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20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流程,为危险源的辨识、分级、管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提供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其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为企业安全风险的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提供参考。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符合本标准的一些特殊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重预防doubleprevention

企业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开展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

3.2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3

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4

事故隐患accidentpotential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严法律、法规、规童、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5

重大隐患majoraccidentpotential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建设原则

4.1坚持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4.2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4.3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4.4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5建设流程

企业可参照图1所示的基本流程,逐步推进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图1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流程图

5.1成立工作机构

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责任部门,并以企业正式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机构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该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在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

5.2人员培训

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企业间交流观摩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使专职人员具备双机制建设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通过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班组会议等方式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风险意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5.3策划与准备

5.3.1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经费预算等。

5.3.2基础资料收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前,需要收集企业相关资料,应包括且不限于:

―目关法规、政策规定和标准;

——相关工艺、设施的法定检测报告;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工艺流程图;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运行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工艺物料或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说明书;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资料。

5.4危险源辨识

5.4.1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4.2辨识方法

对于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等方法(见附录A);对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见附录B);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5.4.3辨识要求

企业危险源辨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详细地剖析生产系统,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

——对于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类,应湮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示例:

如储罐区、装卸站台、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池、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一对于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示例:

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在辨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

注: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时态、现在时态、y各来时态。

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评估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

注:

"三种状态〃是指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

紧急状态。

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异

常状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生产设施故障,紧急状态是指将要

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等。

5.5风险评估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附录C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选取风险评估方法时应根据评估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评估目标,经认真分析比较后选用。

必要时,可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5.6风险分级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级。

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和暴露人群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见附录D)、风险矩阵法(见附录E)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7制定风险清单

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

企业应将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及时上报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5.8风险分级管控

5.8.1管控要求

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场所应进行重点管控。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8.2风险管控措施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5.8.3管控措施制定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重点突出人的因

素。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充分论证:

——t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一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一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一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5.8.4风险告知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同时,企业应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5.8.5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重大风险重点管控,制定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

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具体方案,落实防控经费。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重大风险,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可以采取制(修)订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来有效控制风险。

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建立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开展重大风险分级预警和事故应急响应,做到风险预警准确,事故应急响应及时。

5.9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图

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

至少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示例参见附录FX

5.9.1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

5.9.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化品运输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5.10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

5.10.1运行效果评价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一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5.10.2闭环管理机制

对本企业风险防控措施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现有控制措施不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应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隐患排查,分析其规律特点,相应查找风险辨识的遗漏与缺失,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5.11隐患排查治理

5.11.1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职责。

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坏管理。

5.11.2隐患排查

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或排查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i己录,建立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做出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应将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患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患管理。

5.11.3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企业应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一般隐患。

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

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5.11.4评估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

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

5.11.5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査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

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査、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5.12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估

组织外部技术专家、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至少每年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正发现问题和偏差,确保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保持有效运行。

重点评估以下方面内容:

——双重预防机制是否按计划有效开展;

——双重预防机制是否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双重预防机制是否取得实际效果;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文件是否健全完善等。

5.13持续改进

5.13.1定期更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以有效管控风险。

除此之外,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重新开展风险评估: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

——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

——当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有必要时。

企业应根据风险再评估结论,每三年至少更新一次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安全风险图。

5.13.2管理机制的融合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应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坏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已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企业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要求,补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企业应按照基本规范要求,结合本标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6责任要求

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体,应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保险机构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将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挂钩,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开展培训宣贯,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要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坏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