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5257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docx

精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

 

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项目研究报告

 

 

 

摘要:

民间美术是人民大众淳风之美的结晶和物化,是带有芬芳乡土气息的艺术,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深处的高亢激越之歌,更是一切美术样式的渊源和基础。

民间美术具有理想主义的内容,祥和的价值观,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传承方式,有着独立的审美体系,并因地域的不同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正因为民间美术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在中小学教育中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恰当的应用,才能使民间美术在教育中充分其发挥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

民间美术、课堂应用、美术教育、现代教育。

 

民间美术植根于祖国大地,来源于大众的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成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质朴刚健、生动有趣、自然奔放、色彩鲜艳、寓意吉祥、雅俗共赏,深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民间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广泛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并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内涵

民间美术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它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

第一、民间美术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

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

理想主义的艺术都是有浪漫成份的,民间美术与民俗宗教结合得十分紧密,几乎所有的民间美术都有一个或几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或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影响了民间美术的形式与色彩。

第二、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

祥和是社会和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民间美术千古不变的主题。

民间美术多采用寓意谐音的手法表达“祥和”这一主题,并有意识地把有些图案设计成圆形,暗合“团圆”这一信仰意识。

端午节悬挂天师符、钟馗像、佩带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等,都具有避邪趋祥的寓意和象征。

第三、民间美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

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段,在色彩上持有独特的生生观和五行观。

由于民间美术多用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再有,广泛使用的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是民间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

民艺学家张道一说:

作为文化现象,民间美术出自劳动者之手,也服务于劳动者自己,自有他的网络和体系,形成了自己的范畴和文化圈,但又经常地给专业美术家输送养料,提供形式,因此,构成了基础和上层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已显示其美术价值之所在,所以,有人说民间美术是专业美术的原料、半成品,有的称它为“艺术的矿藏”,有的称它为“艺术之根”,有的称它为“文化的摇篮”①。

第四、我国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体现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

传统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是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渐渐形成的。

不同民族和地域,不同历史、人文条件,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和审美形态。

鲁迅曾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的。

”②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

第五、民间美术绝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的。

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

手工艺术处处直接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的批量生产是缺乏这种丰富情感的加入,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是一种宝贵的人间财富。

第六、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由言传身教或文字图谱记载的方式。

“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主要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通过“口头”这种最为直接简朴的方式将技术传授给下一代。

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教”要多的多,多以实际操作来教授徒弟,徒弟观察师父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文字、图谱记载的传承。

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初学记》、明代《天工开物》、东汉《四民月令》等等。

而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承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年画、版样等等。

民间艺术品因商品买卖而把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也是一种传承方式。

第七、民间美术所采用的材料普通。

取用平常的木、布、纸、竹、泥土等,通过巧妙的构思、高超技艺的制作,“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天然成趣的艺术品。

不作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率真、质朴的制作痕迹,“有真意、少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显露出质朴天然的趣味来。

使创作与材料的自然形态巧妙结合,具有反璞归真的艺术气质,用这种自然的美感和无限生机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渴求。

第八、民间美术具有色泽美、纹样美、造型美。

民间美术的色彩情感非常鲜明,它本身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喜庆、热烈、欢乐、活跃的基本特征,因此,鲜明艳丽纯粹的色彩占据了民间美术的空间,对此强烈的红与绿、紫与橙、黑与白都是常选色谱,既使材料最便宜的作品也要具有强烈响亮的色彩或富丽堂皇的色彩,这是人们感情的自然流露。

民间美术的纹样是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民间美术的装饰纹样不是采用写实风格,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一律采用程式化、意念化的装饰纹样,如:

泥牛、布老虎等动物表面造型旋涡纹、条状纹和圆点纹,都是自然斑纹的归纳与总结。

民间美术的造型都呈现出高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通过简练的语言表情达意,形成率真生动,意象交叠的审美特征等。

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

如:

淮阳的泥泥狗,陕西的剪纸,四川绵竹的门神,一律造型简洁、轮廓浑圆,神情与装饰的效果完全依靠彩绘去实现。

民间美术是华夏民族从原始社会至今长达七八千年的积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其内容极其丰富,蕴涵了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和中国的本原哲学。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审美价值。

正是因为民间美术具有这些鲜明的特有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对现代的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生,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进行民间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目标和宗旨最直接的手段和最佳途径之一。

实施民间美术教育对于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而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美术,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民间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平衡。

民间美术祥和的核心价值,内容的理想主义及其独特的审美体系,正是情感性作为美术的基本品质的体现,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民间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满足和提高学生审美需要,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的审美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

民间美术能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校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民间美术课程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

民间美术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产生的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取材的多样,色彩的亮丽对比,纹样的独特,造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学生的创新准备了内容,民间美术是手工制作的,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实践活动。

民间美术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性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民间美术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形成。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民间美术学习过程中,民间美术的内容、材质、形式、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并受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欣赏、探究、学习民间美术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感受到我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博大深厚、灿烂多元。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会到中国传统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在中小学中,把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并不以培养小画家或民间艺人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

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

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果”。

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不但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欣赏、创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净化他们的灵魂,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这正是民间美术对教育的独特作用和意义所在。

三、民间美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艺术宝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

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民间美术对教育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要体现这种作用,是美术与教育的结合。

怎样在中小学课堂中更好的体现民间美术的内涵呢?

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加强师资力量,端正教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美术教师的缺乏有所改善,但还有很大的缺口,很多学校没有或少有正规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新型美术教师,其美术课由其他科的教师兼之或有名无实。

使编写很好的美术教材与书法教材没有充分利用,甚至闲置起来,乡村学校的这种情况尤甚。

这就大大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可以从社会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中吸收优秀者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任其所长,充分利用其才智;可聘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作为校外辅导老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制作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艺术品的技艺。

有些教师对民间美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或有偏见,认为民间美术太“土”,是落后的产物,不登大雅之堂,这些认识是偏颇的。

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只有很好地继承这一文明成果,更好地传承和推介民间美术,发挥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使中小学课堂成为传承与推介民间美术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在文化课的教学中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民间美术的教学多是以视觉教学为主,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体现出了它的功效。

例如:

制作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其色彩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是课本图片难以比拟的。

通过多媒体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其生动性、细致性和准确性是教师的讲授无法达到的。

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营造民间美术欣赏和制作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条理性、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无比丰富的多样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不同时期的民间美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性、大容量、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图文声像并茂等优势尤其为广大师生所青睐。

可以营造氛围、培养兴趣、体验文化、激发情感,使学生见多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加强民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其互相促进发展。

切实做到学科的交叉渗透、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利用如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民间美术了解,用民间美术加强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直观表达,形成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教育模式,使民间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的摇篮。

真正成为宣泄智慧的乐园,真正成为学生完善人格的熔炉。

(四)民间美术教学与民俗节日相结合。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发展的。

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

如:

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船等,在节日或民俗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身临其境体味民间美术的魅力;从民俗文化变迁过程的知识中,了解民间美术的演变发展脉络;欣赏民间美术的过程,了解其实用价值及其美感。

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手工制作的民间美术活动,如:

春节时剪窗花、写对联,元宵节,让学生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等,在节日中鼓励学生自制一些贺卡、拉花、窗花、中国结等礼貌馈赠亲人朋友都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动手能力。

(五)民间美术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使民间美术更易于学生接受,并把民间美术应用于生活、装饰美化生活。

让学生结合生活,挖掘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去发现、分析、思考、体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创作出反映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美术作品,为民间美术注入新的活力。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各种材质,如:

布头、花生壳、鹅卵石、树叶、木条等,设计创作“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008奥运会”、“海峡两岸”、“上海之夜”、“北京天安门”、“家乡美”等,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壁贴、手工画来装饰生活。

制作缩小的香包作为手机挂链,借用少数民族的精美头饰的形式做装饰房间的壁挂。

从日常生活中吸收民间美术的精华,设计制作作品装饰生活。

(六)注重课外对民间美术的关注。

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引导学生在旅游中关注所到地的优秀民间美术,收集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历史传说,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学会通过采风、访问,进行资料搜集,加工整理,为继承优秀民间美术、创新优秀作品打下基础,鼓励学生把自己搜求、整理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展出与人分享成果。

并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条件和机会。

(七)把当地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教材相结合。

民间美术繁衍于民间,并有地域性。

要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与教材重组,更好地完成民间美术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生活在当地的民间美术氛围中,对于当地民间美术耳闻目染,了解较多,把当地的民间美术引入课堂,学生易接受,对当地民间美术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色彩、美的内涵,让学生知道当地美术为何美。

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熟视无睹的当地民间美术作品珍视,有利于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理解、掌握。

(八)采用“拿来主义”,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辩证能力。

民间美术良莠不齐,我们要取其精华、弃之糟粕,选取优秀的民间美术融入课堂,因为学生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分辨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对融入课堂的民间美术精挑细选、最后把关,选取优秀的、健康的、有特色的、适宜于学生接受的民间美术,采用“拿来主义”去选择民间美术融入课堂。

民间美术与民俗、宗教、巫术等结合在一起发展的,要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辩证能力。

对于民间美术封建方面的糟粕要在思想上加强防范和剔除,对民间美术优秀的部分要继承与发扬。

对于民间美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不要因有不好的一面就全面否定,也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而看不到不足之处。

要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民间美术。

(九)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设施来设计教学内容。

鼓励城市的学生多到乡村去,吸收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乡村学生利用机会多到城市了解材美巧工的过程。

如:

玉器的加工、金银器的制作过程、象牙雕等,欣赏这种“按照工艺美术之为物来制作,不仅要因材施艺,并且要因其用而制宜,所谓大巧若拙,大含细入,不蔓不枝、干净利落”③的处理方法。

提高对民间美术认识的境界。

(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通过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和制作过程,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才能,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要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继承优秀民间美术时,要多思考、多探究,了解其优秀的原因,怎样在生活中恰如其分的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把民间美术活学活用,学到其精华。

(十一)创设民间美术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与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民间美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结合民间美术教育课程,创设民间美术教育,巧妙地利用教室内、外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品,使学生欣赏、感受民间美术习俗,利用宣传栏、黑板报介绍、张贴民间作品、照片。

利用废旧药瓶、易拉罐、剪纸、纸雕、植物叶茎等制作具有民间特色的风铃、花灯、风筝、编织、面具、剪纸来布置墙面,装饰教室,多举办学生收集的民间艺术品的展览,开展民间美术讲座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观察、感受民间美术,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美术气息。

(十二)为促进学生发展而对学生进行赏识式的评价。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多级性、多角度、多层次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设计、制作的能力,指出学生作品好的方面,对于不足要委婉的指出,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并能接受,并提出改进见议。

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加强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培养起民间美术文化的欣赏者和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四、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课堂是时代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民间美术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人的情感丰富的活动,在大量的审美为形式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无数次地同艺术、自然打交道,获得大量的情感资料,它们积淀在人心中而培养了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年轻一代的理想、道德、才智和情操的树立、培养,都离不开民间美术的影响和熏陶。

渴望和追求祥和幸福生活的积极意识,当然不只是民间美术教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该将它容纳进去,但民间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民间美术具有的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爽朗大气的精神,在欣赏和制作民间美术的过程中,无形地会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人们。

让人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生活。

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民间美术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使人的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

十几年前,美国未来约翰·奈斯比特在描述未来社会的图景时,提出了一个颇有时髦的命题“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一,民间美术不但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而且在创制过程中又需要先进的设计精神和高超技艺的统一。

民间美术可以说是这一命题的先进代表。

中国台湾人类学者李亦园先生对此阐述道:

“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无论如何代表较大多数一般民众的文化,他不仅在传统时代扮演一种提供大传统文化许多基本生活素材的角色,而且在当代的社会中也逐渐被认定是影响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但不能忽视,而且更应该加强。

”④民间美术在欣赏设计制作过程中,培养了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为培养创新精神,技术意识、个性形成和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学生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准备。

教育需要民间美术的补充完善,民间美术也需要教育传承发展。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艺术宝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

可是,这样巨大的艺术遗产和艺术体系目前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空前强烈的冲击。

强势文化不断渗透,传统文化遭轻视,由于人们对民间美术文化认识不足,许多民间技艺随着老艺人的故去走到消亡的边缘,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拯救民间美术文化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守护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底线和感情底线。

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基础美术教育义不容辞。

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将民间美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是保护好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把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根深深扎入在青少年儿童之中,实现民间美术与基础美术教育的真正融合,让民族民间美术发扬光大,把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课堂,对于传承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21世纪的今天,民间美术教育在全球,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更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民间美术对培养爱和平、爱祖国、爱民族的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对民间美术的进一步思考,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