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8115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docx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随着领导对审计基础的重视,以及审计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但在我们对审计报告复核过程中,发现在引用法律法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需要我们注意。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一、引用法条的格式不规范。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正确的引用格式: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一)引用法律,只写法律名称即可。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二)引用行政性法规(国务院所发),标明国务院,不用引发文号。

如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三)规范性文件(国家各部委及省级政府所发),则需引发文单位和发文号。

格式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发[1988]288号)。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二、引用旧法条。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三、引用其他省市的规定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四、引用的条款有杜撰成分。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五、引用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悖。

如使用不规范票据收费问题的处理处罚。

有的报告引用的《吉林省收费罚款没收财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相悖。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六、引用的法规效力不够。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如违规自行采购应集中采购的资产,有的报告所写定性依据,引用的是松原市人民政府的规定。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七、引用的定性依据、处罚依据,没引用具体的条款和内容。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八、处理处罚引用法条的内容与处理处罚的结果不对应。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九、引用部门内部规范性文件作为处理处罚依据。

uis中国国家审计网

内容提要:

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

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三、我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四、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和和我局及区县近两年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中常见的问题

(一)审计方案方面的质量控制;

(二)审计方法手段方面的质量控制;

(三)审计证据方面的质量控制;

(四)审计日记方面的质量控制;

(五)审计工作底稿方面的质量控制;

(六)审计报告方面的质量控制;

(七)审计程序方面的质量控制;

(八)审计文书档案方面的质量控制。

五、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重建我局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

六、学习贯彻《办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机关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审计人员的生命。

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职能实现的效果,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它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

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2004年,审计署以6号令的形式颁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后,在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日记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审计报告的出具和审计档案的归集等方面试行了质量控制,并建立了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办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明确审计工作职责,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质量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活动,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审计项目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围绕特定的审计对象,为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所承担的具体审计任务。

审计项目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载体,也是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对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计划性。

局审计机关每年都会围绕市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政府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审计项目计划,从总体上明确新的一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想、审计的重点部门和领域、审计的重点内容,各业务部门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形成了具体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的计划性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按照既定的审计计划安排开展审计工作,而不能擅自改变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

(二)强制性。

审计项目作为我们国家审计机关规定的审计任务,是我们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监督活动的载体和依据。

审计项目确定的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的重点内容,以及我们审计人员通过审计行为做出的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决定等都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受到国家行政强制力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三)期限性。

审计项目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审计项目开展的时间期限,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既定审计项目的内容。

审计项目的期限性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审计计划的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计工作,非遇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延长或缩短审计工作的时间。

(四)风险性。

审计项目的风险性将伴随整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所谓风险性是指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我们审计后未能出具适当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的可能性。

审计项目的风险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提供虚假资料掩盖真相,导致审计项目的失败使我们出具了错误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二是我们审计人员未能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和程序,造成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并最终导致我们审计结果失败的可能性。

(五)程序性。

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法》、《审计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要求的审计步骤进行,特别是《办法》颁布以来,更要求我们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审计报告的出具和审计档案的归集等多方面的程序进行工作,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坚决杜绝审计行为的随意性。

三、我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从我局目前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我要说明一下:

下面我说的都是存在的问题,成绩我这里没有说,我们每年的工作总结说的很多了,大家也都看了,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说的主要是问题。

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承认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要敢于和善于面对我们的现状。

大家都是做审计的并且有的已做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凭良心讲我们做的很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过去没有做好,我们不要怕揭短,不要怕丢面子,我们的现状就是这样。

正视现实,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改正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从审计组成员开始,到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员,一致到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在以往历年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归纳起来大慨有八个方面。

1、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可以说04年《办法》出台以来我们在思想上就没有重视过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控制意识基本缺少。

2、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办法学习不够,对变化了情况知之甚少,仍然凭经验做审计,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严重。

一些习惯做法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3、在执行项目审计业务时均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方法较为单一;

4、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各主体职责不明确,且职责履行不到位;

5、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执行不力,控制质量不高;

6、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基本没有形成,且各环节基本上是走过场。

对审前、审中、审后环各节缺乏应有的控制和检查;

7、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监督保障基本缺失,基本没有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体制和机制,各复核阶段的复查人员的复核基本不到位,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表达复核意见,怕可能使原审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而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导致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审计项目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8、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四、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和和我局及区县近两年质量检查中常见的问题(下面分8个方面来分析)

(一)审计方案方面的质量控制:

1、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定义

审计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它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整体安排。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它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到龙头作用,其质量高低对于能否完成审计项目任务,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至关重要。

审计机关应当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应当对具体承办的项目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它应当是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工作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工作方案对一个审计项目由多个审计组完成,各审计组要编制各自的审计实施方案(如省厅对矿务局的审计);如果由一个审计组实施的一个审计项目,只需编制一个审计实施方案。

2、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内容

《办法》中有关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共24条,说的比较详细。

第八条规定了审前调查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八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九条规定了审前调查应当收集的六个方面的资料;第十条规定了审前调查选择的五种方式;明确了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前也必须进行审前调查;第十二条规定审计工作方案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十四条规定审计实施方案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十五条规定了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应当考虑的六个方面的因素等等。

3、编写审计方案的要求

1)审计方案编制前要深入调查。

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根据需要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并进行试审,查阅有关资料,走访有关部门。

审前调查可以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开展,也可以在送达通知书之后开展。

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积累基础资料而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

我们要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

2)审计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

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

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在占有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内容详尽、指导强的审计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方案就是一张摆兵布阵的作战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

3)审计活动的实施要严格按方案进行操作。

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人员要按照方案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审计工作,切忌把方案搁置一边,操作时随心所欲,凭经验审计,老套套,凭感觉,审哪算哪,出现方案和审计“两张皮”的现象。

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方案和实际审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较为普遍。

认为审计是查问题的,只要能发现问题就行了,怎么做心中有数,不一定非要按照审计方案中严格繁琐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实施审计才能发现问题,于是辛辛苦苦做的方案在实际审计时往往丢在一边,造成好的审计方案不一定就有高的审计质量的情况。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审计方案简单、雷同、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情况,其指导性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直观、全面及准确地评价审计方案和执行情况的载体。

4、常见问题有:

1)审计方案存在内容不具体,针对性不强,与现场审计相脱节现象;

2)用审计工作方案代替审计实施方案;

3)先审计后编方案,先编方案后搞审前调查;审计结束后或者整理档案上补编方案。

包括我在内,可以说我们大部分审计人员都干过;

4)审前调查不够深入细致。

有的项目在实施审计前也进行了审前调查,但对审前调查没有形成材料归档;

5)未见审前调查记录和相关资料;

6)方案要素不全,无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容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目标不明确;

7)审计实施方案没有审计组成员及分工;

8)未按规定程序编制、审核、批准或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也未作相关说明;

9)个别项目归档材料没有审计方案

5、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过错追究责任(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办法》没有规定过错追究责任,只是对审计实施方案作出了规定)

关于过错追究责任方面的问题,最近我局要制定一个办法,马上要征求大家意见意见。

这里我只是简单说说。

1)审计组对审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承担责任;

2)审计组长对审计内容不适当、步骤和方法不可操作承担责任;

3)业务科长对审计范围和重点不适当承担责任

4)审计局分管领导对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不恰当承担责任

5)由于审计方案编制、调整不当,造成重大问题应查出而未能查出承担各自的责任。

(二)审计方法手段方面的质量控制

1、审计方法:

这里指现代审计方法,它是指审计机关为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采用的内部控制基础和风险基础等的审计方法。

2、审计手段:

是指审计机关为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应具有的审计权限、审计行政措施、技术和方法。

检查会计资料是一种手段,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也是一种手段。

3、审计方法手段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

在审计方法上,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难控制的问题,但是在审计机关的总体审计思路和在每个审计项目的主要审计领域的审计方法上,必须进行事先的规范和要求,不同的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的质量是有很大区别的,效率效果也有很大不同。

从总的审计方法上,明确事后财务收支审计与事中、事前的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手工和账表审计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审计相结合;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使审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具体项目审计方法上,除按照总体审计方法外,要规范哪些项目顺查、哪些项目逆查,哪些项目要使用分析性复核等等,在统一思路的指导下,会保证审计项目证据的收集质量和时间进度等。

4、常见问题有

1)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

2)大部分审计项目均未见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没有确定重要性,没有评估审计风险、没有抽样审计、没有分析性复核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3)虽然采取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应用的层次较低。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今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必须实现AO与OA交互,从第一个审计项目开始,我们必须这样做,据说去年只有尤科长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今年我们要全部实现审计项目在AO与OA的交互。

请大家辛苦一下,只要我们都坚持这样做了,并且把它做好,熟练了以后就省事了,只要我们一个一个环节做好了,在过程中严格按《办法》执行了。

我们年末也不需要辛辛苦苦再来整理什么档案了,我们的工作也就轻松了,万事开头难,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审计证据方面的质量控制

1、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基本证明材料。

它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2、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和要求

《办法》中有关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内容共13条,审计证据的形式,审计证据中的四性(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它的取证范围,取证方法等等。

审计证据主要有:

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文书、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函证、公证或者鉴定资料等。

我们审计人员一般职业习惯是重视前者,忽略后者,容易造成取证的相关性、充分性不够。

结果是从账面上查出的问题,没有其他资料相互印证,被审计单位一辩解,易使问题难以定性,甚至被糊弄过去。

审计项目实施证据收集的质量管理。

收集的各种证据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提供、记录,对口头证据也要进行记录并复制成书面记录,由提供证据人确认并通过分析后方可作为审计结论依据。

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和审计的目的和要求具有相关性,同一审计证据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其结论是不一样的。

我们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不能存在个人主观臆断等情况。

收集的证据必须体现成本与效益的正相关,如果取得的证据带来的效益小于付出的成本,那么就要视不同项目进行取舍。

收集的审计证据要有有关单位、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目前收集审计证据的最大问题是“滥取证”:

经常收集了一些与所要证明的审计事项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所谓“证据”,而且数量很大。

“滥取证”造成审计人员的时间很紧张、不必要的审计档案太多,浪费了大量审计资源;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却不充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

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取证工作很难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取证困难。

《办法》针对收集审计证据的问题,做出一些新的、明确的规定。

《办法》规定,只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于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才收集审计证据;此外的大多数审计事项可以不必收集审计证据,只在审计日记中记载查证过程和结果即可。

《办法》的新规定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收集证据的工作量,节约了审计时间、人力和费用,使之更能集中力量深入审查重点审计事项,集中精力查证所隐含的深层次问题。

为了给审计人员提供一些收集审计证据的指导性意见,《办法》提出了审计证据的一些质量特征,即“四性”。

《办法》还要求审计人员要对取得的证据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归纳;要将审计证据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与审计事项的相关程度排序;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某一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等等。

在实施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对待具体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证据,难以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我们的专业判断能力。

收集、分析、判断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最主要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审计过程就是收集、分析、判断审计证据的过程。

因此,我们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审计证据的能力,并对审计证据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就象我们的会计人员一样,要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会计事项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目一样。

收集审计证据的最终目标是“充分支持审计结论”,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就不是合格的审计证据

3、常见问题有

1)审计证据后附页用纸较随意,没有编制页码的现象很多;

2)证据涂改没有经双方签字盖章或签名,且未作说明;

3)取证的时间滞后于报告发出的时间;

4)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齐全;

5)审计查出问题或者审计审计报告中评价内容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

6)审计工作底稿后面所附的证据材料过于简单或者冗余较多,部分审计证据只是简单抄录账册或只附有取证记录而无其他审计证据,不是有针对性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即存在着滥取证的现象;

7)少数审计项目审计证据存在要素填写不全等现象。

4、审计取证中过错追究责任

1)审计组人员对其收集的审计证据严重失实,或者故意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行为承担责任;

2)审计组长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四)审计日记方面的质量控制

1、什么审计日记:

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它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的。

2、审计日记的作用(审计日记方面的内容,去年周总专门讲了一次课。

我这里就审计日记作用方面准备说的多一些,以便澄清我们在审计日记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走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我认为审计日记有如写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审计日记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分清和追究审计责任

当前我们在审计工作中防范风险、分清和追究责任的工作重视不够。

《办法》规定,审计工作的底稿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我们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发现问题的就不要上底稿,而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且无具体的检查措施,造成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

现场审计时,我们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编制底稿,查不出问题则不需要编制底稿,这样审计工作底稿就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我们审计人员全部审计过程,有的审计事项是否实施审计难以反映,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能有效防范,检查风险增大。

一旦审计过的单位暴露出新的问题,便无法分清审计时是否检查过这个环节,是谁检查的,是通过什么方式检查的。

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审计责任无法追究,审计工作往往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

因此,急需一种文本来记载和反映我们每位审计人员的查证过程,继以对审计实施阶段进行质量控制,防范风险,分清和追究相关责任。

《办法》规定审计日记的要素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分工、实施审计的日期、审计工作具体内容、索引号和页次”,其中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又包括“审计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审计查阅资料的名称和数量、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以及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这一现场审计的“记录仪”清楚地记载了我们每位审计人员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样,是一种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它既可以督促我们每位审计人员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关注和提前防范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降低检查风险,减少“秋后算账”,又可以通过审计组长或委托的审计人员对上述事项的检查复核,形成第二道关口,进一步减少由于重大审计误差导致有关总体审计结论错误的可能性。

如果审计复核时需要进一步落实某个情况,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找到执行这一事项的审计人员继续予以落实。

即使被审计单位事后暴露出新的问题,也可以分清是我们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还是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应承担的会计责任,尤其是现在一些单位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有可能给我们审计人员带来的审计风险,应运用审计日记就可以规避我们的审计风险;如果是审计责任,也可以清楚地知道是我们审计人员个人的问题还是是审计组长制定的审计方案的问题,是哪一个审计人员的问题,应该承担何种责任,避免了由于责任主体的模糊导致的追究对象的缺位。

2)审计日记能够检验审计方案执行是否到位、制定是否科学和合理

由于审计日记是每名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分工和要求编写的,因此,审计日记既可以体现我们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审计方案制定水平的高低,成为检查、评价审计方案的载体。

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审计组长检查审计日记,一是可以反映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做了没有”,即审计目标是否达到,重要性水平是否确定,审计风险是否评估,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以及采用的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在审计中得到执行;二是可以反映审计方案“这样做行不行”,即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合理、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全面、重点审计事项有无遗漏及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

通过检查,审计组长可以随时掌握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这样一来,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紧紧地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日记能够为审计报告提供详细准确的“注解”和应有的依据

我们的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在:

一是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依据不充分;二是审计评价“出处”不明;三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

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运用的审计方法等,我们审计人员在编写审计日记时已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反映出来,保证了审计报告中此项内容的依据充分;审计评价意见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它是审计报告的核心,由于审计日记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已记载审计情况、职业判断、查证结果以及我们审计人员的初步评价意见,保证了审计报告最终的审计评价意见来源明了、出处清楚;实际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