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84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x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Word版缺答案

2014-2016年三年高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精编版)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016年高考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02.(2016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03.(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04.(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0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06.(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说明西周时期()

A.皇权宗法化B.王权专制化

C.封国宗亲化D.王国同姓化

07.(2016届江西赣州市十三县(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卷)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

“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

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拥有世袭统治权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C.尊重上级的权威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08.(2016届四川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2015年高考

01.(2015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02.(2015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4年高考

01.(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02.(2014年新课标2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考点二:

秦汉至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2016年高考

01.(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6)《读通鉴论》曰:

“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02.(2016届贵州高考4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5)《秦律·法律答问》记载:

“父盗子,不为盗。

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

当为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03.(2016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高考模拟(七)历史卷2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04.(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下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24)秦代承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尚书,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B.中权机构建设的逐步发展

C.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强化D.社会结构日益交化与更断

05.(2016届陕西渭南高三上期教学质检

(一)历史试卷25)有论者认为:

秦始皇同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06.(2016届陕西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26)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

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D.儒学成为正统

07.(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适应考文综历史卷26)《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08.(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09.(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0.(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1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1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3)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

13.(2016江苏卷单科历史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14.(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15.(2016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

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司法性质B.分割相权

C.抑制腐败D.职广位重

16.(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

(一)文科综合历史卷)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17.(2016届广东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8.(2016届江苏溧水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

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015年高考

01.(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02.(2015年海南卷历史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03.(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04.(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05.(2015年北京卷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06.(2015年山东卷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07.(2015年安徽卷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08.(2015年福建卷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

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09.(2015年浙江卷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B.唐代扬州C.宋代扬州D.元代顺宁府

10.(2015年浙江卷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11.(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4)《金史》记载:

“赞曰:

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12.(2015年广东卷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

“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13.(2015年上海卷历史9)“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14.(2015年上海卷历史33)《资治通鉴》载:

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

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

15.(2015年江苏卷历史21)(12分)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分)

2014年高考

01.(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02.(2014年新课标2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03.(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04.(2014年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05.(2014年北京文综1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

06.(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07.(2014年上海单科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08.(2014年海南单科0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

09.(2014年福建文综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0分)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10分)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0分)

10.(2014年江苏单科21

(1)

(2)(4))(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3分)

11.(2014年安徽文综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