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83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docx

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2021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

历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3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在答题卡上涂黑。

(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图是西周著名的青铜器“大盂鼎”,它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那么,"大盂鼎”的史料类型是

A.文献史料B.文物史料C.碑刻史料D,口述史料

2.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说:

“宪法(指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其目的是

A.防止君主专制统治B.避免出现军事独裁

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3.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同学创建的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时间轴.①处应填

A.东罗马帝国灭亡B.封君封臣制确立

C.罗马帝国建立D.法国三级会议召开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下列属于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可以研究的制度是

A.分封制B.监察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6.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

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④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与下面一幅地图所示朝代相对应的治国主张,正确的是

A.礼法并用、乡约教化、独尊儒术B.乡约教化、严刑峻法、独尊儒术

C.严刑峻法、尊崇儒术、乡约教化D.礼法并用,尊崇儒术、乡约教化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属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是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爱国、民主、法治、文明

9.中国古代各王朝十分重视处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或机构来处理民族事务,其中属于清朝设置的机构是

A.典属国B.鸿胪寺C.宣政院D.理藩院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广治区。

横线处应填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其中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因素包括

①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②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中国古代通常是铸造大量铜钱,充当货币,北宋时期,商业贸易不断发展,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

A.布币B.“交子”C.纸钞D.金圆券

13.马克思指出:

“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方限制,货币形式也就日益转到那些天然适于执行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身上,即转到贵全属身上。

“中国历史上,贵金属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始于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

14.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对于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国货币可与美元直接挂钩,美元居霸权地位

②确立了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③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

④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人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

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16.1928—1930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通过谈判签订新的关税条约,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收回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7.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

该法令的颁布

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再接受监督

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18.《大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

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

19.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口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的疾病、工伤和养老提供保障。

由此可知,德国政府试图

A.争取民心,促进德国统一B.恢复生产,刺激社会消费

C.缓解矛盾,改善工人生活D.扩军备战,鼓励工人参军

20.管子日:

“今铁官之数(办法)日: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锄),若其事立。

行服连轺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

"材料中可以得出

A.规定所有行业使用铁制工具B.铁器使用比较广泛

C.牛耕成为当时主要的耕作方式D.青铜工具不复存在

21.“原始人类由于采猎和自卫的需要,学会了使用工具。

当时的采猎工具,后来有的兼用于农耕,如石斧、木矛,有的发展为专门的农具,如木矛改进为耒耜“由此说明原始农耕出现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B.食物减少C.经验增加D.工具改进

22.根据所学,下图所示应该填入的时期是

A.①秦汉②隋唐B.①隋唐②宋元

C.①宋元②明清D.①先秦②秦汉

23.新航路开辟以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使近代商业贸易有了许多新变化。

其中包括

①罪恶的奴隶贸易被取消②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

③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④欧洲商贸中心开始了转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

其解读准确的是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

25.史载,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这反映出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是

①加强与诸侯国的联系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宜扬皇威④维护统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上述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促进手工工场的建立B.加快了农业的发展

C.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D.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A.企业盲目扩展与利润丰厚B.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

C.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

28.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

其中BC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B.殖民掠夺C.人口增长D.世界市场形成

29.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现代化的趋势。

下图所示属于中国现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病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病发挥了巨大作用。

她的发现源于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本草纲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5分,请将所有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上。

31.(10分)中外文官制度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

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散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4分)

32.(12分)西方法律制度

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事件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12分)

要求:

结合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3.(10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方为一户“的现象。

待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

开皇三年(583年),文常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开皇五年(585年),文帝还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

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

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概括"输籍定样"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隋朝实行户籍制度的影响。

(6分)

34.(13分)世界物种交流

材料一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

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漲,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杜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扬也宣称:

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

——《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

材料二

新的农作物在某些程度上拓展了美洲农业的潜力,并使当地人的饮食更加多样,但由于美洲之前已有玉米,马铃薯和种类丰富的水果蔬菜这些新作物,并没有促成一个巨大的进步。

牛、绵羊、山羊、猪和马是引入的最重要的动物品种,新的动物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新的动物蛋白质,家畜还提供了皮革和羊毛,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是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这些变化扩展了美洲商业和专业化生产的潜能,这一潜能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化,但同时也会提高总体的经济产值。

——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新物种在美洲传播的特点。

(7分)

35.(10分)欧洲的“黑死病”

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

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世界:

一部历史》

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瘟疫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

(10分)

2021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D

B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C

A

C

D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B

D

D

C

A

D

C

31.

(1)(10分)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1)(6分)特点:

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公开竞争的平等性;择优录取的选拔性。

(任意两点2分)

意义:

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

(任意两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4分)

分析:

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吸收有益的部分。

(4分)

3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要求:

结合背景,史料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

西方法律主要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和法国为首的“大陆法系”。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使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在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构成了“英美法系”,它以判例法为主要特点。

主要影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6分)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先后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颁布《法国民法典》,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制定了宪法和民法典,形成了“大陆法系”,它主要是以成文法为主,主要影响了意大利、日本等国家。

(6分)

33.(10分)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原因(4分)

原因:

世家大族隐漏人口,逃避赋税;国家不能掌握人口数量,无法保证财政收入。

(4分)

(2)依据材料概括“(6分)

内容:

清查隐瞒人口;从轻制定税额;防止徇私舞弊。

(2分)

影响: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豪强世族;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任意两点4分)。

解读: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迅速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遍及整个欧洲;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短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欧洲各国为了应对瘟疫,制定法律禁止集会,防止疫情扩散;加强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欧洲人们的信仰出现危机,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瘟疫与人类并存,时常出现;人类要发展就必须战胜瘟疫;面对瘟疫,除了制定法律法规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与国际合作,开发疫苗,共同战胜瘟疫;同时人类还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0分)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感恩小结】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