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02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docx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

一、考点:

(一)

  1。

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或论证角度。

  5.议论文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二)课时安排:

4课时

二、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论据分为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

2、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3、论证方式:

立论:

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驳论:

通过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4、议论文结构的一般形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论点分为: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是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判断句。

1、找出论点的方法有:

(1)看标题,判断是不是论点;

(2)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

(3)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

(4)看中间,找提示性的语句;

(5)根据文意自己进行概括.

2、概括中心论点的识别: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三)议论文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

一般包括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史实、确凿的数据等。

2、道理论据:

一般包括人们公认是正确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俗语、原理、定理等。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与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总体句式:

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1)举例论证作用:

答题思路: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用:

答题思路: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作用:

答题格式: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作用:

答题思路: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作用:

答题思路: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五)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

(1)并列式

(2)总分总式

(3)递进式。

(六)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1、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2、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1)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

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

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

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不宜详细叙事。

否则会喧宾夺主。

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3、问题: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

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4、问题: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回答“是”或者“否",然后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七)议论文文段结构作用

1、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2、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3、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4、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3、议论文文段结构作用:

  1、

(1)引出下文;

(2)总结全文;(3)承上启下.

  2、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

“结尾的作用”回答。

 三、典型题答题技巧

1、问题: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例子:

“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

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

“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

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

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2、问题:

.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例子:

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用是什么?

答:

(1)比喻论证。

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

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

引用傅雷先生的话。

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技巧

(1)道理论证:

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

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

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

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

(4)。

答案要准确.简练。

通顺.

4、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

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

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

(1)不能。

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

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5、.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6、[范例探究]多为别人喝彩

  ①当你原同事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或职务上得到了晋升,你不要忘了为他喝彩;____________喝彩不同于赞美,后者注重的是表扬和鼓励,而前者注重的是更具积极意义的叫好和钦佩。

我们时常为人家取得成绩喝彩,不就是在逐渐养成向人家学习的习惯吗?

如果我们经常为别人喝彩,离别人向我们喝彩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

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

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②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而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喝彩是一种美誉,把这种“美誉”送给别人胜过送任何一种礼物。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这种礼物,却很少能够慷慨地施与别人,特别是竞争对手或自己平时看不起的人。

这显然是幼稚的,或是素质低的一种表现。

世上能够出自于你自己嘴里且对别人唯一最有价值的东西便是赞誉之词,其成本近乎于零,而换来的报偿却价值无边.

1、联系实际,仿照画线句①,在文中横线处再补写一句话。

2、第二段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归纳本文的论点,并说说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论点的?

  4、用原文句子回答为别人喝彩的意义和作用.

5、画线句②中的“常常”能否去掉?

为什么?

 [思路解析]

  第1小题是仿写,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示例1:

当你的朋友、同学的子女考上了名牌大学,或者是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你也别忘了为他们喝彩。

示例2:

当你的同学在体育场上取得第一,或在学习中取得了进步,你也别忘了为他喝彩。

  第2小题是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考查。

参考答案: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作用:

举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经常为别人喝彩的人,离别人向他喝彩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同时也印证了为别人喝彩的意义和价值。

  第3题在论点上设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

多为别人喝彩。

是针对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而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的现象提出的。

  第4小题是信息筛选题,认真读文章仔细寻找即可。

参考答案: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第5小题是对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的考查.先明确回答能不能删去,然后再分析。

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

“常常”表示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但也没有排除为别人喝彩的偶然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

 

四、《实战训练》

(一)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

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

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答题技巧

  (7)巴尔扎克说:

“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8)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9)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

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10)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

成功只等于成名。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

加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

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败。

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

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

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请简要概括本文中心论点,并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文字框内。

(不超过10个字)(2分)

2、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4分)

3、第②段“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说理?

(3分)

 

(三)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

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

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

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

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

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

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

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

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

(4分)

 

2、在作者看来,要想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

 

(2)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

(4分)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5、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

为什么?

(4分)

(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2)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四)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

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

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

职场上你徘徊不前,心力交

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是一套骨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

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

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

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待你的眼睛去发现掘。

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

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1、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2、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

                                                              

3、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4、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

请简要概括。

(4分)   

                                              

 

(五)读书声与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