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09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5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

(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

(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东坡体:

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当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如《独觉》。

10、易安体: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具有倜傥的丈夫气。

11、朱希真体(樵歌体):

宋代诗人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常放浪烟霞,写了大量的隐逸词,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色彩比较浓厚的篇章,他的诗作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的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遂形成了“朱希真体”。

12、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后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作家的并称。

13、诚斋体:

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诗以日常生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美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那种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它的出现,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

14、二窗:

南宋后期诗人周密,号草窗。

其词以写个人身世之感个人身世之感和离情别绪为多,而且往往融入了黍离之悲,所以能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绵渺之思。

其工丽精巧,善于咏物处,与吴文英《梦窗词》的旨趣相近,当时并称“二窗”。

15、清雅词派:

南宋中后期词派。

姜夔为此派的开山大师,继之而起者有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他们作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

但也因此伤于自然,措辞虽工,却缺乏鲜活情气,难免有词匠之讥。

16、永嘉四灵:

南宋后期诗派。

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

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

他们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17、江湖诗派:

是继四灵诗派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该派诗人多是落第文士或失志末宦,他们流转江湖,以献诗卖艺为生。

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面出名,故称之江湖派。

此派诗人作诗多效四灵之体,亦宗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多属意于苦吟,反对江西诗派的资书为诗,工于白描。

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8、吴蔡体:

金初蔡松年主要以词著称,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吴激的《人月圆·

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南朝千古伤心事”、蔡松年的《大江东去》“高骚痛饮”为时人所称。

19、诸宫调:

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2)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20、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1)是在诸宫调与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泊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折是音乐单位,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演唱,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3)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角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这是从诸宫调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

21、散曲:

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它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是由民间小唱、唐诗宋词发展而来的.小令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

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以“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

曲的对仗有“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连珠对”、“扇面对”等。

22、元曲四大家:

对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的并称。

23、话本:

是宋元“说话人”依据的底本,原只是说书人师徒相传的书面记录,而不为供人阅读而作。

当时说话分四家,传于今日的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的本子。

24、平话:

即讲史话本,元人多称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弹唱之意。

“评”还有评论之意。

说话人边讲边评论,故后人又称为“评话”。

平话大多根据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并用,把庞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描写,具有提纲性质。

25、南戏: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又受北杂剧影响,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

26、台阁体:

①“台阁体”主要流行于明代永乐至天顺年间。

②这一文体在任职台省馆阁的上层官僚间形成,代表作家是:

杨士奇、杨荣、杨溥。

号称“三杨”。

③诗歌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④所采用的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应用范围多属应酬、题赠、应制、颂圣。

⑤诗歌风格是:

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⑥这一文风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经被统治者彻底摧垮,他们甘心以摇尾乞怜之姿态去换取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地位。

27、茶陵诗派:

①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

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由于他是台阁重臣,追随者多,影响较大,因而将这一诗派称为“茶陵诗派”。

②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其诗歌主张是:

A以杜甫的诗风匡正台阁体的纤弱文风;

B注重诗歌的语言艺术。

茶陵诗派迈出了冲破“台阁体”束缚的第一步。

28、“前七子”:

①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等在内的文学群体。

②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③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为文学的自由发展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29、吴中四才子:

①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均为南方人。

②后徐祯卿加入了李、何为首的文学集团,体现了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

③由于四人名位不显,因而思想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④唐寅与文征明是吴中四才子诗歌及生活方式的代表者。

30、“后七子”:

①指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宋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团体。

②他们继承了前七子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又沿着复古的道路走得更远。

③后七子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谢榛诗歌主张及特点是:

A主张模拟盛唐,取径较宽,不过分拘泥。

B重视创作中的“超悟”、“兴趣”。

C讲究音律、辞采、章法,重视文学自身价值。

④李攀龙诗论主张比较偏执,过分以复古论调自高自缚,诗歌创作全以模拟古人为能事。

⑤王世贞诗歌主张是:

主张复古,注重文学的真情实感和艺术价值。

追求“忽然而来,浑然而就,无歧级可寻,无声色可指”的自然境界。

诗歌创作较少模拟痕迹,成就最大。

31、公安派:

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

由于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县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三人中以袁宏道最知名。

其诗歌主张是:

A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B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现个人生活欲望。

C认为诗歌不能墨守成规,应不断创新。

32、竟陵派:

以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竟陵派的出现是由于仿效公安派诗歌者日益显露出的“陋”和“俚”的弊病而出现的。

它继承了公安派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认为公安派浅易的风格是“俚俗”,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其诗多用怪字、押险韵,刻意追求新奇,结果使他们的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

帮了公安派的倒忙。

33、唐宋派:

①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②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③基本观点是: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④唐宋派内部彼此间的文学主张有细微差别:

王、唐二人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认为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将文学视为有碍理学的东西。

茅坤取法较宽,在宗宋时,不排斥唐代散文。

归有光则表现了重“情”的倾向。

34、章回小说: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称为“章回小说”。

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35、拟话本小说:

从文体看,宋元时期“小说家”的话本是拟话本的先驱。

话本比较简单,是供说话人表演时做提示情节之用。

明代较早的话本集是:

《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小说四种》,它们大多为宋元旧篇的汇集。

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拟话本”,或“拟宋市人小说”。

主要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特点:

①主要是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

②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开始注入。

③说教成份增加,目的在于起到“喻世”、“警世”、“醒世”之作用。

④情节开始趋于复杂。

(04年10月)

36、吴江派:

明代包括沈璟、沈自晋、沈自征、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袁于令、王骥德、范文若等人的戏剧流派。

沈自晋有《翠屏山》、《望湖亭》;

袁于令有《西楼记》等三种;

卜世臣有《冬青记》。

37、临川派:

明代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者称“临川派”。

主要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人。

吴炳著有《粲花斋五种曲》。

阮大铖现存《石巢四种》,包括《燕子笺》、《春灯迷》等剧。

孟称舜著有《娇红记》。

38、“南施北宋”:

清代年辈稍晚的入仕诗人有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

他们二人均由明入清,但在明朝未出仕,所以没有钱谦益和吴伟业那样深的内疚。

但清兵的铁蹄却使他们如同惊弓之鸟,时常在诗歌中流露出惊悸之感。

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39、神韵说:

清代王士禛提出了“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为此,他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中多为七言绝句。

如《江上》、《真州绝句》其四。

这类诗都写得古淡自然,清新蕴藉,在如画的风景之外,能够给人以淡淡的遐思和缈想。

“神韵说”忽略诗人的真情实感,还有些虚无缥缈,可意会而难言传,所以让人难以捉摸。

这几方面的问题在当时就受到了赵执信和查慎行的注意和纠正。

40、格调说:

清代沈德潜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

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于诗坛。

41、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

主张用学问做根柢,以增加诗的骨肉。

他认为“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格调说的毛病则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义理”。

他在《志言集序》中说: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

”可见他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他本人的许多诗歌就是个就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论证写进诗歌,以炫耀学问,显示“肌理”所在,以为这就是宋诗的正宗。

实际上这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他学的不是宋诗的精华,而是其流弊。

42、阳羡派:

以清代词人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之为“阳羡派”。

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诗风,但前人写豪放词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则长短并用,即使是极短的小令,他也能挥洒自如,豪情奔放。

如《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

不仅如此,他还能将清初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写进词中,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等。

他们相互唱和,并编辑过《今词苑》和《瑶华集》等。

43、浙西派:

与清代词人陈维崧的词风明显不同,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但他的文学修养好,功力深厚,所以作词风格醇雅清丽。

如《洞仙歌·

吴江晓发》将静谧的江南水乡之晨,舟人出发的风情,描摹得细腻传神。

著名的《桂殿秋·

思往事》也写得婉深恳切,圆转流畅。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44、常州词派清代嘉庆时期,以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人为代表的词派,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

但由于他们所说的“比兴”主要还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迥然有别,所以他们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45、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46、阳湖派: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二人及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所以被称为“阳湖派”。

恽敬、张惠言本为桐城派的嫡传弟子,但他们原本都长于考证,兼擅骈文,所以祈望在桐城派之外自立门户。

他们在散文理论上与桐城派相异处有二:

一是在桐城派规定的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家之外,同时兼取子史百家;

二是把骈文的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也具备骈文博雅工丽的特点。

这使得他们的文章较为纵恣洒落,笔势较为放纵。

但他们的散文多为碑铭文字,内容陈腐,只有一些山水游记较为可取。

47、宋诗派:

道光、咸丰时期,诗歌题材上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

这里所谓的“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同时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

“学宋”,大体上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

以文法入诗,也以宋诗开疆拓土的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晚清宋诗运动大要经历了三期:

道光、咸丰之际为第一期,咸丰、同治时期为第二期,光绪、宣统至民国后为第三期。

48、诗界革命:

维新变法失败后,新学之诗的实验中断。

梁启超在亡命海外之后,以“新民”即启发民众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诗界革命最先被他提出。

1989年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首次标示“诗界革命”。

并且提出“诗界革命”的纲领“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曰“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

“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金天羽、蒋同超、黄宗仰等。

49、同光体:

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

同光体之名得自陈衍1901年所言:

“‘同光体’者,苏堪(郑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不墨守盛唐者”(《沈乙庵诗序》)后来论者对此多有议论。

大体而言,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或不专宗)盛唐”,即指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

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乘道咸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的同治并无着落,故改称“光宣”更符合事实。

(参钱钟联《论“同光体”》)这一派诗人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降。

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

50、“姚门四杰”:

指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姚鼐亲授弟子中的四位士子,他们是刘开、管同、方东树与梅曾亮。

其中,梅曾亮居京师二十年,名重一时。

刘开、管同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谢世。

后曾国藩以姚莹取代刘开推为“姚门四杰”之一。

51、“新文体”:

梁启超的“新文体”是一种带有梁氏个人特点的新型文体。

从语体上说,它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是介乎文白之间的语体:

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

从写法上说。

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有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52、狭邪小说:

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即十九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谓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中国小说史略》)。

主要作品有《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九尾鱼》等。

53、侠义公案小说:

清代中叶以后,以《三狭五义》为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小说大量涌现;

咸丰、同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英雄传》出现。

这就是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案小说。

它们是清中叶以后,乡勇游民从军作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的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豪的绿林习气,又不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产物。

54、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一词是鲁迅1920年研治小说史时所创。

他认为清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但屡败于英、法、日本诸列强,戊戌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民众对清廷腐败认识愈深,加之“小说界革命”大兴,政治小说蓬勃发展,一批以揭露官场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涌现,故名。

谴责小说的代表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55、南洪北孔:

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

洪升是钱塘人,属南方;

孔尚任是曲阜人,属北方,故号称“南洪北孔”。

56、“活法”说:

宋代诗人吕本中后期提倡作诗要学李白和苏轼,以苏诗的“意思宽大”和疏畅自然补救江西末流的拘束枯涩。

他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他在《夏均父集序》中说:

“学诗当识活法。

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盖有定法而无定法,知是者可与言活法矣。

谢玄晖有言:

‘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

”自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江西派作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的师训。

习惯于由黄庭坚上窥杜甫,有规则可循,但极易让人受法的束缚,亦步亦趋,不离规矩,失却了作诗的本意。

吕本中提倡“活法”,是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将“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东坡体的“无意于文者之法”辩证地统一起来。

故“活法”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57、科幻小说:

(1)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

(2)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错综其中。

(3)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

58、《录鬼簿》:

钟嗣成《录鬼簿》一书,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

钟嗣成是按时间顺序分类记述,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基本历史面貌。

如以他划分剧作家时所用的“前辈”和“方今”这两个时间概念,可把元杂剧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总之,《录鬼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许多元杂剧作家由于有此书著录,才为后人所知,真正成为“不死之鬼”。

59、后山体:

陈师道的诗被称作“后山体”,和“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60、辛派词人:

指南渡前后词风和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湘乡派:

曾国藩是桐城文派的中兴缔造者,使桐城派衰而复振,其文自成一家而籍列湘乡,乃有湘乡派之称。

其主力为曾门四弟子,包括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

61、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从明代开始出现,到清初开始在北方各地普遍流行。

内容或依据历史传说,或改变文学名著,或铺叙当时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韵散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也有七言的,较弹词形式更为灵活,现存最早的鼓词作品是《大唐秦王词话》。

62、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

大约明代中叶弹词就开始出现,至清代则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为主。

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所以有人将弹词形容为一种韵文体的长篇小说。

弹词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

63、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分为西韵和东韵两种类型,西韵的代表作家是罗松窗,东韵的代表作家是韩小窗。

64、南社:

是建立于清末的文学社团,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

它与革命诗潮的兴起、壮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

它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

其文学思想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