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719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解剖学教案.docx

系统解剖学教案

 

理论课教案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Anatomy)

 

第一讲绪论

一、授课章节:

绪论、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关节学总论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三)了解解剖学研究进展

(四)掌握骨的分类

(五)掌握骨的构造与功能

(六)掌握关节的构造

(七)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常用术语与学习方法、骨的构造与功能和关节的构造,难点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难点是骨的发生和关节的运动形式,知识点是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骨的再生与修复的解剖基础、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关节形式与关节运动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定义Concept:

(5’)

目的: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TheRegionsandSystemsofHumanBody(5’)

(四)常用解剖术语TermofAnatomy:

(15’)

1.解剖姿势(StandardPostureofAnatomyorAnatomicalPosition)

2.面:

矢状面sagittalplane,冠状面coronalplane,水平面horizontalplane

3.轴:

矢状轴sagittalaxis,冠状轴coronalaxis,垂直轴verticalaxis)

4.方位:

上superior、下inferior;四肢的近远侧distal,proximal;前anterior、后posterior(腹ventral、背dorsal);内internal、外external、内侧medial、外侧lateral(桡尺、胫腓侧);浅superficial、深profound

(六)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TheGeneralViewpointandStudyMethod:

(10’)

1、发生发展的观点

2、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的观点

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如理论和实际的标本结构相结合,结合讲尸体收集来源,宣传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崇高思想行为等。

(七)骨分类ClassificationofBones(10’)

1、按部位分:

中轴骨、附肢骨

2、按形态分:

长、短、扁、不规则骨(long,short,flat,irregularbones)

(八)骨的构造和功能TheStructuresandFunctionsofBones(10’)

1、骨质:

骨松质、骨密质

2、骨膜:

外膜、内膜、细胞成份及功能。

3、骨髓:

定义,细胞成份,红骨髓黄骨髓及临床意义

(九)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TheChemicalCompositionandPhysicalPropertiesofBones:

(5’)

骨的成份有机物:

细胞纤维粘多糖蛋白

无机物:

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磷酸镁、碳酸钠及氯化钠

联系临床讲授不同年龄骨的理化特征

(十)直接骨连接DirectJoint(5’)

(十一)间接骨连接IndirectJoint

1、基本构造GeneralStructure(5’)

1)关节面ArticularSurface

2)关节囊ArticularCapsule

3)关节腔ArticularCavity

2、辅助结构AccessoryStructure(5’)

3、关节的运动MovementofArticulation(5’)

关节面的形态和所在位置决定关节运动形式和范围

轴的概念:

1)屈、伸;

2)收、展

3)旋转运动Rotation

4)环转运动Circumduction

5)特殊的运动SpecialMovement:

2—5指,2--5趾,拇指的屈、伸、收、展、对掌运动,旋前、旋后,内翻、外翻。

4、关节的分类ClassificationofArticulation(自学)

 

第二讲肌学Myology、内脏学总论、消化管

一、授课章节:

第三章肌学第一节总论IntroductionofMyology

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管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肌群和重点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

(二)掌握肌的协调

(三)掌握内脏的概念

(四)掌握内脏的一般结构

(五)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六)掌握消化管各部形态结构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肌的协调、内脏的概念、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难点是肌与关节的运动关系、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学特点,知识点是肌的形态构造、起止作用、关节运动与肌的配布关系、味蕾的部位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TheShapeandStructureofMuscles(5’)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TheOrigin,Insertion,DistributionandFunctionofSkeletalMuscles:

(5’)

1、肌的配布:

2、肌的协调:

主动肌、拮抗肌

协同肌:

 1)同一运动轴的协同肌

2)从旁限制另一运动轴来协调主动肌的协同肌

固定肌:

        四种肌的协调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而且同一肌块在不同条件下可转换。

(三)肌的命名NomenclatureofMuscles(5’)

(四)肌的辅助结构TheSupplementaryStructureofMuscles:

(10’)

1、浅筋膜

2、深筋膜及其形成物

3、腱鞘

(五)内脏的概念Concept:

(5’)

(六)内脏的一般结构ThegeneralStructureofViscera(5’)

1、中空性脏器TheTubulaarViscus:

结合组织学和临床

2、实质性脏器TheParenchymatousorgan:

结合组织学和临床

(七)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ReferenceLinesandAbdominalRegions(10’)

临床意义

(八)消化管:

口腔

1、口腔界限(5’)

2、牙(5’)

3、舌(5’)

4、唾液腺(10’)

5、咽(10’)

第三讲消化腺和腹膜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消化腺第六章腹膜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二)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三)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四)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五)掌握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机能。

(六)掌握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七)掌握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网膜、系膜、韧带、陷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肝的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难点是胆汁的产生和排除途径、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是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直肠子宫陷凹。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肝脏的形态、位置(15’)

(二)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15’)

(三)胰腺的位置、形态、分部。

(5’)

(四)腹膜的概念、功能(5’)

(五)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5’)

(六)小网膜的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5’)

(七)大网膜的的形成(5’)

(八)网膜囊的构成、网膜孔的界限(12’)

(九)肝、胃、脾的主要韧带(8’)

(十)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5’)

 

第四讲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三章呼吸系统第四章泌尿系统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了解鼻的分部,掌握鼻腔的分部,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二)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喉的位置,喉的软骨、连结,了解喉肌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结构

(四)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五)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六)掌握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七)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了解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八)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了解其组成器官 

(九)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十)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及肾的构造与功能,肾的被膜,了解肾段概念

(十一)掌握输尿管的分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了解其临床意义

(十二)掌握膀胱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十三)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肺的形态、肾的形态、被膜、膀胱的形态,难点是、喉的连接、胸膜隐窝,知识点是喉腔的分部、肾的构造、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鼻(5’)

(二)喉软骨、连接、喉腔(10’)

(三)气管、左右主气管的区别(5’)

(四)肺的形态、肺段(10’)

(五)胸膜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10’)

(六)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10’)

(七)纵隔的定义(5’)

(八)肾的外形、位置、构造、被膜(20’)

(九)输尿管的分部、狭窄的部位及意义。

(5’)

(十)膀胱的形态、位置、内面结构。

(5’)

 

第五讲生殖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五章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睾丸和副睾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了解睾丸的构造。

(二)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三)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四)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

(五)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六)了解阴囊的形态结构。

(七)了解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八)掌握阴茎的形态结构,了解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九)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十)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十一)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十二)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固定装置。

(十三)掌握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

(十四)了解女阴的形态结构

(十五)掌握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构造。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

(二)睾丸的位置、形态和构造(8’)

(三)附睾的形态、功能(4’)

(四)输精管、射精管和精索(6’)

(五)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5’)

(六)阴囊的层次、阴茎的组成(5’)

(七)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10’)

(八)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

(九)卵巢的位置、形态、固定装置(8’)

(十)输卵管的分部(5’)

(十一)子宫的位置、形态、固定装置及作用。

(15’)

(十二)阴道和阴道穹(5’)

(十三)乳房的位置和构造(5’)

 

第六讲脉管系Angiology

一、授课章节:

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第一节总论Introduction、第二节心Heart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心的位置、外形

(二)掌握心内血流途径及瓣膜作用 

(三)掌握心的血供及心传导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心外形,难点是心腔内结构,知识点是心内血液定向流动机制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脉管系概述:

OutlineofAngiology(15’)

1、概念、构成ConceptandConsist:

2、机能Function:

3、心血管系统概述OutlineoftheCardiovascularSystem:

构成、各部功能、器管血管配布规律、血液循环

(二)心Heart

1、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10’)

2、心各腔的形态(25’)

1)右心房RightAtrium

2)右心室RightVentricle

3)左心房LeftAtrium

4)左心室RightVentricle

3、心的构造TheStructureofHeart(12’)

4、心传导系TheConductionSystemofHeart(8’)

5、心的血管TheVesselsofHeart(15’)

6、心包ThePericardium(5’)

 

第七讲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

一、授课章节:

第一章第四节静脉Vein第二章淋巴系统LympyaticSystem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特殊静脉概念(硬脑膜窦、板障静脉等);静脉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静脉的起止及功能特点。

(三)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

头臂静脉的组成、行程。

颈静脉角的构成及意义。

(四)了解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

(五)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

颈外浅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六)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奇静脉起止,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

(八)掌握下腔静脉组成、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九)掌握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

了解下肢的深静脉。

(十)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布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十一)掌握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

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淋巴侧支循环的概念。

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十二)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十三)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输入和输出。

颈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十四)掌握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锁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十五)了解胸壁和胸腔的各主要淋巴结群,如纵隔的淋巴结,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临床意义。

支气管纵隔干的收集范围。

(十六)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

(十七)掌握髂内、髂外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十八)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

了解月国淋巴结的分布及其收集范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危险三角的概念、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属支和门腔静脉的吻合部位及途径,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行程和收集范围,难点是门腔静脉的侧副循环,知识点是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走行。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静脉的特点(5’)

(二)上腔静脉的组成、静脉角的概念。

(5’)

(三)头颈部的静脉、危险三角(8’)

(四)上肢的浅静脉(8’)

(五)奇静脉系统(7’)

(六)下腔静脉的形成和属支、下肢的浅静脉(7’)

(七)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属支和门腔静脉的吻合部位及途径(10’)

(八)淋巴系统的组成(5’)

(九)淋巴管道、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10’)

(十)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5’)

(十)全身各部淋巴结。

(10’)

 

第八讲感觉器Sensoryorgans

一、授课章节:

第五篇感觉器总论Introduction第一章视器VisualOrgan第二章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Organ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眼球壁的层次

(二)掌握眼球内容

(三)掌握眼外肌的作用

(四)掌握鼓室六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眼球壁层次、眼球内容,难点是鼓室六壁,知识点是眼球壁及内容、眼外肌功能、折光装置、中耳内耳结构及声波传播途径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概述Outline: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分类。

(10’)

(二)视器VisionOrgan

1、眼球EyeBall:

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有关的生理、临床知识;眼球的内容物及作用。

(20’)

2、眼副器AccessoryOrgansofEye:

构成与作用,眼外各肌起、止与作用。

(10’)

(三)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Organ:

构成及各部功能

1、外耳道与鼓膜ExternalAcousticMeatusandTympanicMembrane:

外耳道走行方向、鼓膜形态(10’)

2、中耳MiddleEar:

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毗邻及连通,咽鼓管走行方向、小儿咽鼓管特点。

(15’)

3、 内耳InternalEar:

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构(10’)

4、听觉传导的三条途径TheThreeWaysofAuditoryConduction(5’)

 

第九讲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总论和脊髓

一、授课章节:

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神经系统总论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总论Introduction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重要术语

(二)掌握脊髓内部灰白质的配布、各部的名称

(三)掌握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术语、灰质各部的功能性质,难点是侧角的纤维联系,知识点是脊髓外形、内部结构;脊髓半横断损伤的表现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PartitionoftheNervousSystem: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OrganizationoftheNervousSystem:

(10’)

1、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理论的发展经过

2、神经胶质Neuroglia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WorkingoftheNervousSystem:

ReflexandReflexArc(2’)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Termology:

(10’)

(五)脊髓的起源TheDerivationofSpinalCord:

(3’)

(六)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神经与脊髓节段PositionandShapeofSpinalcord,SpinalNervesandSegments(10’)

(七)脊髓的内部结构InternalStructureofSpinalCord

1、灰质GreyMatter(20’)

2、白质WhiteMatter(15’)

(八)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ReflexesandSymptomInjuredofSpinalCord(5’)

 

第十讲脑干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第二节脑干BrainStem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脑干的组成、外形

(二)  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三)掌握脑干各段横切面灰白质的配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脑干四个主要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难点是脑神经核功能柱的概念,知识点是脑干典型横切面灰白质配布特点、各脑神经核团与脑神经的联系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授课提纲

(一)脑干的起源TheDerivationofBrainStem:

与脊髓相比,变化及功能(10’)

(二)脑干的位置与外形ThePositionandSurfaceShapeofBrainStem:

(10’)

(三)脑干的内构InternalStructureofBrainStem:

1、脑神经核团NucleiofCranialNerves(30’)

2、非脑神经核团NucleiofNon-cranialNerves(10’)

3、传导束ConductiveTracts(20’)

(四)脑干代表性横切面TheTransverseSections

 

第十一讲间脑、小脑

一、授课章节: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第三节二、小脑,三、间脑

二、授课对象:

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年下学期

五、授课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小脑的分叶、小脑三对脚,小脑中央核的一般联系情况;了解小脑的机能概念。

(三)了解间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

掌握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侧丘腹后核,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功能。

(四)了解下丘脑的组成结构,了解其机能概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小脑的分叶和功能、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