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41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docx

中国古代菜谱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古今对译(卷之上一)

文/(宋)林洪

《山家清供》是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内容夹叙夹议,丰富多采。

作者林洪,南宋晚期泉州晋江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事》一卷、《山家清供》二卷,其著述常被后人引述。

《山家清供》一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泉州著名的菜谱,描述了山居人家清淡饮食的清雅韵致,记述全面,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

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讲究、细致,可以称作当时民间生活的一幅风情画卷。

许多菜肴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不仅可窥见当时烹饪水平,而且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

林洪文笔优美,记叙中多有生动的描述。

另外,书中还有不少第一次出现的饮食记载,比如“酱油”一词,就因为见于《山家清供》而被认定起于宋代,当时作为调味品,已广泛地应用于烹调。

在食谱中,他还特意记录了当时具有药用价值的食谱,比如萝菔面称:

“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

”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

“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

”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经很注重食疗和养生。

从林洪遗留下来的著作看,他在弘扬我国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还是功不可没的。

青精饭

【原文】

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

按《本草》:

“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

”即青精也。

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

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

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

久服延年益颜。

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

按《本草》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如李大,白汤送服,一二丸可不饥。

是知石脂也。

二法皆有据,第以山居供客,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子房辟谷,当用后法。

【译文】

青精饭,以此饭为第一饭,因为这饭以谷为重。

根据《本草》所说的:

“南方的烛木,如今的名字叫黑饭草,又叫旱莲草。

”也就是青精。

采集它的枝叶捣出汁,浸泡上等又白又好的粳米,不管多少,等一两个小时,蒸成饭晒干,坚硬又呈绿色,再收藏起来。

如果要食用,先把水烧开,放进适量的米,煮一个滚饭就熟了。

水不可放多,也不可放少。

常吃延年美容。

仙方还有青精石饭,世人从不知石是指什么东西。

根据《本草》记载,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细做成像李子大小的饭团,白开水送服,吃一两丸就可以不饿。

由此知道石就是石脂了。

这两种说法都有根据,但是,以山居供客,就当用前面的说法,如果想效仿子房(张良)辟谷,就应当用后法。

碧涧羹

【原文】

芹楚,菜也,又名水英。

有二种:

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

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灼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蔊。

惟沦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故杜甫有“青芹碧涧羹”之句。

或者芹微草也,杜甫何取焉而诵咏之?

不暇不思,野人持此犹欲以献于君者乎?

【译文】

芹楚,是菜,又叫水英。

有两种:

一种叫荻芹,取根食用,一种叫赤芹,取叶与茎,都可以吃。

二月三月要做羹时就采来,洗净放进开水中烫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少加点盐,与茴香一起浸着,可作小菜。

而用它来煮羹,又清新又馨香,就像山涧的清水。

因而,杜甫才有“青芹碧涧羹”的佳句。

或者有人要问,芹不过是小草样的东西,杜甫怎么偏选它作为诵咏的对象呢?

不用想了吧,乡野之人会把这种东西献给君王吗?

冰壶珍

【原文】

太宗问苏易简曰:

“食品称珍,何者为最?

”对曰: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臣心知齑汁美。

”太宗笑问其故。

曰:

“臣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

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

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饮数缶。

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音孪)脯凤脂,殆恐不及。

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记其事,未暇也。

”太宗笑而然之。

后有问其方者,仆答曰:

用清面菜汤浸以菜,止醉渴一味耳。

或不然,请问之冰壶先生。

【译文】

太宗问苏易简说:

“食品称上珍品的,哪种为最好?

”苏回答说:

“食无定味,合口的就是珍品。

我觉着菜汁就很好。

”太宗笑着问他原因何在,苏说:

“我有一晚冻得厉害,围着火炉烧酒痛饮,大醉,钻进厚被窝里睡了。

忽然间醒来口渴,就乘着月光到了院子里,看到残雪里盖着一盆菜汤,来不及叫童仆,就捧起雪洗手,满饮几碗。

这时臣认为就是上界的仙厨做的鸾脯凤脂,恐怕也赶不上它。

几次想写冰壶先生传记此事,没有空儿。

”太宗笑着说你说得对。

后来有人问这菜方,仆人回答说:

用清面菜汤浸上菜,也就是醉了以后喝点罢了。

要不然,就请去问冰壶先生。

蟠桃饭

【原文】

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向煮顷之,如罨(音掩)饭法。

东坡用石曼卿海州事诗云:

“戏将核桃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

”此种桃法也。

桃三李四,能依此法,越三年皆可饭矣。

【译文】

摘山桃用米泔水煮熟,滤放水中去核,等饭开了再一起煮一会儿,像焖饭法。

苏东坡用石曼卿海州事的诗句:

“戏将核桃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

”这是种桃的方法。

桃三李四,能照这个方法做,过了三年就可采桃做饭了。

黄金鸡

【原文】

李白诗云:

“堂上十分绿醑(音许)酒,杯中一味黄金鸡。

”其法烔鸡净洗,用麻油盐水煮,入葱椒,候熟擘(bo)钉,以元汁别供,或荐以酒,则白酒初熟、黄鸡正肥之乐得矣。

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为,恐非真味也。

或取人字为有益,今益作人字,鸡恶伤类也。

每思茅容以鸡奉母,而以蔬奉客,贤矣哉!

《本草》云:

鸡小毒,补治满。

【译文】

李白诗中说:

“堂上十分绿醑酒,杯中一味黄金鸡。

”黄金鸡做的方法是把鸡毛脱去净洗,用麻油盐水煮,加入葱椒,等熟了剖开,把原汁做别的用,同时准备酒,那么白酒刚熟,黄鸡正肥之乐就享受到了。

就像新学到的做川菜等技术,不是山家不屑去做,怕的是不是真味。

或者取人字为有益,如今益做人字,鸡恶伤类也。

每当想到茅容用鸡奉养老母,而用菜招待客人,就觉得他太好了。

《本草》上说:

鸡小毒,补治满。

槐叶淘

【原文】

杜甫诗云: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即此见其法:

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沦,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音希)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

末句云: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不惟见诗人一食未尝忘君,且知贵为君王亦珍此山林之味。

旨哉,诗乎!

【译文】

杜甫诗句说: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由此可知制作的方法:

在夏天采摘高处长得好的,用开水煮一会儿,研细滤清,和面作淘,就以醋酱做成调味汁,槐叶一簇簇细细的,用盘端着,青碧新鲜可爱。

末句说: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不仅可见诗人吃点饭还没有忘了君主,可知就是高贵的君王也珍视这山林之味。

这就是主要意思所在,才有了诗句。

地黄餺饦

【原文】

崔元亮《海上方》治心痛,去虫积,取地黄大者,净捣汁,和细面作餺饦(音博托),食之,出虫尺许即愈。

正元间通事舍人崔杭女作淘食之,出虫如蟆状,自是心患除矣。

《本草》浮为天黄,半沉为人黄,惟沉者佳。

宜用清汁,入盐则不可食。

或净细截,和米煮粥,良有益也。

【译文】

崔元亮《海上方》说治心痛,去虫积,取大的地黄,洗净捣汁,和细面做成汤饼,吃了,从腹中出来一尺来长的虫子,病就好了。

正元年间,通事舍人崔杭女做淘吃了,出来的虫像蛤蟆的形状,自此病就好了。

《本草》上说,浮在上面的是天黄,半沉的是人黄,只有沉在下面的好。

要用清汁,加上盐则不可吃。

或者洗净切细,和米一起煮粥吃,非常有益。

梅花汤饼

【原文】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

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

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

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

“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译文】

泉州的紫帽山有高人,曾经做过这种食品。

开头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用梅花样的铁模子凿出来。

等煮熟了,才放进鸡清汤内,每位客人只二百多个花,可想吃一次就忘不了。

后留有玉堂元刚的和诗:

“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椿根馄饨

【原文】

刘禹锡煮樗(音初)根馄饨皮法,立秋前后谓世多痢及腰痛,取香椿根一大两握捣筛,和面捻馄饨,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并无禁忌。

山家良有客至,先供之十数,不惟有益,亦可少延早食。

椿实而香,樗疏而苦,惟桩根可也。

【译文】

刘禹锡煮香椿根做馄饨皮的方法,是在立秋前后,那时世人多痢疾及腰痛,取香椿根一大把捣筛,和面做成馄饨,捏的像皂荚子那么大,清水煮,每天空腹服十只,吃的时候没有禁忌。

山家有良客到,先让他吃十几个,不光有益,也可以推迟一下开饭的时间。

香椿实而香,臭椿疏而苦,惟有椿根好。

玉糁羹

【原文】

东坡一夕与子由饮,酣甚,捶芦菔烂煮,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糁(音伞)食之。

忽停箸抚几曰:

“或非天竺酥酡(音驼),人间决无此味。

【译文】

苏东坡有一天傍晚与弟弟子由饮酒,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刻,把芦藤捶烂煮上,不用其他料物,只研碎白米和着菜汤吃。

忽然放下筷子拍着桌子说:

“或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没有这样的美味。

《山家清供》古今对译

(二)

文/(宋)林洪

百合面

【原文】

春秋仲月,采百合根曝干捣筛,和面作汤饼,最益血气。

又蒸熟可以佐酒。

《岁时广记》二月种法:

“宜鸡粪。

”《化书》:

“山蚯化为百合,乃宜鸡粪。

”岂物类之相感耶!

【译文】

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采百合根晒干捣筛,和面作汤饼,对血气最有益。

蒸熟了还可以作下酒菜。

《岁时广记》二月种法说:

“用鸡粪好。

”《化书》上说:

“山蚯蚓变成百合,才适合用鸡粪。

”难道不是物类互相感应吗!

括蒌粉

【原文】

孙思邈法:

深掘大根,厚削至白,寸切,水浸,一日一易,五日取出,捣之以臼,贮以绢囊,滤为玉液,候其干矣,可为粉食,杂粳为糜,翻匙雪色,加以乳酪,食之补益。

又方:

取实酒炒微赤,肠风血下可以愈疾。

【译文】

孙思邈的方法:

深挖它的大根,削到露出玉白的穰,切成一寸大小,水浸,一天一换水,五天取出,在碓臼里捣,用绢囊包着,滤为玉液,等滤干了,可做粉食,掺杂粳米做成糜,用勺子一舀雪白色,把乳酪加入,吃了有补。

又方:

取实酒炒到稍微发红,可以治好肠风血下的病。

黄精果饼茹

【原文】

仲春深采根,九蒸九曝,捣如饴,可作果食。

又细切一石,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入绢袋,压汁澄之,再煮如膏,以炒黑豆黄为末,作饼,约二寸大,客至,可拿二块。

又采苗可为菜茹。

随羊公服法,芝草之精也,一名仙人馀粮。

其补益可知矣。

【译文】

仲春时节深挖采根,之后九蒸九晒,捣成稀糖样,可做果食。

又一做法是:

细切一石,水两石五斗,煮去苦味,装入绢袋过滤,压汁澄干,再煮成膏状,以炒黑豆黄为末,做成约二寸大的饼,客人到了,可让他吃二个。

还可以采苗做成菜吃。

随羊公的吃法,把它当作芝草之精华,又叫仙人余粮,它的补益可想而知。

傍林鲜

【原文】

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文与可守临川,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得东坡书,诗云:

“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不觉喷饭满案,想作此供也。

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

今俗庖多杂以肉,不才有小人,便坏君子?

【译文】

夏初竹林中笋长得正盛的时候,就在竹林边扫树叶生火煨熟,它的味道特别鲜,因此,名叫“傍林鲜”。

文与可做临川太守,正和家人煮笋午饭,忽然收到苏东坡的书信,有诗云:

“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不由得把饭喷得满桌都是,想来就是做这种饭。

一般情况下,笋贵在甘鲜上,不应与肉同吃。

当今没水平的厨子大多笋中杂肉,难道不是有这样无能的小人,才坏了君子?

雕胡饭

【原文】

雕菰叶似芦,其米黑,杜甫故有“波翻菰(音姑)米沉云黑”之句,今胡穄(音季)是也。

曝干砻(音龙)洗造饭,既香而滑,杜诗又云:

“滑忆雕菰饭。

”又会稽人顾翱,事母孝著。

母嗜雕菰饭,翱常自采撷。

家住太湖,后湖中皆生雕菰,无复余草,此孝感也。

世有厚于己薄于奉亲者,视此宁无愧乎?

【译文】

雕菰叶像芦叶,其米是黑的,杜甫因此有了“波翻菰米沉云黑”的诗句,雕菰就是现在的胡穄。

晒干脱壳洗净做饭,又香又滑,杜甫诗中又说:

“滑忆雕菰饭。

”还有会稽人顾翱,侍奉老母非常孝顺。

母亲喜欢雕菰饭,顾翱经常自己去采摘。

他家住太湖,结果后来湖中到处长着雕菰,没有别的草,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自然。

社会上有厚待自己而薄待老人的,看到这里难道不惭愧吗?

金煮玉

【原文】

笋出鲜嫩者,以料物和薄面,拖油煎煿(音博),如黄金色,甘脆可爱。

旧游莫干访霍如庵正夫,延早供,以笋切作方片,和白米煮粥,佳甚。

因戏之曰:

此法制惜气也。

济颠笋疏云“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二句,兼得之矣。

霍北司贵公也,乃甘山林之味,异哉!

【译文】

取鲜嫩的笋,用调味品和面糊,拖油煎炸,炸得像黄金色,甘脆可口。

从前游莫干山访霍如庵正夫,早饭时,把笋切成方片,和白米煮粥,好极了。

还开玩笑说:

这种做法省力气。

济公笋疏写出“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二句,两样都有。

霍北司是高贵的人,还喜爱山林之味,让人惊异啊!

土芝丹

【原文】

芋名土芝,大者裹以湿纸,用煮酒和糟涂其外,以糠皮火煨之。

候香熟取出,安坳地内,去皮温食,冷则破血,用盐则泄精,取其温补,其名土芝丹。

昔懒残师正煨此牛粪火中,有召者,却之曰:

“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

”又山人诗云:

“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

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其嗜好可知矣。

小者曝干入瓮,候寒月用稻草罨(音演)熟,色香如栗,名土栗,雅宜山舍拥炉之夜供。

赵两山汝涂诗云:

“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

”盖得于所见,非苟作也。

【译文】

芋名叫土芝,拣大的用湿纸包起来,再把煮酒和糟涂在外面,用糠皮火煨之。

等香熟取出来,放在坳地里,去了皮趁热吃,冷吃则破血,用盐就遗精,服用芋是取它的温补的性能,所以叫土芝丹。

从前懒残师正在牛粪火中煨这东西,有求见的,他拒绝人家说:

“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

”还有山人的诗写道:

“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

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其喜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小的芋晒干了可装进瓮里,等天冷了用稻草火焖熟,色泽香味都像栗子,故名土栗,很适合山村人家围着火炉在晚上煨着吃。

赵两山汝涂诗说:

“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

”诗中的意境都是来自于所见到的真情实景,不是胡乱编造的。

 

回复引用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小|中|大我是地球[1楼]发表于:

2010-11-1218:

17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版主

UID:

4282

精华:

718

发帖:

1656

威望:

7850点

金钱:

0RMB

所在城市:

泰州

在线时间:

4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1

最后登录:

2012-05-17

柳叶韭

【原文】

杜诗“夜雨剪春韭”,世多误为剪之于畦,不知剪字极有理。

盖于炸时必先齐其本,如“烹薤(音谢)圆齐玉箸头”之意。

乃以左手持其末,以其本竖汤内,少剪其末。

叶其触也,只炸其本,带性投冷水中,取出之,甚脆。

然必竹刀截之。

韭菜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能利小水治淋闭。

【译文】

杜甫诗“夜雨剪春韭”,世人大多以为是在韭畦里剪韭,不知剪字有特别的意思。

因为在炸韭的时候,必须先把它的本弄齐,像“烹薤圆齐玉箸头”的意思。

也就是用左手拿着它的末稍,把它的本竖在开水里,稍稍剪去它的叶梢。

叶只是拿着,炸的只是它的本,在水中稍微一焯,不要失去菜性,接着放入冷水里,然后取出来吃,很脆。

可是,韭叶必须用竹刀截断。

嫩韭菜用姜丝、酱油、醋拌着吃,能利小便治淋闭。

松黄饼

【原文】

暇日过大理寺,访秋严陈评事介。

留饮,出二童。

歌渊明《归去来辞》,以松黄饼供酒。

陈角巾美髯,有超俗之标。

饮边味此,使人洒然起山林之兴,觉驼峰、熊掌皆下风矣。

春末取松花黄和炼熟蜜匀作,如古老涎饼状。

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壮颜益志,延永纪算。

【译文】

闲暇无事到大理寺,造访秋岩陈评事介。

被主人留下喝酒。

一会儿出来一两个童仆。

唱陶渊明《归去来辞》,并用松黄饼来佐酒。

陈戴着角巾留着美髯,一副超俗的样子。

边饮酒边品松黄饼,使人由然生起山林之兴,觉得驼峰、熊掌都拜下风。

松黄饼的做法是春末取松花黄和炼熟蜜拌匀制作,像古老的涎饼一样。

不只是香味清甜,也能养颜健脑,增强记忆力。

酥琼叶

【原文】

宿蒸饼薄切,涂以蜜,或以油就火上炙,铺纸地上散火气,甚松脆,且止痰化食。

杨诚斋诗云:

“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形容尽善矣。

【译文】

把前一天的蒸饼薄薄地切成片,把蜂蜜涂上,或者涂上油近火烤,然后放到纸上散散火气,吃起来非常松脆,并且还能止痰化食。

杨诚斋诗中说:

“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形容得很贴切。

紫英菊

【原文】

菊名治蔷,《本草》名节花,陶注云:

“菊有二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其叶乃可羹,茎青而大,气似蒿而苦若薏苡,非也。

”今法:

春采苗叶,略炒煮熟,下姜盐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叶尤妙。

天随子《杞菊赋》云:

“尔菊未棘,乍菊未莎,其如予何。

”《本草》:

其杞叶似榴而软者,能轻身益气。

其子圆而有刺者,名枸棘,不可用。

杞菊微物也,有少差,尤不可用。

然则君子小人岂容不辨哉!

【译文】

菊又叫治蔷,《本草》叫节花,陶潜注解说:

“菊有两种,紫茎气香而味甘,它的叶才可做羹;茎青而大,气味像蒿而苦像薏苡的,不能吃。

”今天人们的做法是:

春天采苗叶,略炒煮熟,下姜盐做羹吃,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叶尤其好。

天随子《杞菊赋》中说:

“尔菊未棘,乍菊未莎,其如予何。

”《本草》上说:

那些杞叶似榴叶而且柔软的,吃了能轻身益气。

它的子圆而有刺的,叫枸棘,不可食用。

杞菊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东西,稍有差别,就不可用。

那么,君子和小人又怎么能不加以辨别啊!

 

《山家清供》古今对译(三)

文/(宋)林洪

紫英菊

【原文】

菊名治蔷,《本萆》名节花,陶注云:

“菊有二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其叶乃可羹,茎青而大,气似蒿而苦若薏苡,非也。

”今法:

春采苗叶。

略炒煮熟,下姜盐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叶尤妙。

天随子《杞菊赋》云:

“尔菊未棘,乍菊未莎,其如予何。

”《本草》:

其杞叶似榴而软者,能轻身益气。

其子圆而有刺者,名枸棘,不可用。

杞菊微物也,有少差,尤不可用。

然则君子小人岂容不辨哉!

【译文】

菊又叫治蔷,《本革》叫节花,陶潜注解说:

“菊有两种,紫茎气香而味甘,它的叶才可做羹;茎青而大,气味像蒿而苦像薏苡的,不能吃。

”今天人们的做法是:

春天采苗叶,略炒煮熟,下姜盐做羹吃,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叶尤其好。

天随子《杞菊赋》中说:

“尔菊未棘,乍菊未莎,其如予何。

”《本草》上说:

那些杞叶似榴叶而且柔软的,吃了能轻身益气。

它的子圆而有刺的,叫枸棘,不可食用。

杞菊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东西,稍有差别,就不可用。

那么,君子和小人又怎么能不加以辨别啊!

凫茨粉

【原文】

凫(音浮)茨粉可作粉食,其滑甘异于他粉。

偶天台陈梅庐见惠,因得其法。

凫茨,《尔雅》一名芍。

郭云:

生下田,似曲龙而细,根如指头而黑。

即荸荠也。

采以曝干,磨而澄滤之,如绿豆粉法。

后读刘一止《非有类稿》有诗云:

“南山有蹲鸱(音吃),春田多凫茨。

何必泌之水,可以疗我饥。

”信乎,可以食矣。

【译文】

凫茨粉可作粉食,它的滑爽甘甜不同于其他粉。

偶然有一次在天台陈梅家见到这种东西,因此学得做法。

凫茨,《尔雅》又叫芍。

郭说:

生长在下田,样子像曲龙而细,根像指头但黑。

也就是荸荠。

采来晒干,磨成粉滤去汁,像做绿豆粉那样。

后来读刘一止《非有类稿》有诗说:

“南山有蹲鸱,春田多凫茨。

何必泌之水,可以疗我饥。

”相信了吧,可以吃。

檐卜煎(又名端木煎)

【原文】

旧访刘漫塘宰,留午酌,出此供,清芳极可爱。

询之,乃栀子花也。

采大瓣者,以汤灼过,少干,用甘草水稀稀面拖油煎之,名檐卜煎。

杜诗云: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今既制之,清和之风备矣。

【译文】

以前访刘漫塘宰,中午留下饮酒,拿出这道菜肴。

一问,原来是栀子花。

其做法是采大瓣的,用开水灼过,稍稍滤干水,用甘草水和稀面糊拖了用油煎炸,叫檐卜煎。

杜甫诗中说: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今天已经做出来了,清和的风味都具备了。

玉灌肺

【原文】

真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去皮,加莳(音时)萝少许;白糖、红曲少许,为末拌和,入甑(音赠)蒸熟,切作肺样块子,用辣汁供。

今后苑名曰御爱玉灌肺,要之不过一素供耳。

然以此见九重崇俭不嗜杀之意,居山者岂宜侈乎?

【译文】

真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去皮,加少许土茴香;白糖、红曲少许,为末拌和,然后放进甑子里上锅蒸熟,取出切成肺样的块,用辣汁浇上食用。

现在皇宫里做的这道菜叫御爱玉灌肺,其实不过是一素菜罢了。

但是,由此可见皇上崇俭不好杀的意思,居住山中的人又岂能奢侈呢?

山海羹

【原文】

春采笋蕨之嫩者,以汤沦过,取鱼虾之鲜者同切作块子,用汤泡裹蒸熟,入酱油、麻油、盐、研胡椒同绿豆粉皮拌匀,加滴醋,今后苑多进此,名虾鱼笋蕨羹。

今以所出不同,而得同于俎(音祖)豆间,亦一良遇也。

名山海羹,或即羹以笋蕨,亦佳。

许梅屋诗云:

“趁得山家笋蕨春,借厨烹煮自吹薪。

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

【译文】

春天采笋蕨中嫩的,用开水煮过,取新鲜的鱼虾同切作块,用汤泡着蒸熟,加入酱油、麻油、盐、胡椒粉和绿豆粉皮一起拌匀,加点醋。

如今宫中多进这种菜,名叫虾鱼笋蕨羹。

以各种不同的东西,而能一起供奉食用,也算一种很好的遇合。

名叫山海羹,其实也就是以笋蕨做的羹,也好。

许梅屋诗说:

“趁得山家笋蕨春,供厨烹煮自吹薪。

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

拨霞供

【原文】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

师云:

“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汁供。

”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

越五六年,来京师,乃复于杨泳斋伯呙(音丙)席上见此,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

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家之趣。

因诗之: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末云:

“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

”猪羊皆可。

《本草》云:

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食。

【译文】

从前游武夷山六曲,去拜访止止师,遇上大雪天,猎得一只兔子,没有厨子做。

师说:

“山里只用薄批酒酱椒料腌一下,把风炉安到座上,用少半锅水,等水开了以后,每人拿一双筷子,自己夹肉放在开水里,摆熟了吃。

就随各人的口味供调味汁。

”照着这种吃法,不光容易做,而且有热闹温馨的乐趣。

过了五六年,来到京城,才又在杨泳斋伯禺席上看到这种吃法,恍然间武夷之行如隔一世。

杨家是世家,好古学而很清苦,适宜这种山家的趣味。

于是作了句诗: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末尾说:

“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

”猪羊肉也可以这么吃。

《本草》中说:

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吃。

沆瀣浆

【原文】

雪夜,张一斋饮客。

酒酣,簿书何君时峰出沆瀣浆一瓢,与客分饮,不觉酒,客为之洒然。

客问其法,谓:

“得于禁苑,止用甘蔗、白萝菔,各切方块,以水烂煮而已。

”盖蔗能化酒,萝菔能消食也,酒后得此,其益可知也。

楚辞有蔗浆,恐乃此也。

【译文】

雪夜,张一斋请客人喝酒。

酒酣,簿书何君这时捧出沆瀣浆一瓢,与客人分着喝,喝过之后就觉不出酒意了。

客人觉得新奇问他做法,他回答说:

“这是从皇宫禁苑得到的做法。

只用甘蔗、白萝卜,各切成方块,用水烂煮罢了。

”因为甘蔗能化酒,萝卜能消食,酒后能得到这种饮料,它的益处是可想而知的。

《楚辞》中提到蔗浆,恐怕就是这玩意。

神仙富贵饼

【原文】

白术用切片同石菖蒲煮一沸,曝干为末,各四两,干山药为末三斤,白面三斤,白蜜炼过三斤,和作饼,曝干收。

候客至蒸食,条切,亦可羹。

章简公诗云:

“术荐神仙饼,菖蒲富贵花。

【译文】

白术切成片同石菖蒲煮一个滚,晒干做成末,各四两,干山药三斤做成末,白面三斤,炼过的白蜜三斤,和起来做饼,晒干了收起来。

等来了客人蒸着吃,切条,也可以做羹。

章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