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2931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1、默读课文,练习略读,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字11个,写字8个。

  3、理解“富饶、嘱咐、危害、劝阻、混浊不堪、洗劫、悲惨、联合、席卷、逼近”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积累“安居乐业、妖魔鬼怪、置若罔闻、萎靡不振、跃跃欲试”等成语。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成语;在对比朗读中想象森林被砍前后的不同景象,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新国王“把树木全砍掉”的命令得以实施的原因。

  设计理念:

  词语教学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就指出: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本文词汇量大,生词中有很多重点词语,其中还有大量的成语可以随文理解和积累。

因此,结合本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将词语教学与课文的朗读感悟融为一体,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以词语的理解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词语、内化词语、积累成语,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的化,切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流程与解读:

  一、研读词语,交流发现,铺垫情感。

  1、出示两组词语,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问问同桌或查字典,多读几遍。

  第一组:

鸟语花香绿树浓荫美丽富饶安居乐业

  第二组:

妖魔鬼怪混浊不堪天昏地暗背井离乡

  2、对比研读,观察发现:

想一想每个词语的意思,你能发现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3、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词语描写的是美好景象,第二组词语描写的是悲惨景象。

  【解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确定了以词语教学为抓手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中获得情感的初步体验,为进一步理解感悟做好情感铺垫;二是将生字的识记融于具体的词句学习中,提高自主识字、独立识字的效率。

  二、导入课文,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谈话:

上述两组词语,在我们的眼前勾勒了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一组让我们看见了人间天堂,而第二组却让我们看见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两组词语都选自同一篇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

(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梳理问题,明确读书方向:

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了?

  【解读:

缘题质疑,激发读书兴趣,并相机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共同明确读书方向,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确保了阅读效率的提高。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成语。

  1、略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略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2)课文写了森林王国的几个国王?

  2、默读思考,想想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了,同时将课文中的成语画出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成语,如:

置若罔闻、接二连三、铺天盖地、无影无踪。

  4、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读一读。

  手()足蹈跃跃欲()()二连三

  隐隐()()无()无踪

  

(2)挑出成语,把序号填进()里。

  ①安居乐业②背井离乡③鸟语花香④萎靡不振⑤铺天盖地

  ⑥天昏地暗

  有森林时王国的景象:

()(也可补充填写四字词语)

  砍掉森林后王国的景象:

()

  (3)连词造句,叙述新国王的所作所为(成语使用可不分先后):

怀恨在心、置若罔闻、接二连三、无影无踪

  (4)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解读:

从理清结构、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感知较多的有价值的文本信息,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同时,再一次将识记生字融于具体的词句中,并且使成语的理解和积累呈现出层次性。

  四、朗读感悟,学习语言,内化情感。

  

(一)对比朗读第一和第八自然段,引导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有森林和没森林的区别。

  1、问题导读:

初读课文后,你为什么觉得“可惜”?

  2、对比朗读第一和第八自然段,想想有森林时王国景象和没森林时王国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森林王国的美丽富饶。

  

(1)边读边画出具体表现森林王国美丽富饶的词句。

  

(2)抓住重点词语,读中想象森林王国的美好景象,再练习有情趣地朗读,配乐朗读。

  4、品读第八自然段,抓住重点词想象森林被砍后的景象。

引导学生通过情景的想象理解“混浊不堪”和“萎靡不振”,体会人们对原来生活环境的怀念之情。

  5、合作朗读,对比感悟。

  

(1)师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八自然段。

  

(2)分男女生朗读。

  (3)分组朗读。

  【解读:

根据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选择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想象具体情景初步体会森林的重要性,同时积累词语,习得语言。

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对比体会,既习得了语言,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朗读体会森林砍光后森林王国的“悲惨景象”。

  1、谈话导读:

如果说树木刚被砍光,高楼大厦和工厂建立不久时的情景只是让人“不愉快”的话,那么,后来的景象就更令人痛心了。

因为——

  2、出示句子,填空朗读并随文理解“手舞足蹈、跃跃欲试”。

  __________们听说森林王国的树都砍光了,高兴得________,一个个________,要去那里___________。

  3、自读10-14自然段,感受妖魔鬼怪们是怎样逞威风的。

  

(1)边读边找出妖魔鬼怪们逞威风的词句和描写百姓、国王表现的词句自主感受体会。

  

(2)连线后再朗读体会,感受森林王国被沙漠掩埋,国王无力回天的悲惨结局:

  雨妖横行

  热魔铺天盖地

  沙鬼风怪洗劫

  随文理解“洗劫、横行、席卷、铺天盖地、背井离乡”等词语。

  【解读: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展开读书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并且,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多样化的词语教学策略。

  (三)理解树木为什么会被砍光。

  1、谈话:

曾经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无影无踪了,多么让人痛心啊!

我们不禁要问:

当初为什么要砍光森林中的树木呢?

  2、自读4-7自然段,说说新国王为什么要下令把树木都砍掉,一开始百姓们态度怎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乱砍滥伐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是新国王对特别法令一直“怀恨在心”;二是有人用“建造新型王国”的迷人前景鼓动国王;三是新国王“头脑发热”,对大臣们的劝阻“置若罔闻”。

在交流中相机理解“怀恨在心、置若罔闻”。

  3、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自由谈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解读:

理解新国王“把树木全砍掉”的命令得以实施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自由谈想法谈认识的学习方法。

补充的阅读材料选择生活中与课文描写类似的“现实案例”,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上的难点。

  五、指导书写,抄写巩固,拓展活动。

  1、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廴”的写法,然后描红,练习书写。

  2、抄写词语:

危害、劝阻、悲惨、调节、联合、安居乐业、鸟语花香、背井离乡、无影无踪。

  3、布置作业,拓展活动。

(选一项,做一做)

  

(1)了解我们身边有没有乱砍滥伐的行为,小组合作制定保护森林公约。

  

(2)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3)查资料,了解本地森林覆盖情况和植树造林情况。

  【解读:

将课文的学习与语文天地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加强课内与课外、文内与文外、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注重阅读活动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语文实践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读本课生字14个学会,生字10个。

  3、学习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14个学会,生字10个。

  2、学习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上有一个十分美丽的森林王国,有一天,他却神秘的失踪了?

你们想知道他失踪的原因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失踪的森林王国》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本课的生字较多,一定要读准字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

  2、进行生字的重点学习。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的识记方法。

  开火车读生字。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说说自己的理由。

  4、森林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说一说。

  你喜欢这样的王国吗?

为什么?

  5、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4~13自然段,分析一下。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a、新国王对特别法令怀恨在心。

  b、听信远方客人的建议。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建造新王国的决心很大。

  c、砍伐森林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想对国王说些什么?

  d、在王国中都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让学生进行分别的总结。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不愉快地事情?

  6、请你总结一下,为什么森林王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会建立那条特别法令?

  把这个故事自己编一编,演一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注意:

“勉”“颖”的读音。

  二、教写生字

  进行认真的观察,说一说,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饶”字,注意他没有点。

  “颖”、“燥”指导学生进行重点书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检查。

进行适时指导。

  三、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那位失去王国的国王会想些什么?

  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怎样重建自己的王国。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森林”,共有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描写了森林的美丽景色、物产的丰富以及有关森林的故事。

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森林、了解森林、保护森林的思想感情。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分为两部分。

课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写了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如此美丽富饶的原因——“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这条法令十分严格,国王的儿子曾不小心触犯了法律,遭受了皮鞭之苦。

这个事件是森林王国失踪的导火索。

新国王上台后,对特别法令怀恨在心,他听信了远方客人的建议砍树造楼,妖魔鬼怪乘机而入,百姓背井离乡,森林王国从此失踪。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树立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3、学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4、理解:

“安居乐业”、“置若罔闻”、“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积累形成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教师教学生语文,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学自己想学的语文,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趣,才愿意主动学,课堂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如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会被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读文后交流:

  1、“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

  森林王国从前是美丽富饶的,人们安居乐业;王国里有一条法令:

“任何人不得乱砍伐树木。

  教师引导:

你觉得最关键的时那个词语?

你是怎么理解的?

抓住关键词“安居乐业”体会句子的意思。

  

(1)通过读句子理解:

“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十分安定地生活,而且非常快乐、幸福,这就是安居乐业。

  

(2)从字面意思上理解:

“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教师引导:

这么美丽、富饶的景色,这么幸福的生活你愿意读一读吗?

  (教学设想:

让学生通过朗读,评价感受森林王国的美丽富饶,那个地方是令人向往的,为后文人们破坏了森林感到深深的惋惜埋下伏笔。

  2、“森林王国是怎么失踪的?

  小国王不再保护森林,砍掉了所有的树木,建起了高楼大厦。

没有了森林的保护,雨妖、热魔、沙鬼、风怪都来了,吞没了森林王国,森林王国消失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下面的问题:

  “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是什么样子?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会怎么样?

  “森林王国失踪以后找回来了吗?

  

(二)将学生质疑整理以后再归纳为前两个问题。

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寻找答案。

读过课文以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默读所得。

然后全班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1、国王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要他不得破坏森林,他置若罔闻,砍掉了所有的树木,所以妖魔鬼怪都来了。

只有树木才能够对付这些妖魔鬼怪。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置若罔闻”的意思。

  

(1)引导同学们查字典理解什么是“置若罔闻”?

  

(2)结合课文理解“置若罔闻”,课文中谁对什么事情置若罔闻?

  (3)联系生活理解“置若罔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森林王国失踪以后,那里被黄沙淹没,形成了沙丘,黄沙淹没了城市,百姓们没了森林王国,空气不新鲜了,人们变得萎靡不振,后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四散逃荒。

  引导学生体会“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的意思。

  (教学设想:

1、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合作的意识,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把读书引向深入。

对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再推举代表汇报。

这种交流和对话不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思想的启迪,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这种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充满了人文精神。

  (三)阅读实践进入了第二个层次。

教师引导: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会怎么样?

  人类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灾难。

太可怕了!

  (教学设想:

学生此时会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发表自己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交流想法,然后集体评议,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总结:

  是呀!

曾几何时,绿色铺满视野,春天百鸟叫,后山狼成群。

可是,人类不愿与“异类”共享这个世界,执意要成为万物的主宰。

——人类“赢”了,“征服”了自然界,自己却也一败涂地——在大自然成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对象的时候,人类也亲手毁掉了自己曾经无限美好的家园。

  你们想看看森林王国是怎样消失以及失踪以后的情况吗?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为:

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以后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洪水泛滥等,人们疾病丛生,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四散逃荒的景象。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能够体会文章的意思,但是对于我们身边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却不甚了解,对人类的灾害感受不多,如果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此为止,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这篇课文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遭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机,这是最重要的,最能唤醒孩子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热爱森林的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直观感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愿望和激情。

引导学生从课文里面走出来,关心我们的生存空间。

  (四)表演课本内容,加深理解课文。

  同学们,森林王国的失踪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国王的错误,妖魔鬼怪的横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吗?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练习表演童话故事,还可以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加上森林王国失踪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情节。

  1、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课本剧。

  2、学生表演课本剧,简单评议。

  3、请表演课本剧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愿意重新找回森林王国吗?

今后该怎样做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很适合学生表演的童话故事。

老师针对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设计了表演课本剧,这是学生再一次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通过表演课本剧,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再一次引向高潮,将课文中心再一次升华。

通过谈感想,让学生知道要找回失踪的森林王国,靠每个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教师总结: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衣食享乐,也在于碧水蓝天。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从我们的生活细节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吧!

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会找回失踪的森林王国的。

  六案例点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能够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通过让学生质疑,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注重教学反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快速搜索信息,学学生想学的知识,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还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表演,讨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