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635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docx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上黑板随便写几组比,教师马上说出能不能组成比例,想知道原因吗,请看课本34页,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知识。

然后再进行激趣:

“通过自学发现老师一下就确定能不能组成比例的奥妙了吗?

”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题叙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激趣”、“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激趣”这个环节中,从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入手,直入重点。

采用自学方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新知教学环节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在接触时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理解和利用总有一些差别。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对照写出来的比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观察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部分把几个比例一起观察研究,他们发现更多的是各个数在各项位置的变化情况,而对性质内容的发现比较滞后,也有少数学生举手示意发现了,但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课前或课上先看了书上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

如果只观察其中的一个比例,学生才能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性质。

所以我再次提醒学生是看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有什么关系,不是这几个比例一起看。

这样学生终于发现一个比例中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又找其他几个比例验证,从而确定这个规律,总结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在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但是在利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还是不少。

很多学生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背诵的很熟练,但对于灵活运用还欠火候。

比如根据算式1/3×5/6=5/9×1/2写出比例,有些学生就蒙了。

其实从算式中应该想到,这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写法,倒回去就可以。

但学生看不到想不到,在课堂上解释时仍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

上周四上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

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等到周五上完解比例,课堂作业本交上来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习题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有不少学生把“3.2:

4=4:

5”改写成“3.2×=4×”,显然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

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

最后责任还是在教师,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

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要解决问题,还得抓住根本。

这节课上,我先是对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结合具体数据作了复习,再出示比例20:

5=16:

4,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它转化成乘法算式。

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本运用,学生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很容易就把它改写成了20×4=5×16。

我又请学生将这个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说说除了刚才的20:

5=16:

4之外,还可以怎么改?

有什么规律?

开始有学生因为受到概念“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影响,只能说出20:

16=5:

4,有些学生心里有不同的想法,却也不敢表达。

我于是鼓励学生将20×4=5×16改成5×16=20×4,看等式是否仍成立,又是否能形成新的比例。

经我这么一提醒,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还可以写成5:

4=20:

16,5:

20=4:

16,16:

20=4:

5等。

并且发现只要乘法中的同一边的因数在转化成比例后必须同时是内项或者同时是外项,至于谁在左,谁在右,不影响比例的成立。

因此,这也就使等式能转化成多组比例了。

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一点难度,将比例的其中一项固定,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另外几项。

学生根据刚才的发现,认为还有一个外项可以先确定,而乘法算式中和4相乘的是20,那么4已经作为外项,20也只能做外项了,剩下两个数16和5作为内项,放在等号的左边还是右边,比例都成立。

我有让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即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又验算了一遍。

这样,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在已知比例的一项或几项,要求写出剩余的几项,可用到的方法除了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外,也可以用比例的意义,甚至还可以把比例转化成分数的写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

“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第43页的内容。

”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8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知识。

然后再进行激趣:

“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

(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

(指生回答)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指生回答)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

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指生回答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

(国旗法规定:

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

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

2、4:

1、6和60:

40。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

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

生:

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

生:

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

师板书:

2、4:

1、6=60:

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

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

(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

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

比例)

师: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

(找3名同学回答)

师: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板书:

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

(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

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

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

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

2、4∶1、6=60∶40

思考:

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

(找3名同学回答)

下面我们计算2、4:

1、6=60:

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集体计算后师问:

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

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问题: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该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回答师小结:

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师课件

演示2、4/1、6=60/40→2、4某40=1、6某60

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

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

2与2、5:

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

如果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因为10某0、5=52某2、5=5,所以假设成立,10:

2与2、5:

0、5能组成比例,即10:

2=2、5:

0、5

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6、师:

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

两种。

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断

①10∶5=2是比例。

()

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

②2:

9=8:

()

3、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

1、6=3/260:

40=3/2

2、4:

1、6=60:

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

1、6=5:

10/32、4;1、6=15:

10

5:

10/3=15:

105:

10/3=60:

40

60:

40=15:

10

2、4某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1、6某60=96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

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

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

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

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6

比例的基本性质片段1:

师:

前面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敢不敢和老师来个比赛?

请同学们说一个比,老师也说一个比,看看谁最先判断出能不能组成比例?

(师生互动)其实咱们同学表现的很优秀,只不过老师用了另一种方法,才能判断的又对又快,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之中。

请同学们小组参考“导学案知识点二”,自学课本67页第二个红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片段2:

师:

同学们,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

自学后,请将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不过,你最好能举些例子验证一下。

学生们认真地思考着老师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导学案”上写着比例进行着验证。

师:

现在,请前后四人为组,将你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并积极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全班交流时,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3/8=6/16,追问:

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

师:

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

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教师的这一问,刚开始学生还有疑惑,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老师把比例写错了。

生:

老师,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

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

很有道理!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反思:

片段1中,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学生感觉有点枯燥,教师设计这个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下面的知识。

通过上面的教学,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很快作出了判断。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被激发了。

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包括反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7

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

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

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学生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

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比,直接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学生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学比较含糊,没有突出点,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

教学过程应该改为上面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学生多说,说完整。

三、练习难度偏高。

从这堂课来看,似乎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

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还能成为这课的亮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8

本周三,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此外,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

如果在这里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她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9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什么?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

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区别比和比例,提出问题: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