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819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docx

环境描写作用初一

环境描写的作用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1、艺术手法鉴赏

2、语言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

2、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小说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

而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

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环境描写的概念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考点2:

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考点3:

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考题型:

(1)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说说文中环境描写的好处?

(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比较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某种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帮助塑造人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或为下文埋下伏笔。

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切不可生硬直接套点。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分析以下文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选自鲁迅《孔乙己》)

 

【答案】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预示人物悲剧命运。

【解析】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例题2】

【题干】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衬留学生的丑陋形态。

【解析】那一群扭捏作态的“清国留学生”与那美丽的樱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

对比之余,不能不使读者感到“清国留学生”令人作呕的丑态跃然纸上。

【例题3】

【题干】选自鲁迅《故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

【解析】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例题4】

【题干】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选自莫怀戚《散步》)

文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这是环境描写。

这句话描绘了初春田野的美丽景色,渲染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并为下文一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做铺垫。

【解析】这句话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春意中透露着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

同时这么美丽的春景,为我们的散步提供了场所。

然后再结合环境描写的答题要点即可。

【例题5】

【题干】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解析】文章多次提到菊花,象征着人生百态,但无论是何种姿态都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选自沈从文《边城》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文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衬托翠翠此时的孤独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解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

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巩固】

契诃夫《变色龙》:

四下一片寂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答案】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解析】只用寥寥数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这种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逢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的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

因此,鞭挞奥楚蔑洛夫性格,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拔高】

做父亲

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

小鸡!

”叫了起来。

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

“买小鸡!

买小鸡!

”其中又混着哭声。

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

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

“买小鸡!

买小鸡!

”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

“买小鸡!

买小鸡!

”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

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

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

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

“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

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

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

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

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

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

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小鸡卖几钱一只?

”“一块洋钱四只。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

可以便宜些么?

”“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7)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

要买!

”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

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

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

”“没有还价!

(8)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

“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9)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

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

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

”“没有还价!

(10)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

——”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

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1)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

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

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

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2)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

“你们大家说‘好来!

好来!

’‘要买!

要买!

’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13)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

我继续抚慰他们:

“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

但你们下次……”

(14)我不说下去了。

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

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题干】第(11)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特点:

和平美丽(安详、怡然)。

用意:

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

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失落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景物的描写作用。

在这里,这么美好的景物与孩子因没买到小鸡的失望心情作对比。

课程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环境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

2、答题方法:

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3、一般格式:

通过描写天气、景物或格局、陈设、民俗民风等具体环境,交代了……/渲染了……/烘托了……/为下文……做铺垫。

 

课后作业

【基础】

1、环境描写可以分为几类?

 

【答案】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这是本课一开始讲的基础知识,是记忆性知识。

2、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什么?

 

【答案】

渲染某种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帮助塑造人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或为下文埋下伏笔

【解析】这是本课一开始讲的基础知识,是记忆性知识。

【巩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件小事

鲁迅

(1)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2)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3)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

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

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

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4)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

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

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5)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

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6)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

走你的罢!

(7)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8)“你怎么啦?

(9)“我摔坏了。

(10)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

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11)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

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12)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13)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14)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15)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16)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

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想到自己。

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

奖他么?

我还能裁判车夫么?

我不能回答自己。

(17)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

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⑵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题干】文中划线的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风停了,路上还如之前一样安静,与作者内心的愧疚形成对比,衬托我当时的复杂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这是与作者当时心情成对比,衬托他的复杂心情。

【拔高】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王悦译

(1)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

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2)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

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

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

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3)“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4)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

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

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

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5)“爸爸,停一下车好吗?

”我说。

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

“请停车!

”我大叫起来。

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6)“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7)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

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

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

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

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

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

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

(8)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

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

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

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

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

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9)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

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10先令。

(10)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

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

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

……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

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

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11)“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

”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12)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

“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

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题干】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表达作用?

(2006河北)

 

【答案】自然环境描写。

写出了水流湍急,烘托了童年时的“我”学游泳时的勇敢。

【解析】此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水声大,河中央一团团泡沫向下游奔去,说明水流急,而水流如此之急,“我”却无惧,烘托出“我”的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