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334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docx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初中语文必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 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

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⒇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1)。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jiǎ)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òng),父母岁有裘葛(gé)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é)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

译文

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的言辞脸色。

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

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

(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

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

同他论辩,语言委婉、神色和悦。

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

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唐雎不辱使命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

派     谓:

对……说    欲:

想要           易:

交换              许:

答应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加:

给予       惠:

恩惠    

易:

交换       善:

好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然:

这样     受:

接受  

愿:

愿意     守:

守护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悦:

高兴       使:

派     使:

出使

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易:

交换            听:

听从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

凭借。

       存:

幸存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

长者:

忠厚长者     错:

通“措”,放置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请:

让              广:

扩充  

逆:

违背            轻:

轻视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是:

这样。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易:

交换         直:

只,仅仅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就能交换)吗?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怫然:

盛怒的样子    尝:

曾经。

 闻:

听说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

“您曾听说过天子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说:

“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

平民。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免:

摘掉    冠:

帽子     徒:

光着

跣:

脚      抢:

秦王说:

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袭:

扫过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贯:

直冲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苍”青色。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发:

发作。

    休:

吉祥    祲:

不详。

休祲:

吉凶的征兆。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下了征兆,现在,他们)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缟素:

白色丝织品,这里是穿丧服

挺:

拔。

如果有才能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挠:

屈服         谢:

道歉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谕:

明白,懂得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徒: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

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曹刿(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伐:

攻打。

我:

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

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

谋议。

间(jiàn):

参与。

鄙:

鄙陋,目光短浅。

乃:

于是,就。

何以战:

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

有“养”的意思。

弗:

不。

专:

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

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

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

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加:

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

(诉讼)案件。

察:

明察。

情:

实情。

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可以。

以,凭借。

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

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长勺:

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

军队溃败。

驰:

驱车追赶。

辙(zhé):

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

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

于是,就。

逐:

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

已经战胜。

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作,振作。

再:

第二次。

三:

第三次。

彼竭我盈:

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彼,代词,指齐军方面。

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

难以推测。

测,推测,估计。

伏:

埋伏。

靡(mǐ):

倒下。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

长,这里指身高 。

昳(yì)丽:

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

对…说。

朝:

早晨。

服:

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

照镜子。

孰:

谁,哪一个。

孰与:

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

而:

就,表顺承。

复:

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

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

“我和徐公比谁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

如。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

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

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寝:

躺着。

美,认为……美。

私:

动词,偏爱。

畏:

害怕。

欲:

想要

之: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朝:

朝廷。

见:

拜见。

诚:

确实。

知:

知道。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方:

方圆。

左右:

近臣,莫:

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

全国。

蔽,受蒙蔽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

到了极点。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

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公共场合。

闻,让……听到。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进:

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偶尔有人来进谏;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jī)年:

满一年。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朝:

朝见。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

尊称死去的人。

创:

开创,创立。

业:

统一天下的大业。

中道:

中途。

殂:

死亡。

今:

现在。

疲弊:

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此:

这。

诚:

的确,实在。

之:

的。

秋:

时,时候。

然:

然而;侍:

侍奉;卫:

护卫;懈:

松懈,懈怠;于:

在;内:

皇宫中。

忘身:

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盖:

原来;追:

追念;殊遇:

优待,厚遇。

诚:

的确,确实;宜:

应该。

开张:

扩大。

遗德:

留下的美德。

恢:

大。

弘:

大,宽。

气:

志气。

妄:

过分;菲薄:

小看,轻视。

引喻:

称引、譬喻;喻:

比如;义:

适宜、恰当。

以:

以致;塞:

阻塞;谏:

劝谏。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

指皇宫;府:

指丞相府;俱:

通“具”;全,都。

陟(zhì):

提升,奖励;罚:

惩罚;臧否(pǐ):

善恶,作动词,意为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

做了奸邪的事情;科:

科条,法令。

及:

以及;为:

做。

有司:

职有专司。

刑:

罚。

昭:

显示,表明;平:

公平;明:

严明;理:

治理。

偏私:

偏袒,有私心。

内外,指内宫和外府。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志:

志向;虑:

思想,心思;忠纯:

忠诚纯正。

简:

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

选拔;遗(wèi):

给予。

悉,全部;咨:

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裨(bì):

补。

阙,通“缺”缺点,疏漏。

广益:

增益。

益,好处。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