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24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最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用一氧化碳炼铁B.用活性炭除异味

C.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D.用干冰人工降雨

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143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D.属于金属元素

4.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C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发生改变

6.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D.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7.下列四个推断中,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8.A和B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数目减少

D.恰好完全反应时A与B两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

9.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H2O

H2↑+O2↑

C.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A、B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1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4

3

待测

5

A.反应中X和W的质量变化比为6:

5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1g

11.汶川地震后,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NaClO是氧化物

C.C2H4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D.C2H4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4:

3

12.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13.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4.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

X>YB.相对原子的质量:

X>Y

C.金属活动性:

Y>XD.消耗硫酸的质量:

X>Y

1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二、填空题

17.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钙原子__________;

(2)碳酸钠__________;

(3)镁离子___________;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

18.医疗上的生理盐水中共含有A、B、C、D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

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_________.由C、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金属,H为白色沉淀.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的化学式为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转化为C与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E反应转化为F与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D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质量_________.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五、实验题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友情提示:

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李明同学连接A、F、G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G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该气体可用_______装置(填标号).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李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标号),收集甲烷气体可用_________装置(填标号).

2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_____g;需用水的质量为___g;

六、科学探究题

23.小兵和小东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

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的关问题:

(提出问题)

木碳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设计实验方案)

(1)检验CO2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

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

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有________生成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没有________生成

C中_______________

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4.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25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2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2.2

4.4

m

8.8

8.8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g。

(3)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B、用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2.B

【详解】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故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3.A

【详解】

A、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则原子序数为92,故B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则核外电子数为92,故C正确;

D、铀是金字旁,则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4.A

【详解】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C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Na:

“2”表示2个钠原子;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故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S2-:

“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将的间隔受热膨胀变大,导致体积变大,而不是分子本身受热膨胀变大,错误,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发生改变,正确,故选D

考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6.D

【详解】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绝,正确,不符合题意;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正确,不符合题意;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水的密度比油大,不能熄灭油锅中的火,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以是电子或质子等,故不符合题意;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故符合题意;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8.A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是由单质B与化合物A反应生成单质C和化合物D,所以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单质,所以,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任何时候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数目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D、恰好完全反应时A与B两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

3,故不符合题意

9.C

【详解】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故不符合题意;

C、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符合题意;

D、A、B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

8,故不符合题意

10.C

【分析】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X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反应了6g,W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5g-0g=5g,Y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了6g-5g=1g

【详解】

A、反应中反应X的质量和生成W的质量比为6:

5,所以,反应中X和W的质量变化比为6:

5,故不符合题意;

B、Y可能是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所以,为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1g=91g,故不符合题意

11.A

【详解】

A、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因为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符合题意;

B、Na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C、C2H4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4+16X3=76,故不符合题意;

D、C2H4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

4:

16X3=6:

1:

12,故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

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乙>甲>丁>丙,故选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A正确;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B正确;丙实验,往瓶子中加水,会排出气体,不能说明CO2溶于水,也不能说明CO2具有酸性,C错误;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正确。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14.B

【详解】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说法正确;

B、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故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Y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故说法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

X>Y,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据此结合图象细心分析解答.

15.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变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二氧化碳区别水与澄清石灰水,选项正确;

B、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与软水,选项正确;

C、空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区分空气和氧气,选项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故选D。

16.B

【详解】

A、降低温度并不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转变成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就是只针对某物质饱和,能再溶解其它物质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故不符合题意

17.2CaNa2CO3Mg2+

CH4H2O

【详解】

(1)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钙原子:

2Ca;

(2)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钠:

Na2CO3;

(3)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镁离子:

Mg2+;

(4)元素化合价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

CH4;

(6)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

18.氧

H2O-2NaCl

【详解】

医疗上的生理盐水中共有两种物质:

氯化钠、水,共含有A、B、C、D四种元素,钠、氧、氯、氢。

钠的序数是11,氢的序数为1,氧的序数为8,氯的序数为17,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为氢,B为氧,C为钠,D为氯。

(1)B元素的名称是氧,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氢与氧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

1的分子即水分子,其化学式为H2O,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氢元素显+1价,该物质中B的化合价是-2;由钠、氯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19.FeSO4CuFe2O3+3CO

2Fe+3CO2Fe+CuSO4==Cu+FeSO4CO2+Ca(OH)2==CaCO3↓+H2O②③做灭火剂

【详解】

(1)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

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反应为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G的化学式为FeSO4;F的化学式为Cu;

(2)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转化为铁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

(3)C与E反应转化为F与G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D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常用于灭火。

20.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75g33.3%a>b>cD

【详解】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质量7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

(4)

,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得t1℃时的饱和溶液,但溶解度b>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的溶解度变大,成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t2℃时的c溶解度比t1℃时,a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选D。

21.分液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不可燃、不助燃E2H2O2

2H2O+O2↑BE,或C(气体从b进)

【详解】

(1)仪器X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说明制取的气体时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则A中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F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该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选E装置;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