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07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docx

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

 

政府办公楼智能化系统

 

设计文件

 

2012年5月

 

 

第一篇总体设计

 

1.工程概况

2.设计目标

本智能化工程设计从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实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维修方便、可扩展等各方面考虑,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并结合大楼智能化建设总体规划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大楼智能化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合理控制投资成本,从而将大楼建设成为基于智能化基础平台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办公楼。

现代化——采用现代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措施,利用高新科技的发展产品,设计建设大楼的智能化系统.

生态化——遵循“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智能化的控制措施,高效地利用能源.

网络化—-是在智能化工程的建设中,建立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和业务服务.同时,综合网络系统可实现对大楼内环境和设备的监控管理。

信息化——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实现社会资源、政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促进电子服务发展.

数字化——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技术体现,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大楼智能化的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全面进行网上办公.

3.建设原则

为了保证本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采集,高效处理、科学分析和综合管理,本系统的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依据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管理技术,并选择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成熟的商品化产品,满足应用需求.在技术上有适度超前,便于扩展和升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先进性.保证在一定的时期内,产品满足系统升级和更新的需求.在产品上采用一些技术领先、成熟可靠的产品.

系统的实用性——本系统是一个全实时的管理系统,具有高速响应,能及时处理楼内的机电设备各种突发情况的特点,能有效预防各种设备、人身、财产等事故的发生,减少各种直接和间接损失,同时对以上情况做出记录,以备查询。

保证系统的综合性能的同时,建成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益。

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化——为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同时考虑到投资的长期效应,必须以开放性为系统集成的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国际标准实施.使系统的建设能得到更多厂商的支持,保证系统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系统的可扩充性-—具有在系统结构、产品系列、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扩充与产品的升级换代的可能,系统尽可能地选用模块化的系列产品,使今后的扩充不仅能充分保护原有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增加系统的扩充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随着办公区开发,可分布实施、扩展系统。

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必须可靠地连续运行,在系统中的设计和实施中,在系统中单个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下,着重考虑系统集成中的容错设计和稳定可靠措施,从而保证全系统的可靠运行。

在本地环境条件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小于10000小时;保证系统全天候、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

因此必须选用性能可靠并且经过大量实际工程的实践与考验的成熟产品,才能在使用中满足具体应用需求。

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设计应严格按照用户需求提供多种安全措施及手段,防止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露。

系统的易用性及可维护性——为使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建成后,能方便地使用与管理,设计中坚持易用性为其设计时的重要目标,即应是使用方便、简明易学、便于维护,对系统中关键设备应具有自检和自动恢复、断电保护、故障自动报警或隔离等功能。

在系统中,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今后的维护工作.同时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具有中文界面,也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

本系统具备多层次、全方位的措施,并且具有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做到人管和物管的双重管理。

各个系统融为一体,互相补充,交互联动,有机协调。

系统的集成性与经济性—-通过设备的合理规划,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并且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满足以后的扩容,避免重复投资。

优化设计,造价合理,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较低的维护开销。

保证各个子系统、各工作单元相互之间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信息交互畅通,并有一定容错和抗毁能力,同时,系统应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结构,产品符合国际、国内有关标准或工业标准,集成尊重主流产品应用

4.建设依据

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条例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9—2003)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8.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9.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10.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JGGYJ125)

1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12.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13.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技术规范(GB18614-2002)

1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5。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理念:

一体化集成、模块化设计。

通过对大楼空间结构、装潢、机电建设等方面的分析,充分发挥我们长期从事智能化项目设计的经验,从集成设计、集成管理的角度,为大楼提供智能化大楼整体优化解决方案。

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1、整个系统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使用方便、安全稳定的设计原则.

2、在项目投资范围内,系统设计要求高标准、高性能和高可靠,均有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3、凡是有外观要求的产品,要求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4、所有设备选型要成熟,且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6.设计内容

大楼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系统:

1、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

3、计算机网络系统

4、一卡通管理系统

5、多媒体会议系统

6、有线电视系统

7、公共广播系统

8、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9、机房工程

10、楼宇自控系统

 

第二篇技术方案

 

1。

安全防范系统

1.1项目概况

本系统主要对大楼整体安全防范进行规划设计,针对大楼进行精心的点位设置以及设备配置,要求全方位、全天候、集防盗、防抢、监控于一体的立体安全防范系统,做到人防、技防、物防三者相结合。

整个系统包括闭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电子巡查系统,总控室设在一层的视频监控室内。

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履行各自的安全防范功能,又通过相互连接,交换系统数据信息,实现系统联动功能。

1.2系统设计说明

整个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分为四大部分:

前端部分、传输部分、中心控制部分、显示录像部分。

(1)前端部分由各类摄像机组成。

(2)采用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进行有线传输。

(3)控制中心采用矩阵主机对整个系统进行视频切换和视频控制,可以实现控制室对前端任意一路画面的监视。

(4)控制室的监视显示终端采用多个监视器,单画面或多画面地监视前端图像,本系统采用多个监视器作为电视墙的方式。

对于图像的录像,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保存30天的图像资料。

系统可通过局域网实现主管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利用其自身的电脑工作站通过授权进行图像监视.

入侵报警系统

系统分为三大部分:

前端部分、传输部分、中央控制部分.

(1)前端部分由自动报警探测器及紧急按钮组成。

(2)采用报警线缆进行有线传输。

(3)中央控制部分采用报警主机,可接收前端的报警信号,并可通过继电器模块联动监控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

系统由信息钮、巡查机及通讯座组成。

1。

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

3.1系统概述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最直观的监察目标现场情况,是综合安保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针对办公大楼这样的高防范等级的场所,为了满足安全防范和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随时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正确、快速的指挥和处理,将在大楼内安装一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及时地把一切可能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案件和险情的图像资料传送至监控中心,使值班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和指挥,把这些危害和隐患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

电视监控的控制系统采用功能强大、扩充性兼容性良好的矩阵系统进行图像的切换及控制,数字硬盘录像机系统进行录像及回放。

1.3.2系统功能

(一)监视功能

监视功能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监视功能注重全方位、高清晰度监视现场的动态。

监视方式有主动监视和被动监视.

主动监视是保安人员主动地监视每一幅画面,洞察每一幅画面的实时情况,主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被动监视是通过技术手段,使系统为人服务,让保安人员被动接收现场突发事件的报警信息,真正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和方便性。

本系统采用固定显示,对所有图像采用轮流切换方式显示。

(二)记录功能

系统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对系统所有图像进行录像。

数字录像有两种方式:

工作时间对重要出入口的电视摄像图像采用固定长时间进行重点录像;非工作时间采用动态报警相结合,以提高录像效能和质量。

本系统采用24小时不间断录像方式,并保存30天的图像记录.

清晰度、实时程度、数据压缩率是记录功能的主要参数,并具有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

能够观察和记录所有大楼出入人员的活动,并且记录图像为实时、不失真.

(三)控制功能

采用一套多功能、高科技矩阵系统,能对每路图像进行管理,当需要时,能把现场图像切换到指定监视器上显示,也可将相关的多个图像同时切换到多台监视器上,并对前端进行控制。

(四)联动功能

系统可与入侵报警系统实现视频联动,当前端有报警信号传输至监控主机时,可联动邻近摄像机,并将前端画面自动弹出显示在指定监视器上,录像机进行录像.

1.3。

3系统设计

系统控制功能设计如下:

1、系统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对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的各种功能进行遥控,控制效果平稳、可靠.

2、系统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切换图像显示重建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矩阵切换具有系统信息存储功能,在供电中断或关机后,对所有编程信息和时间信息均保持.

4、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的接口。

当其他系统向视频系统给出联动信号时,系统能按照预定工作模式,切换出相应部位的图像至指定监视器上,并能启动视频记录设备,其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4s.

5、系统支持分控的功能。

6、前端设备对控制终端的控制响应和图像传输的实时性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监视图像信息具有原始完整性。

系统能对现场发生的图像、声音信息的及时响应,并满足管理要求.

图像记录功能设计:

1、记录图像的回放效果满足资料的原始完整性,视频存储容量和记录/回放带宽与检索能力满足管理要求。

2、系统能记录下列图像信息:

1)发生事件的现场及其全过程的图像信息;

2)预定地点发生报警时的图像信息;

3)用户需要掌握的其他现场动态图像信息。

3、系统记录的图像信息包含图像编号/地址、记录时的时间和日期。

系统监视或回放的图像清晰、稳定,显示方式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显示画面上有图像编号/地址、时间、日期等。

文字显示采用简体中文。

1.3。

3。

1系统组成及说明

本监控系统由前端的摄像系统、传输系统和中心控制室的控制系统、记录显示系统四个部分组成,采用矩阵切换模式:

(一)前端设备

前端是指安装在监视现场的CCD摄像机、一体化球型摄像机、镜头、防护罩及支架等,其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来源设备.

(1)摄像机的选择及分布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根据不同的场景实施不同的等级,对于比较集中的地点,可以采取定点的监控;对于范围较大的场所,可以采取不同角度的监控,确保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技防要求,结合大楼的特点,按功能划分,在财务室/机要室/档案室等重要房间、各楼层出入口、电梯轿厢、大厅、停车场等区域设置摄像机。

作为现场图像的拾取设备,摄像机成为系统中第一道关键的设备,其技术指标决定整个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公司多年积累工程的经验,结合本大楼的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本方案的摄像机均选用高清晰度产品.

前端摄像机安装方式将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安装。

摄像机安装既要考虑监视区域范围,又要考虑与现场装潢格局相匹配.前端摄像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安装方式:

安装方式

摄像机类型

适宜安装地点

特点

壁装弯支架

室内矩形防护罩

室内固定摄像机

室内楼梯口等非显眼处

安装简便

体积过大

外形不够美观

一体化摄像机吊装

室内一体化摄像机

室内无墙可安装处

安装简便

一体化摄像机吸顶安装

室内一体化摄像机

室内有吊顶可安装处

安装简便

半球摄像机吸顶安装

室内半球摄像机

室内有吊顶可安装处

隐蔽性好

安装简便

(2)镜头

镜头就如同摄像机的眼睛,是摄像机与外界接触的第一界面,正确的选择镜头以及良好的安装调试是系统清晰成像的第一步。

根据现场平面图纸,现场监视点监视范围较宽,因此配合摄像机采用视角广且光照变化适应性强的镜头。

本方案枪式摄像机选用镜头采用自动光圈镜头。

其它摄像机均自带镜头.

(二)传输部分

传输系统是连接前端设备与控制中心的通路。

本楼采用75Ω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编织网,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控制线采用两芯屏蔽线,具有抗干扰性,接至主机上。

视频信号的传输:

重点要求图像信号经过传输后,不产生明显的噪声、失真,保证图像清晰度和灰度,具有良好幅频和相频特性。

由于本方案主要在大楼内传输图像,传输长度小于300米,SYV—75—5的同轴电缆在300米以内时,其衰减的影响可以不计;在电缆敷设中无中间接头,即使需要有接头处需采取焊接方式进行处理;电缆过墙/楼板要开孔,所有视频线都放在弱电系统桥架内。

注:

电梯内摄像机视频信号的传输应采用电梯专用视频同轴电缆,该类电缆具有轻、细、韧性大、柔性好、抗干扰性较强等特点,建议由电梯厂家提供,同时须电梯厂家免费配合安装调试及接口衔接。

控制信号的传输:

一体化高速球机需铺设一条控制线接入控制主机,选用屏蔽线缆RVVP2×1.0。

所有控制线都在弱电系统桥架内。

电源的传输:

摄像机由机房集中供电至每层,在每层的弱电设备间进行变压,选择电源线为RVV2×1。

0。

(三)中央控制设备

本系统共安装有95台摄像机,中央控制设备选用112路输入12路输出的矩阵切换控制系统对前端摄像机进行控制。

本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视频控制系统,具备矩阵切换能力,经过编程可以手动或通过独立的自动顺序切换顺序让任何一台摄像机的图像显示在任何一台监视器上.

可以控制前端云台横摇、仰俯,镜头的变焦、变倍、电子放大,多个预制位,云台自动横摇及随机扫描的能力。

系统的操作和编程均用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全功能键盘完成。

在这个键盘上,可为操作人员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别,并可限制某些操作人员对某些功能的控制,从而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及保密性。

系统具备完善的报警联动功能.系统可记录报警的输入,确认报警,装载顺序,键盘使用人注册,传送系统表和顺序,视频丢失信息和断电恢复信息等,并支持接入标准的RS232串行打印机打印记录结果以便存档.

(四)记录及显示设备

系统通过路硬盘录像机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录存,图像资料保存30天。

控制室设置有由液晶监视器组成的电视墙,用于前端视频电视墙切换方式显示(根据视频监控室面积及设备布置,监视器采用挂墙安装的方式)。

1.3。

3.2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本系统图像质量,不低于四级,相应的彩色图像信噪比应大于50dB。

彩色图像清晰度不低于480TVL。

系统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电平值为1VP-P+3dB。

视频信号输入、输出阻抗为75Ω.

图像质量的灰度等级不低于8级。

1.3.3。

3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系统采用矩阵切换控制系统,如后续需增加前端摄像机,只需增加视频输入输出板即可。

控制室采用矩阵主机切换控制与硬盘录像机录像相结合的方式.摄像机视频信号进入控制中心后经分配器分为两路,一路视频信号进入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另一路视频信号输入监控中心的大型矩阵主机,经主机切换显示在电视墙上的监视器上进行显示.控制信号进入矩阵主机,由控制键盘进行控制.

领导及安保部办公室经过客户端浏览软件授权,可通过局域网观看前端任一摄像机图像。

1。

3.3。

4系统供电

系统采用监控室集中供电,在各楼层弱电设备间进行变压。

系统同步方式为电源同步.为保障系统电源的质量,为监控系统配置一UPS电源.详见机房系统建设.

1.3。

3.5监控机房

中心控制室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神经中枢,它肩负着系统监视、系统控制、系统指挥的功能,为了使各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控制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中心控制室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针对大楼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性、保密性,对监控中心进行方案设计。

监控机房主要放置控制台及机柜、控制设备等,机柜放置硬盘录像机及矩阵等设备;控制台放置管理电脑、键盘等设备;根据视频监控室面积及设备布置,监视器采用挂墙安装的方式。

在安保系统设计时在保证其他重要区域安全的同时,也需考虑中心控制室自身安全问题:

一方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管理;另一方面,在中心控制室出入口加强必要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以防止非法闯入。

1。

4入侵报警系统

1。

4。

1系统概述

报警系统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红外探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于探测非法入侵和防止盗窃等犯罪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报警系统在大楼内重要区域建立起一道无形的警戒线,协助值班人员担任防入侵、防盗窃等警戒工作。

一旦犯罪分子入侵防范区域或发生其它异常情况时,监控中心的报警系统立即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同时在模拟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地点,及时通知值班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因此,建立入侵报警系统是减少发案率、提高破案率、维护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系统根据大楼特点,设计了自动探测防盗报警及手动紧急报警装置。

1.4.2系统基本功能

(1)布防与撤防

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及各类人员频繁出入探测器区域,整个系统处于撤防状态,报警控制器即使接到探测器发来的报警信号也不会发出报警。

下班后,处于布防状态,如果有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进来,就立即报警.系统可由保安人员手动布撤防,也可以通过定义时间窗,定时对系统进行自动布、撤防。

紧急按钮防区始终处于布防状态.

(2)布防后的延时

如果布防时,操作人员尚未退出探测区域,报警控制器能够自动延时一段时间,等操作人员离开后布防才生效,这是报警控制器的外出布防延时功能。

(3)防破坏

如果有人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破坏,线路发生短路或断路、非法撬开等情况时,报警控制器会发出报警,并能显示线路故障信息;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引起控制器报警。

(4)微机联网功能

系统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区域的报警信息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来进行资料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异地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系统可以根据控制点的性质及重要程度,合理选择直接与当地公安部门110系统联网或二级联网的方式。

1。

4.3系统设计

1、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的结构由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中央控制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三个子系统的具体说明如下:

(1)前端设备

本前端部分由报警探头及手动按钮组成,是触发报警系统的信号源。

根据需要,在各楼层出入口前室区域安装防盗报警探测器,以防止非法入侵行为,同时,根据具体安装位置,选择不同安装类型的探测器。

系统还在各领导办公室、财务室、机要室、档案室等处安装手动报警紧急按钮,以便紧急情况报警。

(2)传输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是由各种传输电缆、管材和接插件等组成,该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中双鉴探测器采用一条RVV4*1。

0的线缆进行报警信号和电源的传输,紧急按钮采用一条RVV2*1。

0的线缆进行报警信号的传输。

为了更进一步加大控制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控制信号采用了RS—485差分方式传输,以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3)中央控制设备

中央控制设备采用总线制控制主机,所有报警点由一根总线接至控制中心,节省大量线材.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声光报警、显示报警信息,并自动记录报警发生时间、地点。

2、报警控制

本系统设计了总线制大型控制主机,既可独立使用,又可同时通过继电器模块与监控矩阵控制主机连接,实现视频与报警信号的联动功能。

监控矩阵控制主机的报警输入单元接收来自于独立报警主机的开关输出信号,作为视频联动的报警输入,可作为监控主机控制、管理、记录报警信息的设备,报警信息在监控室的报警管理软件上显示并存储.

3、系统技术指标

防区控制:

回路响应时间可编程

传输方式:

多种格式,如DTMF等

输入信号响应时间:

小于2秒

系统联网响应时间:

小于20秒

4、系统联动

系统实现报警与附近相应的摄像机及联动灯之间的联动功能,报警时进行报警显示和录像。

1.5电子巡查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是一个针对保安人员巡查过程的有效监察的管理平台,使用该系统可杜绝人为作弊的情况,减少进行监控的管理人员,有效的减少资金的投入和提高效率。

1.5.1系统基本原理

本系统主要由巡查手持机、巡查钮、软件、阅读座等组成,使用时,保安工作人员可以定时手持巡查器,按规定的路线进行巡逻,巡至每个巡查点信息卡处,将巡查手持机在信息卡上阅读数据,获取时间和地址信息,巡查完返回值班室,通过阅读座将手持机内的巡查记录导入管理电脑内。

管理人员用巡检管理软件汇总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考核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

如巡查员未按规定时间返回,系统则会报警,保安人员立即前往察看情况。

1。

5.2系统设计特点

根据目前国际IC技术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感应(非接触)式巡检系统正全面取代接触式系统,而被大多数用户采用。

感应读取信息不用接触,产品安装简单,无需布线,信息钮可以非常方便地埋入墙中,防破坏,无磨损,使用方便易学易懂。

整个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超级坚固

采用超级坚固型巡检机,其具有以下突破性的技术:

1。

弹性橡胶外壳减震,而且该外壳与内部是浇铸在一起,不会脱离。

2.超强金属内胆,像鹦鹉螺的甲壳一样起着结构性的强力支撑,在外力下不会变形,有效保护电路板。

3。

内部元件用柔性硅胶包裹密封,就如同汽车安全带一样弹性束缚,吸收外力产生的振动。

电路板本身用环氧树脂固化.这些都防止了在剧烈冲击时可能因惯性而发生的电路板分离。

无按键读卡

开机键是巡查机的一个相对薄弱部位,统计结果显示,很多按键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磨损或是被人为破坏。

本系统设计的读卡核心电路,将静态工作(探测)电流降至了50微安,一节普通相机锂电池就足以支持探测1.7亿次之多,可以连续使用两年左右。

在此基础上,取消了按键,代之以全自动探测读卡,并选用了应用广泛的民用普通相机3V锂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