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221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8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docx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核心考点讲义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本编考情分析

题型

知识点

掌握程度

分值

名词解释

诗经的来源

识记

3分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理解

3分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识记、理解

3分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识记、理解

3分

简答题

神话的主要特征

识记

5分

《离骚》的艺术成就

应用

5分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理解

5分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应用

5分

《孟子》文章的特点

应用

5分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应用

5分

《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

应用

5分

论述题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应用

14分

《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理解、应用

14分

二、本编知识结构

体裁

主要作家作品

知识点

神话传说

上古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性

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歌

初民的歌谣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歌谣实例

原始歌舞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

《诗经》

★基础知识

基本内容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诗经》的流传

★内容

婚恋诗:

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

人生感慨:

代表作、基本内容

政治讽谕诗:

代表作、基本内容

史诗、农事诗:

代表作、基本内容

★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言诗的典范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诗歌

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楚辞》

基本概况

屈原的生平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离骚》

《离骚》题义辨析

《离骚》创作时间

《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的艺术成就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

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

《九章》:

篇目、表现特点

《天问》、《招魂》

宋玉

生平及其创作

《九辩》题义

《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散文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历史散文

早期历史散文

《尚书》、《逸周书》、铜器铭文

《春秋》:

概况、微言大义

《左传》

《春秋》三传

《左传》、《国语》概况

★《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的写人艺术

《左传》的辞令艺术

★《左传》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

《战国策》概况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第一阶段

《论语》:

概况、文学价值

老子及《老子》:

概况、文学特点

墨子及《墨子》:

概况、文章特点

★第二阶段

孟子及《孟子》:

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

庄子及《庄子》:

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

★第三阶段

荀子及《荀子》:

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韩非及《韩非子》:

概况、寓言的特点

三、重难点详解

【知识点】第二章“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1、《诗经》的基本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采诗说:

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3、献诗说:

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4、删诗说:

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

司马迁首发此说。

5、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

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单选题)《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答案】D

【知识点】第二章“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解析】此题考查《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

(二)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今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

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

各地不同的音乐

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今人普遍赞同这个看法。

(三)《诗经》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鲁人申培

齐人辕固

燕人韩婴

赵人毛苌

鲁诗

齐诗

韩诗

毛诗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四)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

班固曾评论《诗经》道:

“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说: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

《诗经》的确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

(五)婚恋诗的代表作品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郑风·溱洧》,《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召南》的《摽有梅》和《野有死麕》,《郑风》的《狡童》和《褰裳》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蝀》

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弃妇诗

《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

(六)弃妇诗

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

其中最知名的有《谷风》、《氓》等,它们多描述了女子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弃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七)《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基本内容有四类: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4)弃妇诗。

(八)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代表作品

《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桧风·隰有苌楚》等。

(九)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歌的基本内容

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无奈和困境。

《诗经》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1)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如:

《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等

(2)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如:

《魏风·园有桃》

(3)悲叹家国沦亡,如:

《王风·黍离》。

(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

《桧风·隰有苌楚》。

(十)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品

讥刺

揭露宫廷丑闻

《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敝笱》、《陈风·株林》

描写繁重的劳役

《魏风·陟岵》、《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

直刺最高统治者

《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抑》

赞美

颂美统治者

《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大雅》和《颂》中颂美的诗篇很多

朱熹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李仲蒙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

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十一)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讥刺和赞美二端。

讽刺诗主要包含三类内容:

揭露宫廷丑闻,描写繁重的劳役,直刺最高统治者。

赞美诗主要是颂美统治者的作品。

(十二)史诗:

《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着名史诗。

(单选题)《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应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答案】C

【知识点】第二章“史诗”

【解析】《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着名史诗。

(十三)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

(十四)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五篇着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

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十五)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十六)“六诗”、“六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

(十七)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

(二十三)《离骚》题义辨析

《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之所谓“离忧”,可能兼有“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

班固《离骚赞序》:

“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遭遇忧愁”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离,别也;骚,愁也。

“离愁别绪”

历代学者

未脱汉人“遭忧”或“别愁”的义域

近人游国恩则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劳商”,“劳商”与“离骚”双声通转,是“一事而异名”(《离骚纂义》)。

他还根据扬雄曾模仿《九章》作《畔牢愁》,认为:

“‘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

……‘牢愁’、‘牢骚’和‘离骚’三个名词在音韵上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可以互相通转。

那么‘离骚’二字可能又有牢骚不平的意思。

”所以,“《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楚辞论文集》)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揭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二十四)《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

《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

(二十五)《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十六)《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叙事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着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每战不同。

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左传》作者注意记叙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

如果说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还可以从史料中容易获知,那么展现生动鲜活的战斗场面就不是作者能亲历亲闻的了。

但作者写战争场面,却一如亲历。

《左传》叙事,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左传》往往以寥寥数笔描绘细节的风神,情味十分浓厚。

(二十七)《左传》的写人艺术

《左传》在叙写历史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左传》在体例上虽不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由于它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并对后世史传文学、叙事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

这规则的主要方面,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左传》运用上述写人手法,不仅能够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

总的来看,《左传》虽然奠定了史传文学(乃至叙事文学)塑造人物的基本艺术规则,但是它的写人还不十分成熟,类型化人物明显多于性格化人物,这与它产生的时代的文学表现水平以及它的体例等等都有关系。

史传文学中人物塑造得比较成熟,还要等到《史记》。

(二十八)《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显着的表现特征: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二十九)《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孟子》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自己设置的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这两个特点在文中相互配合,便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孟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知识点】第三章“《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三十)《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重言是“借重之言”,即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但《庄子》引用的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

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

司马迁即说:

“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

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庄学的思想本身便具有浓郁的诗性,它那天纵自然、无拘无束的神奇而智慧的表达,又与其思想形合神契。

(单选题)《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C.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

D.奇幻飘逸的想象

【答案】C

【知识点】第三章“《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解析】《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重言是“借重之言”,即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但《庄子》引用的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

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

(三十一)综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色奇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惊世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沉重情感。

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

3、空灵飘忽的文风

4、谐趣和讥刺横生

5、精湛传神的文笔

(三十二)《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而从文学的观点看,《荀子》的价值不是很大,有两点可注意:

第一,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

《荀子》中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第二,创作赋和诗。

(三十三)《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着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有300多则,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以及《喻老》、《十过》和其他一些篇章。

尤其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短的经文,其后则全由独立成篇的寓言连缀而成,成为“寓言群”。

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

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先讲一个(或不止一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切。

但是由于韩非寓言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尽管有的也是虚构),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本编考情分析

题型

知识点

掌握程度

分值

简答题

《说苑》、《新序》的文学价值

应用

5分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应用

5分

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应用

5分

《史记》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

应用

5分

论述题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应用

14分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

应用

14分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应用

14分

二、本编知识结构

体裁

主要作家作品

知识点

散文

★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

《吕氏春秋》、李斯、秦刻石文

西汉初期散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

★贾谊:

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晁错:

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

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西汉中后期散文

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

★刘向:

生平、《战国策叙录》、《新序》、《说苑》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桓宽《盐铁论》

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发展大势

桓谭、王符、冯衍文章的特点

王充、仲长统、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

史传散文

★《史记》

《史记》的编撰体例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

文学成就

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汉书》

班固的生平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赵晔《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

《越绝书》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辞赋

★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

★汉赋文体渊源

西汉初期

辞赋创作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枚乘《七发》及其开创大赋体式的贡献

大赋的勃兴

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

《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扬雄及其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西汉中后期

的辞赋

纪行赋与刘歆《遂初赋》

咏物赋与王褒《洞箫赋》

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

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

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东汉辞赋

★东汉辞赋创作大势,抒情小赋

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祢衡《鹦鹉赋》

赵壹赋的创作特点

★京都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诗歌

五言诗

班固《咏史》,应亨《赠四王冠诗》

★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释名及其作者

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

艺术成就

“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两汉乐府民歌

“乐府”名义

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乐府诗歌的分类

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

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

对《诗经》民歌的继承和新变

三、重难点详解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一)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

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

进入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汉的散文,除《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外,还有大量的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

汉代政论文的主流文风,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同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西汉初期

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

西汉中后期

刘向等的平实沉稳、引经据典

东汉前期

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东汉后期

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文风几经迁转,文章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

两汉时期数量不多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

(单选题)东汉前期散文的创作倾向是()

A.情感浓重、文气纵横

B.平实沉稳、引经据典

C.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答案】C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解析】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平实沉稳、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二)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贾谊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之风神。

(三)刘向《战国策叙录》的特点

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着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情感浓郁,气势纵横。

刘向的奏疏文大都引经据典,切实平妥,《战国策叙录》则文气盛壮,颇具纵横之风,是一篇情文俱佳的好文章。

(四)《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

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其中的篇章,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

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知识点】第二章“《史记》的编撰体例”

(五)《史记》的编撰体例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

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着,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编年记述(如《春秋》、《左传》),或分国别记事(如《国语》、《战国策》),或以记言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总是显得单调疏散,事件之间、人物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融会贯通。

司马迁则在前人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