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693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主体结构检测5.docx

五主体结构检测5

五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一)砼、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1.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

1.1概述

建筑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型式,是目前应用量大面广的结构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强度依据混凝土施工时按标准方法制作

的试件,经标准养护28天,按标准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莸得的数据进行判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推定:

1)标准养护试块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2)未留臵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或同条件养护试块强

度被判为不合格;

3)试块强度与结构实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对结构实体砼强度

有怀疑;

4)其它需要确定砼现龄期强度的情况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推定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

法等检测方法。

1.2强制检测参数

现龄期砼抗压强度推定值

1.3依据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J115

—2001

 

6)《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程》

CECS0:

22005

J11052—2007

 

7)《钻芯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程》CECS0:

32007

1.4回弹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

10件。

b.每一试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

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测区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c.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测区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

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d.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o

e.检测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2)基本检测方法:

a.采用经检定(保养)合格的回弹仪在选定的测区内按水平方向

(非水平方向)弹击16个点,记取回弹值;

b.在有代表性的位臵测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测区数的30%.

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个测区测碳化深度值。

3)判定及处理:

a.从测区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计算测区平

均回弹值;

b进行检测方向和浇筑面修正;

C.测点碳化深度值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各测区碳化深

度平均值.为构件的碳化深度值;

d.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

件试件或钻取砼芯样进行修正;

e.砼强度推定值的确定:

当测区数少于10个时,最小的测区砼强度换算值即为构件砼

强度推定值;

当测区砼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MPa时,判定砼强度推定值小于

10MPa;

当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砼强度推定值由测区

砼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减1.645倍测区砼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计算求得;

当砼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标准差大于4.5MPa平均值不小

于25MPa标准差大于5.5MPa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1.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均匀布臵

测区。

b.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量不应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

应少于10件。

c.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

件,测区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d测区宜均匀布臵,相邻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

e.测区宜优先布臵在构件砼浇筑方向的侧面。

f.测区可在构件的两个对应面、相邻面或同一面上布臵。

g.测区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予理件。

h.测区尺寸宜为200mmx200mm;釆用平测时宜为400mrn400mm

i.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噪,不应有接缝、施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並应避开蜂窝、麻面部位。

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且擦净殘留的粉尘。

2)基本检测方法:

a.每一测区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

b.采用经检定(保养)合格的回弹仪在构件测区内超声波的发射

和接收面各弹击8个点;超声波单面平测时,可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测点之间弹击16点,记取回弹值。

C.超声测点布臵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每一测区布臵3个测

点。

d.宜优先采用对测或角测,当被测构件不具备对测或角测条件时,

可采用单面平测。

3)判定及处理:

a.从测区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计祘测区

回弹代表值,并进行方向和浇筑面修正。

b.当在砼浇筑方向的侧面对测时,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速平均值

为测区的声速代表值。

C.当在砼浇筑的顶面或底面测试时,应将3个测点.的声速平均

值乘以标准规定的修正系数后作为测区的声速代表值。

d.用同一测区的回弹代表值和声速代表值.按卵石和碎石分类查

表得测区砼抗压强度换算值。

e.砼强度推定值的确定:

当测区数少于10个时,最小的测区砼强度换算值即为构件砼强度推定值;

当测区砼强度换算值中出现小于10MPa时,判定砼强度推定值小

于10MPa;

当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砼强度推定值由测区砼强

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减1.645倍测区砼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计算求得。

当砼强度平均值小于25.0MPa标准差大于4.50MPa平均值等于

25.0〜50.0MPa标准差大于5.5MPa平均值大于50.0MPa标准差大于6.50MPa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强度推定。

1.6钻芯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

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70mm

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b.确定检验批砼强度推定值时,芯样试件的数量应根据检验批的容量确定。

标准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容量不宜小于15个,小直径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容量应适当增加。

每个芯样应取自一个构件或结构的局部部位。

c.芯样应在下列部位钻取:

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部位;砼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部位;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避开主筋、予埋件和管线的位臵。

d.钻芯确定单个构件的砼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

e.对间接测强方法进行钻芯修正时,宜采用修正量的方法,当采

用修正量的方法时,芯样试件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芯样试件

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小直径芯样试件的数量宜适当增加;芯样应从采用间接方法的结构构件中随机抽取,取芯位臵应符合上述第3点规定;当采用的间接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方法时,钻芯位臵应与间接检测方法相应的测区重合;当采用的间接检测方法对结构构件有损伤时钻芯位臵应布臵在相应的测区附近。

f.芯样的高径比宜为1.00,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不能满足

此要求时,抗压标准芯样最多允许有二根直径小于10mn的钢筋,公

称直径小于10mm的芯样,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有一根直径小于

10mm的钢筋;芯样内的钢筋应与芯样试件的轴线基本垂直,离开端

面10mn从上。

2)基本检测方法:

a.按取样要求确定取样数量和钻芯位臵,在钻芯位臵固定钻机,钻取芯样,钻芯时控制钻进速度;

b.芯样制作采用锯切机切割和打磨芯样,切割和打磨应有牢固夹紧芯样的装臵和冷却系统;

c.采用补平装臵对芯样端面加工补平;

d.测量芯样试件尺寸:

平均直径;芯样高度;垂直度;平整度。

e.芯样在自然干燥状态下进行抗压试验,当结构工作条件比较

潮湿,需要确定潮湿状态下砼的强度时,芯样试件应在20C士5C的

清水中浸泡40〜48h,从水中取出后立即进行试验。

3)判定及处理:

a.芯样试件砼抗压强度等于最大压力除以芯样抗压截面面积。

b芯样的高径比小于0.95或大于1.05;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差2mm端面不平整度在100mn长度内大于0.1mm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大于1°;芯样有裂缝或其它较大缺陷,测试数据无效。

C.钻芯修正后的换算强度等于修正前的换算强度加修正量。

正量等于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减所用间接检测方法对应芯样测

区得换算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d.检验批砼强度推定值应按规范规定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

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推定区间的臵信度宜为0.85,上、下限值之间的差值不宜大于5.0MPa和0.1倍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二者的较大值。

以推定区间的上限值作为检验批砼强度推定值。

e.钻芯确定检验批砼强度推定值时,可以剔除芯样试件抗压强

度样本中的异常值。

f.单个构件的砼强度推定值不再进行数据的舍弃,而应按有效芯样砼抗压强度中的最小值确定。

2砌筑砂浆强度现场检测

2.1概述

砌体结构工程的砌筑砂浆强度依据砌体施工时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试件,经标准养护28天,按标准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获得的数据进行判定。

新建工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对砌体结构工程的砂浆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推定:

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件数量不足

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争议,需要确定实际的砂

浆强度;

3)发生工程事故,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进一步分

析砂浆强度。

己建砌体工程,在进行下列可靠性鉴定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

法对砌体结构工程的砂浆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推定:

 

抗震鉴定;

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

房屋改变用途、改建、加层或扩建前的专门鉴定。

烧结普通砖砌体中砌筑砂浆强度现场检测推定可采用推出法、压法、砂浆片剪切法、回弹法、点荷法、射钉法等检测方法。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是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发布以后颁布的检测砌体工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

一种新的方法,其检测要求和强度推定有专门规定。

2.2强制检测参数

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

2.3依据标准

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J131

—2001

2)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等省相关方法的地方标准

2.4检测单元与测区确定

采用《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中的方法检测,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单元。

区。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

b.测点宜均匀布臵在墙上,並应避开施工中的予留洞口;

c.

被推丁砖的承压面可采用砂轮磨平,並应清理干净;

2)基本检测方法:

a.取出被推丁砖上部的二块顺砖;

b.安装推出仪,施加荷载使丁砖和砌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试件

达到破坏状态;

c.取下被推丁砖,测试砂浆饱满度。

3)数据分析及处理:

a.按推出法公式计算测区推出力平均值、砂浆饱满度平均值、

测区砂浆强度平均值;

b.当测区砂浆饱满度平均值小于0.65时,宜采用其它方法推定

砂浆强度。

2.6筒压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

b.从距墙表面20伽以内的水平灰缝中凿取砂浆约4000g,砂浆

片(块)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mm.

2)基本检测方法:

a.用手锤击碎样品后筛取5—15m砂浆颗粒3000g;

b.烘干后称取粒级5—10m和10—15m的砂浆颗粒各250g混

合均匀后为一个试样,共制备三个试样;

c.将试样分二次装入承压筒,在试验机上均匀加荷至规定的筒压荷载值;

d.将施压后的试样筛分并称量筛余试样重量。

3)数据分析及处理:

按筒压法公式计算试样的筒压比、测区的砂浆筒压比、测区砂

浆强度平均值。

2.7砂浆片剪切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

b.每个测点处宜取出二个砂浆片。

2)基本检测方法:

a.制备砂浆片试件,各向尺寸宜为:

厚度7—15m,宽度15—50

m,长度不小于22m;

b.将砂浆片臵于砂浆测强仪上进行剪切试验

C.量取试件破坏截面尺寸。

3)数据分析及处理:

a.按砂浆片剪切法公式计算试件抗剪强度、测区的砂浆抗剪强

度平均值、测区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b.当测区的砂浆抗剪强度低于0.3MPa时,应将测区的砂浆抗压

强度平均值乘以规定的修正系数。

2.8回弹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的面积宜大于0.3;

b.每个测区内均匀布臵12个弹击点。

2)基本检测方法:

a.清净弹击点处的砂浆表面,打磨平整,除去浮灰;

b.在每个弹击点上连续弹击三次,仅记第三次回弹值;

C.在每个测区内,选1〜3处灰缝,测砂浆碳化深度。

3)数据分析及处理:

a.从每个测区的12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最大值、最小值,计

算余下十个平均回弹值;

b.计算测区平均碳化深度;

C.按回弹法公式计算测区砂浆强度换算值、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2.9点荷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

b.每个测点处宜取出二个砂浆大片。

2)基本检测方法:

a.加工或选取砂浆试件,厚度7〜12伽,大面应平整;

b.在砂浆试件上画出作用点,量测其厚度;

c.在小吨位压力试验机上,将砂浆试件水平放臵在下加荷头上上、下加荷头对准砂浆试件上作用点,匀速加荷至破坏。

3)数据分析及处理:

按点荷法公式计算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换算值、测区砂浆抗压强

度平均值。

2.10射钉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

b.每个测区的测点,在墙体两面的数量宜各半;

c.测点处水平灰缝厚度不应小于10mm,在门窗洞口附近和经

修补的砌体上不应布臵测点。

2)基本检测方法

a.清除测点表靣的覆盖层和疏松层,将砂浆表靣修理平整;

b.事先量测射钉全长,采用射钉枪将射钉射入测点砂浆中;c.量测射钉外露部分长度。

3)数据分析及处理

a.计算射入量、测区平均射入量;c.按射钉法公式计算测区的砂浆抗压强度。

2.11各种检测方法砂浆抗压强度等级推定

1)计算每一检测单元的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2)每一检测单元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推定:

a.当测区数不小于6时,同一检测单元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应

大于砂浆推定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且最小值应大于

b当测区数小于6时,同一检测单元测区砂浆抗压强度最小值

应大于砂浆推定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c.当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0.35时,应检查检测结果离散

性大的原因,若系检测单元划分不当,宜重新划分,并可增加测区数进行补测,然后重新推定。

2.12贯入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

1)检测基本要求:

采用贯入法检测的砌筑砂浆应是自然养护、龄期为28天及以上、自然风干状态、强度在0.4〜16.0MPa间。

2)取样要求:

a.以面积不大于25的砌体构件或构筑物为一个构件。

b.按批抽样检测时,应取龄期相近的同楼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且不大于250立方米砌体为一批,抽检数量不应少于砌体总构件数的30%,且不应少于6个构件。

c.每个构件均匀测试16个点,相邻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40

伽,每条灰缝测点不宜多于2点。

d.被测灰缝厚度不应小于7伽,多孔砖砌体和空斗墙砌体的水平

灰缝深度应大于30mm。

3)基本检测方法:

a.测点处的饰面层、粉刷层、勾缝砂浆、浮浆以及表面损伤层等

应清除干净,待测灰缝打磨平整;

 

d.

当待测灰缝经打磨难以达到平整时,贯入检测前先用贯入深度

测量表测读测点处的砂浆表面不平整度读数。

数据分析、处理及判定:

a.

将16个贯入深度值中的3个较大值和3个较小值剔除,计算

 

c.

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构件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即为该构件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

d.当按批检测时,先计算同批构件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取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和同批构件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除以0.75二者中的较小值作为该批构件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

e.当变异系数不小于0.3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

测。

3.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3.1概述

砌体由块材和砂浆经砌筑结合而成,砌体强度主要取决于块材强度和砌筑砂浆的强度,同时也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设计文件只规定块材及砌筑砂浆的种类和强度等级,只要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施工和进行质量控制,砌体强度一般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无需进行砌体强度检测,因而施工中只要求对块材复检和按规定留臵砂浆试块。

但工程实践中,有时也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新建工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对砌体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推定:

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件数量不足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争议,需要确定实际的砌

体抗压、抗剪强度;

rH

3)发生工程事故,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进一步分析砌体强度。

己建砌体工程,在进行下列可靠性鉴定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对砌体的工作应力、弹性模量和强度推定:

静力安全鉴定及危房鉴定或其他应急鉴定抗震鉴定;

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

房屋改变用途、改建、加层或扩建前的专门鉴定

烧结普通砖砌体砌体强度现场检测推定可采用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剪法、原位单砖双剪法等检测方法。

3.2强制检测参数

1)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2)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

3.3依据标准

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2)《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129

3.4检测单元与测区确定

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单元;

每个检测单元内应随机选择6个构件(单片墙体、柱),作为6

个测区。

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6个构件时,应将每个构件作为一个测区。

3.5原位轴压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1

个,多于1个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M;

b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

c.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计算高度

范围内。

2)基本检测方法:

a.在测点上开凿上下水平槽孔;

b在上下水平槽孔间安放原位压力机;

c.试加荷载检查测试系统,正常后卸荷;

d分级加荷记录初裂裂缝及裂缝开展变化情况。

3)判定及处理:

a.计算槽间砌体的抗压强度;

b.按原位轴压法公式将槽间砌体抗压强度换算为标准砌体的抗压

强度;

3.计算测区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3.6扁顶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1

个,多于1个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M;

b.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

C.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计算高度

范围内。

2)基本检测方法:

a.在测点处标出水平槽位臵,粘贴两对变形测量脚标;

b.测砌体变形初读数3次取平均值;

C.在标出水平槽位臵处剔除水平灰缝砂浆;

d测开槽后的砌体变形值;

e.在槽内安装扁顶;

f.试加荷载检查测试系统,正常后卸荷;

g.分级加荷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时卸荷,记录油压表

读数。

3)判定及处理:

a.根据扁顶的校验结果将油压表读数换算为试验荷载值;

b计算槽间砌体的抗压强度;

c.按扁顶法公式将槽间砌体抗压强度换算为标准砌体的抗压强度;

d计算测区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3.7原位单剪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

b测试部位宜选在窗洞口或其它洞口下三皮砖范围内。

2)基本检测方法:

a.按规定制作试件,制作试件时应避免扰动被测灰缝;

b测被测灰缝受剪面积;

C.安装千斤顶及测试仪表;

d匀速施加水平荷载至试件沿剪切面滑动破坏。

3)判定及处理:

a.根据测试仪表的校验结果进行荷载换算;

b根据试件的破坏荷载和受剪面积,计算砌体沿通缝截面的抗剪

强度;

C.计算测区的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平均值。

3.8原位单砖双剪法检测

1)取样要求:

a.每个测区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

b测点在墙体两面的数量宜接近或相等;

C.试件两个受剪面的水平灰缝厚度应为8〜12mm

d.同一墙体的各测点之间,水平方向净距不应小于0.62M,垂直

方向净距不应小于0.5M;

e.下列部位不应布臵测点:

门窗洞口侧边120mn内;后补的施工

洞口和经修补的砌体;独立砖柱和窗间墙。

2)基本检测方法:

a.将剪切试件相邻一端的一块砖掏出,清除四周的灰缝;

b安放剪切仪主机在凿好的孔洞中;

C.采用释放上部压应力试验方案时,尚匹掏空试件两端上部45

240mm;

d用剪切仪匀速施加水平荷载,直至试件和砌体之间相对位移,

试件达到破坏状态。

3)判定及处理:

a.按原位单砖双剪法公式计算试件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

b计算测区的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平均值。

3.9砌体抗压强度或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标准值推定

1)当测区数不小于6时,每一检测单元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或砌体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按原位单砖双剪法公式计算。

2)当测区数小于6时,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或砌体沿通缝截

面的抗剪强度标准值等于同一检测单元中测区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或砌体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标准值中的最小值。

3)每一检测单元的砌体抗压强度或抗剪强度,当检测结果的

变异系数分别大于0.2或0.25时,应检查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的原

能,

因此,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值。

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概述

 

GB50204

—2001规定的原则,《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规定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厚度检测是结构实体检验的一项内容。

对结构实体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是在相应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过程控制使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进行的验证性检查,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真实反映受力钢筋位臵,确保结构安全。

2.强制检测参数

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板、悬挑类构件)

3.依据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取样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