

板块一:

质疑导入,走进文本

 1、今天,我们来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

14、梅兰芳学艺

 2、你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可以提示:

梅兰芳是谁?

他是干什么的?

等。

 3、同学们问得好!

请仔细看看这幅图画,把你的所见、所想说出来。

    (出示课文P99插图)

 4、简介梅兰芳大师生平。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设计说明:

看图释疑,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自我信息反馈出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板块二:

初读认字,感知文本

检查自学效果

1、正音。

(师出示小黑板:

梅、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2、提示:

“芳、灵”读后鼻音,“兰、紧”读前鼻音,“者、注、视”读翘舌音。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不明白的也要画出来。

 4、请同学们交流读书所得。

  教师要做适当引导与提示。

重点引导:

①梅兰芳拜师学艺顺利吗?

                   ②后来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5、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

(设计说明:

通过“初读——交流——感受”的流程,教给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获得体验。

板块三:

品读体味,品味文本

1、自由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重点引导体味:

动摇、或者、注视、渐渐、灵活、终于。

2、默读,画出有价值的语句。

  重点引导体味三句话:

  ①“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不是唱戏的料儿。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③“经过勤学苦练……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请同学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指导说话:

“终于”。

3、展示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及情感。

  教师应帮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

(学习梅兰芳大师勤学苦练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设计说明:

“自由读——默读——展示读”,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文本的中心。

既让学生通过读置身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又在形式丰富的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了思想熏陶,也为课文的背诵埋下了伏笔。

板块四:

想象拓展,延伸文本

1、想象读。

一边读书,一边想象书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等。

2、想象说话。

 情境一:

梅兰芳拜艺不成,难过地走在回家的小道上,这时他会想什么呢?

假如你在场,又会怎样劝慰他呢?

(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轻易低头的品质)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是面临失败,但我们千万不能灰心,更不能放弃自己。

我们要坚信:

办法总比困难多。

(设计说明:

“教材只是个例子”,应该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识记、品味语言。

无论是读中想象,想象说话,都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这是非常有益的语文实践性活动。

板块五:

诵读内化,升华文本

1、《梅兰芳学艺》的故事一定让大家受益不少,我们看着图再来听一听,看谁最先记住。

(听配乐朗诵)

2、谁愿意走上讲台看着图给大家介绍?

还可以加上动作。

(设计说明:

背诵,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这一背诵环节,通过“听、看、想、说”,旨在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抄写6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熟读课文。

3、读读,抄抄,再听写。

(课后第3题)

学艺动摇或者注视渐渐灵活苦练终于

第二课时作业:

1、抄写4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

3、文后第四题:

读一读,再用“终于”说话。

《大禹治水》

(一)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洪水泛滥,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地灾难。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

第三自然段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四自然段讲的是老百姓非常感激这位制服洪水的英雄。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理解课文。

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3、能规范书写部分生字。

(三)教学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多媒体、练习册P52-53,补充习题P43-45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分2课时教学。

(五)教学构想或建议

板块一:

初读,正音扫障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设计说明:

初读课文要实在,不能流于形式,只有真正扫除障碍,才能进一步学习。

整体感知课文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板块二:

感悟,依靠情境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交流中相机引导:

(1)“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2)“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

它们说明什么?

(3)“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

(4)“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3、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

他可能还会吃哪些苦呢?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

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说明:

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尝试着帮助学生去还原当时的情景,从细节处入手,这样学生对大禹的所作所为才能更加理解。

)  

板块三:

实践,课外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设计说明:

能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效果,由课内辐射到课外,与立体阅读相吻合。

板块四:

写字,悉心指导

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如:

“伟、被、理、治、姓、洪”等,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而“制”要注意左宽右窄,“形”则左右大体相当,注意“被”的偏旁。

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抄写6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熟读课文。

3、读读,抄抄,再听写。

(课后第三题)

冲倒决心带领无家可归治理安定伟大千辛万苦

第二课时作业:

1、抄写4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

3、文后第四题:

先填空,再读一读。

《孔繁森》

(一)文本解读

课文讲诉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第二自然段写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藏族孤儿。

第三自然段写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第四自然段写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的事深深感到了藏族同胞。

课文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情感激越,反映了藏汉一家亲,生动地表现了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