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76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题.docx

《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题.docx

模拟题

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模拟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

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

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

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

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

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教,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履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肫雅相钦重。

朓肫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越,并手割半毡与革克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吏,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逢妊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惠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九,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善扑。

革厉色而言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目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囊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清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戚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吏、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贪持缘道迎候。

革曰:

“我通不受饷,不客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责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教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遣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

“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徒重物,以连轻艚。

”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今何敬客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王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粱书·列传第三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勖:

勉励。

B.闻革应至,并责持缘道迎候责:

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相:

互相。

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徒:

仅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革性格刚强的一组是(3分)()

①称患脚不拜②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③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④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⑤分判辨析,曾无疑滞⑥每至朝宴,恒有褒贬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革敏而好学。

他六岁便能写文章。

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

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

他曾附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

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

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

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橘,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2)萆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痰,乃谢病还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

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an,三声):

吹动。

③文身:

身上刺花纹。

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5分)

9.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

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

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

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

”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

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

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

”孩子说。

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

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

”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

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

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

“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

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

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

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

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

”我说。

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

”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

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

”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

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

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

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

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

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

那种温度计不一样。

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

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

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

”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

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

第二天,越发轻松了。

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

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

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C.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让人接近等等。

D.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后,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

当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时,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E.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粱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

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

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

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

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

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

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

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

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

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

粱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

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

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

舟上有人难眠。

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

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

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

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

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

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

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

“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

”“不足1200只。

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

”“哦,那是我的表亲!

”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

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

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

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

那是在某国家机关。

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

梁先生告诉他们: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

他说:

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

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

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

“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

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

请简要分析。

(6分)

(3)梁从诫说:

“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

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

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将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于12月1日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紧张局势。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

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的正确心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

我的经验是,。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康德的著作,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D.⑥④⑤①②③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要求:

观点鲜明,言成理,不超过l00字。

(5分)

据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

在一项调查中,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