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78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docx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尹慧贤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

七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讲授、指导朗读

八、课型:

新授

九、课时安排:

18课时

10陶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

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

总结得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

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

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

烧制陶器的人。

(结合插图,师简单介绍怎样烧制瓦片)

请生在来完整地说一遍。

4、简单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

他是安徽宣城人。

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

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样的房子?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高楼大厦破草房)

引读:

哪些人住高楼大厦?

哪些人住草房?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细读,感悟诗意。

1、请生读第一句。

陶尽门前土。

尽是什么意思呢?

(平常我们说,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那么陶尽呢?

我们说陶就是烧制瓦片的意思,这里的陶也是这个意思。

尽,挖完。

挖完了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

2、读第二句。

屋上无片瓦。

请看插图,那房子上都是些稻草,没有一片瓦。

那就奇怪了,陶尽了家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烧制出的瓦片去哪里了呢?

生自由答。

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句,你就能明白瓦片到哪里去了?

3、读第四句。

住高楼大厦的人是那些人呢?

预设:

有钱人,有权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达官显贵。

鳞鳞:

瓦片很密,叠在一起像鱼鳞,说明房子很漂亮,(看课文插图)

哦!

原来这些瓦片都跑到有钱人的房屋山去了。

其实,我们可以说,住高楼大厦的人都是些十指不沾泥的人。

4、读第三句。

十指不沾泥

谁来说说“十指不沾泥”的意思?

手指都不碰到泥,说明什么?

(他们平常不用干活,鳞鳞居大厦)干活的是谁呢?

我们的劳动人民一年四季,无论酷暑还是寒冷,他们一直都这么干着,辛不辛苦?

5、师:

哪个小朋友可以把我们刚才讲的串起来,编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

6、尝试着背诵课文。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总结:

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板书设计:

 

宋·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1、题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自己轻声读几遍,讲古诗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读正确通顺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1)师: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2)质疑: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指名说

(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意

(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5)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画鸡》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题画的诗。

板书设计: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12《春晓》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

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

读mián不读mín。

闻:

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

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

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

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

(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

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

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

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3《风》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向幼儿渗透风的知识。

[教学准备]录像古典乐曲录音机磁带风车人手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

(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看录像:

    师述:

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

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

(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

为什么?

(引导幼儿感受风的顽皮、可爱)

    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

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

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

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

  3、欣赏第二遍

    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

我来出你来做

    听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

  4、学说古诗

   

(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

(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

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

  5、听录音表演古诗:

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

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

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你看我们小朋友也会作诗了。

  7、延伸活动:

玩风车

14《悯农》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

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

悯农

(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2、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3、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

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

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

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4、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5、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板书设计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5《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

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

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

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

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

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

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

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

草原可真大呀!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

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

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

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

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6《池上》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

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

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

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

懂得、明白。

藏:

隐藏、藏匿。

浮萍: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

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

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

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

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17《关山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2、学生能熟读、背诵这篇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守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让学生起来背诵,看谁知道的多,看谁背的多,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识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关山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先把几个比较重要的字词让学生认识,会读。

2、利用拼音学习汉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三、品读感悟

1、老师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老师范读古诗,再解释这首古诗所包含的意思。

3、学习练习读古诗,多种形式读,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4、介绍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在熟读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意思,理解守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

1、学习另外一首唐朝诗人写的边塞诗《凉州词》。

2、理解这首古诗所包含的意思。

3、学生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吗?

背背试试看。

5、课外活动:

你能背诵《关山月》中的这几句诗吗?

如果能,就把小山上的小旗涂上颜色;如果你还能背诵《凉州词》,就把高山上的那面小旗也涂上颜色吧!

五、板书: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18《小池》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讨论、背诵

课型:

新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教学。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小池》。

   2、出示诗歌于黑板。

学生自由读背。

   3、师:

这首古诗哪些小朋友会背了?

谁来背背?

(指名三人背诵。

  二、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背诵。

   2、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三、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

   1、闭目听教师范读诗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使诗的内容具体)。

   2、根据诗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图画表现出来。

     先提示讨论:

你觉得应该画些什么呢(泉水、大树、荷叶、蜻蜓)?

他们是什么样的?

     泉水是怎么流的?

理解“惜细流”。

     你怎么知道还有大树呢?

理解“树阴照水”。

     为什么是“荷叶”,而不是“荷花”?

理解“才露尖尖角”。

     蜻蜓画在什么地方?

理解“立上头”

   4、把自己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听。

   5、指导背诵

     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尖角、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池塘充满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