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99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1变形记节选讲解

语文·必修4(粤教版)

11 变形记(节选)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母亲,母亲”格里高尔轻声说并抬起头来看着她。

一瞬间他把秘书主任完全忘却了;可是他的下巴却忍不住咂巴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淌出来的咖啡。

母亲见状再次尖叫起来,逃离开桌子,扑进向她迎面奔来的父亲的怀里。

可是格里高尔现在无暇顾及他的父母;秘书主任已经到了楼梯上;下巴搁在栏杆上,他还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看。

格里高尔急走了几步,想尽快追上他。

秘书主任似乎有所察觉,他一个大步跳下好几级楼梯,转眼不见了。

“嗬!

”他一边跑一边叫喊,声音响彻整个楼梯间。

遗憾的是,秘书主任这一逃跑似乎使迄今为止一直比较镇静的父亲也慌乱起来,他非但自己不去追赶秘书主任,或者至少不妨碍格里高尔去追赶,反倒用右手操起秘书主任的手杖——那根此人连同帽子和外套一起落在椅子上的手杖,左手从桌子上抓起一大张报纸,一边跺着脚,一边挥动手杖和报纸,要把格里高尔赶回到他的房间里去。

格里高尔百般请求也无济于事,他的请求没有人懂得,不管他多么谦恭地转动脑袋,父亲只是一个劲地拼命跺脚。

那一边,母亲不顾天气寒冷打开了一扇窗户,身子探在了窗外,她把手伸到窗户外面捂住自己的脸。

胡同和楼梯间之间刮起一阵强劲的穿堂风,窗帘掀起来,桌子上的报纸沙沙响,有几张在地板上翻滚。

父亲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简直发了狂。

可是格里高尔还根本没练习过后退,所以他确实退得很慢。

假如格里高尔可以转身的话,他马上就回到他的房间里去了,但是他担心这极费时间的转身会让父亲不耐烦。

父亲手里的手杖随时会照准他的后背或头部发出致命的一击。

然而最终格里高尔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他惊恐地发现倒退起来他连方向也掌握不了。

就这样,他一面始终不安地侧过头去瞅着父亲,一面开始尽量迅速、而其实只是很慢地调转身子。

也许父亲察觉到了他的良好意愿,不但没干扰他,甚至还时不时远远地用手杖尖给他指点旋转动作。

父亲若不发出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嘘嘘声那该有多好!

格里高尔让这嘘嘘声搞得心慌意乱。

他已经几乎完全转过身来了,可是却始终听着这嘘嘘声,竟晕头转向,又转过去了一些。

然而当他最后总算把头挪到门口时,这才发现,原来他的身体太宽,一下子还挤不进去。

父亲在目前的心境下自然也决不会想到应该打开另外半扇门,以便让格里高尔顺利通行。

他一心只想着,格里高尔必须尽快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

他也决不会允许格里高尔做那些繁琐的准备动作的。

可是为了直起身来并且也许以这种方式从门口走进去.他就必须做好这些准备。

现在他倒大声嚷嚷着把格里高尔往前赶,仿佛进门没有丝毫障碍。

这在格里高尔身后的声音听起来已经不再是一位父亲的声音了;现在确实不是闹着玩的了,于是格里高尔便不顾一切地挤进门去。

他身子的一侧拱了起来,他斜躺在门口。

他的腰部完全擦伤了,洁白的房门上留下了难看的痕迹。

不一会儿他就被卡住了,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丝毫也动弹不得,身子一侧的细腿被悬在空中抖动,另一侧的则在地上被压得疼痛不已。

这时,父亲从后面使劲推了他一把,这一把倒确实救了他的命,他当即便直流如注远远跌进了自己的房间里。

房门在手杖的一击下砰地关上了,随后屋子里终于静了下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颤(chàn)    重听(chónɡ)

殷红(yān)夙兴夜寐(sù)

B.穹顶(qiónɡ)攒动(cuán)

动人心弦(xián)岸芷汀兰(tīnɡ)

C.差使(chāi)与会(yǔ)

靡日不思(mǐ)否极泰来(pǐ)

D.渐染(jiān)信札(zhá)

锲而不舍(qì)博闻强识(zhì)

解析:

A项,“颤”应读“zhàn”,“重”应读“zhònɡ”;C项,“与”应读“yù”;D项,“锲”应读“qiè”。

答案:

B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少不更事  无济于事  全神贯注  居高临下

B.不着边际  为期不远  小心冀冀  泛泛之交

C.微不足道  心平气和  冥玩不化  凭水相逢

D.心荒意乱  闲言碎语  飞短流长  无可奈何

解析:

B项,冀—翼;C项,凭—萍,玩—顽;D项,荒—慌。

答案:

A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  )

A.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一筹莫展,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我并不是冥顽不化,我喜欢工作;出差是辛苦的,但是不出差我就没法活。

C.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且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D.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

解析:

A项,一筹莫展:

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B项,冥顽不化:

昏庸顽顿。

C项,司空见惯:

形容新生的事物,见的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D项,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答案:

C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萨姆沙夫妇在双人床上坐直身子,先从老妈子带来的惊吓中镇定下来,才慢慢领悟到是怎样一回事。

B.他们正写着,老妈子走进来说她要走了,她因为早晨该做的活儿已经做完。

C.如果这是格里高尔的话,他早会认识到,人和这样一头动物是不会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就会自愿跑掉了。

D.他的确不知道,他是应该拯救什么,这时他看到了此时已是空落的墙上挂着那位穿一身毛皮衣服的醒目的女士画像。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领悟到”后加“她说的”;B项,语序不当,应把“她”放到“因为”的后面;D项,赘余,应去掉“此时”。

答案:

C

5.把下列文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顺畅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画上画的是一位戴毛皮帽子围毛皮围巾的贵妇人。

②把一只套没了她的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③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并装在了一只漂亮的镀金镜框里的。

④在摊放着衣料样品的桌子上方——萨姆沙是旅行推销员——挂着那幅画。

⑤她挺直身子坐着。

A.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D.①③⑤②④

解析:

④句总起,③紧承④进一步解说;①总领⑤②介绍画的内容。

按行文顺序应将④③在前,①⑤②在后。

答案:

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差使/差遣   跺脚/草垛   偌大/诺言

B.窗槛/门槛漠视/蓦然笨拙/罢黜

C.攒射/积攒蓬蒿/竹篙伺候/伺机

D.殷切/殷红坠落/堕落推销/硝烟

解析:

A项,chāi,duò,ruò/nuò;B项,jiàn/kǎn,mò,zhuō/chù;C项,cuán/zǎn,hāo/gāo,cì/sì;D项,yīn/yān,zhuì/duò,xiāo。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解析:

A项,箭—剑;B项,井—阱;D项,陆—录。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

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图穷匕见。

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A.图穷匕见      B.温情脉脉

C.弱肉强食D.唯利是图

解析:

A项,图穷匕见:

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不合语境。

B项,温情脉脉:

形容对人或事物怀有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C项,弱肉强食:

泛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D项,唯利是图:

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六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反响强烈。

C.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与礼仪文化。

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际级大展,展期两个月。

D.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解析:

B项,句式杂糅,“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应改为“由于资金的限制”或“由于资金不足”;C项,搭配不当,应在“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后加“展”;D项,“解决了……问题的发生”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发生”或将“解决”改为“避免”。

答案:

A

5.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葛雷特的话反而让母亲感到不安。

走到一边,一眼看见印花墙纸上那个巨大的棕色斑点,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意识到她看到的是格里高尔,____①____:

“啊,天哪,啊,天哪!

”随即便好像完全绝望似地张开双臂,一头栽倒在沙发榻上,不动弹了。

“____②____”妹妹举起拳头,怒目闪闪地说。

____③____

A.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 ②你,格里高尔!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B.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 ②格里高尔,你!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C.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 ②你,格里高尔!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D.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 ②格里高尔,你!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解析:

①处是母亲还未回过神来意识到看到的是儿子,所以不应“惊慌失措”,②处把你放后,直接表现出妹妹的愤怒和不尊重,③处“一句话”和“第一句话”不一样,后者强调话语的“第一”表现妹妹的无情。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出了什么事啦?

”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

“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

”他想。

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

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

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

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

人是需要睡觉的。

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

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

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

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6.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写出墙上挂的画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这是他确定他变成甲虫不是做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写出他内心不知所措的惶恐。

7.从选段看出格里高尔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压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精神压力很大,债务压力,职业累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有失业威胁。

 

8.从选段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性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勤奋工作,责任感强,他为还清债务而忍辱负重,又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还清欠债就辞职,争取一身轻松的自由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煤桶骑士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用完,煤桶空空,煤铲闲着,炉子呼吸着冷气,房间鼓满了寒风,窗前树木在严霜中发僵,天空成了抵挡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银盾。

我得弄些儿煤来,我不能干挨冻呀;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炉子,我前面是铁石心肠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

可是那老板对我的平平常常的请求麻木不仁,我必须一五一十地向他证实我连一粒煤屑都没有了,因此他对我简直意味着就是天上的太阳。

我得像乞丐那样,饿得只剩最后一口痰,眼看就要倒毙在人家的门槛上,主人家的厨娘这才决定把最后的咖啡渣滓倒给我;同样,卖煤的将怒气冲冲,但想到“你不要杀人!

”的训诫,乃将满满一铁锹煤铲进我的煤桶里。

我照这个办法出去一定能解决问题,于是我骑着煤桶前往。

我骑在桶上,手抓住上面的桶架把,那是最简单的玩具,我艰难地随桶滚下台阶,但到了下面我的桶儿却往上升起,妙哉,妙哉,那些卑屈地躺卧在地的骆驼们,在牵引的鞭子的威吓下站起来的时候,没有这样庄严。

我以不快不慢的速度穿过冻硬的街巷,我常常被驮到二层楼那么高,从未下降到屋门那么低。

结果我以超乎寻常的高度飘到煤老板的拱形地窖的门前,只见他在很深的地窖下面蹲在他的小桌旁写字;他嫌太热,便让窖门洞开着。

“煤老板!

”我用冻僵了的、被呼出的寒气蒙住的闷声喊道,“煤老板,请给我点儿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得可以骑着它走了。

帮个忙吧。

等我一有钱,就会付清的。

老板用手掩住耳朵。

“我没有听错吧?

”他扭过头去问他正坐在炉台上打毛衣的妻子道,“我没有听错吧?

有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

”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手上织针不停,背朝炉子,舒舒服服地烤着火。

“哦,对的,”我喊道,“是我呀,一个老顾客,一向是不拖欠的,只是目前一时没有办法。

“夫人,”老板说,“我的确没有听错,是有一个人,我的耳朵不会那样不顶用的,那是一个顾客,一个很老很老的顾客,他懂得说什么话才能使我这样感动。

“你怎么啦,丈夫?

”妻子说,她略停片刻,把针线压在胸口,“并没有人啊,街道是空的,我们所有的顾客都供应过了;我们可以打烊歇几天了。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呀,”我喊道,因寒气流出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两眼,“请您朝上面看一眼吧,您马上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给一满锹,如果您能给我两铁锹,那我会无比高兴的。

确实所有其他的顾客都供应过了。

唉,假如我能听到桶里的煤块劈啪作响该有多好呀!

“我来了。

”老板说,但当他正要迈开短腿爬上地窖台阶时,他的妻子已到了他身边,紧紧攥住他的臂膀说:

“你待着吧。

要是你执意要去,那就由我上去。

想想你今天夜里那个咳嗽样儿吧。

为了一桩买卖,何况那只是一桩想像中的买卖,你就不顾老婆孩子,牺牲你的肺不成。

我去。

“那你把我们库里所存的各种各样的煤一一告诉他,我在底下向你喊价钱。

“好。

”妻子说,随即走出地窖到街边。

她当然一眼就见到我。

“煤店老板娘,”我喊道,“你好啊,只要一铁锹,就铲在这煤桶里,我自己把它拿回家去,一锹最次的就行。

钱我当然会完全照付的,但不是马上,不是马上。

”“不是马上”这几个字多么像钟声,它和附近教堂塔顶发出的悦耳的晚钟的响声混杂在一起!

“他要什么呀?

”老板喊道。

“没有什么,”妻子回答说,“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呀。

我没有见到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只听见钟敲了六下,我们打烊吧。

天气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还要忙乎一阵呢。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解下围裙,用它竭力要把我扇走。

可惜她成功了。

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驹的所有优点;抵抗力它却没有;它太轻了,一件妇女的围裙把它一扇,它的两条腿就飘离地面。

“你这个狠心肠的女人,”我还是大声地回答她,这时她半轻蔑、半满足地挥动着手臂,又去做她的生意,“你这凶狠的女人,我只向你讨一锹最次的煤,你也不给。

”说着,我登上了冰山地带,方向不辨,永不复返。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注: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缺煤。

9.请简要分析煤店老板娘这一人物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老板娘是自私、势利、冷酷的私营主形象;①她自私,一心惦记自己的生意,家人的健康与幸福;②她势利,对不能“马上”支付煤款的老顾客视而不见;③她冷酷,对行将冻死的乞者毫不同情,非但不予施舍,还试图用围裙将他扇走,得逞后又现出轻蔑与满足。

10.赏析文中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

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驹的所有优点;抵抗力它却没有;它太轻了,一件妇女的围裙把它一扇,它的两条腿就飘离地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夸张的手法(荒诞可笑的手法),围裙把它一扇,载着人的木桶就飞离地面,写出了底层人物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无奈)和现实的残酷(或:

运用象征的手法,空桶象征匮乏、冀求,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

(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

 

11.文章结尾说“说着,我登上了冰山地带,方向不辨,永不复返”一句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其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里的“冰山地带”是一种冷酷的象征,揭示了那个社会冷酷的本质,它使无数穷人陷于无助与绝望的境地。

②“我”终于从期望他人道德救助的白日梦里中清醒过来,对人性的丑恶一面有清醒的认识。

③“永不复返”表现“我”已经对此世界不抱幻想,将另外寻找新的充满温暖的世界。

(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

12.请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画的是一位挺直身子坐着的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的贵妇人。

 

13.阅读下面的文字,给“胶囊旅馆”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字)

说起胶囊旅馆,在日本可以算是家喻户晓。

旅馆由十几个甚至上百个整齐摞起来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可住一名旅客。

整齐的格子间与我国的火车卧铺相似。

格子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1.25米。

虽然格子的空间很小,但足够入睡,坐起身也不会碰到头,而且里面广播、电视、无线上网一应俱全。

更重要的是,它的费用只是一般酒店的50%~60%。

胶囊旅馆的产生与日本盛行的加班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日本,加班是一种工作常态,因此很多人便把胶囊旅馆当成一个短暂的落脚之所,久而久之,这种胶囊旅馆逐渐兴起并风行起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