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649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ocx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

A.老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舒

2.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是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

C.“仁政”思想

D.“三纲五常”思想

4.有一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5.有学者称古代某思想家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思想家核心主张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天随君,以君随天

6.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他所说的“道”应是指(  )

A.世界的本原

B.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

C.君主的权力

D.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7.“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的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8.下边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9.“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10.《春秋繁露》中语: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此材料体现了下列哪些观点主张()

①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

③以民为本④天赋人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汉书·董仲舒传》中说: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1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

“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

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

13.董仲舒说: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14.“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

”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15.《春秋繁露》中写道: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由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6.《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

“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17.“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18.《春秋决事比》中有一个典型案例:

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德主刑辅、以人为

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1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专制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20.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1.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22.董仲舒说:

“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

名性者,中民之性。

”由此可见(  )

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

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

23.“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其道一也”。

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B.大一统学说

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

24.“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  )

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

25.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②感叹人性本恶 

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春秋大一统”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

D.设立太学

27.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

“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

28.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解析

1.D

【解析】“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理解。

题干中“百家殊方”“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是思想统一归儒,与“独尊儒术的建议”相吻合。

故选C项。

3.A

【解析】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与此吻合。

B、D两项虽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

4.B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本题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思想的是B项,“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大意是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

5.D

【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主张,他们都没有神话儒学,故A、B、C项错误;“以天随君,以君随天”可见其主张是天人合一,推知为汉代董仲舒思想,他主张神话儒学,故D项正确。

6.B

【解析】西汉初董仲舒根据统治者的要求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世界本原不符合董仲舒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等一系列的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故B项正确;君主的权力只是“道”中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董仲舒所提出的“道”并不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故D项错误。

7.B

【解析】从材料中的“神学化”,可知体现的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项正确。

8.C

【解析】从图表上分析,“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天”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C项说的是“昆虫”、“草木”的生长现象,没有说到“人”,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因而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中“形体上”一栏对应;B项与“意识上”一栏对应;D项与“政治上”一栏对应。

9.C

【解析】关键是“天子受命于天”及“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材料指出一切源自于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选C项。

A项不对,因为材料不是讨论人际关系的。

B项不对,因为材料是强调君权,没有分封的思想。

材料虽有君臣、夫妻关系,但没有五常的内容,所以D项也不对。

10.C

【解析】材料中的“天立王”可以体现出作者君权神授的观点。

材料中的“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了作者“天人感应”和“以民为本”的思想。

以上思想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

而“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民主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

11.D

【解析】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刑主杀而德主生”等信息体现了其“以刑辅德”的主张。

12.C

【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13.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君臣关系如同天地,君为天,荫庇养育着大地,臣为地,承载着天的恩惠,主要论述了君臣关系。

14.D

【解析】材料大意是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答案为D。

15.A

【解析】董仲舒认为“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调节贫富,就可以做到“财不匮而上下相安”,这样就容易统治了。

因此,其治国理念是A项。

B、C两项表述片面,且不能反映材料主题。

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

16.C

【解析】材料中改变历法和服色,是顺应天命而实行的,不是为了探究客观规律,故A项错误;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表述符合史实,但与“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帝王改变历法服色都是顺应了上天和人心的变化,帝王的行为与上天是一致,相对应的,反映出宣传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思想,故C项正确;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是宋明理学的主张,《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著作,故D项错误。

17.D

【解析】材料意思是自然灾害与统治者的失误有因果关系,主张天人感应,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应该顺应天意行事,故D项正确;君权神授说明的是君主权力来源问题,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家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心外无物属于心学家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18.A

【解析】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19.C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作全面的理解:

他一方面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君主的统治是神圣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就会受到谴责和警告,要求人君应“行仁政以顺天道”,可见答案应选C项。

A项中“没有多大价值”表述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B项“从根本上摒弃了……民本思想”不符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项中的“汉高祖”应为“汉武帝”。

20.A

【解析】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中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选A。

21.D

【解析】《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而A项为老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程颐格物致知的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荀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

22.A

【解析】董仲舒的人性论非圣人之性,也非斗筲之性而是中民之性,董仲舒的人性论实质上是“中民之性”论,其人性的主体是“民”,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包含情,甚或性即是情,具有贪仁两面,与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皆不同,董仲舒提出民性有“善质”而“未善”,民之向善需要王者的教化,从而从人性之维为天子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可知,其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此材料与天人感应无关,故B项错误;此题与道德信仰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新思想不是违背而是发展了正统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23.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阴阳五行学说与“天人同类”相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故A项错误;大一统学说强调的是政治思想的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学说是强调实行仁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其道一也”说明天人之间相互感应,故D项正确。

24.D

【解析】阴阳相生是材料表面信息,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阳为德……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的信息说明强调“德治”,故D项正确。

25.A

【解析】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顺从,故①错;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故②错;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③错。

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可得出④正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6.B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使儒学充满了神秘色彩,使皇帝权力具有了神圣的色彩。

因此,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的进程。

上述观点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儒学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因此,孔子教主化的历程也由董仲舒开启。

27.B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

28.B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天人感应”学说中宣扬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以此来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①③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而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属于唯物主义,②错误;④表述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