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13686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227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7页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2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交通大学EMBA公司治理培训.ppt

公司治理及其实务主讲人:

肖作平2009年12月10日,一、公司治理基础与国际视野,

(一)企业形式的发展,

(二)山西票号解析,山西票号东伙制度的产生发展,直到今天仍让我们惊叹不已。

所谓“东”,就是资本所有人,俗称财东;所谓“伙”,就是经营合伙人,俗称伙计。

东伙合作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独具特色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体制。

山西票号解析(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体制。

票号里有三种人:

东家、掌柜、伙计。

东家是出资人,其职责只有两项,一是掏银子,二是选掌柜。

但对所有经营活动东家一律不准插手,甚至连学徒都不能推荐。

掌柜接受东家的委托,是票号经营管理的真正最高领导。

其除每年年终向东家报告营业情况,每逢账期向东家报告号内盈亏决算情况及遇到比较大的事项时才须向东家报告外,全权处理选用助手和伙计,以及资本运作和具体业务安排等各项事务。

山西票号解析(续),掌柜又分为不同层次,习惯上称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等等。

大掌柜下的二掌柜、三掌柜等职责是协助大掌柜处理事务,如内部制度的实施以及员工考勤、生活安排和生意操作及协助上一级掌柜工作。

这些掌柜们作为高级管理层,是票号管理团队的核心。

山西票号解析(续),票号还建立了“身股”这种极有特色的激励制度。

东家的出资为银股,是票号的真实资本。

身股不交银子,由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俗称“顶生意”。

身股数量,由东家确定。

大掌柜往往可以顶到一股,其他掌柜和伙计按照年资和表现取得,如果服务年限增长及表现优异,则会追加股份,反之则会减少股份。

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但在本金亏损的情况下不承担相应的亏损责任。

山西票号解析(续),掌柜和伙计不用承担本金风险。

身股不能买卖和抽走,如果掌柜或员工离开企业,则其持有的身股自动取消。

有些票号,对起过重要影响或创造巨大利润的掌柜伙计,还实行最长可达七年的身股继承制度。

这就成为票号防止“跳槽”、维持员工高忠诚度的“秘密武器”。

身股使掌柜的利益与票号的利益紧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效地激励了掌柜伙计们的工作热情。

(二)两权分离,1.股权结构的分散化高度分散化的公司股权结构,对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有利的方面而言:

第一,明确、清晰地财产权利关系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第二,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赖以生存和资本市场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二)两权分离,就不利的方面而言:

首先,股权分散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司的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其次,是对公司的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大量存在的小股东,他们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具备这种能力;最后,是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

(二)两权分离,2.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自然是在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分割,由此产生了公司行为目标的冲突,产生了两种权利、两种权利之间的竞争。

(三)股权模式的转变,1.控制者与经营者2.大股东与小股东,(四)公司治理兴起的原因,

(1)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与股东参与意识的提高;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过去的二十年,以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拥有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股份,到20世纪90年代,机构投资者总体上已持有所有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权。

由于机构股东不能象小股东那样单纯通过出售股票来影响公司治理,它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公司内部,试图通过影响诸如公司董事的聘选、激励与约束机制、重大事项表决等发挥治理作用。

(四)公司治理兴起的原因,

(2)公司的高管人员薪酬增长过快、引起股东和社会的普遍不满;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每年都出版一份关于美国365家最大的公众公司的两名最高级经理的薪酬情况调查。

根据1991年的调查报告(关于1990年的收入),这些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在八十年代增长了212%,是工人同期工资增长率的四倍(工人的同期工资增长率是52%),工程师工资增长率的三倍。

而同期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增长率为78%。

1990年,商业周刊调查中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平均工资和奖金达到120万美元,如果加上股票期权和其它长期薪酬计划的收入,平均总薪酬则达到195万美元。

按1990年的工资率计算,这相当于工人85年的工资,工程师45年的工资。

(四)公司治理兴起的原因,(3)西方许多大公司在近20年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大量裁员,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现行的公司治理模式;传统的公司治理的基本逻辑是:

股东承担公司的风险,而员工领取固定工资,因此公司的所有权应该归股东。

然而,从1980年到1993年,仅美国九大公司裁员就达100万人以上,大公司如此,更不用说小公司了,员工根本没有安全感,所谓的“固定”工资并不固定,他们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比股东还大。

因此,人们不得不对传统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行反思。

(4)我国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需要对原来的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

(五)公司治理是最近的热点问题,最近的会计丑闻:

安然、世通等等会计报表造假通过选择会计方法来操纵利润内部人掠夺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执行正确审计报告的动机过度支付,不合理的退休福利,(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1.代理关系

(1)代理关系的实质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

现代企业的代理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一个或多个人(委托人)雇佣其他人(代理人),授予其一定的决策权,使其代替雇主的利益从事某种活动。

委托人代理人划分表,委托人代理人划分表(续),(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

(2)代理关系的表现形式公司制下,代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代理关系。

这种代理关系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基层经理与雇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这种代理关系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代理关系用图表示如下: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2.代理问题

(1)代理问题的内涵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股东与管理者(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三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四是利益相关者利益。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

(2)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契约各方存在着利益的不均衡性。

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

由于关系人各方利益目标不一致,就不可避免引起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

通常现代公司中,代理人(管理当局)拥有私有信息,它比处于公司外部的委托人(股东和债权人)更了解公司的状况,这样执行契约中,代理人常常违背委托人的意愿。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代理问题可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之前的代理问题称为逆向选择,即代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设法利用信息优势诱使委托人签订于其不利的契约;信息非对称发生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之后的代理问题被称为道德风险,即代理人在契约达成之后,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不努力工作或以权谋私,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3.股东与管理者(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

(1)二者利益目标不一致的具体表现: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

(1)自由现金流量问题(Jensen,1986)

(2)投资过度问题(overinvestment),(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

(2)防止管理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具体措施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3)建立激励机制的具体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实际中如果将管理者的奖金与其管理绩效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助于促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目标保持一致。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方式一:

股票选择权方式这种方式允许管理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这样可以促使管理者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

方式二:

绩效股方式这种方式根据管理者的经营绩效的大小奖励其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这样管理者为了多得绩效股就会不断采取措施,以便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4.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1)二者利益目标不一致的具体表现: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

(2)股东伤害债权人利益的具体表现:

第一:

股东不经债权人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高的新项目(资产替代效应)。

第二:

放弃净现值(NPV)大于0的项目。

第三:

股东不经债权人同意而迫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债权人旧债价值下降。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3)债权人应采取的对策债权人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第二,一旦发现公司有剥夺其财产意图时,就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5、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在新兴国家和转轨国家,股权都高度集中。

在这种集中所有权结构条件下,大股东和小股东代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Shleifer和Vishney(1997)认为在某些国家代理成本来自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不是管理者和分散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LaPortaetal(1999)总结的:

“全世界大公司的中心代理问题都是如何限制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六)现代公司的代理制度,6、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Titman(1984)指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同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客户、工人和供应商等)之间也是一种代理关系,当企业进行清偿时,企业原有客户将失去原有服务合同,却得不到任何补偿。

同样,工人失去原有工作,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Titman(1984)指出,购买耐用品(例如汽车、洗衣机或电冰箱)的客户需要拥有将来的服务,例如提供零部件和维修等。

当一个客户购买了一件耐用品,他既为产品本身进行支付,也为获得随后的零部件和维修的服务进行支付。

如果企业破产清算,客户就不能再获得他们曾预期想获得的零部件和服务。

因此,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代理问题就是保证客户将来需要的零部件和服务在他们需要时唾手可得。

(七)委托代理问题存在的条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

委托代理问题及代理成本存在的条件包括:

(a)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

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b)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无法完全掌握代理人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委托人必须花费监督成本,如建立机构和雇用第三者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尽管如此,有时委托人还是难以评价代理人的技巧和努力程度;(c)不确定性:

由于公司的业绩除了取决于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程度外,还受到许多其它外生的、难以预测的事件的影响,委托人通常很难单纯根据公司业绩对代理人进行奖惩,而且这样做对代理人也很不公平。

(八)公司治理的定义,何为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公司政治公司治理的精髓信托责任、勤勉尽职义务检查与制衡,股东资本治理,(八)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80年代初期。

威廉姆森曾于1975提出过“治理结构”的概念,这与公司治理的概念已相当接近。

Coohran和Wartick(1988)认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相关利益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

谁从公司决策和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受益和谁应该从公司决策和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受益?

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产生了。

(八)公司治理的定义,Hart(1995)认为只要两种情况存在,公司治理的问题就会在一个组织中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代理问题,或利益冲突,冲突涉及该组织的各成员,这些成员可能是所有者、经理、工人或消费者。

第二种情况是交易费用很大使得代理问题不能通过契约来解决。

(八)公司治理的定义,Blair(1995)从狭义和广义的视角探讨了公司治理的含义。

她认为,狭义地说,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说,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企业不同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系列问题。

(八)公司治理的定义,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公司治理处理的是公司资本供给者确保自身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途径问题。

比如,资本提供者如何使管理者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返还给自己,怎么样确定管理者没有侵吞他们所提供的资本或将其投资在不好的项目上,怎么来控制管理者。

Laportaetal(2000)认为“公司治理是外部投资者自己的投资不被经理或大股东等内部人占用的一系列机制”。

(八)公司治理的定义,个人的看法:

比较认同这种定义,从狭义上,公司治理实质上是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从广义上,公司治理是协调企业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董事会、债权人、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等之间经济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总之,公司治理实质就是如何以最小代理成本激励代理人和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公司治理是,为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对法人团体的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控制的框架/体系;对董事会与管理层的监督、控制,衡量与激励。

(九)公司治理的国际视野,一是“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二是“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三是“东南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众多分散的个人股东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20世纪20年代末股东人数46万,20世纪50年代末达到150万,70年代末高达到300万。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世纪50年代末股东只有几十万人,70年代末高达200万人。

英国个人股东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高达34%,仅次于美国。

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美国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在前751-前1000家公司中,1987年为37.7%,1988年40.8%,1989年达42.7%。

1993年,英国机构投资者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养老基金为34.2%,保险公司17.3%,单位信托6.6%,其它金融机构3.1%,共计61.2%。

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设立各种委员会:

执行、提名、报酬和审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CEO、COO、CFO)审计监督机构,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图,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股东的“用脚投票”行为经理市场的竞争股票高流动性的压力敌意并购的压力,英国和美国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弱。

对经营者管理不善的惩罚通常是股东卖掉股票(用脚投票)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意收购。

在这种模式中股东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产品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有关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控制、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规等来保护的。

通过这些来自公司外部的力量,促使管理层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德国和日本股权结构的特征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日本主银行制度:

所谓主银行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数额居第一位的银行,包括银企关系、银银关系、政银关系,以银行为中心,通过企业相互持股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德国全能银行制:

是指银行作为单独的金融机构提供着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还包括投资和证券业务(股票发行和交易,股票存放或托管、代理,股票自营,组建并拥有投资基金)、不动产交易、组织救助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进行并购等。

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垂直持股、环状持股),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图,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图,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德国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

双层董事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员工参与决定制度拥有员工2000名以上的公司拥有员工1000名以上的公司拥有员工500名以上的公司,德国和日本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日本银行的双重身份日本公司的董事会于美国相似,业务执行机构与决策机构合二为一重视员工的治理作用,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股权模式(4种)家族合股型:

指公司的全部股本由公司创业者及创业者家族共同出资组成的一种资本结构。

家族持股合资型:

指由家族创业者或创业者家族与家族外成员共同出资创办公司,公司股本由家族创业者或创业者家族与家族外成员共同持有的一种资本结构。

包括

(1)家族持股内资型资本结构;

(2)家族持股外资型资本结构。

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家族控股股权型:

指公司股本由公司创业者及创业者家族的股本和家族外分散的社会股本共同组成,其中公司创业者及其创业者家族作为大股东在公司股权中处于控股地位,家族外众多社会股东作为小股东在公司股权中处于从属地位一种资本结构。

包括

(1)家族绝对控股股权型资本结构;

(2)家族相对控股股权型资本结构。

家族控股负债型:

指创业者家族控股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或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融资所形成的一种以负债为特征的资本结构。

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公司的家族治理模式:

指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公司与家族合一,公司的主要控制权在其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

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公司家族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模型之一:

家族公司成长与发展过程,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公司家族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模型之二:

家族成员进入公司的过程、家族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转移过程,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公司家族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过程模型,创业者家族控制,创业者家族控制,家族维度,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维度,东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公司家族治理模式特征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公司决策家长化经营者约束激励双重化政府对公司发展有较大的制约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督较弱,二、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董事会,Fama和Jensen(1983)董事会可以作为股东控制高层管理者的工具。

内部治理机制监事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高级职员),监事会,聘任,选举,监督,监督,负责,负责,最高监督机构,内部治理机制股权结构,基石,决定,中国股权结构特点,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一:

复杂性,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复杂性,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二:

高度集中性,股权集中度的国际比较,中国上市公司历年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描述统计,股权集中度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度量,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三:

低流动性,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历年状况表,流通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比重只有1/3,国家股占总股本比例为三大股本之首,流通股市值占GDP比重,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四:

流通股过于分散,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大约各自占30%左右,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机构投资金融资产占GDP比重,内部治理机制经理人激励,在两权分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下,代理理论预测到薪酬契约的设计可减缓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Holmstrom,1982)。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管理者持股有助于使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减少非股东价值最大化行为的动机。

Defusco,Johnson和Zorn(1990)发现采用股票期权后权益收益的方差增大。

企业薪酬制度通常如下:

经理人激励治理现状一,特殊的转轨经济体系中,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经理人薪酬主要表现有3点:

(1)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

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描述性统计

(2)在中国,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尚处于试验阶段,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尚未推行管理者股票期权制度,虽然逐年上升但普遍较低,经理人激励治理现状二,(3)主要运用以月薪和奖金占压倒多数的激励手段,且人均货币收入低,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偏小。

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年度报酬的描述性统计(单位:

元)在公司领取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薪的描述统计(单位:

元),虽然都是逐年上升但普遍较低,外部治理机制法律制度,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为中小投资者通过法律条文赋予的法律力量,通过限制剥夺来减少与控制股东的代理问题。

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是重要的,因为愿意获得长期融资的公司必须能够可靠地控制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对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要起作用,必须存在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来制止违法和加强违法补偿。

当法律体系不完善时,内部人能轻易掠夺外部投资者利益。

通过使掠夺具有更大的法律风险和成本,功能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保护外部投资者免受内部人掠夺中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者保护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它源于代理问题,核心内容是防止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掠夺”。

外部治理机制法律制度,法律体系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平衡,调整,实现各方利益相容,最大化的创造经济价值,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法律制度债权人保护,注:

中国中国破产法(2000);LSSV国家LSSV(1998)。

债权人权利总分等于上述1-4项权利总和,其中1为债权人保护是在法律中,否则为0。

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子样本国家的测量值高于或等于2(中国的总测量值)的百分比。

债权人权利比较:

中国和LLSV国家,法律制度股东权利的比较,注:

中国中国公司法和商事通则(2000),LLSV国家LLSV(1998)。

对抗董事权是将上述2-7项权利归结为对抗董事权,当保护在法律中时,得分为1,否则为0。

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子样本国家的测量值高于或等于3(中国的总测量值)的百分比。

法律制度的比较法律实施的比较,法律实施的比较,注:

中国国际国家风险(等级代理);LLSV国家LLSV(1998)。

资料来源:

Allen,Qian,andQian(2005),Law,finance,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77,P68.,法律制度的比较法律体系的比较,法律体系比较:

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注:

中国国际国家风险(等级代理);其他所有国家LLSV来源;“E”(“F”)代表法律渊源是英国普通法系(法国民法体系)。

资料来源:

Allen,Qian,andQian(2005),Law,finance,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77,P69.,当前中国法律制度环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控制股东监督权的重视程度不够,既没有规定控制股东应该对中小股东承担信托责任,也没有对控制股东应该对债权人承担信托责任做出相应的规定。

规定董事、监事代表的是股东的利益,排除了债权人在公司正常经营条件下参加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条文更多地立足于对市场主体不规范行为进行限制,强调对行政监管手段的运用。

同时,对投资者诉讼的规定并未明确化,对内部人掠夺外部投资者方面,没有较详细的规定,没有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可以自我实施的法律救济措施。

(3)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破产法,可以规范所有企业的破产。

现行企业破产法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存在许多漏洞。

其它性质企业的破产问题缺少可供具体操作的法律政策。

外部治理机制控制权市场,公司控制权交易的市场,又称公司接管市场,指通过收集股权或投票代理权取得对企业的控制,达到接管和更换不良管理层的目的。

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于:

一、控制权变更对管理层的约束,绩效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