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6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docx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

作文辅导

06061607

高考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

 

一、知识要点梳理

l,立意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

a、写此物含彼意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2、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

(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

(3)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

(4)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

3,语言’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二、命题引导立意

1、顺向立意

(1)耕牛:

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

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

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

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

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

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

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

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

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

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

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

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老树:

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

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7)烟雾:

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

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

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8)仙人掌:

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

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

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

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

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

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2、逆向立意

(1)翠竹:

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

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

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

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

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

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鹅卵石:

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

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5)爆竹:

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

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

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三、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

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

“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

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

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

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

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

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

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

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

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打动。

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

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

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例如: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

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

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五、学生托物言志作文练习:

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例文一】      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

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清香。

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

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

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例文二】      青苔

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

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

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

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例文三】       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

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

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

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

它们不像蜡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

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

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

【例文四】    珍珠与蚌

珍珠以圆润、光亮为美,所制的饰品往往得到人们惊羡的目光。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蚌,想过拿自己的生命来换一颗珍珠的蚌?

其实,蚌是伟大的,它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含着一粒沙子,直至孕育出一颗珍珠,它牺牲了自己。

而一颗珍珠又可以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蚌在付出着,却没有得到什么。

大概,这就是它所追求的吧。

【例文五】          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它的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

默默地,孕育着它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关怀,在风雨,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了就是如此吧!

 

六、托物言志满分作文:

                     梧桐细语(话题:

把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

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

“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

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

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

(描写)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

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

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展示了自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严、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

(议论)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

“跳出最美的舞,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释怀·超越

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虽然我无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荣·秋实·冬凋。

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怀。

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惊人的美丽。

(描写)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簌簌的掉落。

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风。

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落下。

好像泰戈尔的诗。

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弃。

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议论)

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如此美丽。

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

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筹。

”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

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非。

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

我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吧。

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傲然地抬起头来。

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

(描写)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

连它都不知道今生不努力何以期盼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弱。

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苦难中绽放自己的美丽。

(议论)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界,若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览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

(议论)

 

带着微笑出发

当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时,我透过茶水袅袅而起的烟气,看到了自己的——恬淡的微笑。

也许夜给人的感觉是孤单寂寞的,我总是一个人孤独地梳理着自己的愁思,可越梳理越乱的愁思霸占了我的内心,怎么笑得起来?

                      一、仰望银杏

突然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徘徊在那条小路。

我止步抬头仰望,眼前是一棵高大粗壮的银杏。

翠绿的叶儿像一片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上颤动。

叶片上还闪着丝丝亮光。

一阵微风从我耳边掠过,我仿佛还能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的声音。

只是,这株银杏,若不是他的干粗壮虬曲,若不是他的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是一株已逾百年的古树。

(描写)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地溅打着他的叶片。

(联想)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着微笑,挺了过来,成为我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

缝隙将阳光班驳成点点光斑洒在地上。

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

我仿佛听到古银杏意味深长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

那莹洁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

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如同凉凉的夜色一般向四周扩散,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

(描写)

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

是没有面对阳光的信心与勇气吧。

然而她的绽放足以证明,她是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喝彩的,她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丽拼尽一刻绽放,那般从容,那般美丽,——只因她带着微笑出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漫长也有短暂,有挫折也有收获。

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议论 感悟)

 

七、大家风范 

做人要像爬山虎

楼西头的住户,在山墙外边种了三棵爬山虎。

春天,燕子飞来的时候,爬山虎的小叶从废钢筋一样的主干里冒出来,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小红点点,一夜醒来就变成圆圆的,红红的指甲盖了,这时,成双成对的蝴蝶——白蝴蝶、黑蝴蝶、花蝴蝶就全都飞来了,她们亲了这片,又去亲那片,转来转去,忙得不亦乐乎,恨不得马上就看见花朵儿开开,露出她们最心爱的花蕊来,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采花蜜。

三四天过后叶儿渐渐长大了,一片片像鸭子的脚,像白鹅的掌,这时候蝴蝶们才猛然大悟,才知道自己前两天犯了糊涂,错把花叶儿当成了花骨朵儿了。

   “夏日炎炎似火烧”的时候,偌大一堵橘红色的山墙,全被墨绿油亮的爬山虎淹没了,只见汪洋一片,墙的本色一点儿也没有了。

一群一泼的小麻雀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汪洋里欢歌跳跃,抑或躲在碧波下面,一边捉迷藏、一边偷听墙里的老年夫妻吟诗作对:

老头儿说,“天真热”,老太婆说,“夏难熬”。

老头儿说,“张三在吊针”,老太婆说,“李四发高烧”。

老头儿问,“咱们怎么还可以”?

老太婆答,“你要感谢爬山虎”。

……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站在西山墙不远处不走了,拉着妈妈的手指着墙问:

妈妈,今天早晨没有风,爬山虎为什么也在跳舞呀!

妈妈用手一指,诺,看到了吗?

爬山虎怀里有活泼的小精灵呢!

小朋友明白后纠正道:

妈妈你说错了,那不是小精灵,它们是一些小麻雀。

   “秋风凋碧树”的时候,爬山虎老了,身材一日比一日瘦小,长出了老年斑,鼓出了硬筋骨,一步一步地让位给原主人橘红色山墙。

霜降那天早晨,我看见有好多爬山虎长而且红的叶柄,在墙脚下横七竖八地散落着。

叶呢?

叶,早不知被讨厌的秋风拉扯到什么地方去了?

而爬山虎,却仍然坚强地挺立墙上,与残酷的西风对峙着。

我知道,直到刀一样的北风携着冰雪压来,伟大坚强的爬山虎依旧坚强地挺立墙上,岿然不动。

   我想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像爬山虎一样的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畏强暴,昂首挺胸,直至老去。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

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

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

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

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白已,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⑥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生死胡杨

邢增尧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

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

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

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③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

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

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

“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

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

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

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

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

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⑦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⑧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

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

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

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⑨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

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

我忆起了劬劳(劬:

qú,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

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⑩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八、小结

以上所列,不一而足,意在抛砖引玉。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景描写、物品描写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吟风弄草,风花雪月,而讲求寓意和含量。

咏物时要形象地赋予所咏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或讴歌,或贬斥,都能使人通过所描写的文字感到的用意,写此物言彼意,明写物暗喻人。

这样坚持练习几次,同学们就会对这类散文的立意和写法悟到其中的奥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