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8372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FeB.AlC.SiD.O

2.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原子中,原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概率大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硫酸铜B.金刚石C.水D.氢氧化钠

7.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8.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B.水蒸发,分子间隙增大

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9.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原子质量是30.97B.Cl表示一个氰原子

C.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④中x可能为8

1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3.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x的值是。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填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14.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共有三种元素,其中与钾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不同。

1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3)原子序数为1、6、8的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6号元素的化合价是。

17.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

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构成的物质。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运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④(填句子前的序号)。

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C解析:

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3.A解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直接关系。

4.D解析: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C正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D正确。

5.C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硫与氧分子接触的概率不同,故A正确;闻到花香是分子不断地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故D正确。

6.C解析: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7.C解析:

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说法正确;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说法正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说法错误;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D说法正确。

8.C解析:

金刚石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间隙增大,故B说法正确;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一定不变,故D说法正确。

9.C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A错误;Cl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所以Cl可以表示一个氯原子,故B错误;磷和硫的汉字名称偏旁是“石”,氯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磷、硫、氯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属于同一周期,故D错误。

10.A解析:

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故A正确;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11.D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②表示的粒子是Na+,故B错误;③表示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易得电子,故C错误;④表示的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x=7时,表示氯原子,x=8时,表示Cl-,故D正确。

12.B解析:

由原子结构图可知,所给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A正确;钠离子和镁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故B错误;Na和S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钠显+1价,硫显-2价,化学式为Na2S,故C正确;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正确。

13.

(1)9

(2)AC

(3)B

(4)CD

14.CNa2S

解析:

原子中的质子数(圈内数值)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微粒共表示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其中与钾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元素是硫,C元素是钠,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硫原子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显-2价,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其化学式为Na2S。

15.

(1)原子分子

(2)A

(3)①7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质子数

解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3)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2+8+x,解得x=7;②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

16.

(1)9.012金属

(2)质子数不同。

(3)H2CO3+4。

解析:

(1)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012,它的名称中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原子序数为1、6、8的三种元素分别是氢、碳、氧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由于氢显+1价,氧显-2价,由化合价原则可推出其中6号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

17.

(1)O2(或C2H5OH,名称也可以)Cu(或C,名称也可以)

(2)失去

(3)ad

(4)①2H2+O2

2H2O、Fe+2AgNO3===2Ag+Fe(NO3)2、

2HCl+Ca(OH)2===CaCl2+2H2O(任选两个即可);

②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裂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铁原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银原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任选一个即可)

解析:

但同时结合的是物质微观结构相关的知识。

(1)上述物质中铜和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和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

(2)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相差很大,电子的质量很小;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

(3)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的种类会发生改变,食物腐烂和红磷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了变化。

(4)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格式和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