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96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docx

学习辅导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学习辅导

(1)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中央电大教育学院 孙福万

  学习提要: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框架

  二、概念解析: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三、概念解析:

人文社会科学

  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

  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

  六、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七、两大科学部类交叉融合的趋势:

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例

  八、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框架

  主持人: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全面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兼通文理,善于综合掌握和创造性运用信息、知识的人才,成为激烈的国际性竞争的焦点。

为了造就适应全球科学文化发展潮流、适应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希望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创新课程的开设,让大家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在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岗位上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开展创造性、综合性教育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这次系列学习辅导,由本课程文字教材的主编胡治华老师和我共同讲授。

本讲座共计六讲,分六个专题,重点讨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现在我们就开始“第一讲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胡老师,据我所知,多数学习者对社会科学的概念比较熟悉,一部分人了解人文科学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感到陌生。

南京大学的丁柏铨教授和您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材《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主编,我们首先想请胡老师就这本教材内容的轮廓和重点作一些说明。

  主讲人:

  人文社会科学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1998年4月北京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

有所小学让学生填家庭情况表,其中有“家庭出身”一栏,小学生都填成“医院出身”。

年轻的老师指导说:

“‘家庭出身’要填父母是干什么的。

”再次收上表格,学生有填“家庭出身:

开会”,有填:

“家庭出身:

打麻将”,有填“家庭出身:

炒股票”等等,五花八门。

看到这条消息的小学老师议论纷纷。

有的说小学生太幼稚,有的说老师水平低,有的说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令人担忧;还有的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要求学生填什么家庭出身压根儿就不对。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要是掌握一点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就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类时刻都会碰到的问题。

丁柏铨老师和我主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创新课程开发的任务,编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参与编制课程考核说明,为的是试图向同学们提供一幅进入人文社会科学茫茫大海的粗线条的导航图。

  我们以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应当讨论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三、人文社会科学同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出于这种考虑,当初编写《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材的时候,就把全书分为三编,分别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二、概念解析: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主持人:

  教材的绪言中说: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与自然科学相联结、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科学”,是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化之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称。

这个概括包含着好几个相互关联着的基本概念。

  主讲人:

  我们先来看看人文科学这个概念。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人文”是同“天文”相对举的;现代人又常常把“人文”与“自然”对举,如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等等。

总之,“人文”通常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

可以说,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请注意,人文科学特别是对人的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主持人:

  社会科学呢,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主讲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关于人和社会的学问原先是不分家的,慢慢的分了家,越分越细,然后发现它们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实在难以划出一道鸿沟,于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在较高的层面上走向综合。

特别是20世纪中期之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交叉渗透,出现了某种一体化的趋势。

自然而然,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也就形成了,逐步普及了。

  三、概念解析:

人文社会科学

  主持人:

  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确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现代人文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深刻内在联系,难以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

比如,在我们中国,一般都把历史学列入人文科学,所谓文史哲一家,文史哲都是人文科学。

而国外有学者认为历史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跟社会学是一种类型的。

细想起来,后一种意见并非毫无道理。

  主讲人:

  还要看到,当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上滋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比如属于人文科学的历史学可以与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相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社会学,又可以同任何一门人文科学组合成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这些新兴学科就像一条条纽带,更紧密地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结为一体。

  主持人:

  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我国的传播有个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发了一个《共同纲领》,其中的一条是:

“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可是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我国并没有流行开来;一直到前些年,这个概念才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1998年9月,江泽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题词,鼓励该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庞大学科群。

它的主干学科有哪些?

国内外众说纷纭,均无定论。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材综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各种意见,以下学科可以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学、情报与文献学、地理学。

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主讲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领域、角度和层次不同。

  哲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以及人的本质。

  历史学研究已经过去了的时间中的人。

  文艺学关注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研究“审美人”。

  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奥秘,当代法国一位语言学家把语言学的核心课题定位为研究“语言人”。

  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人们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看到的是“复杂人”。

  人类学家考察人类的生理特征和文化特征,人类学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人”的来龙去脉。

  社会学家讨论人类的群体生活状态,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

  经济学解释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往往以“经济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治学阐述人类社会权力关系,研究“政治人”。

  法学研究人类社会强制性规范,探讨“法制人”。

  教育学追寻人的培养和发展规律,研究“学习人”。

  主持人:

  传播学,顾名思义,是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

然而,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美国学者施拉姆指出,传播学不仅研究信息的传播,而且研究人;因为传播是人的一种行为,信息的生命和含义是人赋予的,研究信息传播,必须研究人与人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研究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等等。

信息时代揭幕以后,有的学者开始把传播学的研究焦点定位于“信息人”,已经以“信息人”为主题推出初步的研究成果,引起其他学科的关注。

  带有综合性的管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调控,它的研究焦点,随着其他学科对人的研究的发展而发展;从自然人、机器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还在不断拓展、深化。

  主讲人:

  总的来看,除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人的方方面面和整个客观世界之外,其它多数主干学科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与社会的某个特定领域,这些角度和领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相互交叉重叠,所以,各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渗互补,构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开放型的主框架。

  为了叙述和掌握的方便,可以借鉴传统的学科结构层次分类法,把上述主干学科即“门类学科”划为一级学科,把分别从属于各主干学科的“专业学科”划为二级学科,把分别从属于各专业学科的“分支学科”划为三级学科。

应当指出,单一的分类视角,不可能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大系统的结构体系,作出完善的概括和描述,何况人文社会科学正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

学习者应该留意其他的分类结构模式。

  主持人:

  一句话,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同现代科学体系中另外一大科学部类也就是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主讲人:

  对于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有多种划分方式。

一般人习惯于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

以人中心的人类世界和以大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

由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相应分化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

为了概括和叙述的方便,我们这儿就用最简单的“两分”式。

  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

  主持人: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西方自然科学界不少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拒绝承认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

诺贝尔奖至今只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经济学颁奖。

在我国,尽管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钱学森对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给予很高评价,但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仍然只是自然科学。

  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另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怎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讲人:

  我们先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具有一切科学都具有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

科学是人类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这几条便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共通点。

  头一条,是把科学理解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这是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这就是说,人类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阶段性成果,而不是认识的终结;科学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后浪推前浪的长河。

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吧:

为了破译生命之谜,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2000年6月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2月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分析结果之一是人类基因组共有3万至3.5万个基因,远远小于原来10万个基因的估计。

可以预见,随着生命科学发展,这个领域将有许多新的发现。

基于无数这样的事实,当代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指出,科学知识具有某种暂定性、假定性。

自然科学一直被公认为是“硬科学”,它的成果也只能说是阶段性的,有待发展的。

同样,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总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它所包含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主持人:

  对科学另一个重要的认识是:

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也就是说,人文社会科学以一种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知识形态,概括了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

教材为什么说“从14世纪到19世纪是人文社会科学各基本学科逐步成型、独立发展的时期”?

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便是各基本学科逐步形成了专门的理论知识体系。

  主讲人:

  科学的共通性还有两条,一条,科学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总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活动;这种社会行为、社会活动的价值和灵魂在于创新。

科学的这一本性,在当代表现得越来越充分。

另一条,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他又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下面我们还要展开来说。

  主持人:

  弄清楚“科学”的内涵,建立对“科学”的正确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具有上面所说的四个方面的属性。

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否认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的意见?

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出自对“科学”的片面认识。

  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

  主讲人:

  当然,人文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又是有所区别的。

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除了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之外,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但要像自然科学那样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而且通常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判断,也就是通常还要回答“合理不合理”、“应该怎么样”。

也就是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着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

  正因为如此,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就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各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进而也就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有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时候,总是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使研究成果打上时代的印记。

因此,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形成或是运用,都不能与特定时代的背景性因素相分离。

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分点。

  主持人:

  其次,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民族性具体表现为不同民族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

一个民族的独特民族文化精神必然向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渗透,这样,民族性也就必然反映到一个民族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中来。

  还有,人文社会科学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往往可能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背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可能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但是,在谈论人文社会科学可能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时,一定要区分种种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性和可能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的问题,教材谈得比较充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六、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主讲人: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方面,总的来说也有明显的区分度。

简单地说,自然科学一般采用实证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往往还要借助理解、领悟、阐释、评价的方法,追求在研究成果中体现事实与价值、数量与质量、真理性与合理性的辩证统一。

  教材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适用的一般研究方法,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种“一般方法”有个共同点:

它们的两端中的一端同讲求实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一致,另一端同讲求感受、体验、领悟的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通。

把处于两端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融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共同特征。

  主持人:

  进一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形成,取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我们刚才说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通常包含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判断,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合理不合理”、“应该怎么样”。

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但要运用理性批判、定量研究、技术分析这一类认识方式,而且要运用情感激发、定性研究、直觉领悟这一类认识方式,更要把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技术分析与直觉领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讲人:

  这里我们举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变为例。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对于经济活动中的人是十分重视的。

此后还有学者强调,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问,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

然而,20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许多学派,背离这一理论研究传统,通过把人假设为“自私的经济人”的方式,抽去了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结构,排除了对人的价值、信仰、道德和情感的分析,专门处理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使经济理论日益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变成了“象牙塔”之中的“黑板经济学”。

教训激发反思。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许多学者再度重视经济现象与道德、文化的关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有所调整。

  以人与社会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方面,要求对各种科学的认识方式进行辩证综合。

  七、两大科学部类交叉融合的趋势:

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例

  主持人:

  上面我们讨论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相反,由于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也越来越多地被打上了人的印记,两大科学部类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若干主干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都具有兼跨两大科学部类的特点,心理学等还被认为主要是从属于自然科学部类的学科。

这是当代科学文化综合化潮流的具体表现。

  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强调指出,自然,人类、科学都是统一的;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主讲人:

  我国从1996年启动的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7个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聘请5位人文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为首席科学家,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携手攻关,综合运用文理两大部类的知识资源和科研方法,从各个角度进行探索、论证,历时4年多,先由近及远弄清周代和商代的历史年表,最后跨学科的工程专家组推定公元前2070年为夏的始年。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学综合创新行动。

  当代知识分子都应当突破“固守学科阵地”的经院式狭隘视野,建立完整的“大科学”观念。

  八、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

  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把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概括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等八条。

胡老师,您看能不能把这八个方面浓缩一下呢?

  主讲人: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功能,二是价值导向功能,三是调控管理功能。

这样的表述,基本精神同教材是完全一致的。

  主持人:

  先说认识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提高人们对于人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水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既是对人与社会的具有真理性和合理性的认识,又是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规范,并且不断地在新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前进。

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合理地改造社会。

面对极为复杂的人文社会现象,人们不能不借助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去进行观察、分析、解释、反思、预测,从而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规范自身的社会行为。

我们常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认识功能的重大意义。

认识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主讲人:

  二是价值导向功能。

  集中地表现为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

我们一再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同价值判断直接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一般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标准。

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地建构着人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也就是不断地弘扬对于人的品德、情操、境界、人格具有教化和熏陶作用的人文精神。

在自然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今天,到处都在反思“重科技,轻人文”所造成的“半个人”现象,到处都在呼唤人文精神:

在认知领域中召唤实事求是,在道德领域中召唤良知,在情感领域中召唤美;人文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主持人:

  德国一位大学校长,把自然科学比作是飞快行驶的时代列车,又把人文社会科学比作是这部列车的司机——这是很有眼光的。

  主讲人:

  三是调控管理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至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调控方面,在人的自我调适方面,在探索科学管理,运用调研、决策、咨询、评估等途径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参与作用。

比如人与自然关系,我们以前老是讲改造,讲征服,结果招来了惩罚,连母亲河、母亲湖都和我们翻脸了,人文社会科学引导我们进行反思,发现人和自然应当是朋友,应当是好朋友,中国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完全可以作出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现代阐释。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提高社会各个领域的调控管理水平,是一件大事。

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专家估算,仅提高管理水平一项,中国就可提高劳动生产率30%以上。

这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用武之地。

  主持人:

  刚才我们从研究对象、目的、原则、方法、功能各方面,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作了简要的概括,这些内容,还有教材中讲得比较充分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正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材第一编的重点,建议大家按照学习辅导中提供的线索,认真学习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