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91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月考历史 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人造字意蕴深远,“伪”者“人为”也。

“伪”字的造字意蕴最能体现哪家学派思想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胡适说:

“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B.根本错误的C.片面的D.表面的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4.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5.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左图:

戏剧中的曹操脸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变成神和圣(右图为位于湖南湘潭的关圣殿),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

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

A.忠、孝B.孝、义C.节、义D.忠、义

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7.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9.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

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

10.有学者认为:

“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

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

”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①“天下为主,君为客”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1896年4月,维新人士黄乃棠在福州创办《福报》,宣传维新思想,但销量很小,一年后停办。

这反映出

A.新式传媒不受社会欢迎B.民主共和未能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1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13.法国总统德斯坦说:

“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以下各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单命的理论

C.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D.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4.图三是新中国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在①时期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B.“两弹一星”成果都是在③时期取得的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④时期内不多的成果

D.⑤时期中国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6.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7.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18.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19.2003年德国电视台举办了“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

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正确的有:

①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③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④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为资本主义社会近代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波及亚洲、拉美

2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

22.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可以得出(  )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2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它(  )

A.将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

B.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C.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D.建立一套实验和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24.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

他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

25.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无线电报技术属于同一时代的发明是(  )

A.汽船B.火车C.计算机D.电灯

26.人类享用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27.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D.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28.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写成这样一个标题:

“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

A.民主主义情怀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2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30.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①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 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③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幸福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

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

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

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

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2分)

 

(2)结合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

(4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

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

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

所谓“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有哪些?

(4分)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2019-2020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学科9月份教学质量测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

(30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题共40分)

31.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

(4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2分)

 

32.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

所谓“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有哪些?

(4分)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学科9月份教学质量测试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