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851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8•江西)如图所示,在乙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

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B.向左盘倾斜C.向右盘倾斜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解: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所以G=G排,即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所以有木块和没有木块的盛满水的桶一样重,故天平平衡,故A正确。

故选:

A。

 

2.(2018•兰州)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D.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分析】①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已知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A、B、由图知:

同一支试管,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重力而相等。

此两选项均错误;

C、D、由图知:

浮力相同时,试管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由公式ρ液=

知,所以甲液体的密度较小;已知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ρ甲<ρ乙,由公式p=ρgh知:

甲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较小,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

D。

 

3.(2018•海南)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

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B.F氢=F空

C.F氢<F空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分析】已知氢气球和空气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空气gV排可求两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情况。

【解答】解:

气球是“浸没”在空气中的,因为体积相同,所以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空气gV排可知,两球所受浮力相同。

故选:

B。

 

4.(2018•荆门)水上救援往往需要打捞沉没的货物,我们将该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假设物体浸没在水深h=0.5m的容器底部(非密合),现利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出,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取g=10N/kg。

则(  )

A.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B.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2N

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5×104Pa

D.物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分析】

(1)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2)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则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其2倍;

(3)已知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p=ρ水gh计算压强;

(4)根据F浮=ρgV排求出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利用G=mg和ρ=

计算其密度。

【解答】解:

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故A错误;

B、由题可知,物体的重力G=5N,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3N,

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5N﹣3N=2N,

故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

=2F浮=2×2N=4N;故B错误;

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

p=ρ水gh=1×103kg/m3×10N/kg×0.5m=5×103Pa.故C错误;

D、根据F浮=ρ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

V=V排=

=

=4×10﹣4m3,

则物体的密度为ρ=

=

=

=

=1.25×103kg/m3.故D正确。

故选:

D。

 

5.(2018•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分析】

(1)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分析答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拉列出方程可求得物体A的体积,然后可求得其密度;

(2)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3)A在乙中的拉力与丙中比较可得结论;

(4)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浮﹣F拉可求。

【解答】解:

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浮=G﹣F拉可得,

F浮=ρ盐水g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V排=V物=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物体A的质量m=

=

=0.4kg,

物体A的密度ρ=

=

=4×103kg/m3,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F浮水=4N﹣1N=3N,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N﹣2.8N=0.2N,

故C错误;

D、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D正确。

故选:

D。

 

6.(2018•淄博)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装满了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分析】

(1)根据A漂浮,B悬浮,可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确定小球A和B的密度关系,又知小球A和B的体积关系,由m=ρV分析它们的质量关系;

(2)漂浮和悬浮都有F浮=G,由此分析两球的浮力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水对甲杯底的压强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关系;根据p=

分析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关系;然后比较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p=

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图知A漂浮,所以ρA<ρ水;B悬浮,所以ρB=ρ水,则ρA<ρB。

A、ρA<ρB,小球A和B的体积相同。

由ρ=

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A正确;

B、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由于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小球A的重力小于小球B的重力,所以小球A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两杯水面高度相等,根据p=ρgh知,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两容器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p=

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容器重力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根据p=

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D正确。

故选:

B。

 

7.(2018•桂林)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觉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

A.船的重力将减小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

【分析】

(1)登上游船后,船和人总重变大;

(2)在同学们登上游船过程中,由于船都为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

(1)同学们登上游船过程中,使船的重力变大,故A错误;

(2)登上游船过程中,游船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G,

所以,游船受到的浮力变大,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8.(2018•湖州)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

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F1>F2B.ρ1<ρ2F1<F2C.ρ1<ρ2F1=F2D.ρ1>ρ2F1=F2

【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关系。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AB错误,

(2)由于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1=F2,由图可知:

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gV排得ρ液=

可知:

ρ1>ρ2,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9.(2018•东营)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分析】

(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3)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

比较压强大小。

【解答】解:

A、由于小球在丙中悬浮,故ρ丙=ρ物;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乙>ρ物;在甲中下沉,故ρ甲<ρ物;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ρ甲<ρ丙<ρ乙,故A错误;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丙液体的密度最大,根据p=ρgh可知,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故B错误;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烧杯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

由图知,三个相同容器内液体体积相同,又知ρ甲<ρ丙<ρ乙,根据ρ=

和G=mg可知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大于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大于甲烧杯内液体的重力,烧杯以及两小球的重力均相等,烧杯的底面积相等,根据p=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乙>p'丙>p'甲,故C错误;

D、由图知,小球在并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故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故D正确。

故选:

D。

 

10.(2018•眉山)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ρC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分析】

(1)由图得出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由图得出A、B、C三个正方体所处的状态,利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利用p=ρgh判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

由题知,A、B、C三个正方体的体积相同;

A、由图可知,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A排<VB排<VC排,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A<FB<FC,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和B处于漂浮,C处于悬浮,

则由浮沉条件可知:

GA=FA,GB=FB,GC=FC,

由于FA<FB<FC,所以GA<GB<GC;

由于正方体A、B、C的体积相同,

所以根据ρ=

=

可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ρA<ρB<ρC,故B错误;

C、因正方体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等于正方体排开水的重力,即可以理解为,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F丙,故C正确;

D、正方体静止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即h相同,水的密度一定,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故D错误。

故选:

C。

 

11.(2018•遂宁)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人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

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

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B.漂浮C.沉底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B的密度,作出判断。

【解答】解:

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

3,则V排=

VA,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ρ液gV排=ρ木gVA,

即:

ρ液g×

VA=ρ木gVA,

则液体的密度:

ρ液=

ρ木=

×0.6×103kg/m3=0.8×103kg/m3;

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VB=

VA),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

即:

ρ液gVA=ρ木gVA+ρBgVB,

ρ液gVA=ρ木gVA+ρBg×

VA,

化简可得:

ρ液=ρ木+

ρB,

则B的密度:

ρB=2(ρ液﹣ρ木)=2(0.8×103kg/m3﹣0.6×103kg/m3)=0.4×103kg/m3<ρ液,

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选:

B。

 

12.(2018•玉林)如图所示,若“玉林号”导弹护卫舰从大海驶入珠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变小,舰体上浮一些B.浮力变大,舰体下沉一些

C.浮力不变,舰体下沉一些D.浮力不变,舰体上浮一些

【分析】当护卫舰由大海驶入珠江后,都是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排开水的体积(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

【解答】解:

当护卫舰从大海驶入珠江后,仍然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

F浮=G,

因为护卫舰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B错误;

由于ρ海水>ρ江水,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排开江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海水的体积,

即:

舰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舰体下沉一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13.(2018•怀化)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

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甲,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B.F甲>F乙C.ρ甲<ρ乙D.ρ甲>ρ乙

【分析】

(1)同一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

(2)由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

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

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故AB错误;

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V甲排>V乙排,

由F浮=ρ液gV排可知:

ρ甲<ρ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14.(2018•昆明)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

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

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

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

A.质量变大B.体积变小C.密度变大D.密度变小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G,悬浮:

F浮=G,下沉:

F浮<G;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最终是由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水gV排;物体的重力G物=ρ物gV,

所以,物体漂浮时ρ水gV排=ρ物gV。

因为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V排小于V,

所以ρ物<ρ水,即膨化后的鸥粮的密度变小,小于水的密度。

故选:

D。

 

15.(2018•宜昌)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

A.

热气球

B.

降落伞

C.

火箭

D.

客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里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由此产生的压力差方向向哪儿。

【解答】解:

A、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降落伞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火箭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飞,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16.(2018•德州)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

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载飞机起飞后,航空母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

B.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

C.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潜水艇一定处于漂浮状态

D.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

【分析】

(1)知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上航行(漂浮),利用漂浮条件确定浮力与总重力的关系;战机在起飞前是停在航母上的,应将其与航母看成一个整体,再根据漂浮的条件,可判断战机起飞前后浮力的变化情况,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

(2)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G;悬浮:

F浮=G;下沉:

F浮<G。

【解答】解:

A、由于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航母处于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总重力;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

因为漂浮物体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此时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减小,因为F浮=ρgV排,则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

故A错误;

B、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舰艇内外测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两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舰艇相“吸”碰撞,故不采用“并排”护航。

故B正确;

C、当水舱充水后,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由于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水艇体积,所以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而不是一定漂浮在水中,故C错误;

D、飞机在空中前进时,机翼上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下方气流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大,这样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故D错误。

故选:

B。

 

17.(2018•河南)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

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分析】

(1)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

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2)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3)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4)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

【解答】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A错误;

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20小题)

18.(2018•菏泽)2018年5月13日早晨7时,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驶离码头进行海试,若该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为7×104m3(ρ海水=1.03×103kg/m3,g=10N/kg),它所受的浮力是 7.21×108 N。

【分析】知道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

航母所受的浮力:

F浮=ρ海水V排g=1.03×103kg/m3×7×104m3×10N/kg=7.21×108N。

故答案为:

7.21×108。

 

19.(2018•衡阳)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艇体由双层船壳构成,外层与海水接触,外壳选择了钛合金作主材,潜水器在上浮和下潜时,其体积是一定的。

潜水器规格:

长8.2m、宽3.0m、高3.4m。

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总质为22t。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最深达7062.68m海底,创造了深潜水的世界纪录。

在这一深度,海水对潜水器lm2表面产生的压力为7.3×107N.(下列答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潜水器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 大 (选填“小”或”大”)

(2)假设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蛟龙号”悬浮在海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2.2×105 N

(4)“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7062.68m海底时,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为 7.3×107 Pa。

【分析】

(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潜水器要下潜到较深的海水中,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压强;

(2)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利用F浮=ρ水V排g分析浮力变化;

(3)利用悬浮条件(F浮=G=mg)求浮力;

(4)利用p=

求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

【解答】解:

(1)潜水器要下潜到较深的海水中,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压强,所以选择钛合金板作为主材,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大;

(2)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水V排g可知浮力不变;

(3)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mg=22×103kg×10N/kg=2.2×105N;

(4)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

p=

=

=7.3×107Pa。

故答案为:

(1)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