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4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微肥生产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微肥生产项目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单位: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四)项目选址:

宁阳县堽城镇项目聚集区

(五)项目法人代表:

耿瑞强

(六)项目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家“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山东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2008]91号);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11)《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的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农业生态园的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8)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效益分析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3、编制原则

(1)依据该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区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扩大规模,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

(2)立足高品位、高质量、多方位的服务宗旨,建立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项目的综合性管理。

(3)重视管理经营,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管理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4)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引进和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效、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5)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守法经营。

(6)本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做到每个项目总平面布局一体化。

(7)本项目的设计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同时应注意卫生及消防设施的配套建设。

二、项目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担单位—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创建于2005年4月,生产厂房20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配方肥料生产设备。

根据山东省及周边省份土壤结构现状和作物生长需求,研究开发生产18%有机无机复混肥、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玉米配方肥、40%BB肥、45%BB肥、51%BB肥、55%BB肥、32%西瓜配方肥,胡萝卜、杏树、葡萄、辣椒、韭菜、桑树、豆角、果树专用配方肥共17个品类,年产生各类配方肥6000吨,产值900万元。

目前是山东省及周边省份生产系列配方肥的主要厂家之一。

现有科研人员16名,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1名,他们分别在国家或省级报刊杂志发表重要论文,段继合同志在《中国土壤》杂志上发表了山东土壤分布及利用。

朱克响同志2009年获国家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孟召鹏、陈静芬同志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三年来,生产各类农作物配方肥300000吨,产值48000万元,利税2400万元,该公司2009年被评为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供肥企业”。

2010年4月份又上一条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先进生产线。

法人代表耿瑞强同志2010年被评为“省农村创业带头人”。

从生产设备、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产品销售、科技人员的实力,都为承担该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该院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20余人,教授两名,副教授五名,工程师一名,讲师二名,其中四名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其余均有硕士学位,现有各类从事此项研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长期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山东省“十二五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该院拥有酸度仪、蛋白质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先进的仪器设备。

无论从人员还是设备上均可承担此项目。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是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第二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微生物防治资源、微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微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实验室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5人,6人获博士学位,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实验室设备价值达500余万元。

该室发酵设备和检测仪器较为齐全,拥有高效液相色谱、发酵罐(SFL-300-AUTO2002)、固态物科发酵器(SFG0.7×2×3)、人工气候箱、全温立式振荡培养箱(HZQ-F160)和真菌收孢器(MyvoHarvester)等先进设备,共计有300多万元。

(三)项目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简况

姓名

学历

职称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分工

参研

月数

丁红梅

37

博士

副教授

土壤学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主持人

8

樊美珍

58

本科

教授

博士导师

微生物学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土壤有效菌种筛选

4

孟召鹏

46

大专

农艺师

微生物学

山东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菌种的筛选

10

朱克响

46

本科

高级农艺师

肥料学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肥料载体的加工

10

朱江

46

本科

副教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山东农业大学

产品测试

10

王向阳

40

本科

研究员

植物保护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产品测试

10

郜红建

33

博士

副教授

肥料学

山东农业大学

田间试验

10

胡宏详

36

博士

副教授

土壤学

山东农业大学

田间试验

10

陈静芬

40

本科

高级农艺师

土壤与植物营养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田间试验

10

段继合

57

本科

高级农艺师

农学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田间试验

10

赵玉珠

57

本科

高级农艺师

农学

山东省丰粮肥业有限公司

田间试验

10

葛建军

23

硕士

学生

土壤学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田间试验

10

第二章项目课题及项目可行性

一、项目课题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无机肥料的施用量连年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磷肥的利用率不到10%,土壤钾素出现相对不足。

由于复种指数较高,导致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如近年来水稻的“花而不实”,作物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土壤养分一方面是微量元素相对不足,一方面土壤养分中大量元素的高残留,导致地下水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下降,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的同时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浪费。

为此研制开发多菌种高效环保型生物微肥,以城乡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的废物为载体,通过接种多个土壤中有效活性菌,在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时,对缓解环境压力,改善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拟以工农业生产中的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生物微肥载体,从土壤中筛选有效活性菌种,进行优化组合,研究肥料载体的配方与不同菌种活性之间的关系,研制开发出适合我国种植结构的多菌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旨在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有效性,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肥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本课题完成后,将实现4大目标,即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种,确定多个不同功能菌种的优化组合;研制与不同菌种相适应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配方;建立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申报专利1项,实现产业化。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作物施肥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家肥料与化肥的施用比例是7:

3,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比例已改变为3:

7。

长期连续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土壤因盐化板结而导致肥力下降,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

具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农民每年由于盲目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公顷达650元,同时大量施用无机肥料对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影响率已超过50%,按低值计算,每年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大约为730亿元。

因此,开发研制环境友好型肥料,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有效性,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是目前科研工作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新型肥料的品种较多,按照组成和性质可将新型肥料分为3大类,分别为缓 /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

缓/控释肥料因其价格较高而主要应用于花卉、草坪等经济作物上。

商品有机肥料是将畜禽粪便、城市垃圾、污泥、秸秆、木屑、食品加工废料等经过高温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料。

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将有益微生物基本被杀死,难以为土壤提供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有效性。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补充土壤养分的同时,可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活性。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解磷菌的使用可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5%-42%。

将固氮螺菌接种禾本科作物,使玉米增产10%-20%,氮肥施用量比传统施氮量降低20%-30%。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微生物菌肥品种有:

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类、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将目光投向由多个不同功能菌株组成的微生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使生物肥料除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功效外,兼具促进作物生长及抑制土传病害发生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多菌种进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氮、磷、钾的利用率,还能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拮抗病原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

浙江大学陈晓斌等将分离出的PGPR(根际促生菌)菌株应用于黄瓜幼苗,证实PGPR促生作用与防病作用具有一致性。

董艳(2007)研究表明,通过加入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能够不同程度减轻烟草的野火病、炭疽病和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提高烟叶含钾量。

菌肥只是一种辅助性肥料,不能代替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不能解决作物对速效性养分的需求。

菌肥与有机肥和适量的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同时施用,更能充分发挥菌肥的效果。

江丽华(2002)研究表明,有机肥料中加入适量的无机养分可以促进解磷菌的生长。

但是几种肥料分别使用,又将增加农民施肥的次数,这会间接影响到生物肥料的推广。

为此,人们希望将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肥料与微生物肥料这4种肥料结合起来,从而制成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又方便使用的新型复合肥料。

多菌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就成为研究开发的首选目标。

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肥料内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其综合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优点,是一种养分全、功能多、投入少、无毒无害的新型肥料。

这种肥料施入农田后,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在作物根际产生大量粘多醣,进而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蓄肥、保水的肥力。

同时,施进土壤中的化肥,经过微生物固定、解析,与水一起蓄积在土壤团粒中,减少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这种肥料中的部分菌种,具有分泌抗菌素的功能,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真菌和细菌,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土壤中残留养分进行活化,并调节肥料养分的释放规律,适应作物需肥规律,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养分的流失风险。

但是无机化肥和有机物的配比对不同菌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使目前多菌种生物肥料的生产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少、抗逆性差、生产工艺落后、成本和价格较高等问题。

因此本项目以山东丰粮肥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多菌种高效环保型新型微肥,通过对土壤中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建立多功能工程菌,解决多菌种之间的拮抗问题,提出适合于不同菌种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方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

二、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如是处理不当,这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和掠夺性的生产开发,再加上各种污染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通过水、肥料和空气等途径的侵害,使土壤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农作物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严重。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各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渐普及,对农业生产所需肥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项目利用工农业生产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通过接种多个土壤活性菌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为目的,研制开发多菌种新型生物微肥。

生物微肥最近20多年里发展较快,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解钾等生物微肥新产品不断问世。

目前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生物肥料,并制定了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

在我国,生物微肥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生物微肥中的菌株不稳定、抗逆性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尤其是生物肥料的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对于生物微肥的作用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严重制约生物微肥的开发工作。

我国有2000多个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亿hm2,年需化肥约1.4亿t,而我国年产化肥不足1亿t,尤其是优质化肥更是奇缺,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这就给其它新型肥料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生物肥料已占到肥料总用量近50%。

在我国,有机肥料能占到化肥使用量的10%,其市场容量将达到1400万t。

目前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约有500多家,大致可分3种模式:

一是精制有机肥料类,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养分为主,是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的主要肥料,生产占31%;二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类,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养分,生产企业占58%;三是生物有机肥料类,产品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菌,生产企业只占11%,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生产多菌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所需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只要生产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即可掌握技术要领,而且投资少、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可行。

第三章生物微肥概述

一、生物微肥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我国现有耕地20亿亩,年需化肥1.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化肥进口国和氮肥生产国。

尽管如此,化肥量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

究其原因,关键问题在于化肥的利用率太低。

据研究部门测算,目前全国各地平均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20-30%,钾肥30-50%。

据估计,全国每年因盲目使用浪费化肥约100万吨,折合人民币5亿元。

加之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单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有效合理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消除土壤板结,挖掘土壤潜在肥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摆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世界各国都在利用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来改善作物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区系,将土壤中含量丰富的难溶性磷钾元素释放出来,或将农作物难以利用的物质转化为可被利用的有效营养物质,缓解肥料供需矛盾和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局面。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肥料产业将面临有机肥料在衰落了近30年(从70年代开始,中国的有机肥料应用是每况愈下)以后的全面复兴以及新型生物肥料的兴起。

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在摒弃笨重、粗糙、肮脏的传统有机肥料的同时,将乐意率先在各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上使用各种经过充分培熟、富含营养、做工精致、价格适当的商品化有机肥料以及富含各种高效有益菌种的活性生物微肥。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却给环境卫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期堆制的畜禽粪便滋生大量的苍蝇蚊虫,带着各种病菌到处传播,给养殖业安全及从业人员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威胁。

而另一方面,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虽然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带来诸如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污染水源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由于土壤长期缺乏有机质和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

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给有机肥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农民绝大多数使用有机肥还是传统的堆制方法,堆制时间长、肥效低、污染环境、使用不方便、而且不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还是作物土传病害的主要传染源,使用不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还经常造成烧根烧苗。

生物有机肥利用养殖厂的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养殖厂污染及养殖安全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广大从业者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也成为养殖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直接使用生物发酵剂改变自己的传统堆肥,充分利用自己家庭养殖所产的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杆等其它有机废料,通过少量的投入不仅提高了肥效、节约了时间、也给使用及生产都带来了诸多益处,相当把肥厂搬到了自己地头,确保了用肥的质量。

二、生物微肥特点

(一)无毒、无害、保护环境。

化肥从生产环节到田间施用,都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微生物肥料是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制作的菌肥,从根本上消除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制造过程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排水、不排气、不排渣,无需进行“三废”处理工作。

使用的原料全是自然物质,不经强酸、强碱等剧烈化学反应,因此无毒、无害,保护环境。

(二)肥效显著。

从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粮食作物如玉米可增产20%以上,小麦、水稻增产10%左右;果树、蔬菜、油料作物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个别作物可成倍提高产量。

(三)适用作物广泛。

微生物肥料是生物菌肥。

能够使用于各种作物,打破了菌肥的“专一性”“局限性”的固有弱点,这是其他肥料无法比拟的。

而在粮食类、果树类、瓜果类以及各种蔬菜等作物上利用均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四)施用方便。

微生物肥料由于是长效肥,一般作物只需在播种时施用一次,全生长期一般不再追施其它肥料,节省了用工量。

(五)制造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

制造微生物肥料与制造化肥相比,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工艺简单,不象生产化肥那样,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生产。

所使用的原料有:

风化煤、煤矸石、草炭土、糖厂滤泥,各种工业糟渣以及淤积泥等,只要当地有其中任何一种原料都可以生产,取材方便而广泛。

项目背景

三、生物微肥的原理

(一)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特殊作用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是地下微生物的“容器”和活动场所,土壤之所以有别于岩石而成为活的“土壤生命有机体”,就是因为其中生长着大量具有适应性和活性的生物类群,这些生物对于养分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

倘若把土壤中的生物全部消灭,土壤便会变成没有活力的“死寂”或“老朽”土壤。

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微生物一方面分解有机物质形成腐殖质并释放出养分,另一方面又转化土壤碳素和固定无机营养元素。

土壤微生物对于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和植物有效性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微生物自身含有一定数量的C、N、P、S等,可看成一个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土壤生物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动物生物量)本身就是一个养分贮藏库,具有“源与汇”的调控功能,它对土壤养分具有贮存和调节作用;二是土壤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推动着这些元素的转化与活动。

(二)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履行着主要分解者的作用,是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推动着自然界养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是大自然中元素的平衡者。

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物质循环过程便会中断,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废物也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没有微生物,高等生物和人类也难以持续发展下去。

同时,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在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地下生物与地上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拮抗的极为微妙和精巧的生态联系,不断发生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与作用。

在这些生态过程中,微生物作为食物链的主要组分,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以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三)生物微肥对土壤肥力提高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是将某些有益微生物经大量人工培养制成的生物肥料,又称菌肥、菌剂、接种剂。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或有效磷、钾的含量,或将土壤中一些作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或提高作物的生产刺激物质,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根据其肥料功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增加土壤氮素和作物氮素营养的菌肥,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固氮蓝藻等;

(2)分解土壤有机质的菌肥,如有机磷细菌肥料,综合性菌肥;(3)分解土壤难溶性矿物质的菌肥,如无机磷细菌肥料、钾细菌菌肥;(4)刺激植物生长的菌肥,如抗生菌肥料;(5)增加作物根吸收营养能力的菌肥,如菌根菌肥料。

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进土壤肥力;

(2)制造和协助农作物的吸收营养;(3)增强作物的抗病和抗旱能力。

第四章生物微肥的研制内容及方案

一、研制内容

(1)有效菌种的筛选、分离

从土壤和植物根际分离有效菌,经筛选后进行菌种的优化组合。

(2)有效菌与有机无机肥料接种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立足于工农生产中的废物及生活垃圾,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无机肥料进行加工生产有机无机载体,对有效菌与载体接种,探讨不同肥料的有机物、氮素、磷素、钾素及微量元素配比对有效菌种活性的影响,目标旨在确定适于不同菌种的有机无机肥料的配方。

(3)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选取有效菌种数量、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和微量元素、土壤残留养分有效化量、作物产量等指标,制定出生物有机无机肥料产品质量标准,申报并获批安徽省肥料生产许可证,申报专利1项。

(4)生物微肥的产业化生产

按照生物微肥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进行产业化生产,并通过建立肥料的示范基地的形式,对肥料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现产值20000万元以上。

二、研制方案

1.有效菌种的筛选、分离

①土壤采样

从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水稻土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硫化细菌、解磷菌、氨化细菌、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解钾菌等。

②菌种的筛选

经平板培养、摇床培养、提纯、菌种鉴定,然后进行复壮,作为接种菌种。

③多个不同功能菌种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开发

通过培养试验,搞清不同菌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协调共生能力、生长规律及拮抗作用,确定最佳微生物组合。

2.有效菌与有机无机肥料接种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①肥料载体的加工

立足于工业生产的固体和液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秸秆、城市生活垃圾等作为有机质原料,经高温实现无害化处理,根据加工后的有机物养分含量,加入适量的无机肥料制成不同有机质、养分含量的有机无机肥料,作为生物肥料载体。

②接种微生物的活性分析

在载体上接种有效菌种,分析载体的pH值、水分含量、保存方法对有效菌种活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加工艺和方法。

3.生物微肥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通过小区和大面积田间试验,对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物产量及品质确定产品标准指标。

产品标准指标:

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有机质、有机氮、无机氮素、有机磷钙、无机磷、钾素、钙、微量元素等指标确定;

4.肥料的产业化生产

根据产品的标准指标,收集工农业废物进行产业加工,按照生产技术方案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