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9777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docx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

教学园地

11-242308

                                   高考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题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揣摩推敲诗人炼字炼句的技巧。

2、明确炼字、炼句题的答题步骤与规范。

教学重点:

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诗歌语言鉴赏考查角度: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三考查方式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②某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提问变体:

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哪一句)?

⑤某字(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四、导引题

   例一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作王安石推行新法遭到废除,自己离职出京之后。

这首词中有一个字起到了统帅了全词的内容,这个字是哪一个字?

试简要分析。

答:

这个字是“闲”。

(1分)表面写茅屋之“闲”,实是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渲染出了环境的清新自然、淡泊恬静,(1分)而且点出了被贬谪后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旷达的情怀(1分)。

与下阙的“午醉”“黄鹂两三声”遥相呼应。

(1分)

炼字题答题规范:

1、含义(解释字、词含义)2、点明手法(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

3、表达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词赏析: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

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

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

例二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应是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赏析其妙处

答案:

绿肥,指枝叶茂盛。

红瘦,花朵稀少。

这里的“肥”和“瘦”,使用了拟人、借代的手法。

词中把用来写人的“肥”、“瘦”二字,如今却用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

鉴赏点

①景物特点:

暮春时节,枝叶繁茂,百花凋零②表达技巧:

拟人、借代、对比③主观感受:

诗人——惜春伤春;读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咀嚼。

炼句题答题规范:

1、       句意(解释句意)

2、点明手法(点明手法及表达效果)

3、析情感(放入具体语境从内容、情感(主旨)、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五、课上巩固:

1、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黄书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其妙在何处

答案:

“寒”表面天气或环境寒冷(1分),实际上是写因离别而引起的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

(1分)一个“寒”字形象准确地传递了诗人的一片离情(1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分)。

赏析:

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地面景,次句写天空景,第三句写近景,末句写远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

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

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而加浓。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冬夜  黄 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水满玉瓶。

明人李攀龙评论此词说:

“叙冬夜之景,在胸中流出。

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

”请结合这段话,对词中“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这句话作简要评析。

答:

词人将梅花拟人化,突出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将梅花做为知己,表达了对梅花身上所体现出的凌霜傲雪、高洁不俗风骨的追求。

赏析: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

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

起二句云: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

“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

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

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

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

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

“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

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

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

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

此语奇警,设想绝妙。

接下去二句说: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

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

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

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

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蕴意深远,饶有余味。

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

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项学案

(二)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一、检测语言

易:

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

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

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

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

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答: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4分)

答:

 

 

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1)

 

(2)

 

难: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提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

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

一种水草。

②酲:

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

狎(xiá):

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 )的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小结:

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

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

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

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

(答:

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

(答:

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

(答:

“乱”字。

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答:

“锁”字。

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

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

请对“闲”字简要赏析。

(答:

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

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

我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答: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答:

 

 

 

难:

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

答: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

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

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答:

 

难:

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08【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答: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

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4分)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难: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

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