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47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docx

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

【最新】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2.下列数据不一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υB.化学平衡常数K

C.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3.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2SO2(g)+O2(g)

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反应A2(g)+B2(g)

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

C.反应N2+3H2

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反应4A(s)+3B(g)

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4.反应H2(g)+Cl2(g)═2HCl(g)的发生过程能量变化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H键比Cl﹣Cl键稳定

B.△H=﹣184.5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高

D.在相同条件下,1molH2(g)和1molCl2(g)分别在点燃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HCl(g),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H相同

5.已知反应2NH3

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N2+3/2H2

NH3的平衡常数为

A.4

B.2C.1D.0.5

6.化学反应4A(s)+3B(g)

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B.2min内,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C.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

D.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

2:

1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3和pH=5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4

B.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C.液氯虽然不导电,

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溶液中c(H+)越大,pH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8.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pH=6.8的溶液

B.常温下,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为1×10﹣13mol/L

C.加入酚酞,不显红色的溶液

D.常温下,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为5×10﹣7mol/L

9.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0.1mo

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与Mg反应的起始速率

C.OH-的物质的量浓度D.溶液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4

B.将稀氯化铁溶液和稀硫氰化钾溶液混合,溶液呈浅红色,无论向其中加入浓氯化铁溶液还是浓硫氰化钾溶液,红色都会加深

C.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待测碱液浓度结果偏高

D.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相同

11.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实验①:

向2mL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

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实验②:

向2mL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

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

C.

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D.稀释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1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A.0.2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14.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SO2的催化氧化反应。

若起始时c(SO2)=c(O2)=6mol/L,平衡时测得c(O2)=4.5mol/L,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SO2的转化率为60%

B.SO3的产率为60%

C.平衡时总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7∶8

D.平衡时V(SO2):

V(O2):

V(SO3)=3∶3∶1

15.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16.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常温在C(H+)/C(OH-)=10-10溶液中:

K+、Na+、CH3COO-、SO42﹣

②常温pH=11的溶液中:

CO32﹣、Na+、AlO2﹣、NO3﹣

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

Cl﹣、NO3﹣、Na+、S2O32﹣

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

Fe3+、NO3﹣、Na+、SO4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液氨和水类似,也能电离:

NH3+NH3

NH4++NH2﹣,25℃时,其离子积K=1.0×10﹣30mol2•L﹣2.现将2.3g金属钠投入1.0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有NaNH2和H2产生,则所得溶液中粒子关系不正确的是(设温度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为1L)

A.c(Na+)=c(NH2﹣)B.c(NH4+)=1.0×10﹣29mol•L﹣1

C.c(NH2﹣)>c(NH4+)D.c(NH4+)•c(NH2﹣)=1.0×10﹣30mol2•L﹣2

18.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ΔH<0。

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c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

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

D.b、c两点的HBr的体积分数b>c

19.一定温度下,1molX和nmol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Y(g)

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0.2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容器压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

B.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X)=0.02mol/(L·min)

C.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molM(s),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0.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可表示对平衡N2(g)+3H2(g)

2NH3(g)加压、同时移除部分NH3时的速率变化

B.图乙中a、b曲线可表示反应H2(g)十I2(g)

2HI(g)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

C.图丙表示向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CH3COONa固体后,溶液pH的变化

D.图丁表示向醋酸溶液中加水时其导电性变化,则CH3COOH溶液的pH:

a

二、多选题

21.对于可逆反应2AB3(g)

A2(g)+3B2(g)△H>0,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三、填空题

22.硫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2,S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为SO3,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S(g)+O2(g)═SO2(g)△H=-297kJ/mol,SO2(g)+1/2O2(g)

SO3(g);△H=-98.3KJ/mol。

下图是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Ⅰ表示0.4molSO2(g)、1.6molSO3(g)、0.2molO2(g)具有的能量,Ⅲ表示64gS(g)与96gO2(g)所具有的能量。

(1)Ⅰ→Ⅱ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

(2)c为____________KJ。

(3)图示中b的大小对Ⅲ→Ⅱ反应的△H的影响是______。

A.△H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

B.△H随着b的增大而减小

C.△H随着b的减小而增大

D.△H不随b的变化而变化

(4)上图中的d+e-b=________________KJ。

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水在T℃时pH=6,该温度下1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mol/L。

(2)某一元弱酸溶液(A)与二元强酸(B)的pH相等。

若将两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后,pH(A)pH(B)(填“>”、“=”或“<”);现用上述稀释溶液中和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则需稀释溶液的体积V(A)V(B)(填“>”、“=”或“<”)。

(3)已知:

二元酸H2R的电离方程式是:

H2R=H++HR﹣,HR﹣

R2﹣+H+,若0.1mol•L﹣1NaHR溶液的c(H+)="a"mol•L﹣1,则0.1mol•L﹣1H2R溶液中c(H+)(0.1+a)mol•L﹣1(填“<”、“>”或“=”),理由是。

(4)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

已知: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①25℃时,有等浓度的HCN溶液、H2CO3溶液和CH3COOH溶液,三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A和2.2molB进行如下反应:

A(g)+2B(g)

C(g)+D(g),在800℃时,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在800℃时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

(3)若700℃,反应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5mol/L,则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c(A)=0.06mol·L-1,c(B)=0.50mol·L-1,c(C)=0.20mol·L-1,c(D)=0.018mol·L-1,则此时该反应______________(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25.已知2A2(g)+B2(g)

2C3(g);△H=-Q1kJ/mol(Q1>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mol·L-1,放出热量为Q2kJ。

(1)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

(2)达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3kJ,C3浓度(填>、=、<)wmol·L-1,Q1、Q2、Q3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Q3=。

(4)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

b>a>c

c.T2>T1

d.b点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容器,起始时加入4molA2和2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kJ,则Q2Q4(填“>”、“<”或“=”)。

(6)下列措施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B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d.升高温度

四、实验题

26.定量分析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Ⅰ.中和热的测定:

(1)在实验室中,用50mL0.40mol/L的盐酸与50mL0.50mol/L的NaOH溶液反应测定和热。

假设此时溶液密度均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容热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请写出中和热的计算式(写出最后结果)△H=__________KJ/mol。

(2)1L1mol/LH2SO4溶液与2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

请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中和滴定类似。

为测定某H2C2O4溶液的浓度,取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mol/LKMnO4标准溶液滴定。

(1)滴定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为。

(3)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此时滴定管中液面的读数为mL。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H2C2O4溶液体积均为V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6.32

24.02

23.9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MnO4溶液的体积

B.滴加KMnO4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C.第一次滴定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清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后两次均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5)写出计算H2C2O4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最简表达式:

C=mol/L。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不等,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不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值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故B错误;C.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判断

2.B

【详解】

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B符合;

C.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不符合;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D不符合;

答案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A.密度=混合气的质量÷容器容积,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质量÷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C中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当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不变的,所以压强也是始终不变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②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

①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②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③对于恒温绝热体系,体系的温度不在变化;(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是: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情况下均适用);②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

4.C

【详解】

A.H—H键的键能比Cl—Cl键的键能大,所以H—H键比Cl—Cl键稳定,A正确;

B.△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436.4KJ/mol+242.7KJ/mol-2×431.8KJ/mol=-184.5KJ/mol,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活化能是断键吸收的能量,所以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低,C错误;

D.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所以点燃和光照条件下ΔH相同,D正确;

答案选C。

5.B

【解析】

试题分析:

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就是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选B。

考点:

平衡常数的运算规则

6.D

【详解】

A.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B是反应物,浓度降低,C是生成物,浓度增大,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是逐渐增大的,故B错误;

C.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B表示速率0.3mol/(L∙min)是2min内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B):

v(C):

v(D)=3:

2:

1,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试题分析:

A、pH=3的盐酸中c(H+)=1×10-3mol/L,n(H+)=1×10-3mol/L×0.01L=1×10-5mol。

pH=5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n(H+)=1×10-5mol/L×0.01L=1×10-7mol,混合之后总的物质的量=1×10—5mol+1×10—7mol=1.01×10—5mol,n(H+)=1.01×10—5mol/0.02L=0.55×10—3mol/L,pH<3.5,A错误;B、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B正确;C、氯气溶于水之后导电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能电离的物质而不是氯气本身导电,所以氯气不是电解质,C错误;D、溶液中c(H+)越大,pH值也越小,D错误;答案选D。

考点:

考查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与pH及离子积常熟的关系及电解质的判断。

8.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100℃时纯水中pH=6,而纯水是中性液体,故A错误;B.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为1×10-13mol/L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故B错误;C.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pH小于8,常温下,7≤pH<8时溶液不呈酸性,故C错误;D.当c(OH-)<c(H+),则溶液一定显示酸性,故D正确。

考点:

考查水电离平衡等相关知识。

9.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两种醋酸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中和氢氧化钠的量也是相同的;B.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0.1mo

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后者氢离子浓度更大,与Mg反应的起始速率更快;C.醋酸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离子浓度越大,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D.溶液中

为醋酸的电离常数,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两者的电离常数保持不变。

故选C。

考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因为新制氯水具有漂白n,会将试纸漂白从而无法测出,故A错误;B.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红色加深,故B正确;C.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差偏小,即消耗酸的体积偏小,所以c(碱)偏低,故C错误;D.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不一定相同,注意记录颜色突变过程所消耗的碱的量是关键,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酸碱中和滴定

11.B

【详解】

A.实验②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平衡移动,A项错误;

B.根据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是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B项正确;

C.因为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平衡:

,所以

在酸性溶液中会转化为

发生反应生成Cr3+(绿色)、Fe3+,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K2Cr2O7溶液水解显酸性,稀释该溶液,酸性减弱,c(OH-)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B。

12.A

【分析】

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

CO+H2O。

【详解】

A.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B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

CO+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点睛】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求算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

注意:

①在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不代入公式中;

②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③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时,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A.0.2mol/L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2mol/L,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氢离子浓度为0.1mol/L,pH=1,A正确;B.醋酸是弱酸,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补充氢离子,所以稀释10倍后pH<4,B错误;C.95℃纯水的pH<7是因为水的电离过程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c(H+)>10-7mol/L,但c(H+)≡c(OH-),仍呈中性,C错误;D.pH=3的醋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7,D错误。

故答案选A。

考点:

溶液的稀释与pH

14.C

【解析】

【详解】

用三段式

2SO2(g)+O2(g)⇌2SO3(g)

c(起始)(mol/L)660

c(转化)(mol/L)31.53

c(平衡)(mol/L)34.53

A.SO2的转化率为

×10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