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00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docx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

历史ⅲ岳麓版高考每课名题练习1-2、百家争鸣(各地高考重点整理教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5小题,共0分〕

1、〔2017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4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假设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答案】B

【点拨】解答此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当时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兴趣不大,主要在于儒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结束】

2、〔2017年12月京华市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

以下言论中,表达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B

【点拨】关键信息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①项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

就是这意思;③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知不可能,但也要去做,去探索;②的意思是要适时而变,可以做到;④是要遵循周礼的规定,也是可为的。

【结束】

3、〔2018年1月蛙埠市一模6题〕孙中山答日本人: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

【答案】C

【点拨】

【结束】

4、〔2017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那么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那么进,乱那么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答案】B

【点拨】完成此题首先需了解各选项所述的大意,A项“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大意是:

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

只有仁义就够了。

B项“君之视臣如土芥,那么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

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C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那么进,乱那么退,伯夷也”大意是:

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

D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

据引此题选B项,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

【结束】

5、〔2018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

【答案】B

【点拨】

【结束】

6、〔2018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

“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

“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

“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

“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以下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答案】C

【点拨】

【结束】

7、〔2017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30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点拨】“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

A项属于荀子思想,C项属于墨子思想,D项属于法家思想。

【结束】

8、〔2018年1月青岛市期末6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根据题干礼法并施的提示应该是荀子主张。

此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荀子的思想。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用礼仪教化百姓,用法管理他们,已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这符合荀子“礼法并施”的治国主张。

【结束】

9、〔2018年1月黄山市一模1题〕“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那么贵爵,弱那么尊官,贫那么重赏”。

上述言论表达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法家思想。

题目言论强调:

国家弱那么人民强,人民强那么国家弱。

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

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

目的为加强统治。

“羞辱人民那么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那么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那么他们重视赏赐。

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

应选A。

“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

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结束】

10、〔2017年9月昆明市摸底25题〕荀子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法者,治之端也”。

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仁”B、“礼”C、“教化”D、以德治国

【答案】B

【点拨】

【结束】

11、〔2017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表达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答案】C

【点拨】

【结束】

12、〔2017年10月四川南充市调研13题〕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答案】A

【点拨】

【结束】

13、〔2018年1月郑州市一模13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

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

【答案】A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

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

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

此题选A项。

【结束】

14、〔2017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3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D、当仁不让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

【结束】

15、〔2017年10月望江县月考2题〕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答案】A

【点拨】

【结束】

16、〔2017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28题〕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答案】D

【点拨】《尚书》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法,D项的说法属于启蒙思想。

【结束】

17、〔2017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20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答案】B

【点拨】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择B项

【结束】

18、〔2017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3题〕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答案】B

【点拨】

【结束】

19、〔2018年1月扬州市期末1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答案】D

【点拨】

【结束】

20、〔2017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2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

【答案】B

【点拨】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

【结束】

21、〔2017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假设此,那么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答案】B

【点拨】“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大意是:

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不遵从儒学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使天下法假设此,那么尊卑无别也。

”大意是:

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贱尊卑就没有区别了〔推崇法家思想〕。

据此孟子和司马迁共同批判墨家思想,选B项。

【结束】

22、〔2017年12月洛阳市一模2题〕“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和所学史实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

【结束】

23、〔2018年1月南阳市期末17题〕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答案】A

【点拨】

【结束】

24、〔2017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21题〕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

④属于儒家思想的糟粕,排除,应选A

【结束】

25、〔2017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2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

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结束】

26、〔2017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29题〕“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以下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答案】B

【点拨】此题考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题干引文属于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A项属于道家思想,C项为荀子的主张,大意是:

就是做人做事要服从道理,而不是只听命于君主;假如父亲说的做的不对,也不能听从。

D项为墨子观点,主张兼爱,相互救助。

【结束】

27、〔2018年1月杭州市一模1题〕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

……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法家从‘一夫'出发”是指法家从君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是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结束】

28、〔2017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2题〕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B、社会大变革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井田制的瓦解

【答案】B

【点拨】

【结束】

29、〔2018年1月长沙一模9题〕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点拨】

【结束】

30、〔2017年12月长春市调研1题〕《论语·子张》:

“子夏曰:

‘仕而优那么学,学而优那么仕。

'”,孟子说: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

【答案】B

【点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可分析出儒家思想中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选B。

【结束】

31、〔2018年1月苏州调研2题〕“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C

【点拨】

【结束】

32、〔2018年2月信阳市二模3题〕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答案】B

【点拨】

【结束】

33、〔2018年1月潍坊市期末23题〕“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

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

”以下表述能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那么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答案】B

【点拨】

【结束】

34、〔2017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3题〕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C

【点拨】

【结束】

35、〔2017年11月皖南联考1题〕2017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D、《日知录》

【答案】A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

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结束】

36、〔2018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9题〕《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促使百家争鸣思想局面产生,而士阶层的兴起,直接原因是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希望通过变法来富国强兵,此题选B项。

【结束】

37、〔2018年2月温州一模13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表达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表达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

“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朱曾有也。

B、视人之家,假设视其家;视人之身,假设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答案】B

【点拨】

【结束】

38、〔2017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22题〕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

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说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西学东渐。

从材料信息“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可推出东亚发展兼采中西,应选D。

【结束】

39、〔2017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9题〕“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

【答案】B

【点拨】

【结束】

40、〔2017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5题〕韩非子提出要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1、〔2017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答案】C

【点拨】

【结束】

42、〔2017年9月山西省诊断1题〕钱穆指出:

“‘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重要机能,那么在‘礼'。

”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B.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

C.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

【答案】C

【点拨】钱穆的观点家与族的结合,就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其核心是礼,是维护其的纽带。

【结束】

43、〔2018年1月烟台市期末8题〕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阶级立场的理解。

三位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流派:

墨子是墨家代表,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孟子是儒家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商鞅是法家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尽管三者所达代表的流派不同,但是其思想主张都在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动,主张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治,适应生产力变化的需要,稳定社会促进发展。

【结束】

44、〔2018年1月中山市期末2题〕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答案】A

【点拨】

【结束】

45、〔2018年1月太原市期末1题〕“仁那么荣,不仁那么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点拨】考查先秦儒家思想。

材料出自《孟子》,从材料中“仁那么荣,不仁那么辱”、“贵德而尊士”可知为儒家思想。

【结束】

46、〔2017年10月惠州市调研13题〕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答案】A

【点拨】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那么是诈谋的国君。

这说明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

【结束】

47、〔2017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假设此,那么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