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03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docx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一、活动确立的背景:

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行为的培养,时光过迁近十年,但纵观我国的青少年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文明进步的人才,这是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及教育理念的需要。

经过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决定进行一次“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

活动课题产生后,我们为课题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成立课题小组

1、确定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为本课题指导教师。

2、培训指导教师

为了强化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理论方面:

主要学习有关的综合实践方面的参考文献,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让指导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便于在今后的指导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方面:

参训教师全都把自己当成学生,模拟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经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从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到分组、分工,到实施和最后的总结、反思。

我们要求所有人围绕以上主题和内容有准备的发言。

没准备发言的必须提出至少1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由各组组长引导大家寻找答案,不明确的可以讨论甚至辩论。

3、组织建设

要求七年级年级八个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本课题活动。

学生报名踊跃,人数很多。

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把这些学生分成了4小组,小组长由竞选产生。

附活动小组表:

课题名称

组别

指导教师

组长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一组

应静

张凌赫

二组

吴月

三组

吴坚

王颖

四组

方巧丽

乔华

[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聚焦一个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讨论。

首先是对本小组的研究课题从概念的把握、范围的界定、内涵的细化等方面进行条理化认识。

然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拟定方案

为了使《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这一课题有序地开展,我们引领学生拟定活动方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要写清每个阶段的时间、任务、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等,然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拟定方案。

我们综合各个小组的方案,经过细致认真的筛选、修改,拟定了以下方案。

(见下表)

阶段

主题

内容

时间

成果形式

开题报告

1、共同讨论,根据学校的工作新

思路,将课题进行调整与修改。

2、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和步骤。

2010年10月

笔记本

 

具体实施阶段

查陋习

1、学生查自身的陋习。

2、学生查身边的陋习。

3、上网、读报搜集相关资料。

4、老师适当补充被学生忽略的

问题。

(在公共场合高声接打电话、酒后钣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等。

2010年11月

12月

笔记本

书画作品

图片

剪报

明礼仪

1、《守则》、《规范》。

2、到图书室、上网搜集日常生活

中涉及到的文明习惯和礼仪。

2011年1、2月

笔记本

书画作品

剪报

做文明学生

1、对照《守则》、《规范》以及搜

集到的习惯和礼仪,改正自身

的不足,“知错就改”。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做文明学

生”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扩

大影响面。

3、书写决心书。

2011年3月

演讲稿

征文

图片

 

 

成果展示阶段

将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搜集的资料,心得体会,记录,手抄报,剪报,图片,照片,笔记,撰写的论文,以及设计制作的作品等成果进行展览,评比出优秀

小组和优秀个人。

2011年4月

手抄报,剪报,图片,照片,笔记

结题阶段

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成与败。

教师做

活动总结。

2011年4月

活动总结

三、教学设想:

本案例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增强自理能力,如何辨别是非,增强尊重、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在设计上,我们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

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1、第一个环节:

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制定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优秀的参考范例。

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不生搬硬套,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感兴趣的课题。

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从他们所接触的情景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

正是这种自主活动过程,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现和发展,意识到陋习对生活的影响。

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怏然的过程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

为学生课内外学习的优化结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但必需注意引导,由扶到放,切忌操之过急。

遇到困难及时解决,别让学生受过大挫折,产生畏惧心态,减弱了探索的积极性。

中高年级相对熟悉了活动方法。

我们可以放手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商议策划,再集体筛选,不包办代替。

这样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2、第二个环节:

教会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人格。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有效途径。

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

亲身的经历,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断臻于完善。

当一个新课题确定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课外资料搜集和大量的筹备活动。

以往传统教学中老师包办费时的查找资料,精心地设计课堂讲授,学生们被牵着鼻子走,预期效果事倍功半。

但把搜集资料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动手、动脑,在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首先,教师充当孩子们忠诚的向导:

介绍课外读物、工具书;或带他们上网浏览,开阔视野。

另外,鼓励他们拜访亲朋友、师长,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还要适时创设机会让孩子当小记者,采访工作在社会各战线的有为人士。

通过亲自去问一问、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

让我们的学习更贴进生活,体会知识原于生活,用于实践的真谛。

活动的同时,在孩子们童年的脑海中埋伏下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方面能力熏陶可通过家政事务展开。

还鼓励他们编写演讲稿《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进行竞赛。

为管理好本地区环境卫生出谋划策形成自觉服务社会,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

3、第三个环节:

放手让学生设计、排练汇报课节目

充分的材料积累,为上好总结汇报课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一堂成功的汇报课当然少不了朗读、歌舞、快板、相声、写、画等形式的综合运用。

它是各学科共同参与的乐园。

课前把所得资料整理后,分组说说议议相互配合。

各种不同性格、兴趣的学生在争议中达成共识,设计好各组的汇报过程。

每次决策演练都使每个孩子内心激起矛盾冲突,生生之间讨论争议常常能令人心智成熟,大胆的设想与清晰的判断不断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

为日后在生活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团结协作打下坚实基础。

俗话说得好,一百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他们在商议交流中集思广益,大胆表达,小主人地位得以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习惯是人的第二生命,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4、第四个环节: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学习自我解决问题。

适时替学生创设情景,也是发现问题,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如对学生的问题,

老师不应直接答复,应启发学生大胆设想,互相解决,较难解决的才作点拨。

正如孔子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样在学生的心灵中初步渗下相互学习,谦虚求教的人生态度。

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问题分化明白,达到教学双长的目的。

当课到尾声时不妨请学生谈谈收获或提出还想知到的知识,引发他们回忆所学过程、内容。

使教学目的进一步升华。

四、活动目标:

1、品德发展目标(活动的主旨所在)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即具有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

(2)品德践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

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2、能力发展目标

(1)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的能力。

3、知识发展目标

(1)了解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整合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学以致用,将课内外、校内外联系起来,用“学习”指导实践,以实践促动学习。

五、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修养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2、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修养的真正涵义。

3、通过调查,了解陋习的种种现象。

4、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有关修养的文章、诗歌、顺口溜等。

5、制作“优秀文明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奖章。

六、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

修养与生活、修养与学习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资料。

探究修养的真正涵义,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的影响。

[人类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生活中多了一些便利。

信息技术给我们中学生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最热门的话题。

在上网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遵守公约,文明上网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

2.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

“修养”这个词,从广义看是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从狭义看,“修养”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养。

思想品德修养是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3.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团结奖。

附修养成就事业的事例:

福特的故事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

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

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

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

“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事长说:

“很好,很好!

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

“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

“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

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

他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

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主题活动二:

采集资料,透视陋习

1.采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上图书室采集各种陋习资料。

2.讨论资料

(1)小组之间展示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附小组交流的资料:

赌博、随礼、劝酒、不排队、打赤膊、吃野味、放鞭炮、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重男轻女、互相歧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大小便、说话带脏字、爱占小便宜、不保护隐私、公共场合抽烟、不用使用公筷、随意打骂孩子、公共场合脱鞋、不看管好宠物、手蘸唾液点钱、乘电梯不靠右站、不遵守交通规则、上洗手间不冲水、吃饭发出很大声音、咳嗽打喷嚏不掩饰、共用洗漱等卫生用品。

(2)面对这些陋习,同学们扪心自问,并做好以下的调查问题。

附调查问题:

A.你自己身上存在多少陋习?

一项都没有(0项)几乎没有(1-3项)我有很少几项(4-9项)我有其中一部分(10-15项)

我身上有很多(16-24项)我差不多全都有(25项以上)

B.你为自己身上的陋习感到苦恼吗?

非常苦恼从没感觉不适合偶尔苦恼没想过

C.你认为陋习难以纠正的主要内因是:

根深蒂固文化教育水平低经济水平低卫生知识欠缺道德意识不强

D.你认为陋习难以纠正主要的外因是:

环境本来就脏乱差周围的人相互传染影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E.目睹种种陋习,你的反应通常是:

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当面指责摇头不语敢怒不敢言投以鄙视的目光

F.你认为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

陋习肯定越来越少不会有多大改观陋习比我们更多不好说

G.你认为改掉身上的陋习难不难?

从小养成的,非常难改虽然难,但我已经努力在改不难,想改马上就能改掉

没试过去改

H.你认为根除陋习应该主要依靠:

家长教育政府引导舆论宣传洁身自好互相影响监督

I.你认为中国人的文明状况与外国人相比:

陋习多,处于下游水平大家都差不多,处于中游水平

比大多数国家好,处于中上游水平陋习少,处于上游水平我不知道

J.你认为哪些国家国民身上的陋习最少,值得中国人学习?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朝鲜、印度、泰国、巴西、南非、印尼、沙特、新加坡、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其它

3.透视陋习

(1)教师出示几张陋习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

陋习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附陋习影响工作的事例:

因小失大的应聘者

北京某大公司高薪招聘,引来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竞相角逐,经过一系列的挑选,剩下五人,接受最后面试。

这些人都已过五关斩六将,以为最后的面试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无甚要紧。

于是他们都满怀信心地走进经理办公室,这时,经理说,不好意思,年轻人,我有点事要暂时出去二十分钟,你们能等我吗?

五人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可以。

经理出去了,在办公室里无聊等待的他们看到办公桌上有很多文件,便都凑过去,一摞摞地翻看,不亦乐乎。

二十分钟后,经理准时回来了,说,面试到此结束。

几个年轻人莫名其妙,不禁问,我们还在等你呢,怎么就结束了?

经理说,我出去的二十分钟就是你们的面试时间,我们公司不需要未经人同意便随便翻看别人东西的人,虽然你们都很优秀但是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我们不要。

五人哑口,深为自己的鲁莽而懊悔。

小行不检,大过也!

(2)学生活动。

面对陋习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4.合作探究

(1)集体讨论:

如何让陋习远离我们,让我们的生活走向文明?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保宣传画。

(2)学生活动。

(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成员用笔描绘图画。

(3)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

(4)小结。

(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要求学生能意识到陋习对我们的影响)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并向小组颁发奖章。

(设计意图:

通过这项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发展的三条线索与校本课程、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开发、选题和设计。

力求达到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目标。

]

家长心语:

星期六的上午,我们在王老师的精心策划下,我们几位家长随同孩子们一起到社会上调查陋习现象。

在与孩子们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强人所难、不让人们陷于尴尬,都是很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看到这些,我想了很多……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能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就是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

如果说权力和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人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与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创设出一种和平友好的环境。

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而具体说来,往往不过是一件件细微的小事罢了。

在孩子亲身体验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不少的知识,懂得了应该怎么与人和善的交往,并且能有礼貌地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让我也融入其中,受益匪浅。

主题活动三:

向陋习宣战提高文明修养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很有才华和创意的人被一个公司聘用,在试用期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老板也发现他不是个很讲信用的人,而且对人态度蛮横,不具备合作精神。

假设你是老板,试用期过后,是继续聘用他还是解聘他?

学生就此讨论,各抒己见。

2.宣扬和感怀人类的美德(放映四个感人的公益广告):

①“爱心的传递”——睡觉前妈妈给儿子洗了脚,然后又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这个情节让孩子看在眼里,小小年纪的他给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稚嫩的童声“妈妈,请洗脚”。

孩子第一次也给自己的妈妈洗脚了。

看来爱心是可以传递的。

②“公德比赛—让座篇”——一辆行驶的公车上,只有一位老人在站着,其它坐着的乘客大多是年轻人,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而且互相推委:

“你让吧”,“不,你离她近,你让吧”,“凭什么呀”,“我不想让”……画面文字“让座其实没这么麻烦”。

最后,一位小伙子站起来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老人。

画外音:

“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

③“举手之劳——晨跑篇”——一个小伙子在晨跑的过程中非常乐于助人,帮人推车,捡球,当看到地上的易拉罐动作潇洒地用脚踢到垃圾箱中,不料差了一点,易拉罐落在旁边了,这时又一位晨跑的姑娘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箱中。

这些举手之劳,体现了我们爱人爱己的良好道德。

片尾字幕: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

④“举手之劳——大众篇”——轻松的背景音乐,路人甲将马路上的井盖盖好,避免了交通事故。

路人乙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扔进垃圾筒中,路人丙和丁扶起倒下的指路牌。

这些举手之劳,带给我们自己和别人方便。

片尾画外音:

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手段,放映几段较为感人、教育意义深远的视频,这样能让学生对修养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3.评选“文明之星”,并颁发奖章。

4.了解加强文明修养在生活中的作用,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且写出倡议书。

5.凭借通过去图书馆、上网、实地拍摄等途径收集到的文明的图片和资料,自由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6.在活动中,用各种形式展示组内的课题研究报告。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认识规律,以观念出行为,实践出真知,管理促实施为指导思想,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努力实现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领域的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活动全员参与、开放、灵活,注重体验,激发创造等现代教育的特点。

]

学生活动日记节选:

今天在《读者》里读到一篇《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文中一位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他在英国因自身陋习而遭遇尴尬的经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现实社会中人们本身存在的修养和公德意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将修养比做人的第二身份,实际他的本意已把修养作为人的第一身份。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获得再高的学历、地位,如缺乏良好的修养,你都是一个浅薄、丑陋的人,换句话讲,这样的人在文明国度里是无法立足和生存的!

因此,另一个更为贴切透着淡淡清香的词浮现在脑海…素养!

素养,应该是素质和修养的综合,良好的素质离不开良好的修养基础。

分开来说,素质包括身体、文化、业务等素质,修养包括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等。

把这些综合起来,其实就是做人的准则。

然而,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家庭、社会环境都决定着每个人的素养水平的高低。

不过我认为,无论环境如何,你可以在身体、文化素质方面有缺陷,但绝不可以在修养方面存在弊病。

因为,身体、文化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和勤奋而改变的,而自身修养如不在先天去克服、校正,那么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的子孙后代兴旺问题!

往大里讲,这是一个民族兴衰问题!

写到这里,想起母亲,因为历史原因,她初中都未读完,但是她曾有过良好的家教!

自我懂事起,母亲的修养主要体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衣着朴素、干净利落、注重待人接物礼节方面外,还有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先去尊重别人,尽管后来因此而遭遇不少小人和吃了不少亏,但她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着自己,用她的话说,做人不能亏人!

就是损人利已!

作为修养来讲,她老不仅做的很好,而且还常常令我们自愧不如……(刘汉文)

家长心语:

我的孩子以前在家里是“小皇帝”,我们什么都要依着他,并且还对人没有礼貌。

这真是让我们大伤脑筋。

其实我们在家里也没少教育他,可能是方法不得当吧,总是收效很小。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发现儿子变了:

他回家能帮我们干活了,并且也不与邻居家的小朋友满大街地跑了,对人也有礼貌了……

这个改变真的是要感谢学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对孩子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涉及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成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养成好习惯。

习惯不是个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决定着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看到孩子现在的改变,我们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希望学校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健康、活泼的成长。

(刘国涛的家长)

主题活动四:

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来收集资料。

2.每位学生设计一张资料卡片。

例:

资料卡片

时间________

哪一方面的仪表_______(如:

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

3.作为资料的设计者,每位同学还要在资料的背面附解答说明。

(说明中注明答案、以及答案的出处)

4.一周后,进行资料的交流。

(1)每位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资料卡片编号后,挂在黑板上。

全班同学轮流欣赏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五张资料卡片。

(自己的除外)

(2)欣赏交流资料说明。

5.形成迁移。

必要的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运用迁移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加强自身的修养,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1)学习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谈)

(2)知识迁移:

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外国朋友,那你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们交往吗?

(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在网上查阅有关外国人的交往礼节、风俗习惯等,并做好笔记。

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

仪态的美化

仪态,指的是人的姿势、举止和动作。

每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都应当力求使自己的仪态文明、自然、美观、敬人。

仪态文明,是要求仪态要显得有修养,讲礼貌。

比如,不宜在他人面前做抓痒痒、掏耳朵、脱鞋子这类粗野动作;不应在异性面前双腿叉开而坐,或双腿叉开而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