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75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5月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对

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兵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

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②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③新式教育促进女性思想解放④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80年代

被褥、“

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

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

7.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8.标志着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被打破的史实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

C.中国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D.南京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

9.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    B      C    D

10.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第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③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是北京—天津航线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南京 ⑤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制成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1.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结合所学判断此项发明应为(  )

A.火车B.电话C.轮船D.电报

12.下面是1895~1898年间创

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叙述有(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8

47

39

85.9%

①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 ②维新变法推动了报业的发展 ③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出现 ④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票证是鲜活的历史,右侧的票证告诉我们当时(  )

A.经济发达,丰衣足食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股票市场非常活跃D.经济法规健全,市场秩序良好

14.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它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

下列报纸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15.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6.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17.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8.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都无济于事。

这是因为(

A.胡佛继续执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罗斯福率领的民主党的抵制作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9.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20.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2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2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

.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2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5.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2小题,26题26分,27题24分,共50分。

26.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们的衣着服饰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    30年代旗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着服饰

50年代列宁装最时髦 60、70年代绿色军装最流行80年代初的结婚照 90年代的结婚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人们服饰着装的特点(4分),并阐释其原因。

(4分)

(2)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2分),而六七十年代绿色军装最流行?

(4分)

(3)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上有什么变化?

(4分)原因是什么?

(4分)

(4)综合以上认识,分析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分)

2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

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

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

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

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下图为1971年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图

材料四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降低了个人所

得税……改变过去30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1983年4月里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消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1)材料一中胡佛是怎样看待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

(2分)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影响?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8分)。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分)你怎样认识这一变化?

(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4分)

 

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第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A

C

D

B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B

A

B

D

A

A

A

C

21

22

23

24

25

A

B

C

B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2小题,共50分)

26.

(1)特点:

传统服饰与西式服装并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4分)。

原因: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4分,任意两点满分)

(2)列宁装时髦原因:

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

(2分)军装时尚原因:

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文革”时期,军人在人们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卫社会主义的支柱,橄榄绿也就成了革命的标签。

(4分)

(3)变化:

人们对照结婚照更加讲究。

80年代的结婚照,穿着比较随便,表情比较拘谨。

90年代的结婚照,礼服比较高档,神情力求浪漫。

(4分)原因:

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当作是完成一项任务;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看成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

(原因分析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分)

(4)影响因素:

①物质生活水平;②思想开放程度;③社会政治气氛。

(4分,任意两点满分)

27.

(1)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2分)影响:

未能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

(2分)

(2)变化:

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分)说明: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8分)

(3)新变化:

福利国家的出现。

(2分)评价:

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黄金时期”结束后,

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

(4分)

(4)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里根政府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了社会福利政策。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