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53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docx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5177完

第二章信息能力

一、考试大纲分析

在教育教学主教育研究活动,能够……运用工具书、网络检索……。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

运用定量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运用课件开展活动

1.重要概念的考查:

什么是?

形式一:

直接考查

例:

()是指信息时代的人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A信息素养B搜索能力

C检索能力D网络素养

形式二:

概念与对象的对应

例1:

《教育统计年鉴》是()。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D汇总文献

例2:

以下项属于一次文献()。

A王五的学位论文B青年文摘

C《教育统计年鉴》D活动策划案

例3:

加权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属于()。

A集中量B差异量

C精确量D相关量

2.实际操作的考查:

怎么做?

形式:

操作程序的考查

例: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确立加工目标;对收集信息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告;()。

A全部使用B分类使用

C使用D根据目标修改再加工

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一般过程为:

明确目标设计思路、撰写稿本、搜集各素材、合成课件、()。

A试用并完善B使用课件

C推广使用D修改课件

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一般过程有:

①明确目标设计思路,②搜集各素材,③合成课件,④试用课件,⑤撰写稿本,⑥完善修改。

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③④⑥B②①⑤③④⑥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三、知识体系

1、记忆路线

2、记忆要点

1)信息涵义

信息就是一种消息、资料或数据。

特点:

可传播性

载体:

语言、文字、数字、图片、符号等

传播:

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

信息素养,特指信息时代的人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能力):

一是,有效地检索、评价和使用。

(有效性)

二是,批判性思考,并将转化。

(批判性)

三是,主动鉴别,区别运用。

(主动性)

例:

()是指信息时代的人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A信息素养B搜索能力

C检索能力D网络素养

2)信息来源

文献分类:

一次文献,即初次正式发表的文献。

(完整生、初始性)

二次文献,因文献检索需要,而对一次文献加工而成。

(工具性)

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以正理而成。

(一、二次皆有,但不全)

例:

《教育统计年鉴》是()。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D汇总文献

例:

以下项属于一次文献()。

A王五的学位论文B青年文摘

C《教育统计年鉴》D活动策划案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线索资料,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要点1:

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要点2:

专供查阅

要点3:

提供线索(或基本知识)

包括:

百科、鉴、录、典、手册、表、谱等。

例:

以下不属于工具说的是()

A数学公式手册B电工知识手册

C数学趣事集锦D达尔文年谱

3)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广义而言,包括信息的汇集、存储与检索查找。

狭义而言,仅指有序化知识信息的检索查找。

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中文:

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以字典为例)

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册、录、谱)

外文:

各自文字特点。

网络检索的方法:

Ø按专题检索(分级分类)

Ø按地区检索(先以地区分类)

Ø按关键词检索

4)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就是在占有所需信息的基础对信息进行整理、综合、分析、推理,从而发现新的知识或发明新技术的过程。

信息分析的方法:

①逻辑方法

②数理统计方法

5)教育测量

测量数据的类型:

计数数据、测量数据计数数据,是通过点计观察对象的个数获得的。

测量数据,是以一定的测量工具获得数据。

类别数据:

表示类,无大小之分。

顺序数据:

表示顺序,有大小之分。

等距数据:

有可测量的单位量,但无绝对零点。

不能做除法。

分数值与知识量

比率数据:

有可测量的单位量,且有绝对零点。

可以做除法。

身高和增长量

测量数据的类型:

计数数据、测量数据计数数据,是通过点计观察对象的个数获得的。

测量数据,是以一定的测量工具获得数据。

例:

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共有2人满分、3人不及格,这是一组()

A计数数据B比率数据

C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

例:

喜马拉雅山海拔8848米,这是一个()

A计数数据B比率数据

C等距数据D示高数据

统计量:

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

集中量:

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反应一组数据的共同特征。

特征:

**数

差异量:

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

反应个体之间的差异。

特征:

**差;**距

相关量:

至少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描述。

统计量:

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

例:

加权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属于()。

A集中量B差异量

C精确量D相关量

6)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的步骤:

Ø目标清晰

Ø内容优先

Ø收集资料

Ø确定形式

Ø偿试使用

Ø不断完善

课件制作的步骤:

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一般过程有:

①明确目标设计思路,②搜集各素材,③合成

课件,④试用课件,⑤撰写稿本,⑥完善修改。

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③④⑥B②①⑤③④⑥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第三章中学教师的阅读能力

第1节阅读能力概述

试卷结构:

【考查题型】:

单项选择

1.为什么要考“阅读”能力?

申请教师资格者需要有阅读能力,阅读考试情况能够在可测的范围内,反映考试者的阅读能力情况。

(1)阅读是人获取知识、得到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会阅读就无法存在。

(2)阅读是所有人的基本能力,教师更需具备阅读能力。

(3)教师更需要通过阅读展开教育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专业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是教师的重要能力。

A——阅读是中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中,教师也要通过信息符号系统来获取专业素养,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阅读。

阅读是中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Ø在教育普及的时代,对阅读的学习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了。

但是,没有人可以说阅读能力能够轻易获得,也没有人可以说阅读能力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停止了。

因为,阅读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能力。

Ø语言文字是阅读的基础

Ø心智能力是阅读的关键

Ø阅读经验是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

2.“阅读”能力考什么、怎么考?

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从考试内容上讲,既有对“点”的考查,如在具体语境中把握关键词语特定含义的能力,对材料细节的捕捉鉴别能力;也有对“面”的考查,如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对文章要点的总结或概括;既要考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等阅读基本功,也要考查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

3.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

阅读的顺序:

4.如何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跳跃式阅读:

1.由关联词找主题句。

2.由段落的首尾句找主题句。

例子、数字、随着(近年来、因为、由于等)一般要快速略读;细节理解题除外。

5.如何快速选准答案?

同义替换:

指选项中的某个(些)词或者表述的意思与原文中的某个(些)词、句意思相近或一致。

考纲提要(考查题型):

①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③正确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考纲提要(题型展示):

l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词语理解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

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

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l②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语句理解题。

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地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

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

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根据这段文字,“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的含义是()

A.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B.内心积存的绘画所需的美感

C.画眼所见大千世界各种形象

l③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细节理解题。

北京城最早的基础是唐代的幽州城,在此后的一千年中北京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发展,或扩建、或新修,分别为金代的元都、元代的大都、明代早期所修的内城及中叶以后所建的外城,北京的凸字形城墙就是这样完成的。

清代继承了明朝的北京,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系统未加改动,一直到了现代。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北京城首次大规模发展是在元代

B.北京城在明代早期扩建了外城

C.北京城的凸字形城墙形成于明代

D.北京城的整体布局在历史上没有大的改动

l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行文脉络。

Ø总—分—总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

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2】: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老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发展前途的好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差学生”的心理指导。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试验:

他从18个班中随意选择20%的学生,之后他告诉老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

一段时间后再测试,结果表明:

名单上的同学成绩果然好于其他同学。

分析结论是:

那张随意提出的名单给了老师一定影响,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必然忽视对“差学生”的心理指导)。

这段话的观点是()

A.“差生”不一定比一般学生基础差

B.通过努力,“差生”也能追上学习好的学生

C.教师的因素是导致“差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D.罗森塔尔试验对如何帮助“差生”有一定启示

Ø总—分

Ø分—总

l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旨概括题。

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

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较为适宜。

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

这段话的主旨是()

A.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行文脉络

l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态度观点题。

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

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

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

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

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

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l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意图判断题。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小结

1.为什么考“阅读”能力?

2.考什么(点、面)、怎么考(考查形式:

单选)?

3.如何提高应试技巧?

(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答案选取)

4.考查题型是什么?

(词、句、细节、文章结构及脉络、主旨、态度观点、意图等七类)

第2节确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词语理解题

l考纲提要

①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

提要解读—概念

l1---【含义】

即,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Ø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Ø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l2---【内涵与外延】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Ø例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Ø“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Ø例2:

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

Ø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l3---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

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Ø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应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Ø提要解读—含义

l1---【含义】

即,所包含的意义。

l【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

“今天,看见钱少奶奶,他又想起来那句话,而且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l【示例】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

“她开始搜索他们认识以来记忆中的每一件事情,从新的角度上来思索它的含义。

提要解读—词(词语)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在语言中,其位于倒数第二等。

这句话说明了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一是说词是能独立运用,二是说在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它是最小的。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确定词的一般方法:

第一,能单说。

第二,虽不能单说,但在一般场合能用作句法成分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

第三,把语句中所有作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的虽然在对话条件下不能单

说,但也不能看作句中某个词的一部分,也是词。

但一般为虚词,为实词的极少。

第四,隔开法。

如“海带”,中间不能插入字的,是词。

阅读中“词”的理解:

词语理解题

【判别标志】:

在材料后面的提问方式中,一般都会给出一个“概念”,包括“词、短语”等,问其指什么、含义是什么、对其理解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是,等等。

【解答技巧】:

冒号、分号、词或句的意思、上下文来判断。

【1】: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

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

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2】: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人们在使用资本这一概念时对它产生了不同理解:

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一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

后者又被称为现代资本概念。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0世纪“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A.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B.阶级属性概念让位于单纯的经济概念

C.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D.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

【3】:

鲁迅满怀悲愤的写道: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是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反映鲁迅英勇抗战,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战的精神

【4】:

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5】:

在树叶茂密的布鲁克林学院的校园里,一栋墙面爬满常春藤的大楼的地下室里有着更令人吃惊的东西:

在300加仑的玻璃纤维制作的鱼缸里,塞满了罗非鱼。

看上去比地铁车厢还要拥挤。

管理这个潮湿区域的是这个学院水产研究和环境评估中心主任、退休教授马丁•施赖布曼。

几年前,罗非鱼在这里还很少见,但是现在它在美国越来越常见,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养殖并从这些地方进口的。

施赖布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他认为城市水产养殖——在像纽约这样的城市用大鱼缸养鱼——可以解决对野生鱼的过度捕捞问题,并为美国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健康的食品。

划线句中“这种状况”指的是()。

A.现在罗非鱼在美国越来越常见

B.美国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进口的

C.发展城市水产养殖业

D.应该在城市养鱼方面创造就业机会

【6】:

光滑的皮肤和人造的泳衣哪一个在水中的阻力小?

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使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动作。

另外,泳衣的重量和色彩也不容忽视。

显然,谁都想穿比对手更轻的泳装,后者则涉及心理因素及品牌的形象问题。

句中的“后者”指()

A.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

B.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

C.泳衣的色彩

D.泳衣的重量

小结

①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

【判别标志】:

在材料后面的提问方式中,一般都会给出一个“概念”,包括“词、短语”等,问其指什么、含义是什么、对其理解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是,等等。

【解答技巧】:

冒号、分号、词或句的意思、上下文段文意来判断。

第3节阅读中“句”的理解—语句理解题

l考纲提要

②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判别标志】:

在材料后面的提问方式中,一般都会给出一个“句子”,问其含义是什么、对其理解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是,等等。

【解答技巧】:

根据上下文词句的意思排除或者选取。

基础—句子

1---【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考点精析

理解,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理解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句子理解型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和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两种。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其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它们之所以重要,或者是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或者是结构上的领起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或者是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字面意义。

即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

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

难。

第二,临时意义。

即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在特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考查的重

要内容。

第三,言外之意。

即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常考的内容。

解题思路与技巧

1.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1: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摘自《哈尔威船长》

Ø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

Ø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做人之道。

在灾难突然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以身殉职,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