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22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Word下载.doc

1、上海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

2、上海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3、上海市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

五、行政区划

现上海设有16个区和1个县(崇明县)。

六、市标和市花

1、上海市市标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

3、上海市市花:

白玉兰。

(1986年10月25日通过)

4、选择白玉兰作为上海市市花的原因:

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二节上海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的上海

1、大约4000年至6000年前,上海先民已在上海区域繁衍生息。

2、上海市区大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成陆。

3、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

4、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5、上海的历史沿革

吴王建华亭

春秋时期,上海属于吴国,吴国在今松江一带建华亭,作为贵族们的馆舍。

唐设华亭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立,县址在今松江区区政府所在地。

宋设上海镇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设立上海镇。

元设上海县

元二十八年(1291年)正式设立。

6、上海简称“沪”,沪是一种捕鱼的工具。

7、上海别称“申”,与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有关。

8、明中期,倭寇活动猖獗,频频犯境。

在参将俞大猷等率领下,上海军民终于在1565年基本平定倭寇骚扰。

9、明朝,松江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纺织业的中心。

10、明清时期,上海逐渐形成以黄浦江为母亲河的港口格局,清代,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商船队——上海沙船队。

11、明代松江府有“江南赋税甲天下,苏松赋税甲江南”之称。

二、近代的上海

1、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口通商”。

2、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一)上海的抵御外侮和反清斗争

1、1842年6月,英军攻打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而牺牲。

2、太平天国李秀成攻打上海,把“洋枪队”和英、法驻军打得狼狈不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列强在上海的统治。

3、1905年同盟会上海分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

1911年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即中部同盟会。

4、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发动“一·

二八”事变。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二)屈辱的上海

英租界

1845年

南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东临黄浦江。

美租界

1848年

虹口。

法租界

1849年

在上海县与英租界之间。

1、1862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致使上海成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界”分治的城市。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世界六大城市之一。

3、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公审公廨。

1869年,上海英美租界公审公廨成立。

4、1902年6月22日,中英签订《上海会审公廨合同》。

5、1927年1月1日废止公审公廨。

(三)革命圣地的上海

革命圣地

时间

会址

事件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

1920年

黄浦区淮海路(今淮海中路)

俞秀松任书记。

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7月23日

今兴业路76号

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会址

1922年7月

今成都北路7弄30号

第一次提出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地点

1921年

成都北路899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中共四大会址

1925年

东宝兴路254弄

20人出席大会,会址已毁。

(四)上海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

时间

影响

六五罢工

1919年6月5日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

掀起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潮。

三次武装起义

1926至1927年

第一次、第二次均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的领导下,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现代的上海

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2、浦东新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

3、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浦东开发。

4、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上海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

5、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范围: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总面积:

28.78平方公里。

(3)主要任务:

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4)重大意义:

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1、世博会概况:

(1)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真正意义的世博会。

(2)法国巴黎举办了6届世博会,美国的纽约等城市举办了10次世博会。

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1)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世博会。

(2)类别是国际展览局注册类世博会。

(3)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会期为184天。

(4)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5)副主题:

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塑造;

城市乡村的互动。

(6)理念:

“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7)本届世博会特设“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世博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创举。

(8)本届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展。

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1)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

(2)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

4、吉祥物—海宝

(1)蓝色“海宝”,形象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

(2)名字寓意着“四海之宝”,同时也糅合了“海”的元素。

(3)上海世博会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5、中国国家馆

(1)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中国国家馆展馆内部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

东方足迹、智慧之旅和低碳城市。

6、上海世博会园区

A片区

“东方之冠”中国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B片区

世博轴、三个主题馆(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东南亚和大洋洲国家馆以及国际组织馆、世博公园、宝钢大舞台等。

C片区

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馆,后滩湿地公园,公共活动广场,大型公共游乐场。

西

D片区

主题馆“城市文明艺术馆”、船坞舞台等。

E片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主题馆“城市未来馆”。

7、世博园区内的“一轴四馆”:

(1)“一轴”:

世博轴。

(2)“四馆”:

中国馆、世博演艺中心、主题馆、世博中心。

8、后世博园区

(1)总体设想:

浦东以“会展”为主要内容,浦西以“文化博览”为主。

(2)新的“一轴四馆”:

一轴

“世博轴”。

四馆

国际会议中心(世博中心)、梅赛德斯·

奔驰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会展业(世博主题馆)、中华艺术宫(世博中国馆)。

(3)四大地标:

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国际展览局官方博物馆。

(4)“五区一带”:

一带

滨江生态休闲景观带。

五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文化博览区(D、E片区)、国际社区、会展及其商务区(A、B片区)、后滩拓展区(C片区)。

(三)“十二五”上海奋斗目标

1、2011年1月16日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十二五”奋斗目标。

2、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本章历年考题及章节同步试题库登录一本通“在线考试系统”学习。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