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368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6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docx

卫生职称考试模拟试题检验主管技师

 

试题总结

1、婴幼儿不宜用(耳垂采血)

2、新生儿采血的部位(足跟)

2、WHO推荐的成人毛细血管采血部位是(无名指)

3、耳垂血比手指血或静脉血(高)

4、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高10%—15%)

5、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葡萄糖浓度(低12%—15%)

6、空腹毛细血管葡萄糖比静脉血(高0.1—0.28mmol/L)

7、有负荷(输液)时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比静脉血(高2—4mmol/L、平均高3mmol/L)

8、耳垂采血或手指采血(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不可用于检查)

9、血常规采血法错误的是(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

10、静脉采血步骤错误的(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

11、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总蛋白增加、白蛋白增加、血清钾增加、血清铁增加、血清钙增加、AST增高、ALP增高、胆固醇升高、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升高、Ph降低、血浆纤溶酶原降低)

11、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少12%左右)

12、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之间存在差异(细胞成分、化学组成)

1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13、不是真空采血的优点(价格便宜)

13、真空采血管:

蓝头管(枸橼酸钠、血凝管)

红头管(普通血清管、化学、血清学、血库)

金黄色管(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化学)

紫头管(EDTA抗凝管、全血细胞计数(CBC))

黑色(枸橼酸钠、血沉)

检测血葡萄糖多用(灰色真空采血容器)

14、血液标本采集顺序(血培养→蓝头管→黄头管(红头管)→紫头管→其他)

15、甲功检查应用什么消毒(酒精)

甲功检查时不能用(碘消毒)

16、应用抗凝剂要求错误的(首选抗凝能力强的抗凝剂)

应用抗凝剂要求正确的(抗凝剂用量要适当、要求溶解快、接近中性、不影响结果测定)

17、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一个抗凝血酶分子上有多个肝素结合位点)

加入肝素后,抗凝活性不增强可能原因是(抗凝血酶缺乏)

18、抗凝血酶(是一种主要的血浆生理性抗凝物质)

19、抗凝血酶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

20、抗凝血酶(AT)缺乏的常见原因(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21、抗凝血酶(AT)缺乏对动脉血栓形成(关系不大)

22、抑酶谱广泛的物质(AT)

2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C1抑制物(C1—INH))

24、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Ⅲ))

AT-Ⅲ是体内生理抗凝的主要成分,约占体内抗凝作用的70%—80%,其主要作用是与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活化凝血因子如凝血酶、Xa等结合,从而灭活这些因子。

25、抗凝血酶Ⅲ(AT-Ⅲ)主要抑制哪种凝血因子(FⅡa)

26、凝血因子Ⅲ不能被什么灭活(抗凝血酶Ⅲ(AT-Ⅲ))

24、首例发现的易栓症分子缺陷是(AT-Ⅲ缺乏)

25、肝素发挥抗凝作用是通过(加强或激活AT-Ⅲ)

26、肝素可中和哪种物质而达到抗凝作用(凝血酶)

肝素在低浓度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因而可阻止凝血酶形成,并有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自我催化,抑制因子X等多种作用。

肝素在高浓度可阻断凝血酶纤维蛋白反应,其作用与钙离子(Ca2+)无关。

27、肝素性质叙述错误的(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肝素性质叙述正确的(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存在于血管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可阻止血小板聚集、是RBC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28、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增强抗凝血酶和凝血酶的亲和力)

29、肝素抗凝作用主要是(阻止凝血酶形成)

30、抑制凝血酶(肝素)

31、凝血酶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肝素)

32、与钙离子结合(枸橼酸钠、草酸钾、草酸钠、EDTA钾盐)

33、与钙离子形成螯合物(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34、EDTA、枸橼酸钠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35、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螯合

35、双草酸盐、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结合成(草酸钙沉淀)

36、不与钙离子结合、抗凝原理与钙无关(肝素)

37、引起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染色偏蓝的抗凝剂(肝素)

38、肝素适合(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浆渗量、血气分析、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比积测定)

39、肝素不适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全血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常规分析)

40、EDTA-K2适合(血细胞计数、血液常规分析、自动血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

41、EDTA-K2不适合(凝血象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42、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的抗凝剂(EDTA-K2)

根据ICSH建议作为首选的抗凝剂,目前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都采用EDTA-K2或EDTA-K3抗凝。

43、枸橼酸钠适合(输血保养液、血液保存、血沉、凝血象检查)

枸橼酸钠不影响除钙离子以外的其他凝血因子及血液中有形成分,常用于凝血象检查和血液保养液中。

44、红细胞比积测定,最好的抗凝剂是(EDTA—K2)

45、适合红细胞比(压)积测定(肝素、EDTA-K2、双草酸盐)

46、不适合红细胞比积测定(草酸钾、枸橼酸钠)

47、抗凝剂用途错误的是(EDTA-Na2)

48、抗凝剂用途正确的是(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草酸盐抗凝作用是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AT-Ⅲ)的辅因子而起抗凝作用、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49、最适合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EDTA-K2)

50、外周血细胞计数(CBC)(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51、EDTA-K2抗凝,粒细胞形态可维持(2h)

52、测定淀粉酶不宜用(草酸盐抗凝、EDTA抗凝)

53、测定淀粉酶说法错误的(用EDTA抗凝)

53、血小板聚集(PagT)试验不允许(选用EDTA抗凝剂)

54、PagT试验标本采集后应在多少时间内完成试验(3小时)

55、PagT试验要求(试验前十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

56、PagT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

57、防止糖酵解(EDTA/氟化钠抗凝剂)

58、血糖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59、抑制糖酵解的关键酶是(氟化钠)

EDTA/氟化钠抗凝剂不仅可以抗凝,而且EDTA可以螯合Ca离子,抑制糖酵解。

60、血液PH和血气分析标本防止糖酵解的方法是(将它保存在有冰块的水中送检)

61、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配位化合物,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

62、枸橼酸钠作为输血抗凝剂主要优点是(毒性小)

63、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钾和草酸铵比例为(4:

6)

64、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铵和草酸钾比例为(6:

4)

65、甲醇(固定血液涂片、提高细胞对染料的吸附作用)

66、影响血涂片制备厚薄的因素不包括(载玻片的质量、血液是否抗凝)

67、影响血涂片制备厚薄的因素包括(血滴大小、推片与玻片的角度、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染色时间、血液的黏稠度、血膜厚薄)

68、瑞氏染色叙述错误的是(血液粘度高)

69、瑞氏染色叙述正确的是(血滴小、角度小、速度慢、HCT偏小)

70、推一张薄血片,可采用的方法最好为(减小推片角度,减慢速度)

71、推一张厚血片,可采用的方法最好为(加大推片角度,加快速度)

72、酸性染料(伊红)

72、碱性染料(美蓝、亚甲蓝、新亚甲蓝、灿烂甲酚蓝、中性红、天青、甲基硫堇、苏木素)

73、瑞氏染料的组成是(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亚甲蓝))

74、姬姆萨由(伊红和天青组成)

75、瑞特染色叙述错误的(由酸性染料美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血片制成后,应立即固定染色,以免血细胞形态改变)

瑞特染色叙述正确的(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最常用的血涂片方法、对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吸附作用,也有化学亲和作用、细胞核被染成紫色或蓝色、染色后细胞核常呈紫色或蓝色、新鲜配制的染料需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用、甲醇的作用是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以增强染色效果、缓冲液的PH值对细胞着色有较大影响、染色时间受室温的影响)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瑞特染色细胞核的核蛋白与原、幼细胞的胞质为酸性物质,故与碱性染料美蓝和天青相结合,染成紫红色或蓝色。

76、瑞氏染色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77、瑞氏染色原理叙述正确的(在水溶液中美蓝和伊红会形成沉淀、伊红和美蓝溶于甲醇而组成瑞氏染液、美蓝带正电荷、美蓝容易氧化为天青、伊红为弱酸性染料)

78、瑞氏染色原理叙述错误的(细胞成分含氨基多者易与美蓝结合、细胞成分含羧基多者易与伊红结合、染色的过程即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的过程、在PH偏酸的环境中细胞染色偏蓝、伊红带正电荷)

美蓝和伊红溶于甲醇不溶于水。

79、瑞特染色步骤正确的(加瑞特染液,作用一段时间,再加等量缓冲液染一定时间后,冲洗待干)

80、瑞特染色步骤错误的(血膜固定、加瑞特染液,冲洗,再加缓冲液,冲洗待干、加瑞特染液,再加等量缓冲液,待染一段时间后,倒去染色液,冲洗待干)

81、瑞氏染色错误的(冲洗时应倒掉染液后以流水冲洗、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7、瑞氏染料中含酸性染料美蓝和碱性染料伊红、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染色时间不受室温影响)

82、瑞氏染色正确的(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细胞多少有关、染色过淡时可以复染、染色偏酸或偏碱时,应更换缓冲液、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缓冲液PH偏低,血涂片颜色会偏红)

细胞染色时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

细胞在偏碱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在偏酸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

83、瑞氏偏酸(红细胞偏红)

84、属碱性蛋白的是(红细胞胞质、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

85、属酸性蛋白的是(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胞质、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质)

86、网织红细胞(内含嗜碱性颗粒、内含嗜酸性物质)

87、缓冲液的作用(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

88、对瑞氏染色效果影响最大(染色液PH)

89、瑞氏染色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

90、瑞特染料成熟时RA值(1.3)

91、瑞特染料新配制时RA值

(2)

85、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哪项无关(与有核细胞数量有关、染液的PH)

86、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哪些有关(白细胞的多少、血膜厚薄、染色液与缓冲液的比例、室内温度、染液存放的时间)

87、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待涂片干燥后再加数滴甲醇于涂片上,数秒后用自来水冲洗)

88、瑞氏染色血片中可见(异淋、幼稚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中毒颗粒)

89、瑞氏染色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网织红细胞)

90、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内的嗜碱性网状、点状结构只有在1%煌焦油蓝活体染色下才能见到而瑞氏染色下见不到。

91、瑞氏染色偏酸(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

因为白细胞核主要为核酸与瑞氏染液中的碱性美蓝结合成蓝紫色,而红细胞的HB为碱性蛋白与酸性伊红结合成红色。

91、瑞氏染色时,PH偏酸,红细胞会出现(红色)

92、瑞氏染色时,PH偏碱,红细胞会出现(蓝色)

瑞氏染色时,PH偏酸,血片着色偏红,应增高缓冲液PH值;PH偏碱,血片着色偏蓝,应降低缓冲液PH值。

92、瑞氏染色液偏碱,不会出现(嗜酸性颗粒呈桔红色、中性颗粒呈粉红色)

瑞氏染色液偏碱,可能出现(所有细胞呈灰蓝色、嗜酸颗粒呈暗褐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淋巴细胞染成黑色)

细胞在嗜碱适度的条件下,嗜酸颗粒被染成橘红色,中性颗粒染成粉红色。

93、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形态叙述错误的是(嗜碱性颗粒易溶于水,制片染色时不易脱水)

94、《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瑞—吉复合染色)

95、普通血片(瑞氏染色)

96、革兰染色基本步骤(结晶紫或龙胆紫初染→卢戈氏碘液媒染→酒精(乙醇)脱色→稀释石碳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97、抗酸染色基本步骤(5%石碳酸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初染→3%盐酸酒精脱色→吕氏美蓝复染)

98、与革兰染色无关的染料是(美蓝、石炭酸复红)

99、与革兰染色有关的染料是(结晶紫溶液、草酸铵、卢戈碘液、沙黄)

1、与抗酸染色法无关的试剂是(结晶紫溶液、卢戈碘液)

2、与抗酸染色法有关的试剂是(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吕氏美蓝)

3、网织红细胞计数(煌焦油蓝染液(灿烂甲酚兰)、新亚甲蓝)

4、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染色方法(伊红、丽春红、甲苯胺蓝、中性红)

5、革兰染色,未脱色的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紫色)

6、革兰阳性菌经革兰染色后呈(紫色)

6、革兰染色,脱色的革兰阴性菌被染成(红色)

7、抗酸染色,未脱色的抗酸菌染成(红色)

8、抗酸染色,脱色的非抗酸菌染成(蓝色)

9、葡萄球菌经革兰染色后呈(紫色)

10、流感嗜血杆菌经革兰染色后呈(红色)

11、葡萄球菌的染色方法是(革兰染色)

12、结核杆菌的染色方法是(抗酸染色)

13、变性珠蛋白小体(煌焦油蓝染色)

14、细菌带负电荷,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15、碱性染料(细菌染色)

16、姬姆萨与瑞氏染色比较缺点在于(瑞氏染液对细胞核着色略差、姬姆萨对细胞质着色略差)

17、姬姆萨与瑞氏染色比较优点在于(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疟原虫)着色较好)

1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最好的染液是(碱性亚甲蓝(美蓝)染液)

19、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染液(瑞氏染色、碱性亚甲蓝(美蓝)染液)

2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形成的原因(胞浆/胞质中残存的核糖核酸(RNA)变性)

21、网织红细胞(Ret)胞质中网状结构是由于含有何种物质(RNA)

22、网织红细胞(Ret)概念错误的(其胞浆经特殊染色后可见蓝色网状结构即RNA)

网织红细胞概念正确的(它是介于晚幼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通常比红细胞稍大、在骨髓中的数量比外周血高、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表示)

2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哪项是正确的(常见于重金属中毒)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哪些正确(正常人血涂片中极少见到、可见于骨髓纤维化、可见于铅中毒、胞质内含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蓝黑色颗粒、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24、铅中毒时筛选指标血涂片可见(碱性点彩红细胞)

铅中毒时血涂片不可见(染色质小体、球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25、点彩红细胞增高可见于(铅中毒、贡中毒、铋中毒、硝基苯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26、PH是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27、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以PH来表示,可采用下列哪种表达式(-log10[H+])

28、瑞士染液pH值(6.4—6.8)

29、HE染色的PH值(6.4—6.8)

28、静脉血PH值(7.35)

29、动脉血PH值(7.40)

30、血液PH值(7.35—7.45)

31、脑脊液PH值(7.31—7.34)

32、血清学反应PH值(6—8)

33、干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值为(5—7)

34、李凡他试验(Rivalta),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PH(3—5)

35、积液中黏蛋白错误的是(等电点为PH6—7)

36、胃蛋白酶最适PH(2—3)

36、随机尿的PH为(4.6—8.0)

37、在正常饮食条件下,随即晨尿的PH(5.5—6.5)

38、精液刚液化时,PH值为(7.2—7.8)

精液PH测定应在1h内完成。

放置时间延长,PH下降。

当PH<7或>8时均影响精子活动力。

39、溴甲酚绿测白蛋白PH应是(4.2)

38、LD测定LD—L法(PH8.8—9.8)

39、LD测定LD—P法(PH7.4—7.8)

40、CK测定(PH6.5)

41、ALP测定(PH9.8)

42、胰腺内的淀粉酶(PH6.9)

43、Percoll分层液连续密度剃度分离法所得细胞层为(4个)

44、Ficoll分层液单次密度剃度分离法所得细胞层为(3个)

45、以下几项正常人参考值,哪一项显然是错误的(总蛋白6.0—8.0g/L)

46、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何时升高(2—12小时)

47、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何时升高(12—24小时)

48、血清总胆固醇中,胆固醇脂占(70%)

49、血清甘油三脂中,甘油三脂占(90%—95%)

50、脑缺氧多长时间可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半小时、30分钟)

51、某一样品含氮量5g,该样品所含蛋白质为(31.25g)

52、用RIA检测AFP时,对原发性肝癌作出确定诊断的AFP的临界值为(AFP>400ug/L)

53、用RIA检测AFP时,对原发性肝癌作出可疑诊断的AFP的临界值为(200ug/L<AFP<400ug/L)

54、锂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8—1.2mmol/L)

55、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5—2.0ug/ml)

56、阿米卡星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4.0—8.0ug/ml)

57、地高辛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8—2.0ng/ml)

58、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

59、我国卫生标准中,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不得超过(5)

60、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是(2—4g/L)

62、高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可达多少(20000转/min)

63、冷凝集试验的正常值应≤(1:

32)

64、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5%)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参考范围为0.5—1.5%,在溶血性贫血时,其计数值常常增高,发作期常大于5%。

65、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15%)

66、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用51Cr测定其半寿期为(<14天)

67、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试验,男性患者参考范围是(红细胞<30000/h、白细胞<70000/h)

68、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试验,女性患者参考范围是(红细胞<40000/h、白细胞<140000/h)

69、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成人RBC,女性(<40000/h)

69、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外底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

(1—2))

70、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内底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

(0.5—1))

71、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中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

(2—3))

72、内底层细胞的大小为(12—15um)

73、外底层细胞的大小为(15—30um)

74、中层细胞的大小为(30—40um)

75、表层细胞的大小为(40—60um)

76、内底层细胞核的大小为(8—10um)

77、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4um)

78、室内质控中最初求取均值的样本数不能少于(20个)

79、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钾五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其得分应为(100%)

80、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对于钾五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批号结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80%)

81、我国临床化学、血液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不满意的成绩是(<80%)

82、室间质控,有5个不同的批号,其中一个失控,得分是(80%)

82、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

83、人类体细胞性染色体数为

(1)

84、男性染色体(46XY)

85、女性染色体(46XX)

86、由PHA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仅反映T细胞的增殖功能,一般正常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60%—80%)

87、具有密码子的氨基酸(20个)

88、血清中钙和磷相互的浓度关系是(以mg/dl为单位时)([Ca]•[P]=35—40)

89、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约需(72h、3天)

90、网织红细胞到完全成熟红细胞约需(48h、2天)

91、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成熟红细胞约需(120h、5天)

92、缺铁性贫血铁饱和度(小于15%)

93、正常成人每天利用铁的量是(22mg左右)

94、正常成人每天约排出(1mg铁)

95、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MCH(27—34pg)

96、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MCHC(320—360g/L)

97、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MCV(80—100fl)

98、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正常正确值为(≤15%)

99、红细胞(36—360fl)

1、淋巴细胞(35—90fl)

2、中间细胞群或单个核细胞群(90—160fl)

3、90—160fl是指哪个区(中间细胞区)

4、哪类白细胞不包含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90-160fl的中间细胞区(MID)(嗜中性粒细胞)

5、在Beckman—CoulterJT型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在160—450fl分布范围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6、嗜中性粒细胞(160fl以上)

7、中性粒细胞在(第一群)

7、巨大血小板(>7.5um)

8、小血小板(<2.5um)

9、小RBC(小于6um)

10、大RBC(小于15um,大于10um)

11、巨RBC(大于15um)

12、尿液里的大红细胞(>8um)

13、尿液里的小红细胞(<6um)

14、血小板寿命为(7d、7天、一个星期)

15、血小板计数(PLT)多少的叙述,错误的是(血小板增多:

>300×109/L)

16、血小板计数(PLT)多少的叙述,正确的是(血小板增多:

>400×109/L)

17、出现临床症状时,血小板的数量一般低于(70×109/L)

18、血小板粘附率(53%—70%)

19、血液分析仪最适温度(18—22℃)

2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试最低温度(15℃)

21、血液细胞分析仪测试最高温度(30℃)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最适温度18—22℃,低于15℃,高于30℃,均对结果有影响。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可致使细胞体积发生变化,而影响体积的测量,进而改变细胞的黏度分布曲线,影响细胞计数。

22、手工法白细胞计数(试管稀释法)通常加稀释液量为(0.38ml)

23、单个核细胞密度(1.075—1.090)

24、红细胞及粒细胞密度(1.092)

25、血小板密度(1.030—1.035)

26、成人白细胞计数(4×109/L—10×109/L、(4—10)×109/L)

27、儿童白细胞计数((5—12)×109/L)

28、新生儿白细胞计数((15—20)×109/L)

29、6月—2岁的幼儿的白细胞((11—12)×109/L)

30、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超过多少,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7×109/L)

31、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

3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2.0)×109/L)

33、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109/L)

34、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增高到多少(25)

轻度感染核左移,中度感染10-20,严重感染20-30。

35、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以下哪项(白细胞数<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36、男性红细胞((4.0—5.5)×1012/L)

37、女性红细胞((3.5—5.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