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13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组教研活动.docx

数学组教研活动

认识平行四边形

叶甸中心小学王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

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

二、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

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

注意些什么?

5.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6.学生小组讨论  

7.你们真行,有了这么多的猜想,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8.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

三、认识高.底。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

应该怎么量?

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高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

说明: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

学生继续尝试。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

两次画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

板书:

高和一组对边对应。

4.完成“试一试”: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

(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

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四、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

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

它有什么特点?

 

评课

吴顺之

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印象较深的“教者让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环节,可谓百花齐放。

有用小棒围成的.有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的.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等等,真是百家争鸣,并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丰富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足了铺垫。

很好的一节课。

鄂丽红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

 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活动,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实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从“猜测”到“探讨验证”,再到后面的“拓展延伸”,整个过程让学生“做数学”而不全是“看数学”.“听数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茅立琴

1.王老师的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

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导入新课,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让其用不同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联系制作过程交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孔德英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她的教学设计能够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紧紧围绕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点。

何剑强

王老师在该节课的教学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与合作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其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三角板.学具袋等工具,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王玲

王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探究,有序的思考与总结。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度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去验证猜想,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叶甸中心小学孔德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

提问:

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是轴对称图形。

指着蝴蝶图提问:

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

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提问:

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

对称轴

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教学例题

1.谈话:

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2.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

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

指名展示为什么这条线指着学生画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

3.谈话:

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

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

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

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

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

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

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画,画成如右形状,并指出:

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让学生各自在课本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画好后同桌检查,并提问:

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

三、教学“试一试”

谈话:

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研究。

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

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

提问:

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

提问: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1题。

1指名读题。

提问:

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让学生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3提问:

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可补充说明: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它有2条对称轴

2.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

2提问:

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看一看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书上画出来。

4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4.5条做

3.第3题。

1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在书上作图。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提问:

谁能以左图为例说一下作图的步骤先找出三个对应的顶点再连线

4.做第4题。

1谈话: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要追问:

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第三个图形学生可能会说是五边形,谈话:

这个图形不是一般的五边形,它的五条边都相等,五个角也都相等,它是正五边形。

同样的,第四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2让学生各自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画几条。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提问:

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5.做第5题。

让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在小组内观赏评议,每组找出最佳作品,在班内展览。

五、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评课

曹瑞明

孔老师的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认识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进而使学生在长方形中画出两条对称轴,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接受轴对称图形及对称。

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等方法,认识正方形的对称轴,启发他们通过操作自己发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进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阶段性地提高认识。

王玲

孔老师的这节课,主要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找到并通过点划线的方式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探索画法,循序渐进的诱导启发学生,使课堂成为了真正的群言堂,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的纠正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王梅

孔老师这节课首先复习和巩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部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画线,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一层一层递进式的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而且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2.4条对称轴。

茅立琴

1.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始,孔老师就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像,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2.孔老师整节课将抽象的对称轴知识蕴于形象.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叶甸中心小学何剑强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能比较.计算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学具袋中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每课一赛:

一支圆珠笔长约15()我家客厅的面积是20()

文具盒的盖的面积是100()教学楼高15()

一、导入新课。

1.师用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白板展示)

2.提问: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长和宽是多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

(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左图)

谈话:

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

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

量面积用什么量?

怎样量?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

谈话:

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2右图)

谈话:

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

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提问:

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量面积的?

3.教学第82页“试一试”。

谈话:

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4.交流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回答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S=a×b

(板书:

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

a表示什么?

b呢?

三、合作探究

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提问:

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追问:

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2)学生讨论后提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提问:

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

S=a×a)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4)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3.做第83页“试一试”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各自用手中的电话卡或其他卡片测量数学书封面各有几个电话卡那么大,并计算书本封面的面积。

(3)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评课

鄂丽红

1.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茅立琴

1.何老师的这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王玲

1.何老师的这节课,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整节课教学过程严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

孔德英

这节课,何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嘴说等过程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隔位退位减法

叶甸中心小学王玲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7——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隔位退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会隔位退的退位减法计算。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隔位退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隔位退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迁移练习,引入课题。

一共有125个苹果,分掉了46个,还剩多少个?

读题,回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出示例题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的对话。

你从图上了到解哪些信息?

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1.设置问题,列出算式。

提问:

如果要求“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

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204-108=

2.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启发学生尝试计算。

评析时,提问:

(1)个位上2减8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2)个位上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向百位上退1,从百位退1后,这个1怎么处理?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启发学生用算珠拨一拨:

先在百位和个位上各拨2颗算珠,同样在十位上拨上10颗算珠,表示在位上的1退到十位上是10个十;再拨去十位上1颗算珠,同时在个位上拨上10颗算珠,表示从十位退1到个位是10个一,这时个位上有12颗算珠,然后拨去个位上的8颗算珠和百位上的一颗算珠。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退1时,十位是0,应怎么办?

(2)从百位退1后,这个“1”怎么处理?

(3)今天学习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

4.教师示范说明方法。

再次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示范说明计算过程,同时解决:

“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时,十位上是0,就从百位退1,十位上加10,再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上10后再减“的过程如何在竖式上表示出来。

在初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被减数的百位上.十位上点上一个小小的“.”

来表示退1。

5.引导说说计算方法。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方法。

四、应用拓宽,巩固提升。

1.第67页“试一试”

1000-537

试着计算后将自己的方法告诉小组内其他同学。

集体评析时,结合例题,让学生说说隔位奶的减法计算需要注意什么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请4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完成后集体校对,并请学生自己点评。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引导:

今天又是森林卫士—啄木鸟医生治病的日子,它依次飞过去,不一会儿,它找到了这些生病的大树,并且很快查出它们得了什么病,你们能找到吗?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每题在计算方面的错因。

(2)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并想办法写出治病处方。

(3)集体交流,说说错误原因,并说说在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先计算后比较,找出每组题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再进行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

你从这幅图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你有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结合评析,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讨论:

根据信息应该先填哪个年级的订数,然后通过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

五、全课总结,收获提炼。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评课

吴顺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发挥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算理,但直接过渡到1000-537这类题目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做试一试之前,教者出了一道400-148,让学生试试,进一步巩固算理,然后再学习1000-537,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节课中,王老师把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五的乘法口诀

叶甸中心小学王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29-30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熟练地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每日一赛:

背诵1-4的乘法口诀。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2.老师也喜欢看《西游记》。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

有一天,孙悟空遇到了很多妖怪,一个人打不完怎么办呢?

聪明的孙悟空拔了1根毫毛3轻轻一吹,就变出了5只小猴子。

他连续拔了5根毫毛,每次都变出5只小猴子,结果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

3.猜一猜:

孙悟空一共变了多少只猴子?

4.老师先留个悬念,只要你把今天的本领学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一起加油!

来我们今天一起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新知

导入:

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面划船呢。

走!

瞧瞧去!

1.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提问:

每只船坐几人?

2只船坐多少人?

3只船呢?

4只船呢?

5只船呢?

(2)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想法。

2.填写表格,做好准备。

3.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