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48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docx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doc

框架厂房抗震鉴定报告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七号厂房

改扩建抗震鉴定报告

1.概况

房屋名称: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七号厂房

房屋地址:

沪宜公路1805号

建设单位: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

原设计单位:

嘉定县建筑设计公司

房屋结构/层数: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建筑面积:

原厂房面积约2900m2,加建面积2900m2

原房屋建造/竣工日期:

1988年

委托单位: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地址:

沪宜公路1805号

委托原因与要求: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七号厂房,拟进行插层改建,装修改造,根据上海市的有关规定,改、加建的房屋应进行抗震鉴定。

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公司场区内七号厂房进行抗震鉴定,提供抗震鉴定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抗震鉴定报告送上海市抗震办审查备案。

主要检测内容:

对房屋的原有结构和资料进行核查分析;房屋结构布置和承重体系进行复核;抽查结构轴线、层高、承重构件(梁、柱)截面尺寸,检测承重构件(梁、柱)主筋及箍筋的钢筋间距、规格、保护层厚度检查;房屋损伤情况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对结构承载力验算,抗震构造进行分析,撰写抗震鉴定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和处理建议。

现场检测日期:

2007年12月14日

2.检测评估与抗震鉴定依据

[1]上海亚明灯泡厂马陆分厂部分建筑、结构图纸资料,嘉定县建筑设计公司,1988年,工程编号:

88-3135;

[2]改建方案,上海中外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

[3]马陆镇政府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编号2003-5-10-05,2005年3月(参考);

[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J08-79-99;

[5]国家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6]国家推荐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88;

[7]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8]国家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10]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12]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13]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3.房屋建筑结构基本状况

3.1建筑概况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和现场调查,房屋地处沪宜公路1805号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场区内,西邻办公区,东邻照明零件生产车间,三者基础相连,上部结构上相互独立。

总平面见图1。

房屋主体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屋顶为预制混凝土屋架,北侧中部有搭建的二层设备房。

房屋总高度16.50m(室内地坪至二层柱顶),室内外高差0.2m,在22~23轴线位置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东区东西向宽24.00m,南北向长30.00m。

二层结构,底层设有一夹层,北侧一跨为四层。

房屋底层层高3.00m,主要为生产车间,局部为办公区,西北角设有货用电梯。

夹层层高3.00m,为更衣室;二层为大空间,用于仓库。

屋面为预制混凝土屋架,中部设有天窗。

西区东西、南北向的距离均为24.00m。

二层结构,底层层高6.500m,为生产车间。

二层为大空间,22轴东西两侧高差0.5m,用于仓库,北侧办公区。

屋面为预制混凝土屋架,中部设有天窗,于1995年前后在原屋架基础上加建钢屋架,用于车间生产吊装。

外围护墙厚220mm,内分隔墙采用大孔砖。

地面:

车间部分素土夯实,100厚道渣垫层,120厚C10素混凝土,20厚水泥砂浆找平;办公区70厚道渣垫层,70厚C10素混凝土,20厚水泥砂浆找平。

楼面:

预制槽形板上40厚细石混凝土面层,双向配筋4@200,原设计楼面使用荷载12kN/m2。

屋面:

预制混凝土板,砂浆找平,一布两膏防水处理。

房屋室内外使用情况见照片1~6;各层平面及相应剖面见图2~5。

3.2基础

房屋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埋深为室内地坪以下1.70m,南侧悬挑1.3m,北侧悬挑1.3m,西侧悬挑1.0m。

基础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C18,基础垫层用C10素混凝土。

纵向钢筋6@200,横向钢筋12@150,14@150,16@150,18@150。

基础平面图见图6。

3.3结构概况

房屋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东、西区之间的22~23轴铺预制混凝土板,预制混凝土板搁置在框架梁的牛腿上。

东、西两个区域框架体系基本相似:

柱距东西方向为6.0m,南北方向为6.0m、8.0m,柱截面为矩形,截面尺寸为400×400mm、400×500mm。

排架柱采用单向配筋方式,主筋为18、20、22;箍筋为6@200。

二层横向主梁截面种类为:

300×700mm、300×900mm、300×1100mm(位于22轴,楼面高差0.5m位置),主筋为18、25;箍筋为6@200、8@200。

纵向次梁截面尺寸为220×500mm,主筋为18;箍筋为6@200。

二层楼板多为预制槽形板,局部为100厚的现浇板。

屋顶为预制混凝土屋架,上铺预制混凝土板。

柱、梁、板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均为C18。

房屋二层结构平面见图7。

3.4地质状况

由于委托方未提供相关地质资料,故本工程土层分布参考了邻近建筑的场地情况。

由该场地土层分布可知,褐黄色或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平均厚约为1.72m,土质均匀,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105kPa。

3.5改建方案

具体改建方案尚未确定,初步改建方案为:

底层、夹层、二层楼面不做改动,在18~27/A~D轴范围内增加三层、四层楼面,边柱升高、中部补柱。

原一层、二层使用功能保持不变,继续做为生产车间、办公及仓库使用;二层东区层高4.5m,西区层高4.0m,拟新增三层作为实验室和办公室,拟新增四层作为测试区,设计活荷载3.5kN/m2,且东区、西区层高相同,均为5.00m,标高分别为10.50m、15.50m。

拟将现屋面混凝土屋架拆除,改为现浇混凝土刚性上人屋面,设计活荷载2.0kN/m2,,标高20.50m。

加建三层、四层建筑平面及剖面见图8~10。

4现场检测情况

现场对房屋建筑布局、结构体系、材料强度、裂缝损伤等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分述如下:

4.1建筑、结构体系和布局复核

现场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布局与现有的图纸资料进行复核,房屋的轴线尺寸,主要建筑布局与现有的图纸资料基本一致。

各层层高检测结果见表1,轴网尺寸见表2。

表1:

层高实测结果

楼层

位置

层高(mm)

设计

实测

一层

24-25/C-D

6500

6555

夹层

18-19/C-D

3000

3030

注:

实测层高为地坪至板底净高加板厚和楼面装修厚度。

表2:

轴网尺寸实测结果

区域

楼层

位置

层高(mm)

设计

实测

东区

二层

D/22-21

6000

5990

二层

D/21-20

6000

6000

二层

D/20-19

6000

5980

二层

D/19-18

6000

6005

二层

22/A-B

8000

8005

二层

22/B-C

8000

7990

二层

22/C-D

8000

7980

二层

20/D-E

6000

6010

西区

一层

26/A-B

8000

7986

一层

26/B-C

8000

7982

一层

26/C-D

8000

7985

二层

D/27-26

6000

6000

二层

D/26-25

6000

5985

二层

D/25-24

6000

5980

二层

D/24-23

6000

6010

22~23轴

二层

D/23-22

2000

1997

注:

实测柱距为柱边线的距离加柱宽度。

4.2构件尺寸和钢筋

现场采用钢卷尺(型号:

5m,仪器编号:

7440310)测量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采用BOSCHDMO10钢筋探测仪测试钢筋位置、间距;凿开部分钢筋保护层,用游标卡尺(型号:

0-200,仪器编号:

7149502)检测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见照片7。

构件尺寸和钢筋测试结果见表3、表4。

表3:

构件尺寸实测结果

区域

序号

楼层

轴线位置

截面尺寸(mm)

设计

实测

东区

1

一层柱

19/D

400×500

403×500

2

一层柱

18/B

400×400

400×415

3

一层柱

20/B

400×400

400×395

4

二层柱

20/D

400×500

400×520

续表3:

构件尺寸实测结果

区域

序号

楼层

轴线位置

截面尺寸(mm)

设计

实测

东区

5

二层梁

20/A-B

300×900

梁高875

6

二层梁

19/A-B

300×900

305×890

7

二层梁

18/B-C

300×900

305×895

8

二层梁

19/C-D

300×900

305×875

西区

1

二层柱

23/D

400×500

405×515

2

二层柱

25/D

400×500

400×520

3

二层柱

24/A

400×500

400×520

表4:

钢筋抽样检测结果

区域

编号

楼层/构件

构件

位置

主筋

箍筋

设计

实测

保护层

设计

实测

东区

1

一层柱

19/D

822

822

23、37

6@200

6.@202

2

一层柱

18/B

620

620

/

6@200

@196

3

一层柱

20/B

620

620

/

6@200

@200

4

二层柱

20/D

822

822

39、45

6@200

6@190

5

二层柱

19/A

822

822

6@200

@180

6

二层梁

20/E-D

525

25

26、36

8@200

8@200

7

二层梁

20/A-B

525

25

/

8@200

8@195

8

二层梁

19/A-B

525

25

/

8@200

@192

9

二层梁

18/B-C

525

25

/

8@200

8@185

10

二层梁

19/C-D

525

25

/

8@200

8@175

西区

1

一层柱

25/C

620

620

36、48

6@200

6@221

2

一层柱

25/B

620

620

/

6@200

@241

3

二层柱

23/D

822

822

17、46

6@200

6@200

4

二层柱

25/D

822

822

/

6@200

@186

5

二层柱

24/A

822

822

/

6@200

@179

注1:

梁、柱无加密区。

注2:

实测主筋规格为柱角部和梁底角部钢筋,梁底保护层居前。

测试结果:

主体结构尺寸、钢筋与图纸资料基本符合。

4.3混凝土强度检测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采用回弹法(回弹仪型号HT225,编号041150)对柱、梁进行混凝土强度随机抽样检测,并辅以芯样修正。

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尚密实、平整,见照片8,测试结果见表5。

现场钻取的芯样经削平、养护后送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力学试验室测试芯样抗压强度,以芯样强度换算值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标准。

现场钻取的芯样见照片9,钻芯抽样检测结果见表6。

实测芯样强度均不小于该测区回弹强度,故修正系数偏于安全的取为1.0。

由表5可知,实测混凝土强度均大于20MPa,满足原设计强度C18。

表5:

混凝土强度抽样检测结果

区域

编号

位置

轴线

构件混凝土强度(MPa)

碳化深度(mm)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推定值

东区

1

一层柱

19/D

21.7

0.69

20.9

20.5

5.0

2

一层柱

18/B

22.8

1.40

21.0

20.4

5.5

3

一层柱

20/B

22.7

1.30

21.4

20.5

5.0

4

二层柱

20/D

33.1

0.86

31.6

31.7

6.0

5

二层柱

19/A

30.7

0.75

29.3

29.5

6.0

6

二层梁

20/A-B

34.3

0.86

33.2

32.9

6.0

7

二层梁

19/A-B

28.9

0.87

27.9

27.5

6.0

8

二层梁

18/B-C

27.7

1.09

26.1

25.9

6.0

9

二层梁

19/C-D

28.0

1.51

25.2

25.5

6.0

10

二层梁

20/D-E

36.1

1.08

34.5

34.4

6.0

11

二层梁

D/19-20

23.1

1.32

21.0

20.9

5.0

混凝土强度测试值在20.4~34.4MPa之间,fm=26.3MPa,平均强度fm/1.15=22.8MPa,最小值fmin/0.95=21.4MPa。

西区

1

一层柱

25/C

29.2

1.36

26.7

26.9

6.0

2

一层柱

25/B

26.4

0.46

25.6

25.7

6.0

3

二层柱

23/D

31.9

0.95

30.5

30.3

6.0

4

二层柱

25/D

30.1

1.01

28.3

28.4

6.0

5

二层柱

24/A

29.3

1.02

28.0

27.6

6.0

混凝土强度测试值在25.7~30.3MPa之间,fm=27.7MPa,平均强度fm/1.15=24.0MPa,最小值fmin/0.95=27.0MPa。

表6:

混凝土强度钻芯抽样检测结果

编号

构件

楼层

轴线

芯样强度f1(MPa)

测区回弹强度f2(MPa)

f1/f2

设计强度

1

二层

20/D-E

47.6

34.4

1.38

#200(C18)

3

二层

D/19-20

28.5

20.9

1.36

注1:

芯样直径100mm,高径比1:

1。

注2:

芯样强度委托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力学试验室测试。

4.4裂缝损伤情况调查

房屋总体上情况较好,但有少量房屋老化、环境温差变形引起的裂缝损伤,主要是:

北立面局部檐口涂料起皮脱落,周边地坪及地沟未出现开裂现象;室内地坪局部开裂,柱与填充墙接缝,屋面有渗水痕迹;局部隔墙门窗角部裂缝,并伴有渗水痕迹。

上述损伤主要为房屋使用老化、环境温差变形引起。

详细损伤描述见表7:

表7:

裂缝损伤

楼号

损伤位置

裂缝损伤

底层

26/B-C墙面

柱与填充墙拼接位置1条竖向接缝δ=5.0mm,见照片10

D/19-20墙面

门边1条竖向裂缝δ=0.50mm,见照片11

夹层

(1/19)/C-D墙面

墙上2条水平缝δ=0.40mm,见照片12

A/18-19墙面

两扇窗窗角两侧各1条斜裂缝δ=0.15mm

二层

B-C/25-26板底

板底东西向裂缝,δ=0.30mm,见照片13

B-C/24-25板底

板底东西向裂缝,δ=0.20mm,见照片14

C-D/19-21地坪

地砖破损,见照片15

18/B-C墙面

墙顶粉刷脱落,见照片16

D/20-21墙面

墙门边1条竖向裂缝δ=0.70mm,见照片17

E/20-22墙面

外墙渗水,见照片18

19-20/E-D屋面板

屋面渗水,见照片19

北立面

D/25-27

檐口涂料起皮脱落,见照片20

4.5倾斜测量

1)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用J2-1经纬仪(编号17323E)测量房屋角点垂直度偏差,测点布置和测量结果见图11和表8。

表8:

角点垂直度测量结果

点号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倾斜值(mm)

测量高度(m)

倾斜率(‰)

倾斜方向

倾斜值(mm)

测量高度(m)

倾斜率(‰)

倾斜方向

A

/

/

/

/

37

13.148

2.81

向东

B

14

13.148

1.06

向北

16

13.148

1.22

向东

C

/

/

/

/

19

16.175

1.17

向东

平均

/

平均向东1.73‰

注1:

测量结果含施工和测量误差。

注2: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部分点无法测量。

测量结果:

房屋平均向东倾斜1.73‰,测点B向北倾斜1.06‰。

2)用NA2水准仪(编号5046115)测量了室内二层地坪的相对高差,以了解房屋的相对沉降情况,测点布置和测量结果见图12,测量结果含施工和测量误差。

室内二层地坪的相对高差测量结果表明:

房屋的室内地坪存在一定的高差,二层东区南高北低,最大高差90mm;西区北高南低,最大高差97mm。

综合上述测量结果,房屋有不均匀沉降,东区整体上向北倾斜,西区整体上向南倾斜,但倾斜值较小,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5抗震构造分析

根据现行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的要求,从结构体系,平、立面布置,截面尺寸,连接构造,材料强度,配筋情况等方面,对改建后的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构造分析。

见表9。

改建后房屋的平面布置、立面布置规则,侧向刚度均匀;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规范要求。

但由于房屋建造较早,抗震构造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是:

梁柱的主筋和箍筋构造等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差距较大;此外,由于插层导致荷载增加,柱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总体上,房屋抗震构造不满足现行规范的基本要求。

 

表9:

改建后房屋抗震构造分析

现结构实际状况

规范要求

鉴定结果

梁箍筋8@200,连系梁6@200、8@200,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小于1.5hb和500mm,箍筋最大间距不超过hb/4、8d、150mm中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不满足

最大轴压比大于0.95。

三级框架不宜超过0.95。

不满足

柱纵向配筋率每侧不小于0.4%,最小配筋率1.04%(中柱)、1.18%(边柱、角柱);柱箍筋8@200,6@200,无加密区。

柱纵向配筋率每侧不小于0.2%,最小配筋率0.7%(中柱和边柱)、0.9%(角柱);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为150mm(三级框架)mm,柱根100;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且20倍箍筋直径

不满足

柱的纵筋对称配置,侧向无钢筋;纵筋间距小于200mm。

柱的纵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的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柱纵筋的帮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不满足

6房屋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

6.1计算依据

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委托方提供的原设计图纸资料,依据相关规范要求,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结构分析软件,按照插层后的结构,对房屋主体进行承载力分析。

6.2荷载取值

6.2.1恒载

二层仓库300预制槽形板——5.2kN/m2

100mm现浇板——3.5kN/m2

三层办公区、试验区——4.2kN/m2

四层测试区——4.2kN/m2

新加屋面——5.2kN/m2

220厚外墙——5.0kN/m2

120内隔墙——3.1kN/m2

楼梯间——6.5kN/m2

6.2.2活载

仓库——4.0kN/m2

办公区、试验区、测试区——3.5kN/m2

上人屋面——2.0kN/m2

风荷载:

基本风压0.55kN/m2,B类地面粗糙度

抗震设防:

7度,丙类,Ⅳ类场地土

6.3材料取值

原梁、柱混凝土强度:

C20

新加混凝土梁、柱、板混凝土强度:

C25

梁、柱的钢筋强度:

主筋Ⅱ级钢,箍筋Ⅰ级钢

层高、截面尺寸和配筋:

按原设计

6.4自振周期和振型

东、西区分别计算15个周期,前6个计算周期分别见表10。

东区第一周期1.4498(s),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为0.811,楼层最小剪重比4.73%。

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满足规范要求(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9),剪重比满足规范要求(不应小于1.6%)。

西区第一周期1.5769(s),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为0.762,楼层最小剪重比5.32%。

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满足规范要求(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9),剪重比满足规范要求(不应小于1.6%)。

表10:

自振周期计算结果

区域

振型

自振周期(s)

转角(度)

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

东区

1

1.4498

0.06

1.00(1.00+0.00)

0

2

1.1759

96.24

0.17(0.00+0.17)

0.83

3

1.1442

88.83

0.83(0.00+0.83)

0.17

4

0.4979

0.17

0.99(0.99+0.00)

0.01

5

0.4149

100.68

0.21(0.01+0.20)

0.79

6

0.4116

87.47

0.80(0.00+0.80)

0.2

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为0.811

西区

1

1.5769

0

1.00(1.00+0.00)

0

2

1.3695

90

0.99(0.00+0.99)

0.01

3

1.2014

90

0.01(0.00+0.01)

0.99

4

0.5436

0

1.00(1.00+0.00)

0

5

0.4798

90

0.97(0.00+0.97)

0.03

6

0.4392

90

0.03(0.00+0.03)

0.97

最大扭转周期与最大平动周期之比为0.762

6.5层间弹性位移

地震力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计算结果:

东区:

东西方向最大为1/293(二层),南北方向最大为1/404(二层)大于规范限值1/550(框架结构);风荷载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均小于1/2000。

西区:

东西方向最大为1/267(一层),南北方向最大为1/281(一层)大于规范限值1/550(框架结构);风荷载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均小于1/2000。

层间弹性位移计算数据详见表11。

表11:

地震力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角计算结果

区域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