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24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检测复习.docx

中考地理第三部分世界地理专题十三认识区域检测复习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

第1讲 认识大洲(亚洲)

一、单项选择题

1.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

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C.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D.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读图1314“亚洲简图”,回答2~3题。

图1314

2.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南北高,中间低

C.东部高,西部低D.北部高,南部低

3.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最能反映图1314阴影区气候特征的是(  )

ABCD

4.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是(  )

5.孟加拉国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①与夏季风有关 ②与冬季风有关 ③与地形有关 ④与温度有关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6.我们亚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源短缺B.人口众多、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D.生态平衡破坏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来自亚洲各地的12000多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据此回答7~8题。

7.亚洲运动会组织者将运动会时间安排在11月中旬主要是考虑这一时期(  )

A.气候温暖舒适,晴天较多B.气温低,降雪量大,方便开展冰雪运动

C.雨天多,可以缓解暑热D.为一年中鲜花开放最盛时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8.运动会期间,某运动员打电话回家:

“……家乡下雪了吗?

”这位运动员可能来自(  )

A.马来西亚B.斯里兰卡C.朝鲜D.沙特阿拉伯

(2013年山东临沂)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图1315),完成11~12题。

图1315

9.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  )

A.亚洲的东部、南部 B.亚洲的北部、东部

C.亚洲的南部、西部 D.亚洲的东部、西部

10.图中M点人口稀疏,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该地区位于气候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C.该地区位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该地区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11.(2014年山东东营)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面积最大的洲

B.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C.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受地形的影响,多数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二、非选择题

12.(2014年江西)亚洲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复杂。

读图1316,回答下列问题。

图1316

(1)甲地的优势能源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目前该资源输往我国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2)乙河流域整体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

(3)丙国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丁地人口密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亚洲略图”(图1317),回答下列问题。

图1317

(1)A地位于____________半岛,其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是其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2)B所在的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从风向(图中箭头)判断,图示区域处在________季,降水________。

(3)C所在半岛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当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该地也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之一,请你列举1~2种:

______________。

第2讲 认识地区(东南亚、极地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东南亚居民以单衣薄裙为主,我们这里冬季穿棉夏季穿单。

这种生活习惯主要是受(  )

A.经济条件的影响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D.气候的影响

上海一经贸代表团将于元旦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

据此完成2~4题。

2.该代表团的随行物品中,最不需要准备的是(  )

A.雨伞 B.地图C.摄像机 D.御寒衣物

3.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

A.棉花、小麦B.蔬菜、牛奶C.橡胶、椰子D.黄麻、棕油

4.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马来西亚的见闻,你认为可信的是(  )

A.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B.居民生活用品中瓷器很多

C.每天正午过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马航MH370航班已经在南印度洋坠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13210),完成5~6题。

图13210

5.关于印度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在南半球   B.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在西半球

C.南北方向位于欧洲与南极洲之间    D.东西方向位于非洲与南美洲之间

6.丙所指示的海域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海域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2014年10月30日,随着“雪龙”号破冰船缓缓离开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正式拉开序幕。

目前我国在南极洲已经建立了4个科学考察站。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B.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C.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D.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

8.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C.大规模捕鲸,丰富食物资源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9.下列属于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的是(  )

ABCD

 

10.南极地区将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资源

读图13211,回答11~12题。

图13211

11.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B.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C.暑假期间是考察南极地区的最佳时期D.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12.关于南极地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9月B.环境原始,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C.环境独特,探险就是为了寻求刺激D.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任意取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该地区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产区。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图”和“马来群岛火山爆发图”(图13212)。

   

图13212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城市);B.____________(海峡);C.__________(河流);D.___________(国家)。

(2)该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__________,从气候和劳动力两方面分析其生产天然橡胶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B海峡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来群岛火山活动频繁,小明和小芳分别搜集火山活动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图13213)与“中南半岛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图132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3213

   

图13214

(1)分析“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判定图示地区山、河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说明位于________________附近的聚落,利于发展为城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中南半岛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说出中南半岛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

15.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读图13215,回答问题。

图13215 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_____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ABCD

(5)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

结合图13216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图13216 泰山站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D.防紫外线辐射

 

第3讲 认识国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巴西)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日本略图”(图13318),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3318

A.日本领土由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大岛组成

B.图中⑤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C.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A大洋沿岸

D.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B海域沿岸

2.“富士山、樱花、和服、相扑……”等词汇,让我们联想到的国家是(  )

A.韩国B.巴基斯坦C.日本D.埃及

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

关于其成因,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BCD

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图13319),回答第4题。

图13319

4.在日本经济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  )

A.工业B.农业C.商业D.建筑业

读图13320,完成5~8题。

图13320

5.关于美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美洲北部          B.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C.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D.是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6.美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大豆   B.小麦    C.烟草    D.棉花

7.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以亚热带作物种植为主      B.自给自足,商品化程度低

C.区域专门化生产         D.咖啡、可可等农产品可供出口

8.美国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发达   B.人口众多  C.国土辽阔  D.资源丰富

读“澳大利亚图”(图13321),完成9~10题。

图13321

9.图中信息有力地说明了澳大利亚是(  )

A.天然橡胶的故乡    B.“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C.“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目前,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服务业  C.农牧业 D.冶金业

11.(2014年湖南永州)读“澳大利亚略图”(图132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3322

A.位于北半球 B.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C.山脉a为大分水岭 D.首都为b悉尼

12.对澳大利亚的地理事物判断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主要的农耕区

B.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北侧沿海区域

C.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带

D.动物物种具有独特性和古老性的特征

13.小航利用2015年春节的假期去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参观,他有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①  ②  ③  ④

图13323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4.一艘美国货轮从巴西归来,船上货物可能是(  )

A.可可、咖啡B.核电、宇航设备C.小麦、玉米D.电脑软件、电子产品

结合图13324,回答15~16题。

图13324

15.图示国家矿产资源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的是(  )

A.煤矿B.石油C.铁矿D.锰矿

16.关于该国地理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周濒临海洋B.热带面积广大C.经济发达国家D.英语为通用语言

美国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在乙醇燃料项目上与巴西合作密切。

据此完成17~18题。

17.有关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均位于西半球B.共同濒临大西洋

C.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D.主要河流的流向不同

18.有关两国资源和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经济实力均居所在大洲之首B.两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

C.巴西制造乙醇的原料——甘蔗产量大D.美国要从巴西进口大量热带农产品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及图13325,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露。

图13325

(1)写出此次地震震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_)。

(2)日本著名工业区B.____________工业区和C.京滨工业区分布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

地震发生时这两大工业区震感强烈。

(3)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救援队于3月19日前后陆续结束搜救工作回国,来自图中D.______________(国家)的救援队回国时,该国的季节为________季。

(4)中国应日本政府要求,无偿援助日本地震灾区的2万吨燃油通过________运输方式于2011年4月1日运抵日本。

(5)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0.读图13326,回答问题。

图13326

(1)图中字母A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国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带。

(2)图中字母B所在国家的首都是__________,该国位于____________洲。

(3)一艘满载咖啡的海轮按图中航线从里约热内卢开往旧金山,沿途依次经过大西洋、________运河、________(大洋)。

(4)若从纽约前往里约热内卢观看足球比赛,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________。

途中将经过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________,欣赏到大面积原始的__________(植被类型)。

(5)近年来,B国大量使用以甘蔗为原料制作的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1.(2014年山东聊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美洲的巴西举行。

某班级同学开展了对巴西的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他们学习中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西略图”(图13327)。

图13327

材料二: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统计表”。

年份

林地面积(1000公顷)

2000年

545.943

2005年

530.484

2010年

519.522

材料三:

“巴西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图13328)。

    

图13328

(1)贝贝在制作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的地理信息卡时,漏掉了河流名称,请你帮他从下列信息中挑选出属于亚马孙河的地理信息______________。

①水系跨越高温多雨的赤道南北 ②世界第一长河 ③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但航运价值小 ④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⑤世界上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⑥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水能资源丰富

(2)由材料一中信息可以判读并推断,与马瑙斯相比,巴西利亚的地势较______(高、低),气温较________(高、低)。

(3)由材料二看出,近些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归纳巴西与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并说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共同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三 认识区域

第1讲 认识大洲(亚洲)

【演练·巩固提升】

1.B 2.A 3.C 4.B 5.A 6.B 7.A 8.C 9.A

10.C 11.B

12.

(1)石油 海洋运输

(2)南 北

(3)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4)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13.

(1)阿拉伯 热带沙漠 干旱(炎热干燥)

(2)夏 多(或丰沛)

(3)水稻 天然橡胶(或油棕、椰子等)(答一种即可)

第2讲 认识地区(东南亚、极地地区)

【演练·巩固提升】

1.D 2.D 3.C 4.C 5.A 6.A 7.A 8.D 9.B

10.B 11.D 12.B

13.

(1)曼谷 马六甲海峡 湄公河 菲律宾

(2)泰国 高温多雨的气候,劳动力丰富

(3)它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4)有利影响:

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不利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害

14.

(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2)河流 靠近河流的地方(地势比较平坦)水源比较充足,水上交通便利,利于人、物的集散(答对水源和交通一方面即可)

(3)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一年明显分为旱季(或干季)和雨季(答出一年明显分为旱季和雨季即可) 水稻

15.

(1)a

(2)大西 长城 正北(北)

(3)1~2月份南极地区为极昼,此时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利于开展建站工作。

(意思相近即可)

(4)D (5)B

第3讲 认识国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巴西)

【演练·巩固提升】

1.C 2.C 3.D 4.A 5.C 6.B 7.C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

(1)38.1°N 142.6°E

(2)濑户内 临海 

(3)澳大利亚 秋

(4)海洋 

(5)环太平洋

20.

(1)美国 北温

(2)巴西利亚 南美

(3)巴拿马 太平洋

(4)航空(空运) 亚马孙河 热带雨林

(5)该国盛产甘蔗,原料丰富;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21.

(1)①③⑤

(2)高 低

(3)逐渐减少 乱砍滥伐

(4)共同特点:

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共同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