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615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docx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1/12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摘要副词“就”和“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

本文着重从义项、句法、语义和与“了”的隐现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就才了语义指向

“就”和“才”是一对词义复杂,用法灵活的多功能副词,国内外语法界通常把“就”和“才”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有很多。

代表性的研究王还的文章《“就”和“才”》侧重对有关“就”和“才”的的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说明。

他认为“就”字句和“才”字句在语义上是对立的,但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变得意义相同。

从形式上讲,“就”字句和“才”字句中“就”和“才”常常可以互换,但事情并不总是这样,有时我们只看到“就”,看不到相应的“才”,反之亦然。

而法国学者白梅丽的文章《现代汉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则通过明确“就”和“才”的语法意义对一些问题做出解释,侧重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研究“就”和“才”。

后来张谊生《多功能副词“才”的综合研究》从语义焦点与表量作用的角度对这两个副词进行深入考察。

认为“就”和“才”是双指副词,“才”的增值强调、减值强调(即主观大量、主观小量)是与其语义指向相关联的。

当表示前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前面的成分;当表示后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后面的成分,并且两种不同的意义与“才”的两种不同语义指向相关联,因此,“就”与“才”有同有异。

张旭《估价副词“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分析》则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

他认为“实际偏离预期”是“才”和“就”的核心意义,而且“从语用的立场看,则可以说,‘就'只有一种用法,‘才'也只有一种用法。

许多词典和汉语语法著作通常把‘就'和

‘才'的词汇意义分析为若干个义项”,这些不同的义项是“就”和“才”的核心意义“在语用过程中所引出的多种语境变体”。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就”和“才”是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纵观副词“就”和“才”研究的轨迹,从语言事实说明到语言现象的解释再到语用过程的分析,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就”和“才”的语义以及相关句式的表达规律,副词“就”和“才”的研究已经具有相

2/12

当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在“就”和“才”的研究和比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譬如以往研究较注重于罗列他们纷繁复杂的不同义项的研究,而缺乏各个义项之间的沟通。

还有他们对“就”和“才”的语义解释由于过于强调统一,从而对“就”和“才”因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新意避而不谈或是为了划一而解释得过于迂曲。

这样看来,“就”和“才”的研究对比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但不应简单罗列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应注重各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上寻求原因。

还要把“就”和“才”放在相应的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去研究。

下面我们以“就”和“才”在义项、语义与“了”的隐现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副词“就”和“才”义项的比较

副词“就”是由动词“就”语法化来的。

“就”作动词,其意为“趋就、靠近”(如:

“我行而就之”,“金就砺则利”,“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桶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如果“就”后接动词,如“就来”,则意为靠近“来”这一动作(显然“来”是未发生的动作)。

后来在语言的不断应用过程中,交际人经过推理则极易理解为“来”在短时间内“即将”发生。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中给“就”列了七个义项:

﹙1﹚表示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

﹙2﹚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

﹙3﹚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

﹙4﹚加强肯定;

﹙5﹚强调数量多寡;

﹙6﹚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其中前两个是与时间相联系的。

3/12

副词“才'是由名词”才”语法化而来的,“才”本意为“草木之初”———草木存在的时间短,在隐喻的作用下,“才”用于修饰动作,表示动作存在时间短。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给“才”列了五个义项:

﹙1﹚刚刚。

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

﹙2﹚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3﹚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4﹚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5﹚强调确定语气;

这样说来,“就”和“才”与时间表达相关的这两个义项就是它们的基础义,而“就”和“才”的第一个义项则更具基础性,因为“就”和“才”的后一义项是由前一义项发展而来的。

副词“就”“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而副词“才”“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即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短。

由此可以看出“就”所修饰的是即将发生的动作,“才”所修饰的是已经发生的动作(事情)。

也就是说,“就”表示时间短,只能修饰未曾发生的动作,用于表示将来的语境中;“才”表示时间短只能修饰已经存在的动作,用于表示过去的语境中。

二、副词“就”和“才”在各种句式中语义的比较

(一)“就”字句和“才”字句意义基本相同的句式

“就”字句和“才”字句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有时所表示的意义会截然不同,但有时却基本相同。

例(`表示重音符号):

(1)a我就有五块钱。

b我才有五块钱。

(2)a你看你,就比我大三岁,就倚老卖老起来了。

b你看你,才比我大三岁就倚老卖老起来了。

(3)a李石清一天忙到黑,一个月`就二百块。

4/12

b李石清一天忙到黑,一个月才二百块。

(曹禺选集)

我们看上面各例中的a、b两句都是表示趋小的、趋少的,它们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都有“仅仅”和“只”的意思。

“就”字句和“才”字句的语义指向都指向“就”和“才”之后,句子的信息焦点也都在“就”“才”之后,都表示趋小、趋少。

造成这种意义相同的原因在于“就”。

我们知道,当“才”的语义指向在“才”之后时,“才”是趋小的。

而“就”往往表示限制时间、数量的少,语义指向既可指前,也可指后,当它的语义指向指后时,“就”和“才”的语义指向同向,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

但仔细分析以上几例,我们发仔现“就”字句和“才”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又不完全相同。

(1)a侧重于限制表达仅仅二百块,

(1)b侧重表达说话人认为钱少。

造成“就”字句和“才”字句细微差别的原因在于二者基本语法意义的不同,“就”往往是对时间、数量、范围的限制,“才”是强调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态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二)“就”字句和“才”字句意义不同的句式

前面我们分析了“就”字句和“才”字句意义基本相同的句子,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就”字句和“才”字句意义不同的3种句式。

1、时间、数量在就、才之后出现,且时间、数量不同时出现在句中。

(就/才+时间/数量)如:

(4)a他`起床就五点钟了。

b他起床才五点钟。

(5)a老王`参加工作就十七岁了。

b老王参加工作才十七岁。

(6)a老王`出院就三天了。

b老王出院才三天。

我们看以上各例a、b两句,仅“就”和“才”两字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

“就”字句

(4)a表示“起床”起得较晚,“才”字句

5/12

(4)b表示“起床”起得较早;“就”字句

(5)a表示老王参加工作时的年龄较大,而“才”字句

(5)b表示老王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尚小;“就”字句

(6)a表示xx出院的时间较长,

(6)b表示老王出院的时间尚短。

在以上各例中“就”字句分别表示时间较晚,年龄较大,出院时间较长,而“才”字句分别表示时间较早,年龄较小,出院时间较短。

2、时间、数量在就、才之前出现,且时间、数量不同时出现。

(时间/数量+才/就)如:

(7)a六十分就录取了。

b六十分才录取。

(8)a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了。

b他1950年才到北京来。

“就”字句

(7)a表示录取的分数低,“才”字句

(7)b表示录取的分数高。

(8)a表示到xx来的时间较早,

(8)b表示到北京来的时间较晚。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时间位于“就”之前,表示时间趋早、趋短;数量位于“就”之前,表示数量趋少、年龄趋小。

相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位于“才”的前面,表示时间趋晚、趋长;表示数量的词语位于“才”的前面,表示数量趋多、年龄趋大。

3、时间、数量同时出现在“就”字句、“才”字句中。

(时间+就/才+数量)如:

(9)a他`两个小时就抄了八百字。

b他两个小时才抄了八百字。

(10)a他们俩`半天就喝了一瓶酒。

b他们俩半天才喝了一瓶酒。

6/12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看“就”字句和“才”字句的格式完全相同,都是谓语后面带上数量补语或宾语,但每一例中的“就”字句和“才”字句的意义却很不相同。

(9)a表示抄的多、速度快,例

(9)b表示抄的少、速度慢。

(10)a表示喝酒喝得多,

(10)b表示喝酒喝得少。

以上各例中的a、b两句结构完全相同,意思却完全相反,“就”字句表示趋多,而“才”字句表示趋少。

(三)“就”字句和“才”字句的歧义句式的比较

上面我们分析了“就”字句和“才”字句在意义相同和不同句式中的语义,下面我们再分析一种“就”字句和“才”字句的歧义分化。

假如我们把上面所举的例子的加重音符号都去掉,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类似的例子还有:

(11)a三个人就抬了五百斤。

—>三个人就抬了五百斤。

b三个人才抬了五百斤。

—>三个人才抬了五百斤。

(12)a外语就考了80分。

—>外语就考了80分。

b外语才考了80分。

—>外语才考了80分

(13)a他每月就挣二百块钱。

—>他每月就挣二百块钱。

b他每月才挣二百块钱。

—>他每月才挣二百块钱。

(11)a句有两种理解:

①表示抬得多,“就”的语义指向在“就”之前,②表示抬得少,“就”的语义指向“就”之后。

(11)b句“才”的语义指向在“才”之后,表示抬得少,只有一种理解。

7/12

(12)a句有两种理解:

①“就”的语义指向在“就”之前,表示考的多,②“就”的语义指向在“就”之后,表示考的少。

(12)b句只有一种理解,“才”的语义指向在“才”之后,表示考的少。

(13)a句中①表示挣的多,②表示挣的少,

(13)b句只有一种理解挣的少。

“就”的语义指向既可指前,也可指后,并且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这样就会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产生歧义。

“才”的语义指向尽管可前可后,但在句子中只有一种语义指向,要么指前,要么指后,意义非常明确。

因此,当用“就”表达不明确时,适当地用“才”代替“就”可以避免歧义,使句子表义明确。

上面各种句式中的“就”字句、“才”字句结构基本相同,但所表达的意义却差别很大,这里我们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来分析一下“就”字句、“才”字句意义不同的原因。

原因之一:

通过上面我们对各例的解释,我们已经分析出时间、数量在“就”字句和“才”字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时间、数量若出现在“就”字句和“才”字句之后,“就”字句表示的意义趋向晚、长、大,也就是增值强调;而“才”字句表示的意义趋向早、小、短,是减值强调。

时间、数量若出现在“就”字句、“才”字句之前,情况则正好相反,“就”字句的意义趋向少、小,是减值强调,而“才”字句的意义趋向多、大,是增值强调。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我们下面有一个转换句式中的例子加以证明。

(14)a他`起床就五点钟了。

—>他五点钟就起床了。

b他起床才五点钟。

—>他五点钟才起床。

仔细分析以上各例,我们发现:

(14)a前者表示起床较晚,而后者表示起床较早,两者的意义正好相反。

(14)b前者表示起床较早,后者表示起床较晚,两者的意义也正好相反。

8/12

上面的分析印证了我们前面的观点。

因为时间、数量词语出现在“就”、“才”之前,“就”、“才”所限定的谓语中心语是单个的谓词或相当于一个谓词的成分,这时,若时间词语为时间点,就”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早,“才”字句则表示其实现或完成得较晚;若时间词语为时间段,“就”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事情进行得比较顺利,“才”字句则表示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

若数量词语出现在“就”、“才”之前,“就”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少、较小,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较早,事情进行得顺利快捷;“才”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大、较多,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较晚,事情进行得艰难迟缓。

若时间、数量词语在“就”、“才”之后,“就”字句和“才”字句所表示的意义与之相反。

很显然,“就”字句、“才”字句的结构成分的顺序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同,这一点我们通过对句式﹙14﹚的转换和阐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但是,仅仅从句法结构上分析,并不能真正说明“就”字句和“才”字句不同的原因,我们还应从深层的语义结构加以探析。

原因之二:

“就”的基本语法意义往往是限制时间、数量少的,它的语义指向既可指前,也可指后。

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处于“就”之前,句子的信息焦点处于“就”之前,“就”是趋小的。

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位于“就”之后,“就”字句所表达的意义很复杂,既可能是趋大的,也可能是趋小的,这和句子的重音和“了”的有无有关。

当句子的重音在“就”的前面,并且句尾有“了”时,是趋大的。

如:

他`起床就五点钟了。

当句子的重音在“就”字上,并且句末不能带“了”时,是趋小的。

如:

他起床`就五点钟,天还没亮。

“才”的基本语法意义是强调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态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可以有趋大和趋小两种相反的倾向,决定“才”的这种趋大或趋小的关键因素是“才”的语义指向,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处于“才”之后时,“才”是趋小的,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处于“才”之前时,“才”是趋大的。

从交际的角度看,句子的信息焦点位于“才”之后,是趋小的,位于“才”之前,是趋大的。

如:

9/12

他起床才五点钟。

“才”的语义指向、句子的信息焦点都在“才”之后(五点钟),表示趋小、起床起得较早。

如:

他5点钟才起床。

“才”的语义指向、句子的信息焦点都在“才”之前(5点钟)表示趋大,起床起得较晚。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语义指向上来分析

(14)中转换前后意义不同的根本原因。

(14)a前句的语义指向在“就”之前,表示起得较晚;后句的语义指向在“就”之后,表示起得早。

(14)b前句的语义指向在“才”之后,句子的信息焦点是“五点钟”,表示起得早;后句的语义指向在“才”之前,句子的信息焦点是“五点钟”,表示起得晚。

其余的几例都可以从语义指向上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句子的结构对句子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句子意义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句子语义指向的不同。

三、副词“就”和“才”与“了”的隐现比较

在现代汉语中,“了”首先向人民传递客观信息——事件已经实现,因此说话人用“了”标记事件已经实现,进而产生了语用作用——说话人的主观意向,“才”字句不用“了”是因为“才”已经包含了所表示的已经实现这一语义。

就是说,“才”与“了”共现,并不是因为二者语义相冲突,而是因为二者语义相重。

关于这一点岳中奇在《“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与体意义的表述》中已有较详细的说明。

岳先生认为“才”字句当所表达的是没有达到预期标准的未实现或未完成意义时,不能附加“了”;“就”字句当所表达的是预设标

准的提前完成,具有完成意义时,则必须附加“了”。

这里我们认为需要补充一点,结合语用环境,有无“了”对“就”字句意义的影响。

如:

六十分就录取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它表示的是录取的分数低。

如果去掉句尾“了”,再加上具体语境,“今年英语多少分能录取呀?

”“六十分就录取。

”它表达了答话人对六十这个分数线的强调,它说明只要能够达到六十分这个分数线就可以录取,否则五十九分就不能被录取,它只是对六十分这个分数线的强调、限制,而不包含录取分数高低的问题。

再如:

10/12

“你几点走呀?

”“七点就走。

”“你通常什么时候睡呀?

”“十点就睡。

”这里的“七点就走”、“十点就睡”都表达了对某一时间点的限制,而不包含时间早晚的意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有无“了”不仅影响“就”字句是否成句,而且还会影响“就”字句所表达的意义。

“就”字句中的“就”不仅可以表示趋大或趋小的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表示对一个数量值或时点的限制、强调。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研究“就”和“才”的义项、语义和与“了”的隐现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异同,并探究其原因。

首先,语义指向是造成“就”与“才”字句意义不同的重要原因。

“就”的语义指向既可指前,又可指后。

而“才”仅仅能指向后。

语义指向的不同使得句子的信息焦点不同,从而造成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

其次,由于语法意义不同,造成“就”与“才”在具体句法结构表示的增值减值强调也不同,最终造成“就”字句与“才”字句在同一句法结构中表达意义的差别。

再次,“了”的隐现不仅会影响“就”字句与“才”字句是否成句,而且还会影响他们表达的意义的不同。

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两者语法意义不同。

从最初动词到现在的多功能副词,体现了一定的语法化过程,这过程也正验证了语法化规律的“保持原则”——原实词意义不仅在语法化后的副词语义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它们的具体用法上施加了

一定的限制。

由此,也可以看出时间意义的表达是副词“就”与“才”的基础义。

副词“就”与“才”在其他用法(譬如数量、条件等方面)上的异同皆源于此有规律可循的。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是对“就”与“才”进行了简单的区别,仅对“就”字句和“才”字句的句法和语义作了比较粗略的分析与归纳。

这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个侧面,还有许多问题未加详细阐述。

比如:

主观量问题,语境变体等问题。

11/12

再者,尽管“就”与“才”语义统一解释肯定了词义的系统性,但是统一的语义解释又忽略了词义系统的发展特征。

严格地说,对“就”与“才”的语法意义作出统一解释的工作依然是语义特征的描写,而对“就”与“才”的复杂关系所涉及的相关现象则较少作出理论的解释。

通过“就”和“才”的研究也使我们知道在今后的副词研究乃至整个虚词研究中我们既要注意语法义和语义的联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本质区别,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参考文献

[1]岳中奇,“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与体意义的表述[J],语文研究,2000年第3卷,第2期,第36-40页

[2]陈立,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2005年第1卷,第5期,第16-18页

[3]张旭,估价副词“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分析[J],天津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

[4]王楠,“才”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1998年第17卷第1期

[5]陈荣杰,副词“就”和“才”之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5卷第3期

[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4年,第1-136页

[7]马庆株,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精选[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24-24页[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版)[M],商务印书馆,2002年

[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80-89页[10]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J],中国语文,1987年第五卷,第390-398页

12/12

[11]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四卷,第18-24页

[12]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66-168页

[13]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19-125页[14]曲阜师大,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