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843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承德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承德联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各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民版必修一—选修1、2、3、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夏本纪》记载,启日:

“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汝等)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子则帑僇女。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这反映出

A.诸侯割据威胁了夏朝统治B.启以战争形式警示其他势力

C.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讨伐战争削弱了夏朝的统治

2.“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代中国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更不用说继承娘家的财产了。

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女皇、女王是很普遍的。

这说明

A.中世纪欧洲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B.忠君思想造成中国妇女地位低下

C.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较大D.中、欧在女权问题上无共同之处

3.中国史学家柳翼谋曾评论道:

“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国家形式之进化也。

”这里强调的是

A.郡国并行制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B.三公九卿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

C.秦朝的思想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D.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时代潮流

4.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独断》中记载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这一称谓的由来反映了

A.皇权神圣不可侵犯B.皇位继承不可更改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之意即上天之意

5.“自(汉)武帝之后,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

霸(人名)以丞相举史高为大司马,故以越职责之。

”材料所述表明

A.大司马与丞相权力处于平等地位B.中朝的设置削弱了丞相权力

汉设中朝的根本目的是限制皇权D.武帝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职官考七》记载:

“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候御史,御史竟往门外收采之,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

风闻访知。

”此被称为“风闻奏事”。

这一制度

A.使御史台变为一个执法机构B.使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

C.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皇帝集权D.行使违法行政现象得到了纠正

7.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

A.科举制为人们参政提供了重要渠道B.士族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C.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更具有进步性D.唐朝全面承袭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

8.有学者指出唐朝最终结束了家国一体和贵族门阀政治的国家体制,开启了皇帝一官僚政治体制。

”材料反映出唐朝

A.通过实行制度创新革除了门阀政治B.创立了封建皇帝制和官僚政治制度

C.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转型D.终结了封建割据和察举制度的弊端

9.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D.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尊

10.有史料记载,“向来军机处交出公文,签发马上飞递者,定限日行三百里,遇有最紧要事件,始以日行六百里字样加签。

公文缓急既有不同,则递送迟延处分亦当分别差等”。

这说明军机处

A.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B.简化了行政手续,办事效率较高

C.侵夺了其他行政部门的职权D.有利于改变明清官场的懒散作风

1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以后,美国公使顾盛说:

“在中国,我发现英国已经获得使她的臣民绝对地排斥在中国司法权之外的条约。

我认为我有责任代表美国公民坚持类似的豁免。

”这反映出

A.美国要在中国获取相应的治外法权B.美国要仿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的司法主权已进一步遭到破坏D.美国已经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2.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为列强所接受。

这表明

A.该政策未对列强在华权益造成损害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达成了高度一致

C.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D.列强在侵华问题上以美国马首是瞻

13.黄海海战以后,有人披露,“据日人自称,(损失)极鲜极微。

殊不知日舰归航之时,常尽作伪之能事,将被弹之孔,用涂色帆布加以隐藏,令外人无从见其受伤”。

这一披露表明

A.北洋舰队在海战中稍处于上风B.双方在海战中都有一定损失

B.日军在海战中损失亦较为严重D.甲午战争中国政府输于腐败

14.甲午中日战争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供认:

“决不可让日本渗透到中国的心脏而在中国攫取立足点……为俄国的最大利益着想,要求维护中国的现状”,因此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

这里的“立足点”是在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5.义和团运动时,据当时目击者记载,“乡民适趋市集,七十余人悉絷以来,伪饰优伶冠服儿童戏物,被(义和团)指为白莲教;下刑部一夕,未讯供,骈斩西市。

有妇人宁家,亦陷其中,杂诛之,儿犹在抱也”。

这一记载

A.表明义和团运动没有得到民众拥护B.意在抹杀义和团运动的正面影响

C.对义和团运动做出了较客观的评价D.反映出义和团运动有滥杀无辜现象

16.七七事变第二天,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发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

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这一电报的发出

A.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强大心理震慑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解决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矛盾D.表明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已经形成

17.1937年,115师发出告捷电:

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军被击毙者尸横遍野。

这一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

C.改变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的状态D.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8.右图信息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B.在社会生活上具有理想主义性质

C.具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倾向

D.其政权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封建化

19.有学者描述道,“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中华民国就诞生了”。

这一缺口的打破

A.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B.是西方列强保持中立政策的结果

是革命党人长期准备的结果D.给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以可乘之机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1914年被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1916年又被大总统黎元洪恢复。

1917年被张勋破坏,1922年被曹锟、吴佩孚再度恢复。

1925年,段祺瑞政府称“法统已成陈迹”,《临时约法》再次被废除。

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法制发展曲折B.《临时约法》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

C.近代中国战乱法制缺失D.《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法制化的丰碑

21.五四运动时,学生发出宣言:

“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

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这一宣言

A.立即引发了各个阶层的广泛响应B.有利于推动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C.表明五四运动具有民主与科学精神D.反映出学生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

22.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以下是其在1929年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一首词

A.表明红军具有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

B.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取得一定成效

C.表明“城市中心论”不符合革命实际

D.反映出革命已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23.毛泽东说: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A.曰本侵华使蒋介石无暇分身B.军阀割据给中国革命以有利条件

C.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正确领导D.共产国际对中共革命策略的认可

24.有人在博客中写道,水的优点在于亲近草根。

西装革履的老蒋部属,不可能和衣衫褴褛的草根工农“煮酒话桑麻”。

后来终于“水漫金山”,老蒋只好逃往台湾。

“水漫金山”反映出

A.蒋介石及其政权没有群众基础B.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其政权灭亡

C.统一战线是革命成功的保障D.群众基础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

25.中共在1946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规定:

“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这一规定表明

A.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已经形成B.民族自治地区可享有一定的立法权

C.各民族形成了推翻反动政权的同盟D.中共民族政策已得到少数民族认可

26.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编《百家姓》这样写道•……同是一姓分阶级,阶级斗争不能忘。

紧跟领袖华(国锋)主席,誓为人类求解放。

”这反映了

A.一些“左”倾错误仍在继续B.华国锋仍在搞个人崇拜

B.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D.思想领域完成拨乱反正

27.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相继通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据不完全统计,到中共十六大前夕,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法规共8000多部。

这表明

A.之前依法治国理念没有真正实施B.新时期人民对依法治国比较期盼

C.国家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深入D.新时期政府的立法职能逐步完善

28.武当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台湾倒角庙宇众多,玄天上帝信仰也十分活跃,所以国家批准把武当山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这一决策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岸关系现状B.增强了两岸高层对祖国统一的认可

C.有利于增强两岸的文化认同感D.促进了两岸高层之间的政治交流29.“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根到底,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践和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由此可见“上海精神”

A.巩固了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同盟B.推动了区域内的和平和发展

C.有效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D.表明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多边外交

30.雅典伯里克利改革初期,由国家给予陪审法官每日生活津贴;后来,这一薪给制度扩大到大多数公职,甚至发放观剧津贴。

这一做法

A.表明伯里克利改革代表雅典中下层平民的利益

B.基本实现雅典民主政治生活的普遍自由和平等

C.体现了伯里克利改革在分权制衡制度方面的创新

D.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物质保证

31.罗马法中规定,“要是你的父亲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件价值较高的物品,下列做法是合乎情理的:

要么你把钱退还给买方,并在审判员的主持下收回售出的物品;要么在买方同意的情况下,支付你按实际价值计算少收的部分”。

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体现出了对诚信的保护

C.维护了广大平民的利益D.注重维护交易的公平性

32.1688年,英国“通过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双方长久以来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中的“妥协”

A.有助于塑造新的政治模式B.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使英王的行政权基本丧失D.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基础

33.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一种国家权力管理和国家机关运作的合理模式”。

材料所说的“合理”主要体现在

A.首创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宪政制度B.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C.实现了中央政府机关的权力分立与制衡D.实现了对民主权利的保护

3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

该法律

A.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B.使德意志又回到封建专制状态

C.直接导致了欧洲局势的紧张D.强化了军国主义对德意志的影响

35.法国学者佩特拉契克曾说,“(1848年)马克思以可靠的事实为根据,建立了‘真正人道主义’的理论,并确定了实现‘真正人道主义’的实现手段”。

材料中的“真正人道主义”理论

A.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B.推动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直接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36.巴黎公社成立以后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

此规定

A.保证了委员办事的高效B.说明实行了直接民主

C.便于委员接受人民监督D.保证了委员廉洁公正

37.巴黎公社曾经于1871年4月颁布“人质法令”,按照该法令,任何凡尔赛军的帮凶都将成为“巴黎人民的人质”;第5条更进一步指出,任何被凡尔赛军处决的战俘或巴黎公社正规政府的游击队员,都将导致三倍的人质被处决。

这说明巴黎公社

A.以立法来表明政权的立场B.对反革命行为进行坚决报复

C.孤立凡尔赛军的措施偏激D.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38.俄国二月革命后,广大工农群众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

这主要反映出

A.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B.布尔什维克党缺乏群众基础

C.小资产阶级独自掌控了国家政权D.革命形势因此而出现了逆转

39.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14年7月25日--8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南美五国的访问,除强化日本与中南美国家的合作关系外,主要是为2015年日本参与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拉票。

这说明日本

A.开始与美国争夺拉美资源B.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出现破裂

C.意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D.已再次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40.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回忆录中说:

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后,“对外国舆论来说,我国突然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主角。

人们再也不把它当作一个跑龙套的了”。

法国由“跑龙套”到“主角”的变化,反映了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开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C.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D.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了反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40分。

其中第41-42题为必做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3分,共25分;第43!

46题为选做题,每小题15分,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下面方框涂黑,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1小题计分,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人民民主问题上,毛泽东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途径。

……民主作为政治诉求往往是理念的、抽象的,但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却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

一个执政党要把自己关于民主的理解从诉求变为制度,往往要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很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日内瓦会议后,中国的外交方针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转变到“必须走出去”。

这是周恩来根据他在日内瓦会议期间观察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向中央提出来的。

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

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很希望我国能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

”毛泽东十分同意这个看法,说: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打破西方封锁和包围的决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的?

(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走出去”方针的主要政治条件。

(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

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为使各阶层在城邦中协调地生活,梭伦以仲裁者的姿态力主对立的双方以一定权力范围为界限,实行权力相互制约,以图达到权力和谐。

为此梭伦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四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并使相互制。

——整理自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1787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写了一篇文章为美国的新宪法辩护,其中有20页在谈论雅典民主。

亚当斯谈论的主要是梭伦的民主,而非现代学者们熟知的从克里斯提尼到德摩斯梯尼时代的雅典民主。

当不得不提到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时,也只是作为过度民主的典型来警告那些支持大众民主的人们。

——整理自王志超《雅典民主对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权力运行的特点和作用。

(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亚当斯推崇梭伦民主的原因。

(6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旧贵族阶级不断没落屈原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出任左徒,实行改革,针对当时旧贵族把持政权、骄奢淫逸、误国卖国的行为及“背法度而心治”(不用法度,而凭主观意愿治理政事)的社会现象。

屈原在执政时期进行内政改革,坚持依法治国,提出“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的主张。

为使改革深入发展,屈原起草了楚国大法。

但是,由于旧贵族势力的顽固不化、楚怀王的昏庸无度及内外政敌的勾结破坏,屈原的内政改革没能最终完成。

楚国最终为秦国所灭,这造成了屈原的政治悲剧和楚国的悲剧。

但是,这悲剧正体现出屈原一系列内政改革的主张,是同楚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是富国强兵的主张,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整理自陈开梅《论屈原的内政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分析屈原进行内政改革的背景,并概括其采取的举措。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屈原的改革?

(6分)

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从理性的观点解释了法的概念,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由事物的性质所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就是法。

在这点上,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

”专制政体是根本违反人性的,应予摒弃。

共和政体虽然建立了平等关系,但是君主政体比它更具优点,因为事务由一个人指挥,执行起来就更迅速。

在君主政体下,君主应该温和。

……中国的皇帝不得不有所专制。

然而,这种专制毕竟是徒劳的。

孟德斯鸠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仍是个专制国家,其原则是恐怖。

材料二伏尔泰说,社会是否合理,取决于法律的好坏,而法律则由立法者的利益和感情所决定。

因此,要寄希望于掌握立法的开明君主。

他对专制君主深恶痛绝,对共和制也采取否定态度。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之一;当欧洲还处在野蛮时代时,中国的政府已经在培养美德,制定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思想的异同。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人对中国政治认知的因素。

(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对欧亚大陆的一项有效政策必须具有一只远东的锚,对日本来说,美国一直如同一把保护伞。

在这把保护伞之下,日本得以平安地从毁灭性的战败中恢复过来,重获其经济发展的势头,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取得了世界首要国家之一的地位。

在欧洲,美国集结重兵,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军对峙的状态。

——整理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日本成为美国“远东的锚”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政策产生的影响。

(9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南北战争爆发后,相当多的黑奴自愿为自身自由而协助联邦作战,但对如何处理占领地黑奴观点上仍有所冲突。

林肯一开始收回某些将军自行发布的解放黑奴命令……林肯认为,解放黑奴是种具有风险的政治行为,因为仍有部分畜奴州效忠于联邦,且战争初始的目的集中在保护联邦的完整而非解放黑奴。

基于如此,这份宣言(1862年9月林肯颁布的《解放黑奴宣言》)当时只是份由林肯自己理解为以三军统帅的身份所发表的军事命令,而非由国会公布具同等地位的法案或宪法增修条文。

——《坚定的废奴主义者——林肯》

(1)根据材料,概述林肯对黑奴自由问题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前后不同态度的原因。

(9分)

(2)在美国“最伟大的美国人”的票选活动中,林肯被选为第二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居第二位的主要理由。

(6分)

 

承德联校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2C3D4A5B6B7C8A9C10B11A12C13C14B15D16B17A18B19C20A21B22B23B24D25B26A27C28C29B30C31D32A33C34D35D36C37B38A39C40C

41.

(1)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保证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都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能够当家做主。

(分)

(2)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并得到巩固;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获得了国际力量的支持;日内瓦会议扩大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6分)

42.

(1)特点:

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

(3分)作用:

协调了各阶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和谐。

(4分)

(2)梭伦民主制度中的权力制约机制符合美国宪法所规定的三权分立体制;梭伦民主中实行按财产等级分享政治权力符合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要求;伯里克利时代的过度民主方式不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6分)

43.

(1)背景:

战国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屈原受到楚怀王重用;楚国旧贵族把持政权、骄奢淫逸、误国卖国;当时出现“背法度而心治”的现象。

(6分,任答三点即可)

举措:

依法治国;“举贤授能”;起草楚国大法。

(3分)

(2)屈原的改革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遭到敌对势力的破坏’改革没能使楚国实现富强。

(6分)

44.

(1)同:

都主张法治,反对专制,倡导开明君主制。

(3分)

异:

伏尔泰否定共和制,而孟德斯鸠并不否定;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统治持肯定态度,而孟德斯鸠持否定态度。

(分)

(2)因素:

两人的思想主张、知识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制约;英、法两国不同国情的影响;时代背景对两人认知水平的影响。

(6分)

45.⑴原因: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占领并实现了对日本的控制;日本希望在美国扶助下恢复和发展经济。

(6分)

(2)影响:

加强了美苏对欧洲的争夺,不利于当时世界局势的缓和;动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加剧了亚太局势的紧张。

(9分)

46.

(1)态度变化:

由内战爆发初期反对以武力解放黑奴到内战中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

(3分)原因:

之前是担心以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