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75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docx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专题11第22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个核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两大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大线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2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考点1

美元帝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世界金融秩序混乱

二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等问题,于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

各国共同希望

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英镑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二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美国经济实力大增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巨大而空前稳固,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2.建立:

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金衡制1盎司=31.1035克),美国随时向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确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1%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主要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成立

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总部设在华盛顿。

现有成员国180多个。

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宗旨

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

(2)世界银行(WBG):

成立

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

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

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140多个,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宗旨

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3)两者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

①前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如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可向该组织求援,所以该组织具有“救急”的特点,是世界金融的“救火队”。

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如在贷款中提供用于可行性研究、资源调查、管理及培训方面的专门资金,向成员国提供咨询服务等。

可以说该组织是世界经济的“扶贫队”。

5.影响

稳定了

世界金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

世界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暂时缓解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

有利于

确立美国霸权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6.体系的瓦解

(1)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

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

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2)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

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

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7.瓦解的原因

(1)体系自身存在缺陷。

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

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2)美元危机。

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使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大量外流。

石油提价、经济危机,美国财政赤字庞大。

政府大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美元的信誉。

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3)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美国分庭抗衡,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3.宗旨

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4.影响

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史料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

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

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史料一中的前两句话体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史料二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的地位,其结果是“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即美国从此摆脱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压力。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积极作用?

试解:

                           

                              

【提示】 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作用:

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试解:

                           

                              

【提示】 变化:

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

主要因素:

美国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政策。

►探究2 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

史料一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史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史料一说明关贸总协定倡导一个非歧视、宽松、自由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2)史料二信息“临时协定”“没有法律约束性”“对此却束手无策”主要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不足,这决定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国的贸易纠纷。

(1)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分析史料一的协定对哪国最有利。

反映了当时经济体系的什么特征?

试解:

                           

                              

【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大量产品需要输出,因此协定对美国最有利。

特征: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根据史料二,说明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其最终归宿如何?

试解:

                           

                              

【提示】 性质: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归宿:

其局限性决定了它终将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

[素养3—历史解释]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项目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素养4—唯物史观]

综合认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该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1.下面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

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稳定

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霸权主义

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D [由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通用货币,而美元的这一地位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2.“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B.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C.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D.体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A [根据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说法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故D项错误。

]

3.世界某个组织是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

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

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  )

A.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

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C.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D.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D [材料提及该组织是金融组织,其宗旨是“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项符合题意;A项指世界银行,B项指世贸组织,C项是欧盟,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

4.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关贸总协定的发达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

这说明(  )

A.国家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

C.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A [根据材料可知,各国关税的降低是因为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与协调,这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发展中国家之前的关税水平,故无法推断出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降幅,排除B项。

关税降低是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的体现,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中心的信息,排除D项。

]

考点2

“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原因:

文化传统

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历史教训

近代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渴望

现实原因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过程:

欧洲共同体(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年)

欧洲联盟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欧元诞生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3)性质:

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组织。

(4)意义:

①对欧洲:

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格局:

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5)存在的问题:

急速扩张

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欧盟盟主

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美国因素

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

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原因: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形成:

①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3)内容:

①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

②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自由流通。

(4)特点: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5)影响:

①对美洲三国:

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②对美洲地区:

有利于加强美洲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3.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概况:

①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问世。

②1991年,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

③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

④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评价:

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影响:

①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筑起来。

②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③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②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

(2)加入: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①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3.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世界面临的问题:

①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②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动荡的危险。

③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2)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影响

史料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史料二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1971年)

(1)史料一的核心句是第一句话,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2)史料二表明西欧已经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1)有学者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是一场反全球化潮流。

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试解:

                           

                              

【提示】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试解:

                           

                              

【提示】 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

►探究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史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

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史料二 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绝不是发展中国家走出负债陷阱的出路。

阿兰·伯努瓦认为,全球化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同时殖民主义仍然以其他方式继续存在。

科摩指出,事实上“现在的金融、贸易组织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

”法国学者雅克·阿达指出,全球经济外围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中亚、南亚)“直到现在仍在发展之外,除了石油,不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起任何作用,受到私人资本的抛弃,通常又受到最严厉的金融限制”。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

(1)史料一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2)史料二主旨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殖民主义仍然以其他方式继续存在”可得出反映了新殖民主义问题;“现在的金融、贸易组织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直到现在仍在发展之外,除了石油,不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起任何作用,受到私人资本的抛弃,通常又受到最严厉的金融限制”说明部分地区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之外。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试解:

                           

                              

【提示】 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试解:

                           

                              

【提示】 与新殖民主义作坚决斗争;要推动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进一步改革;制定合理对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或答应该抓住机遇)。

[素养3—历史解释]

一、全面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

1.出现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2)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科技和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