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476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湘艺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问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

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

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

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531|53

1II

lululula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

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

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

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

并且

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

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

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

角落一一失意、孤独、无助感受一一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

理解、鼓励渴望一一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一一人问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

(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

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

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

特别是“春天把友

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

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

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

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

三、欣赏并创作

师:

明年同学们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

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

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

1.学生讨论并创作

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四、总结:

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

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教学心得】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2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欣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唱、欣赏、讨论、情境等方法,让学生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演唱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体验美,从而达到追寻美的最高境界。

【教学重点】

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

32|1-

mami

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课前训练】

4.发声练习:

4/454

-II

mi

5.学唱歌曲:

《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

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

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13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

的2014年。

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

茂的花季岁月。

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

的阳光!

二、出示课题

三、学习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一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

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

OX|XXXXXXX|XXXXO

5.跟琴填词演唱一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旬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大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一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谈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

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

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

超越昨大、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教学心得】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

§2.1赏: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中国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中国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初

步了解中国常用的民族乐器的形状、音色,并熟悉乐曲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乐曲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放在对乐曲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的体会上。

【教学难点】

采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

动手绘画、动脑思考,并通

过讨论、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电子琴模拟箫弹奏乐曲的主题片断。

提问:

这是一件什么乐器?

生:

箫。

师:

这是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生:

中国民族乐器。

师:

刚才吹奏的是一首什么风格的乐曲?

生:

中国民族风格。

师: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一一《春江花月夜》。

二、进行新课

2.向学生简介乐曲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古典琵琶独奏曲改编的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教师用在屏幕上打出乐曲结构及各段的小标题:

⑴、江楼钟鼓⑵、月上东山⑶、风回曲水⑷、花影层叠⑸、渔歌唱晚⑹、逗澜拍岸⑺、钦乃归舟⑻尾声

4.教师提问并初听《春江花月夜》

⑴问题:

1、你听出了哪些民族乐器?

琵琶、箫、二胡、扬琴、锣、笛子、木鱼等。

2、每段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初听乐曲(播放录音)

5.分段听乐曲(播放录音)学科整合

方法:

把全体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准备好彩笔和纸,教师边播放乐曲边描述每段的音乐形象(比如第一段:

“江楼钟鼓”教师可以这样描述:

琵琶清脆的弹、拨模拟着鼓声由远及近、由慢渐快,箫吹奏出轻巧的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加上其他的丝竹乐器,奏出了优美委婉如哥的主题,描写了一派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动人景象),然后每组同学根据教师的描述,画出一个小标题所描绘的景色,最后把所有的图画按标题顺序依次排列贴在黑板上,便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的风景画卷。

(这一步通过学生动手绘画,加深了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6.复听乐曲(播放录音)

让同学们根据标题的提示,一边欣赏图画所描绘的风景,一边领略音乐

所描绘的意境,通过欣赏、比较,总结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是一一春光明媚、恬静秀丽、花好月圆。

(教师板书)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也使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了我们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之林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教学心得】

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

§3.1曲《星星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欣赏外国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个国家民歌

的风格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欣赏外国民歌,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

力度在表内容与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欣赏外国民歌,讲解外国民歌及人声的

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外国民歌的特点,了解人声的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变化,体验

歌曲的基本风格及特点。

【课前训练】

发声练习:

4/45432|1—

-II

mimami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旅游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

大家

想不想出国旅游?

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国外去走一走、瞧一瞧,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民歌特点。

(板书:

世界民族之声)交流自己曾经旅

游过的地方,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欣赏朝鲜族民歌。

了解朝鲜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

歌特点,了解朝鲜国家的民歌特点。

1.地理位置。

第一站朝鲜,谁能指出朝鲜国家的地理位置?

(课件:

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关于朝鲜民族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回答)让我们来听听导

游的介绍。

(课件:

朝鲜简介)

3.人声类别。

朝鲜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典雅多姿,歌声更是令人

回味,让我们欣赏一首由朝鲜姑娘演唱的民歌《桔梗谣》,感受一下她们的

声音特点(播放)。

谁来说说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它属于女声中的哪一类?

由此引出人声的类别:

男声、女声与童声,总结不同声音类别的音色特点。

(课件)

4.民歌特点。

歌曲中反复唱到“道拉基”,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道

拉基”这三个字?

道拉基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下面的音响画面中寻找答案,

欣赏时请大家再思考两个问题:

①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②与

我国民歌中哪种体裁相似?

(课件《桔梗谣》)听后回答问题。

5.即兴表演。

朝鲜人民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欢迎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

入乡随俗,即兴表演一个节目?

让我们一起演唱《桔梗谣》,哪些同学愿意伴舞?

(表演歌伴舞《桔梗谣》),在地图上指出朝鲜国家的地理位置。

学生介绍朝鲜的风土人情及有关知识,总结声音类别的特点,举出不同

声音类别的歌唱家。

听歌曲展开联想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同唱歌曲,请几位同学伴舞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介绍朝鱼^勺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参与总结朝

鲜民歌的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开展自主探究式教

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表演锻炼心理素质、提高表演技能

(二)、欣赏印尼民歌《星星索》

了解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民歌特点

了解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民歌特点

1.地理位置。

朝鲜一游就要结束了,我们将飞往第二站印度尼西亚,

谁来指出印尼的地理位置?

(课件:

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谁来介绍印尼?

让我们听听导游的解说。

(课件:

印尼简

介)

3.民歌特点。

众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接下来让我

们一同到苏门答腊岛的托巴湖上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欣赏一首印尼歌曲

《星星索》,想一想“星星索”指得是什么?

听一听歌曲表达的是怎样一种

情感?

(播放课件《星星索》)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中反复出现“星星索”的伴唱,“星星索”指得是什么?

②歌曲

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与我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相似?

③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

的情感?

演唱者的声音属于男声中的哪一类?

4.自由创意。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老师这里有三种方式可供大家参考:

a根据歌曲意境配画;b用美妙

的语言描绘音乐;c边哼唱“星星索”边做划船动作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创意(播放歌曲《星星索》)指出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地理位置,介

绍印度尼西亚。

5.在欣赏中思考问题根据音乐情绪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进行自由创意。

最后展示创作成果,加强学科综合能力,结合音乐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在动中乐,在乐中学。

结合音乐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在动中乐,在乐中学。

【教学心得】

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

§3.2曲《樱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印度、日

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

(日本)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

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3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4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4.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

都节

调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电子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

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

(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三、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1.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2.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3.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教学心得】

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

§3.3赏《美丽的国土》《拉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接触或熟悉亚洲四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欣赏、分析使学生体会亚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与西洋音乐以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个别国家主要受到什么音乐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判断个别国家主要受到什么音乐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亚洲是世界上面积广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人类古代文明大都集中在这个区域,他们所创造的灿烂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音乐财富对其他大陆音乐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二、印度音乐

1.提问:

对印度音乐有哪些了解?

一般都和什么联系在一起?

A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B印度音乐与宗教、神话和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

C印度传统音乐的表演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但并不是完全随意的即兴演

奏。

无论什么乐曲的演奏都必须以拉格、塔拉和持续音这三大要素作为基础。

2.点击课件----拉格的定义

“拉格”在印度音乐中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调式意义的旋律程式,既有

调式的功能,又有旋律的特点。

“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是印度古典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之一。

另一个基本音素是“塔拉”(“塔拉”是节奏、节拍的总称)

3.介绍《早晨的拉格》

《早晨的拉格》是一首在清晨时演奏的乐曲。

它表现一种和平,宁静的情绪。

依照印度的传统。

“拉格”的演奏与印度的六个季节(春、雨、夏、秋、凉、冬)和一天中的各个时辰联系在一起。

这一传统可能是受古代宗教的影响。

欣赏:

《早晨的拉格》

问题:

哪几种乐器?

(西塔尔小提琴)有什么感觉?

4.介绍乐器(看图)

西塔尔是印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既能演奏出如歌的抒情的旋律,也能弹出快速的舞蹈性的节奏,各种装饰音,滑音。

长约一米,共鸣体呈半球状,由一个镶薄木版的萌产构成,琴颈扁长而宽,弦一般有七根,音域达3个八度。

5.介绍作者

拉维・香卡印度著名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世界驰名的西塔尔演奏大师。

他创作和演奏了大量的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音乐作品,继承了印度古典音

乐的传统,又大胆的进行创新。

曾和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合作举行西塔尔和小提琴二重奏音乐会,引起巨大凡响。

拉维・香卡----西塔尔大师

梅纽因——小提琴大师----“东西方音乐的汇合”

三、印度尼西亚音乐

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上万个岛屿居住着一百都个民族。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它绮丽的热带风光,遍布各地的民族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各国的旅游者。

以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最富有代表性。

巴厘岛音乐---生活气息、活泼、欢快

爪哇岛音乐---(宫廷的影响)显得典雅、文静

欣赏:

佳美兰音乐

(佳美兰音乐,初听时不很习惯,它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肢体复杂交错。

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

乐器主要有清脆的竹板,响亮的金属板)

2.印度尼西亚到处流行着一种叫做“克龙宗”的歌曲。

它是葡萄牙民歌和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如:

《梭罗河》、《星星索》、《宝贝》等。

欣赏:

星星索

和学生一起哼唱

【教学心得】

第四单元华夏乐章

§4.1赏《客家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一一《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

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乐要素的同时

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A主题,引出课题。

先提出要求:

注意用什么语言演唱?

2.播放《海娃变油娃》,带问题欣赏:

注意这首曲子旋律与刚才的范唱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1.展示土楼图片,从土楼的形状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土楼要以这样

的形式建造,请学生介绍有关客家文化。

并由此引出课题,介绍《土楼回响》创作背景。

2.每个小组长收集各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并介绍。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初步分析与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三个主要音乐素材:

A主题:

合唱部分,取材于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欣赏片段,(先让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出情绪很热情,用客家方言演唱,表现了客家人热情,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用红颜色代表。

学唱主题乐句:

用客家方言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老师范唱

先全班学唱,(学生自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演唱效果,给予适当的辅导)

山歌对唱:

老师与学生对唱。

B主题:

铜管乐组主奏,介绍铜管乐组的成员,欣赏片段,(与学生交流感受),B主题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

(为

B主题配上动作),铜管乐器用铜金属制作选用黄颜色代表。

固定节奏:

欣赏片段,感受节奏的特点,并介绍乐器:

低音提琴,定音鼓。

(让学生谈谈感受)管弦乐中最低音区的乐器,低沉,浑厚有力,联系到客家人坚强不息,吃苦耐劳的性格。

用蓝色表示。

学生在边听边发表意见,感受到A主题合唱部分的热情,体现客家人精神中的热情,团结等精神。

学生跟老师用客家方言朗读歌词,并带上节奏

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

并由学生自评。

老师与学生对唱,带上热情的情绪。

B主题,学生听完后发表意见,坚定有力的。

(并用简单动作表示力量)了解B主题的主奏乐器。

固定节奏,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音区很低,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并展开讨论体现客家人坚强,扎实,吃苦的精神。

让学生在自主个性的感受音乐,自觉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老师加以引

导。

先解决方言问题,并带节奏朗读有助学唱旋律。

由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

师生对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1.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及参与表现这部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或是启迪?

2.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了这首《客家之歌》,了解了客家文化,客家人这种团结,勤劳,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教学心得】

第四单元华夏乐章

§4.2赏《红旗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